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对11例上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及使用期内,1例因持续性低血压在使用2年左右时瘘口附壁血栓形成,经导管取栓成功后血流量恢复250 mL以上,其余10例均未发生内瘘阻塞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上臂动静脉内瘘系非常规造瘘部位,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内瘘血管的穿刺护理,是预防内瘘感染、避免内瘘栓塞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根据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和指导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并针对动静脉内瘘术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手术成功75例,失败5例.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做好各种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根据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和指导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并针对动静脉内瘘术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手术成功75例,失败5例.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做好各种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唐海玲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05-10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经过。结果: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动静脉瘘管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文勤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517-2518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造瘘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68例动静脉内瘘术的围术期护理经过。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6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行血液透析效果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而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内瘘专项小组护理在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收取的60例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男22例, 女8例, 年龄(48.52±10.21)岁;观察组男21例, 女9例, 年龄(49.15±10.16)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瘘护理, 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假性动脉瘤手术率、瘤体大小、瘤体数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瘤体的大小(2.38±0.72)cm, 小于对照组(2.86±0.87)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 P=0.023);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瘤体数量(1.07±0.58)个, 少于对照组(1.40±0.61)个,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 P=0.036);两组患者之间的假性动脉瘤手术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 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的护理,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成功和使用率.方法 25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瘘加强观察护理,分析血管内瘘闭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内瘘尽快成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掌握血管内瘘开始使用的时间,熟练掌握穿刺的方法 和技巧,血透后压迫止血等等.结果 25例患者在5年时间内发生闭塞2例,经改用其他部位重新手术后应用良好;感染1例;没有发生假性动脉瘤,每次穿刺均获得成功,血流量在200~ 250 ml/min,透析效果满意.结论 加强内瘘手术前后及使用期的护理,严格控制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在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和使用率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静脉瘘狭窄行支架植入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对内瘘通畅情况的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该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12例患者行介入手术,同时给予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观察术后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行支架植入术并给予优质护理后,1个月支架通畅率100%,3个月通畅率100%,6个月内通畅率91.7%。结论 动静脉内瘘狭窄行支架植入治疗并给予优质护理,能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罂粟碱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峰  刘蔚  刘晓城  刘慎微 《中国药师》2007,10(12):1203-1204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应用罂粟碱对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44例患者分为4组。A组:血管痉挛,术中应用罂粟碱;B组:血管痉挛,术中和术后应用罂粟碱;C组:血管痉挛,术中应用利多卡因;D组:对照组,无血管痉挛。观察术后一周内内瘘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共5例患者血栓形成,其中A组2例,C组3例。B组和D组无一例血栓形成。B组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应用罂粟碱能有效地缓解血管痉挛,提高手术成功率,术中和术后联合用药效果优于仅术中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该院通过对高位动静脉内瘘术的58例患者随访2年,观察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的58例尿毒症患者中,发生出血8例(13.8%)、血栓形成9例(15.5%),感染2例(3.4%),静脉瘤样扩张3例(5.2%),吻合口内膜增生闭塞、假性动脉瘤各4例(各6.9%),充血性心力衰竭5例(8.6%)。结论分析高位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维持血透患者良好的血管通路,尽可能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赵艳 《中国医药指南》2005,3(10):1291-1292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内瘘)成形术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血液透析患者例行上肢左或右侧腕关节上方,桡动脉和头静脉相吻合.结果46例患者手术成功血管壁充盈,血流通畅,使透析顺利进行,有1例自动出院,1例内瘘堵塞.结论加强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内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9例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行股动脉结扎术,痊愈出院。结论切实加强对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全程心理护理,术中急救护理及术后严密观察及预防感染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6例,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47例(88.68%),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42例(79.2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26±1.35)d,对照组患者为(8.23±1.95)d,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了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减少出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89-391
目的:探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率及远期通畅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的305例尿毒症患者,选出合并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病例42例,从静脉内膜增生厚度、血管纤维化及狭窄的程度、手术成功率及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总体成功率为88.1%,术后1年通畅率为73.0%。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内瘘血流量不足、远期静脉狭窄。结论: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存在显著影响。早期预防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及术前体格检查可最大限度减少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早期的护理。方法对已确诊的90例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中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精心护理。结果各患者都没有因此手术而音响治疗。结论保持患者自体动脉内瘘长期安全通畅,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鼻烟窝处头静脉与桡动脉的端侧吻合术,为212例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慢性透析患者的维持性血管通路。结果 212例均一次成功,187例使用良好,血流量200~300ml,内瘘使用1月~1年25例、1~3年80例,4年以上102例,超过7年5例。并发症:出血5例,血栓形成10例,假性动脉瘤5例,肿胀手综合征1例,无感染、窃血综合征发生。结论在鼻烟窝处以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应用于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端侧吻合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能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提供安全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一个理想的动静脉内瘘要求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位置表浅,不至形成动脉瘤和血栓,不影响病人活动,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动静脉造瘘术后的观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护理措施不当或观察不及时可造成内瘘手术失败。作者通过1例动静脉内造瘘术后皮下血肿病人行切开减压术成功的经验,体会深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喜辽妥在减少动静脉瘘并发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喜辽妥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应用喜辽妥软膏加热敷,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热敷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在开始透析12个月内发生内瘘狭窄、栓塞、假性动脉瘤、血管硬化、肿胀手综合征、静脉炎等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管栓塞、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喜辽妥治疗组在血管狭窄、假性动脉瘤、血管硬化以及静脉炎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疗妥软膏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可明显减少动静脉内瘘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被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由于内瘘血管需要反复穿刺,尤其使用时间较长的内瘘,穿刺方式不同和护理不到位都往往对动静脉内瘘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是假性动脉瘤、内瘘狭窄、闭塞、皮下血肿等。这样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给护士也增加了穿刺难度,从而降低了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动静脉内瘘成熟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接受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的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内瘘成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内瘘成熟周期较对照组短(P<0.05),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动静脉内瘘成熟期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