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肺结核治疗前后的CT特征,总结肺结核活动征象的转归及演变规律,评价CT对肺结核活动性及转归征象的判定及监测治疗转归的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治愈的继发性肺结核80例的CT资料,对肺结核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结核活动征象的占有率、转归征象的占有率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活动征象检出率100%,疗程结束后检出率17.5%,随访6个月检出率5.0%,疗程结束后每种活动征象吸收率均>85%,纤维条索及纤维结节、支气管聚拢扭曲是最主要的残留征象,随访6个月以上部分残留征象继续缩小。结论肺结核治疗后活动征象的转归遵循一定规律,CT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及帮助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及治愈后的CT征象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一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本组31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螺旋CT检查,总结并分析比较治疗前和治愈后活动性征象检出率以及显示情况。结果治疗前每例患者均有1个或多个活动性CT征象被检出,检出21例,检出率为100%;治愈后仍有12例患者检出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为38.7%,治愈后活动性CT征象多为单发,治疗前和治愈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愈后患者CT检查活动性征象显示数据包括毛玻璃影、小叶样实变影、树芽征、肺实变、支气管壁增厚以及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扫描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中有较高的敏感度,有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CT检查的价值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74例。针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对其实施螺旋CT检查,最终针对征象转归的情况实施对比。结果针对所有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对其实施螺旋CT检查,最终表现出的检出率较高;并且对患者完成抗结核治疗后,患者表现出的空洞、肺实变以及磨玻璃影的吸收程度全部大于85%,治疗前后,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活动期肺结核患者,临床给予CT检查,能够保证对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针对疾病的转归观察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能够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最终显著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曾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61-26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联合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臭氧治疗组(A组)和臭氧联合激光治疗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B组6个月的VAS评分优于A组(P<0.05);治疗后6个月B组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A组的73.33%(P<0.05),但在术后1个月两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臭氧联合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臭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肺结核患者,根据类型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各40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治疗1、3、5周后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1.66±0.25)mg/L及纤维蛋白原水平(4.81±0.19)g/L均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的(1.16±0.23)mg/L、(4.27±0.2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1周和3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比较明确,可以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辅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患者CA125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测定在肺结核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对50例肺结核、4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以及28例肺癌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A125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癌、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肺癌血清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后有效组检测的CA125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无效组、恶化组血清CA125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血清CA125测定CA125对于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作为临床评估肺结核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患有肺结核空洞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治疗后证实为肺结核空洞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X线技术在治疗前对对照组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在治疗前对研究组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肺结核空洞疾病治疗前检查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治疗前疾病检查结果与治疗后的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情况、治疗前病情影像学检查的操作时间。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肺结核空洞疾病治疗前检查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疾病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病情影像学检查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患有肺结核空洞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为例,探索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药物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68例既往未接受正规治疗的CHF患者,均予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及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3个月。治疗前与治疗后1、3月分别记录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静息心率(RHR)、6 min步行距离(6MWD)及常规心脏超声测定值,存取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及左室长轴切面动态图像进行斑点追踪脱机分析,测定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治疗3个月后,依据RHR将CHF患者分为达标组(A组,RHR为55~60次/min)与未达标组(B组,RHR>60次/min),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后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LVGLS的改善情况。结果:组间比较,治疗1个月时A组较B组患者的RHR、左室舒张末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LVGLS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组内比较,治疗1个月时RHR、6MWD、LVGLS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内比较,治疗1个月时RHR、6MWD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仅RHR与NYH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早期反映CHF患者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尤其是在RHR控制达标者中能更早更显著地反映。该技术同常规心功能评价指标一样,在随访抗心力衰竭疗效评价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锦萍 《哈尔滨医药》2013,33(4):271-273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IL-10、IL-18、IL-23及IFN-γ的表达,分析IL-4、IL-10、IL-18、IL-23及IFN-γ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为涂阳初治肺结核患者100人,同期随机选择9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前后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IL-10、IL-18、IL-23及IFN-γ的表达,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与肺结核免疫发病机制、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肺结核组治疗前IL-4、IL-10、IL-18、IL-23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治疗后IL-4、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IIL-10、IL-23及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治疗后细胞因子IL-4、IL-10、IL-18、IL-23及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转阴患者五种细胞因子与未转阴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肺结核药物治疗时动态观察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监测肺结核病情的转归,利用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可以预知该治疗方案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CT检查、多层螺旋CT。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不同征象检出情况、诊断效能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检出率高于常规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上叶空洞型、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混合型、不易分类型征象的检出率高于常规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准确度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4例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变化不明显,18例患者好转,斑片影范围缩小且数量减少,空洞缩小,树芽征以及结节影减少,28例患者斑片影范围扩大且数量增加,树芽征以及结节影增加,其中9例空洞缩小,19例由结节影、斑片影演变为空洞。结论 多层螺旋CT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中效果显著,可较准确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肺结核患者的X线检查与螺旋CT检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肺结核患者50例,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X线检查和螺旋CT检查,对两组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型肺结核伴随征象以及各部位肺结核病灶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临床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时,和X线检查相比,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对比X线、CT、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结果对比三种检查结果的阳性数发现,X线、CT、MRI的阳性率依次为52.68%、74.1%、85.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对比病变征象检查发现,运用MRI检查可有效检查患者痛风关节的病变征象,显著优于X线和CT检查,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X线、CT、MRI三种检查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更略胜一筹,临床诊断价值优越,应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CT扫描与CR胸片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选择在临床上已经明确诊断的肺结核患者48例,将其CT检查结果与CR胸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48例肺结核患者,CR胸片检查出结核病灶42例,漏诊6例;CT全部检查出结核病灶,两者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T在检查结核的肺播散病灶的显示、肺内隐蔽部位病变、空洞伴浸润、支气管狭窄、变形、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支气管扩张、肺大疱、肺气肿、合并症等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R胸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肺结核的病变部位、数量、形状、性质以及各种合并症、纵隔淋巴结的结核、胸片隐蔽的部位结核灶等检出率均有明显的优势,对肺结核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郑志君 《北方药学》2016,13(11):40-41
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资料完整的子宫腺肌症患者78例,在月经结束之后的3~5d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分别在2个月、4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采用VAS评分法对痛经程度进行评价,用PBAC评分系统对月经量进行评价,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检查血清CA125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4个月后月经量、痛经程度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CA125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中心在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5例,前者单纯采用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后者采用抗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联合组治疗后2、4、6个月时的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抗结核化疗方案(2HRZE/4HR)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初始涂阳肺结核,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增加痰菌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诊断对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7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为试验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X线检查诊断,观察组采取CT检查诊断。对比两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相关疾病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经CT检查后的微结节影、支气管扩大、网织变化、小叶间隔增厚、蜂窝征及毛玻璃影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后具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准确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经统计学分析后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应用CT诊断的价值较高,提高了患者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可在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LN患者随机分为MMF治疗组及CTX治疗组,进行相应治疗,两组均联合标准剂量的泼尼松。结果治疗3个月后,MMF组白蛋白、C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TX组仅C3改善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MMF组在提高白蛋白方面与CT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白蛋白、C3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F组与CT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X组治疗6个月时的白蛋白较治疗3个月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F组比CTX组疗效好,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药实践》2016,(8):590-59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经临床确诊的2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影像资料。结果:12例陈旧性肺结核,15例活动性继发型肺结核;其合并周围型肺癌时,影像学具有毛刺征、分叶征、小泡征、血管集束征、偏心空洞等典型周围型肺癌特征者17例,易被诊断;10例不典型影像征象患者,易被延误诊断。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除病灶具有周围型肺癌典型表现外,肺结核纤维硬结灶增大、空洞灶巨大且洞壁厚薄不均、病灶增多等,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5例肺结核患者均接受X线片和CT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X线片显示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和胸膜增厚的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片检查是肺结核筛查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CT在肺结核鉴别诊断及判断病变程度方面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痰培养阳性复治涂阳肺结核的耐药及化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复治的涂阳肺结核患者90例痰培养阳性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采取2HRZES/6HRE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至少行3次痰结核菌检查。耐药组48例,敏感组42例,分别于3个月、6个月、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患者痰菌转阴情况。比较耐药组耐单药及耐多药患者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患者痰菌转阴情况比较,敏感组显著优于耐药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耐药组耐单药及耐多药患者转归情况比较,耐单药患者显著优于耐多药,(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治涂阳肺结核如患者出现耐药性,尤其耐多药性其临床疗效较差。肺结核初次治疗须进行彻底治疗,避免耐药性情况发生,对肺结核临床诊治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