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胸部CT表现葛菁芳王秋艳朱杰明黄廉溪姚庆华Merten等[1]认为,在儿童中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远多于何杰金淋巴瘤(Hodgkin′slymphoma,HL)。在国内,姚庆华等[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部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X线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胸部恶性淋巴瘤(其中HD 20例,NHL 46例)的x线表现.重点观察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及胸膜的改变,并与其相关病理资料对照.结果 (1)48例出现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表现,以NHL多见,呈单侧或非对称性肿大改变.HD则少见,且多呈双侧或对称性肿大改变.(2)HD常侵犯前纵隔和胸骨后组淋巴结,NHL则多侵犯后纵隔淋巴结组并致脊柱旁线增宽.(3)肺内改变多为间质性病变,以NHL多见,HD少见.(4)胸膜改变以NHL多见,HD少见.结论 胸部HD和NHL的X线表现各有特征,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特征,有利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原发于鼻腔30例,鼻窦7例,鼻腔、鼻窦同时发病或累及邻近结构9例。CT表现:淋巴瘤位于鼻腔前部28例,后部2例,向前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皮肤22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22例,增强后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6例,鼻中隔、中下鼻甲浸润性破坏7例。鼻窦淋巴瘤表现为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窦壁骨质浸润性改变5例,明显破坏2例,4例上颌窦周软组织浸润,增强后中度强化3例。弥漫型淋巴瘤表现为鼻腔中线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鼻腔及邻近鼻窦伴软组织肿块,6例并累及邻近面部软组织、眼眶、鼻咽部、口咽、颞下窝、翼腭窝,4例浸润颅底骨髓,2例破坏硬腭。MRI表现:T1WI低信号12例(与肌肉比较。以下同)。等信号8例;T2WI高信号11例,等信号9例;病变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10例。4例沿翼腭窝神经周扩散。结论 多数鼻腔淋巴瘤及弥漫型鼻腔鼻窦淋巴瘤有特异影像学征象,可提示诊断;鼻窦淋巴瘤则缺乏特异影像学征象。CT是本病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帮助临床准确地分期。  相似文献   

4.
鼻腔原发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鼻腔原发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鼻腔淋巴瘤相对特异的CT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病理证实的鼻腔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16例鼻腔淋巴瘤病理上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其中15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T表现:(1)发病部位:均为单侧发病,15例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1例肿瘤主要位于鼻后孔;(2)密度:14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临近结构改变:①鼻前庭皮肤受累10例;②骨质破坏:15例NK/T细胞淋巴瘤未见明显骨质破坏,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鼻甲及钩突骨质部分吸收;③鼻窦受累:9例表现为鼻窦粘膜增厚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影;④1例侵犯眶内。结论:CT发现单侧鼻腔前部肿物,主要位于中下鼻甲,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骨结构破坏不明显;鼻前庭皮肤受侵;应考虑鼻腔原发淋巴瘤的可能。CT能直接全面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NHL的CT表现。结果 11例中原发鼻腔8例,鼻窦3例。8例鼻腔病灶中5例起源于鼻前庭或鼻腔前部;病灶肿块表现4例,浸润表现2例,混合表现5例,多数(9/11)密度相对均匀;位于鼻窦者骨质破坏明显且可膨胀性压迫骨质;位于鼻腔者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较轻微;病灶易累及邻近结构。结论鼻腔、鼻窦NH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鼻腔鼻窦少见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少见肿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鼻腔鼻窦少见肿瘤的CT表现 ,并与同期 9例鼻腔鼻窦癌相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均呈实质性肿块 ,2 7 3 5例伴有单侧或双侧鼻窦炎。良性 11例 ,除血管瘤有强化及脑膜瘤钙化特征外 ,余具备良性肿瘤的一般特点 ,各类型不易区分 ;恶性 15例 ,恶性黑色素瘤体积小 ,恶性肉芽肿呈弥漫浸润 ,其余同一般恶性表现。结论 鼻腔鼻窦少见肿瘤多数类型较相同部位常见肿瘤无特征性差异 ;良恶性主要鉴别点为病变外形 ,骨质改变及病变范围 ,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增强扫描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旁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表现,以期与鼻甲、鼻旁窦慢性炎症及其它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鼻腔及鼻旁窦恶性淋巴瘤病例的CT影像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4~79岁,平均49岁.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结论 CT扫描可整体观察鼻腔、鼻旁窦恶性淋巴瘤的侵袭范围,能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邻近组织及骨质受累情况,能一定程度辨别病变性质,已成为常规的检查方法.如发现一侧鼻旁窦、鼻甲和鼻中隔肿大、变形,而临床上患者即往无慢性炎症病史、且无脓性分泌物排出应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如并存鼻翼变形、肿大则应首先考虑鼻腔、鼻旁窦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鼻腔原发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附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鼻腔原发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探讨其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鼻腔原发恶性淋巴瘤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未做细胞学分类。病变发生于鼻前庭5例,鼻前部、鼻前庭上方16例,占据整个鼻腔5例。左侧鼻腔11例,右侧鼻腔9例,双侧鼻腔6例;肿瘤呈结节肿块型19例,黏膜增厚型7例。7例伴有相邻骨质呈虫蚀样破坏。病变累及鼻背皮肤致其增厚13例,其中有4例皮下脂肪消失。10例手术治疗,20例放射治疗(包括4例术后复发,局部放疗) 化学治疗。结论鼻腔原发恶性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鼻腔前部肿物无明显骨质破坏,多并存限局性鼻背皮肤增厚,对放疗敏感,应考虑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X线与CT表现探讨(附8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彭加友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2):1089-1091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X线与CT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 (B细胞源性 7例 ,T细胞源性 1例 )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X线及CT表现。结果  6例为单骨 (肱骨、股骨上端、肋骨、髂骨、锁骨及胸椎各 1例 ) ,2例为多骨 (1例侵犯股骨远端及胫骨近段 ,1例侵犯髂骨及耻骨 )。X线表现为浸润型 4例 ,溶骨型、硬化型、混合型和囊状膨胀型各 1例。全部有软组织肿块 ,2例有骨膜反应 ,2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 本病常侵犯单骨 ,多表现为虫蚀样浸润性骨破坏和溶骨性骨破坏 ,有软组织肿块。X线诊断困难 ,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CT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鼻腔病灶12例,9例起源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鼻窦腔病灶2例;病灶肿块表现4例,浸润表现3例,混合表现7例,多数(11/14)密度相对均匀;位于鼻窦腔者骨质破坏明显,2例均可见骨质缺损;位于鼻腔者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较轻微,5例可见骨质吸收;病灶易累及邻近结构,6例鼻翼、鼻背部皮肤肿胀,皮下脂肪层消失,3例颊部软组织肿胀。结论: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鼻腔和鼻窦慢性炎症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经鼻镜功能性手术已成为其有效的治疗手段,而CT在术前能够清楚显示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准确地判断病灶的范围和性质,以使手术更为有效。笔者搜集经临床证实的鼻腔、鼻窦慢性炎症42例,着重对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其认识。1材料与方法本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5~59岁,平均30.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鼻阻、流脓涕、头痛不适,病史最短2周,最长12年。所有病例采用日立公司生产的PRAM螺旋CT机进行冠状位扫描。扫描基线与硬腭垂直,扫描范围包括额窦前缘至蝶窦后缘,层…  相似文献   

12.
鼻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CT诊断价值及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CT。结果:16例鼻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均表现为混杂高密度影,含有不同程度钙化,边缘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结论:CT能明确鼻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发病部位、大小、侵及范围,并能反映病理结构特点,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征象,术后13例行CT随访.结果肿瘤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中鼻道为中心,同时侵犯同侧鼻腔及副鼻窦21例,单纯累及上颌窦2例;所致骨质改变以骨质破坏多见.术后肿瘤复发率高(85%),3例恶性变.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CT诊断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附1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周围脂肪层、窦腔外软组织肿块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2例恶性组和139例良性组的CT表现,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16/22),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13/22)、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11/22)有显著意义。而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和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在定性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在窦壁骨质改变中正确区别是骨质吸收改建,还是侵蚀破坏是关键,扫描方法:冠状位优于轴位,二者结合更加全面准确。结论:鼻腔付鼻窦的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与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是诊断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CT扫描方法以冠状位为主。  相似文献   

15.
鼻腔及鼻旁窦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鼻腔和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水平.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8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MRI检查2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良性4例,恶性4例.肿瘤原发于鼻腔4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无一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肿块在CT上多呈较均匀中等密度,3例密度不均;MRI T1WI呈中等信号,T2WI示中等或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或边缘强化.结论 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均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6.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NHL的CT表现。结果 18例NHL中,14例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4例NK/T细胞性淋巴瘤,CT表现:(1)16例病灶起源于鼻前庭或鼻前部。(2)3例呈结节状局限于鼻前庭;10例弥漫性浸润生长,其中包括3例多中心型;5例混合性病灶。(3)病变密度均匀,仅1例增强后弥漫性浸润病灶内出现小片状低密度区。(4)9例骨质无异常改变,6例骨质破坏不明显,以虫蚀样、虚线样骨质吸收为主;3例出现明显骨质缺损。(5)13例放化疗综合治疗后,l0例病灶完全消失,2例明显缩小,l例变化不明显,鼻窦炎症加重。结论 鼻腔NHL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CT扫描能准确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基于CT扫描数据的鼻窦、颈内动脉、眶壁及病变组织三维(3D)重建模型指导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实用性.资料与方法 采集11例住院患者的鼻窦CT薄层扫描图像,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重建软件FitMe DICOM viewer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图像分割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评估重建质量及对手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选择CT薄层扫描图像数据进行分割和重建,分割后的图像边界清晰、完整,数据无丢失.重建的结构清晰、连续,可以真实反映鼻窦、颈内动脉、眶壁及病变组织结构的实际情况,为术者提供符合空间想象的图像,以指导鼻内镜手术.结论 利用FitMe DICOM viewer软件对二维CT图像进行分割,方法简单实用,分割效果理想,重建后的3D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立体感强,既能够显示鼻腔内部各结构的情况,又能准确反映鼻窦及病变组织与周围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为临床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