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八住我院的90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60岁作为分组的年龄界值点,即年龄≥60岁为老年患者组(n=40)与年龄〈60岁为中青年患者组(n=50)。对两组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发病部位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左半结肠息肉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其中管状腺瘤患者所占比例最多,且绒毛状腺瘤癌变发生率最大,与管状腺瘤及管状一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直径越大,息肉癌变率非常高。结论无论是老年结肠息肉,还是中青年结肠息肉,好发的部位均位于左半结肠,且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癌变率与息肉之间的体积、绒毛成分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6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癌变的相关因素,对大肠腺瘤的癌变风险进行分层,以决定随访方案,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266例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高危性腺瘤112例,癌变8例,低危性腺瘤52例,无癌变病例,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高于低危性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低危性的癌变率较低,可根据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3.
申丽娟  冯毓正 《云南医药》1995,16(4):267-268
533例大肠息肉中绒毛状腺瘤5.8%,管状腺瘤45.8%,管状绒毛状腺瘤1.1%。炎性息肉37.7%,幼年性息肉4.3%,多发性腺瘤病3.9%,增生性息肉0.9%,Peutz-Jeghers氏综合征0.4%。总癌变率为6.4%。认为腺瘤和多发性腺瘤病,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癌变潜能与组织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腺瘤大小和年龄有关。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无癌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以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菏泽市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肠镜检查者,发现息肉者使用活检钳分次钳除后派送病理检验,同时根据不同患者对的年龄、性别、息肉发生部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 843例肠镜检查者发现息肉中606例(8.86%),共895个息肉,多发220例,单发386例。炎性息肉210个,增生性息肉190个,腺瘤性息肉495个,26个息肉发生癌变(4.29%)。息肉的癌变风险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增加(P<0.05),其中绒毛状的腺瘤癌变风险最大,再者是绒毛状管状腺瘤,最低风险率是管状腺瘤。结论大肠息肉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对息肉的确诊和病理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281例大肠息肉中,非瘤性息肉106例,均未见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瘤性息肉(腺瘤)175例,有不典型增生53例(30.3%),癌变者22例(12.6%)。不同类型腺瘤癌变率:绒毛状腺瘤64.0%,管状绒毛状腺瘤20.0%,管状腺瘤2.2%。不同大小腺瘤癌变率:<1cm 1.0%,1~2cm 28.6%,>2cm55.0%。22例癌变腺瘤属早期癌14例,侵犯性癌6例,2例未定,均可见良性腺瘤结构残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癌变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2年来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或活检钳取结肠腺瘤性患肉1421例(1521颗)。结果结肠腺瘤1421例(息肉1521颗),癌变率7.96%(121/1521);腺瘤≤1cm癌变率0.74%(8/1077),腺瘤1.1cm~1.9cm癌变10.04%(17/163),腺瘤≥2cm癌变34.20%(96/281)。管状腺瘤癌变率4.45%(58/1302),绒毛状腺瘤癌变率36.64%(48/131),混合性腺瘤癌变率17.05%(15/88)。结论结肠腺瘤癌变与腺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有关,及时诊治结肠腺瘤性息肉对防治结肠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了我院结直肠息肉及腺瘤310例。其中幼年性息肉87例(28.1%),增生性息肉29例(9.4%),炎性息肉37例(11.9%),粘膜肥大赘生物40例(12.9%),管状腺瘤67例(21.6%),绒毛状腺瘤50例(16.1%)。男性184例,女性126例。幼年性息肉中位年龄12岁,其余息肉年龄35—39岁,腺瘤43~45岁。体积以幼年性息肉及绒毛状腺瘤最大,平均直径14~15mm。幼年性息肉少数有轻度非典型增生,1例有癌变。管状腺瘤以轻中度增生为主,2例有癌变,癌变率为3%。绒毛状腺瘤以重度增生为主,21例有癌变。癌变率为42%。结直肠息肉是较常见的疾病,无论儿童及老年均可发生。习惯上称的“息肉”,实际包括非肿瘤性息肉和真性肿瘤的腺瘤。后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被认为是癌前改变而普遍受到重视。随着检查治疗手段的进步,纤维结肠镜的普遍开展,愈来愈多的病例得到了确诊和治疗,为预防腺瘤恶变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都起到良好效果。对大肠息肉的认识,有赖病理学观察及分类,准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帮助甚大。本文特对310例大肠息肉及腺瘤进行病理学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大肠早期癌和腺瘤样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行大肠镜检查的9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子肠镜常规检查组(A组)和电子肠镜联合染色检查组(B)。A组进行常规电子肠镜检查,B组常规检查后加喷洒0.3%靛胭脂染色检查.记录发现息肉数目、大小、形状及息肉表面结构形态,对息肉进行瘤性、非瘤性分类并与活检病理结果比较。结果A、B两组的息肉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0.9%及16.7%,色素肠镜检查对大肠息肉性病变的检测率明显优于单独高清晰度肠镜(在7。1。P〈0.05)。常规肠镜及色素肠镜对结肠息肉病变的瘤性和非瘤性分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3.8%、72.0%、73.1%及86.1%、80.8%、84.0%。色素肠镜对息肉的分类准确度较佳。结论色素肠镜能提高大肠息肉病变的检出率.同时对息肉的瘤性和非瘤性分类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大肠腺瘤与大肠多原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胡伟 《江西医药》1998,33(3):129-130
对22例大肠原癌临床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与大肠腺瘤的关系。发现:(1)腺瘤分布有腺瘤癌 变均以乙状结肠以下多见;(2)癌变率以绒毛状腺瘤最多,依次为混合性瘤和管状腺瘤;(3)腺瘤癌变大多数符合恶变特征,但小于1cm直径以下腺瘤癌变并不具有特征性。为上对腺瘤癌变进行讨论,并认为采取正确方法处理大肠腺瘤是预防和发现大肠多原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APC蛋白在大肠粘膜、腺瘤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及演进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和正常大肠粘膜中APC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中APC蛋白阳性率为100%(45/45),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中阳性率分别为80%(20/25)和55.5%(6/11),大肠腺癌中APC蛋白阳性率为44.4%(40/90),经统计分析发现大肠腺癌及腺瘤癌变APC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粘膜(P<0.01),大肠腺癌中APC蛋白阳性率也显著低于大肠腺瘤(P<0.01),而大肠腺癌与腺瘤癌变之间以及腺瘤与正常粘膜之间的APC蛋白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APC蛋白表达缺失与腺瘤类型、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APC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在大肠癌的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