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急诊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给予研究,平均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选择全程护理。结果经过比较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危重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适合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从本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中抽选100例,根据护理的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明显更短(P0.05),且通过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同时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给予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抢救流程进行抢救。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都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全程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抢救的急诊危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8.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抢救过程中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对两组患者各个治疗环节所需时间以及转归进行统计,请转科成功者家属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满意度、技术满意度、救治过程满意度、沟通满意度、急送与接收满意度以及安全与舒适转运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自入院前开始的全程护理有利于为抢救减少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这是一种较为理想而合理的抢救危重患者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庆萍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57-2359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80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艳 《中外医疗》2013,32(8):166+168-166,168
目的探讨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4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全程护理模式下的抢救护理;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70例危重患者做对照组,治疗中对其采取常规抢救护理措施进行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治疗危险和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86例危重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掷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3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全程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平均抢救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93.02%)高于参照组(83.72%)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平均抢救时间为(34.79±5.28) min,参照组为(45.43±6.22) min,研究组的平均抢救时间短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2.50%)高于参照组(72.22%)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能够大幅度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明显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急诊危重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救治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给药以及急救总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高(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儿在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促进家属护理满意度提升,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接受诊治的危重患者548例,54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受诊治的急诊危重患者470例,470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急诊危重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方式进行抢求护理,对对照组的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方式.两组急诊危重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已被记录,对其临床抢求成功率和患者护士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据观察分析的结果可知,在抢救成功率方面,实验组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求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患者护士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急诊危重患者患者护士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当中,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对在急诊危重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抢救成功率更大,较为安全,且护士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大大降低了治疗危险,降低了护理风险,患者的依从性也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就诊过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福建省某三甲医院急诊科2016年5月开始为期3个月的全程护理模式探讨,并比较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前(2016年2—4月)和应用后(2016年8—10月)共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焦虑(SAS)得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应用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1.67%、护理满意度88.83%,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焦虑情绪(61.60±3.20)分,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 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400例,将其均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抢救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0.2%,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7.4%,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明显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中,为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急诊患者抢救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模式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观察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度70.00%,较满意度23.33%,不满意度3.69%,总体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非常满意度46.67%,较满意度30.00%,不满意度23.33%,总体满意度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护理在为急诊危重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9.3%,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92±4.0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88±5.0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急诊抢救的22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抢救,观察组运用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抢救,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效果明显,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林珠 《吉林医学》2014,(35):7950-7951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6例实施无缝隙护理组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前收治的1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状况。结果:无缝隙护理组抢救成功率为94.23%,而对照组为84.62%。无缝隙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缝隙护理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和插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全程护理应用在急诊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急诊内科在2015-2016年收治的患者共计76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有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全程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急诊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模式,能够显著地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以150例急诊危重疾病抢救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2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75例)及全程护理模式(观察组7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病情诊断、心肺复苏、静脉开放、气管插管等急诊操作上所费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3%)与对照组患者(88.0%)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2.7±4.5)分、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2.5±7.2)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对缩短急诊危重患者分诊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上有显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1~12月接诊的急诊抢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研究,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总用时、患者对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抢救总用时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应用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能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11月在我院救治的88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常规抢救和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整体性急救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有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性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抢救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生命,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