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检测52例口腔癌患者、40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和22例正常人血清中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鳞癌抗原(SCCA)及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发现口腔癌患者血清中的VEGF、TSGF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SCCA和CEA在口腔癌中的检测结果与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TSGF两项标志在口腔癌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口腔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 ,TSGF)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对 7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 (良性 37例 ,恶性 36例 )和 41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TSGF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组TS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 (P <0 .0 1)。在恶性肿瘤组中第三期TSGF值最高。恶性肿瘤组阳性率达到 77.78%。结论 血清TSGF检测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涎腺肿瘤病人血清中肺腺癌相关抗原KA - 93的含量。方法 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KM- 93采用改良SandwichELISA方法检测 2 5例涎腺良恶性肿瘤和 2 0例健康人血清中KA - 93的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阳性率 5 0 % ,良性肿瘤 36 % ,恶性肿瘤与健康人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良恶性间无差异。 1例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后KA - 93含量降低 ,2例腺样囊性癌无改变。结论 涎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肺腺癌相关抗原KA - 93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但是该抗原不能用于涎腺肿瘤的鉴别 ,其在肿瘤疗效和预后检测方面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的表达特点及其在涎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 60例正常人、10 1例涎腺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进行检测 ,计算出银染核仁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 (IS)。结果 :涎腺良性肿瘤组患者Ag NORs表达与正常人相比有所降低 ,良性肿瘤组平均IS值 ( x±s)为 (5.71±0 .13 ) ,正常人平均IS值为 (7.88± 0 .10 ) ,两者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 ;恶性肿瘤组降低更为明显 ,平均IS值为 (4.2 1± 0 .12 ) ,与正常人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 ;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之间也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表达与涎腺肿瘤呈良好的相关性 ;Ag NORs的检测可作为判断是否是涎腺肿瘤和鉴别涎腺肿瘤良、恶性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用改良 Aminoff 法和改良 Katopodis 法对179例口腔颔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TSA)和脂结合唾液酸(LSA)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口腔鳞癌和涎腺恶性肿瘤患者 TSA 和 LSA 水平高于正常;术后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及正常组;血清 TSA 及 LSA 水平与肿瘤的严重程度有明显关系;手术后血清 TSA 及 LSA 明显下降。采用71mg/dl和20mg/dl分别作为 TSA 和 LSA 区分恶性与非恶性肿瘤的鉴别参考值时,口腔鳞癌和涎腺恶性肿瘤组的阳性检出率,TSA 分别为37%(23/63)和67%(14/21);LSA 分别为70%(44/63)和57%(12/2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与涎腺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涎腺肿瘤和16例正常涎腺组织中STAT3和VEGF的表达。结果:在涎腺肿瘤中,STAT3和VEGF在恶性肿瘤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0.05);涎腺良性肿瘤组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两者表达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STAT3和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如〈0.05)。结论:STAT3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涎腺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两者的协同可能在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相关性支持VEGF基因由STAT3蛋白调节的观点,抑制STAT3蛋白通路可能成为一条治疗涎腺肿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VEGF、MMP.9和Ki-67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Ki-67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6例涎腺良性肿瘤和22例涎腺恶性肿瘤的VEGF、MMP-9和Ki-67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和MMP-9在涎腺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3%和68.18%,与二者在涎腺良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34.62%和26.92%相比,其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涎腺良、恶性肿瘤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8.13±2.09)%和(14.86±4.71)%,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涎腺恶性肿瘤中VEGF、MMP-9和Ki-67三者之间的表达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VEGF、MMP-9和Ki-67在涎腺肿瘤的发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B7-H3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组织和涎腺炎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检测B7-H3 mRNA和蛋白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组织、炎症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CR结果显示,B7-H3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组织、炎症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表达.RT-PCR结果显示,与涎腺正常组织组比较,良性肿瘤组B7-H3 mRNA表达量为其4.2106倍,显著高于涎腺正常组织组(P<0.05);恶性肿瘤组为其3.216倍,也高于涎腺正常组织组(P<0.05):涎腺炎症组为1.812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中B7-H3的表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炎性组织中的B7-H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涎腺肿瘤组织B7-H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涎腺炎症组织B7-H3表达与在涎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采用免疫荧光试验法对59例涎腺肿瘤患者外周血抗核抗体(ANA)的检测,结果发现涎腺肿瘤患者 ANA 阳性检出率为81.36%,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良恶性肿瘤比较,涎腺恶性肿瘤 ANA 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本实验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对涎腺肿瘤发病机制及诊断的辅助性指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肿瘤中转录因子Pax9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Pax9在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共48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除1例多形性腺瘤外,其余组织均表达Pax9。正常涎腺的腺泡细胞和导管内衬细胞、多形性腺瘤的上皮细胞、腺淋巴瘤的肿瘤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腺瘤中Pax9弱阳性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而在增殖活跃的细胞如正常涎腺导管的基底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强,恶性肿瘤中Pax9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和良性肿瘤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ax9在涎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尹林  孙凯莹  许扬  张继生  蒋理 《口腔医学》2011,31(6):334-33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癌胚抗原(CE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5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36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液,分别检测血清中TSGF、SCC-Ag和CEA含量。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TSGF、SCC-Ag、CEA含量明显高于口腔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P< 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TSGF、SCC-Ag、CEA阳性率分别为74.14%、55.17%、24.14%,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6.21%。结论 血清TSGF、SCC-Ag、CEA分别检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联合检测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唾液中癌胚抗原 (CEA)和唾液酸 (SA)含量的测定和分析 ,探讨唾液中CEA和SA含量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ELLISA法酶法 ,检测了 2 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2 2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4 0例正常人唾液中的CEA和SA含量。结果 经过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SA含量在正常人组与良性肿瘤组对比 ,P >0 .0 5 ;正常人与鳞状细胞癌组对比 ,P <0 .0 1。良性肿瘤与鳞状细胞癌组对比 ,P >0 .0 5 ;CEA含量在正常人组与良性肿瘤和鳞状细胞癌组对比 ,P <0 .0 1,而鳞状细胞癌和良性组对比P >0 .0 5。结论 联合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唾液CEA和S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 ,口腔科临床开展唾液CEA和SA的测定 ,对诊断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书平  丁继芬 《口腔医学》2003,23(5):276-278
目的 探讨唾液中癌胚抗原(CEA)和唾液酸(SA)含量在口腔颌面部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LISA)法检测22例口腔鳞癌、22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40例正常人的CEA和SA含量。结果 SA含量在正常人组与良性肿瘤组间、良性肿瘤与鳞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人组低于鳞癌组(P<0.01)。CEA含量在正常人组低于良性肿瘤和鳞癌组(P<0.01);在鳞癌和良性肿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开展唾液CEA和SA的测定,对诊断颌面部鳞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唾液腺肿瘤中survivin 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唾液腺肿瘤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及其与唾液腺肿瘤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良、恶性唾液腺肿瘤组织以及周边腺组织中的survivin mRNA表达。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x^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Survivin mRNA的表达在唾液腺良、恶性肿瘤中有显著差别(P〈0.05);在癌旁腺体与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恶性肿瘤中,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复发瘤与原发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fP〈O.05);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不同大小肿瘤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唾液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有关,可作为唾液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检测正常人及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唾液中癌胚抗原(CEA)和Ig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CEA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IgA用免疫球蛋白试剂盒(比法法)。结果:恶性肿瘤和正过人比较,CEA和IgA含量都显著增高(P<0.01),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比较,CEA和IgA含量方显著增高(P<0.01)。CEA和IgA含量水平与恶性肿瘤分期呈正相关,CEA相关系往r=0.60(P<0.01),IgA相关系数r=0.41(P<0.05)。结论;口腔便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唾液中CEA、IgA含量显著增高,并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签提唾液CEA,IgA检测对肿瘤良、恶性鉴别,临床畏助诊断以及恶性肿瘤预后和疗效监测有一定指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认识口腔肿瘤患者及配偶的精神心理因素变化规律,探索其相关物质基础。方法 选取 2011年12月-2012年8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确诊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 40例、良性肿瘤患者 35例、恶性肿瘤配偶 18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按照 5级评分标准,测评每位受试者精神心理状况。于入院次日上午 9点抽取受试者的全血,分离提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分析血清中儿茶酚胺以及糖皮质激素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组强迫症状、抑郁与其他因子分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强迫症状、偏执与恐怖因子分均高于恶性肿瘤配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总分及其他单项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及可的松的检测中,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配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口腔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变化,同时伴有机体内相关物质变化,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对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疾病进程的相关机制及探索干预方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后颌下腺外分泌功能的改变。方法 52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颌下腺肿瘤和瘤周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即颌下腺部分切除术;B组患者行肿瘤和颌下腺腺体全切除术,即常规颌下腺良性肿瘤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及半年,分别检测2组患者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前2组患者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基本相等;术后1周、2周、1个月及半年,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A组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于术后1周、2周、1个月及半年的顺序递增,术后半年唾液分泌量比术前稍有减少,而B组患者术后唾液分泌量约为术前一半。结论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充分保留了颌下腺的外分泌功能,保留的颌下腺组织外分泌功能随时间的推移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