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外院常规体检时,超声发现“盆腔占位”,遂于2013年11月11日入河北省民政总医院进一步检查。行超声检查示:盆腔内膀胱后方可见一低回声结节,类圆形,大小约5.8 cm ×5.4 cm ×4.3 cm,边界清楚,包膜呈高回声,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可见回声增强,结节中心可见斑块样高回声伴后方声影,斑块范围约1.3 cm ×1.1 cm (见图1A),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图1B),探头按压可见其活动,其周围可见部分肠管回声,蠕动良好,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盆腔实性结节,畸胎瘤可能。后行盆腔CT及MRI检查,提示“膀胱直肠陷凹可见一直径约5.0 cm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中心可见脂肪密度影,与周围膀胱、直肠界限清楚,无明显淋巴结增大,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考虑“盆腔肿物”。患者无周身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根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为:盆腔肿物(畸胎瘤可能性大)。于2013年12月7日行腹腔镜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呈淡白色,椭圆形,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孤立无血运。术后病理回报:乳白色球形软组织(图2),大小约6 cm ×5 cm ×4 cm,表面光滑,质硬韧,切面观呈实性,灰白(图3),镜下为均匀红染,无组织结构,中心黄色部分为脂肪坏死组织伴钙化(图4)。术后患者身体恢复良好,10天后出院,无并发症出现,出院6个月后随诊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因“月经量增多2年,自行扪及腹部包块2个月”于2013年12月13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型123/30,量中,无痛经。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期延长至7 d,月经量明显增多,为既往月经量2~3倍。2月前自行扪及腹部包块,无腹痛。有性生活,孕0产0。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内见少量血性液,阴道内距阴道口3 cm 处可触及一直径约3 cm包块,质硬,宫颈未见,盆腔可扪及一约直径12 cm偏实性包块,活动可,其上方似及子宫,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B超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子宫下方见一杂乱回声区,大小为109 mm ×116 mm ×122 mm,部分液性,实性部分血流丰富,提示盆腔实性肿瘤(子宫黏膜下肌瘤伴变性?)(图1)。盆腔MRI示:子宫颈体积明显增大,最大截面约11.0 cm ×11.0 cm,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并多发囊状高信号影, T1 WI低信号为主,并多发囊状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早期呈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其强化程度较早期均匀,与子宫肌层相似,宫体形态尚可,膀胱呈受压推挤改变,提示子宫颈占位,考虑子宫肌瘤合并出血可能性大(图2)。入院诊断:阴道内肿物(黏膜下子宫肌瘤?)。于2013年12月24日连续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下行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腺肌瘤切除术(图3)。术中暴露阴道肿物少部分,宫颈抓钳牵引肿物,用组织剪逐渐呈块状分次剪除缩小肿物(肿物质稍脆,有大小不一囊腔,内含褐色液体),后见宫颈光,瘤蒂直径2.5 cm,来自宫腔左后壁,宫腔变浅稍外翻,瘤蒂基底1号可吸收线套扎3次,距宫壁1.5 cm切断瘤蒂。切除之组织碎块共约500 g,色白,稍脆,冰冻病理回报:子宫腺肌瘤(图4)。术后病理:送检肿物局部表面光滑,切面实性、灰白色、质地偏软,细腻,局部变性,未见明确编织状结构,局部可见疑似内膜样组织,肌瘤触之不脆。镜下见由大量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增生呈漩涡状排列,细胞核呈长杆状,胞浆丰富,细腻,细胞密度不大,未见核分裂及梗死,其内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并见多量血管。术后病理诊断:子宫腺肌瘤。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于术后第8天出院。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1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51岁,间断头痛半年,加重1周余。查体:闭目难立征阳性,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2 MRI检查
  右侧小脑半球见一类圆形稍长或等T1信号长T2信号(图1、2),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图3),边界清晰,大小约3 cm ×4 cm ×2 cm,内见一条状低信号影,病灶以宽基底附着于右侧小脑幕,增强后病灶边缘见条状强化(图4-6)。  相似文献   

4.
病历资料:患者男,21岁,发现左肩肿物半年,伴钝痛1月来诊.查体见左肩胛部明显隆起,表面无明显血管怒张,可扪及一约15cm×10cm肿物,质硬,无波动感,活动欠佳,无红、肿、热.左肩关节活动受限;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的肿瘤转移灶,平片示:左侧肩胛骨可见大片状密度减低区,大小约15cm×10cm,未见骨小梁,呈偏心性生长,病灶内可见骨性分隔.MRI表现(图1)为左侧肩胛骨一大小约15.1×13.9×10.6cm囊实性肿块影,实性部分T1WI及T2WI均呈高低混杂信号,其余大部分为多房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周边及实性部分花环状强化.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女,1岁1月。因发现右手中指肿物1年余,环指肿物6d人院。人院查体:右手中指背侧有-2.0cm×1.0cm×0.5cm大小椭圆形肿物,肿物表面有横行皮肤软组织凹陷,呈分叶状,表面皮肤颜色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64岁,头痛5年,左侧面部麻木伴左耳失聪,左眼视物模糊,记忆障碍3年。MRI检查:左侧中颅窝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病变颅内部分最大横径约5cm,颅外部分最大横径约7cm,T1WI呈等信号(图1),T2WI呈稍高信号(图2),肿块以蝶骨大翼颅板为中心向四周生长,向下累及左侧颞下窝及鼻咽部邻近结构,  相似文献   

7.
右手脂肪神经纤维瘤较少见,现报告一例如下: 患者,女,29岁,因右手掌部肿物逐渐增大已5年,于1981年3月17日入院。患者1976年起,发现右手掌部有一小肿物,无痛及不适。1980年发现该肿物逐渐增大,自觉局部发麻,用右手干活时尤明显。曾诊断为右手掌部血管瘤,经局部穿刺未抽出血液,以右手掌部肿物待查收入院。局部检查:右手掌大鱼际部可触及一约3×4 cm大小肿物,表面皮肤无红肿,无压痛及麻木、质软,边缘不清,肿物如海绵样感。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8岁,主因头面部巨大肿物20余年,影响视物及外观入院.查体见:病变位于左侧头面部,呈巨大下垂外观.分布于左侧颞顶部头皮内、左侧面颊部.表面无破溃,可见较多毛发不均匀分布.色泽不均,大部分呈咖啡样外观,局部黑灰,病变质软,下垂明显,严重遮盖左眼,影响正常视物(图1A).平卧位行头面部MRI检查示(图1B):左侧头颞部头皮软组织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其内见多个迂曲血管影及结节影,病灶大小约20.9 cm ×6.9 cm×15.5 cm,病变向前生长,部分遮盖左眼.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发现后颈部肿物6个月入院。查体:项部正中可触及一肿物,约2.0 cm×1.5 cm,边界清,质韧,活动度尚可,无压痛。颈部彩超提示:于皮下软组织深层见一实质性低回声肿块,紧邻肌层表面,约23 mm×25 mm×12 mm,较深处距体表17 mm,边界不清。颈部核磁提示:颈4椎体水平颈部后方稍偏右侧皮下与颈部肌肉之间见3.07 cm×3.42 cm大小界限不清、信号不均匀性异常信号,T1WI呈肌肉样信号,T2WI呈稍高于肌肉样信号,中间为长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46岁。无诱因双眼反复肿胀20余年,双眼上下睑肿胀,可扪及弥漫性占位,有揉面感,上睑下垂,右眼遮盖至瞳孔下缘,左眼遮盖至瞳孔中央,偶感胀痛、流脓,(双眼视力:0.3)。CT示:双眼睑软组织明显肿胀,其内见多发大小不一结节状高密度影,最大1个大小约0.9 cm×1.0 cm,增强扫描软组织稍强化,结节灶未见明显强化,肿胀软组织影内并可见积气影;余双侧眼球、晶状体、球后脂肪、视神经及眼肌未见明显异常,眼眶骨质未见明显异常。MRI示:双侧眼眶眶隔前可见新月形异常信号影,以右眼为著,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DWI未见明显弥散受限,右眼睑病变最厚处约为1.3 cm,期内可见多发不规则低信号混杂影,Gd-DTPA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其内低信号未见确切强化。余双侧眼球、球后脂肪、眼外肌及视神经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1.
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因1月前无意间发现右颈部包块,约蚕豆大小,无痛性渐进性肿大,就诊于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包块逐渐消退,停药后再次肿胀,遂到本院就诊。查体:右侧颌下区扪及大小约为2cm×3cm×3cm的包块,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活动度一般,质地中等。既往史、家族史正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CT示右侧颌下区囊实病灶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低密度影,囊性密度CT值约为40 Hu,增强见病灶边缘轻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无明显强化,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分界模糊(图1);MRI 平扫示右侧下颌下腺后上方、腮腺深面见不规则混杂信号肿块影;T2WI/STIR上病灶呈稍低信号,周围见环形高信号及病灶内偏外侧小斑片状稍高信号(图2);T1WI上病灶呈等高信号,其内可见条带状低信号,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不规则环形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图3)。综合影像诊断:右侧颌下区肿瘤病变,初步诊断:神经鞘瘤。手术所见:右侧颌下区见一大小约为2cm×3cm×4cm囊性肿块,内含灰白色液体,略呈豆腐渣样,颈内静脉与肿块粘连紧密,肿块深面与颈内动脉相邻,分离后见肿块向下颌角内侧走行,与胸锁乳突肌肉及周围肌群有粘连。病理诊断:鳃裂囊肿伴胆固醇结晶沉积及异物巨细胞反应(图4)。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17岁.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半年.偶有耳鸣,无搏动性:临床检查:鼓膜后见红色肿块。CT横断面和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显示:颈内动脉水平段明显迂曲、膨胀性扩大.鼓室内见软组织影,经下鼓室管与颅底外颈内动脉相连,下鼓室管扩大(图1)。增强横断位CT因部分容积效应鼓室内肿块强化显示欠清.MRI扫描:T1WI(图2A)和T2WI(图2B)在耳蜗外下方鼓室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病变,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岁,因发现左侧大腿根部内侧肿块半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左侧大腿根部内侧可触及一大小约5cm×6cm肿块,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可,局部皮肤无红肿、发热、破溃.MRI检查示:左侧大腿根部内侧肌间隙见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T1WI序列以高信号为主,内见类圆形混杂低信号影及条索状低信号分隔(图1);T1WI压脂序列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图2)及DWI序列病灶以低信号为主,内见类圆形混杂高信号影及条索状高信号分隔;T1WI压脂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及分隔呈轻-中度强化(图3).  相似文献   

14.
病人,男,53岁,2009年4月出现右下肢活动不灵,走路拖沓。脑CT检查左侧额叶见一卵圆形稍低密度灶,周围见轻度低密度水肿带。MRI检查左侧额叶见一约2.3cm×1.1cm大小的稍不均匀等信号结节(图1A),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见轻度水肿区(图1B);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0岁,主诉咳嗽、咳痰、胸闷1个月,右颈部淋巴结肿大10 d,于2014年11月3日入院。体格检查:右颈部可触及约枣样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腹部B超正常。胸部CT(图1):左肺见一8.6 cm ×7.8 cm ×5 cm肿块影,内密度不均,CT值20~65 HU,强化不均匀;左侧胸腔积液。临床诊断:左肺恶性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胸腔积液。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切除(左肺下叶)及肿物,总大小15 cm ×13.5 cm ×5.5 cm,书页状切开,距支气管断端2 cm处见一肿物,大小8 cm ×7.5 cm ×4 cm,无包膜,肿物切面灰白、灰褐色,质中,与周围肺组织界限不清楚。另送(右颈部淋巴结)灰白、灰红软组织一块,大小3 cm ×2 cm ×1.5 cm,切面灰白,质脆。镜检:肿瘤细胞丰富,间质较少,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局部可见Homer -Wright 菊形团样结构(图2-A)。瘤细胞大小不一,小者呈圆形或卵圆形;大者形态不规则,染色质呈网状,细胞核深染,可见核仁,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图2-B)。免疫组化CD99(+++)(图3-A)、Vim(+++)、Syn(+++)(图3-B)、NSE(+), AE1/AE3、S-100、SMA、HMB45、TTF-1、Des、PAX -5、CD3、CD20、CD45 RO、CD79a、CEA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80%(图3-C)。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及左肺肿物)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符合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PNET)。  相似文献   

16.
[病例]女,4岁。因发现右颞部肿物2周入院。既往无右领部外伤史。体查:右颞部皮下可扪及一约7cm×6cm肿物,质软、光滑、稍能压缩,无压痛及不能推动,局部无搏动感,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咬牙时肿物更加突出。局部淋巴结不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CT检查:右颞部软组织肿块影,右颞骨正常。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物位于右颞肌肉内,大小约60cm×50cm,低回声且可见低速静脉样血流波形,边界尚清楚。手术采用右额部发际内马蹄形切口,术中见肿物位于右颞肌内,大小约6cm×5cm×1cm,边界尚清楚,暗红色.其内充满血液,完整切除肿物(包括部…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左肩部包块多年,近2周来有明显压痛。查体:左肩部喙突上方软组织内可扪及大小约5.5×5.0cm肿块,质地较硬,无活动度,无波动感,边界尚清,皮肤表面无红肿、破溃。
  MR平扫示左侧喙突髓腔内及喙突上缘软组织内见不规则结节状、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图1、2),STIR像呈高信号(图3);病灶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MR诊断为左肩部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手部滑膜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是发生于软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肿瘤的6%~10%[1]。此瘤多发生于四肢的大关节附近,尤其以下肢最多见,发生于手部则较少见,我们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右手掌肿物4个月入院。4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手掌桡侧有一黄豆粒大小的肿物,并行切除,术后肿物复发,生长速度较快。3个月前,二次行肿物切除,术后肿物又复发。现肿物大小约5cm×4cm,皮色暗紫,肿痛明显。病理报告:纤维瘤样增生,为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格检查:右手掌桡侧可见5cm×4cm大小的肿物,皮色暗紫,肿物…  相似文献   

19.
病人,男,41岁。头痛、视物模糊4月余。曾于外院行MRI检查示:颅底斜坡区见2 cm×1.8 cm×1.6 cm占位病变,T1WI信号不均匀,以低信号为主,斜坡皮质骨信号中断,髓质骨高信号区消失,代之以不均匀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影,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诊断为颅底斜坡脊索瘤,  相似文献   

20.
张阳  张勇  罗唯师  黄凯敏 《广东医学》2016,(11):1617-1617
患者,女,51岁,因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流涎7年于2014年9月1日入住我院神经外科。患者于2007年6月上旬受凉后出现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额纹变浅,右侧口角“漏水”,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右侧面神经炎”行针灸治疗1个月,无明显好转。随病程进展右侧面部瘫痪逐渐加重,伴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出汗减少、耳鸣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体格检查可见右侧面神经功能为House-Brackhmann ( HB)Ⅴ级,右侧面部触觉稍减退,舌前2/3的味觉无减退。肌电图:右侧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失神经电位。双耳电测听检查正常对称。头颅 MRA (图1):右侧颞骨内见椭圆形异常信号影,境界清,大小约1.2 cm ×1.5 cm,其内信号欠均匀, T1 WI 稍低信号主, T2 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颞骨CT (图2)示右侧颞骨岩部(鼓室内前方)见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局部骨质明显膨胀性改变,大小约16 mm ×9 mm,增强明显强化。术前诊断为右侧颞骨内占位:面神经鞘瘤?手术予气管插管全麻,安装电生理监测双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以及咬肌静息肌电,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诱发肌电( trigger -EMG),保护Ⅲ、Ⅶ、Ⅷ神经。经右颞下硬脑膜外入路,术中发现右侧颞骨弓状隆起部位,骨质局限性膨出隆起,肿物基底部骨质增生,顶部骨皮质变薄破坏,磨除增生骨质后,见一灰红色质韧肿瘤,范围约1.2 cm ×1.5 cm ×1 cm,边界清晰,与鼓室、听骨链及半规管尚有一薄层骨质相隔细致分离肿瘤全切除。切除后可见肿瘤基底部有较完整的神经纤维,予0.2~0.8 mA电刺激,未引出面神经动作电位。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图3)。复查头颅MRA:肿瘤全切。术后3 d面神经功能同术前,随访10个月,右侧面神经功能为HB Ⅳ级、面部感觉麻木消失,耳鸣情况较术前轻度改善,无味觉减退、泪腺分泌异常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