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甘草附子汤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秋涛  毕开顺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200-1201
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甘草4g,附子4g,白术4g ,桂枝8g组成。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其中甘草酸为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酸为桂枝的主要成分,其含量测定方法多,文献报道较多[1 4] 。甘草附子汤传统剂型为水煎剂,为将其开发为现代中药成方制剂,本室作了一系列研究。本研究采用5 0 %乙醇对甘草附子汤进行回流提取,以浸膏得率、甘草中主要成分甘草酸的含量和桂枝中主要成分桂皮酸的含  相似文献   

2.
HPLC同时测定桂枝颗粒中桂皮酸、芍药苷、甘草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颗粒是在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的基础上,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与大枣制成的现代中药制剂。该制剂的指标成分是芍药苷、桂皮酸与甘草酸,这三类成分单独测定的方法文献报道较多。现行的桂枝颗粒国家药品标准[1]仅对臣药白芍中芍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风湿三附子汤,乃指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或称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其中前面方主治风湿留着肌肉证,后者主治风湿留着关节证。三方均以附子为主药,但用量上甘草附子汤较其他两方为少。桂枝、白术附子汤均治风湿留着肌肉运用上有何区别?甘草附子汤较其他两方证为重,为何反减附子用量?对于这些问题,后世注家多语焉欠详,或不了了之。近年来出版的一些注本虽有论及,但某些提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兹不揣愚陋略陈管见如次。1 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之区别《伤寒论》179条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博,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类方化学成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和大枣)类方中原儿茶酸、香豆素、桂皮酸、桂皮醛、芍药苷和甘草酸含量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用SUPELCO Discovery C18柱,0.05%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30nm和254nm;测定桂枝汤、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中原儿茶酸、香豆素、桂皮酸、桂皮醛、芍药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不同配伍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原儿茶酸、香豆素、桂皮酸、桂皮醛、芍药苷和甘草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相应的回归方程,与单味桂枝相比,三个类方中原儿茶酸含量增加、桂皮酸含量减少,桂枝汤和桂枝加桂汤中香豆素含量增加;与单味芍药相比,三个类方中芍药苷含量减少;与单味甘草相比,三个类方中甘草酸含量增加。结论:本方法专属、重复性好,可用于桂枝汤类方中原儿茶酸、香豆素、桂皮酸、桂皮醛、芍药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不同配伍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5.
桂枝甘草汤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桂枝甘草汤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方法: 采用Agilent SB-AQ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0批桂枝甘草汤HPLC指纹图谱进行评价。 结果: 以桂皮酸为参照峰,确定了25个共有峰,指认其中4个共有峰分别为甘草酸、甘草苷、桂皮酸和桂皮醛。10批桂枝甘草汤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5。 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为桂枝甘草汤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草与附子配伍减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环节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徐姗珺  陈长勋  高建平 《中成药》2006,28(4):526-530
目的:探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是否为甘草中降低附子毒性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环节。方法:将附子单煎及附子与甘草、附子与甘草酸、附子与甘草次酸分别合煎,用HPLC法分析各种煎液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的煎出量,同时用动物实验测定各煎液不同给药途径的急性毒性,比较各煎液的LD50。结果:口服给药,甘草、甘草次酸与附子合煎液的毒性明显减小,甘草酸与附子合煎毒性略有减小;腹腔注射给药,甘草酸与附子合煎液的毒性明显增加。合煎时甘草能降低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而甘草酸、甘草次酸均有增加溶出的作用,甘草酸的作用强于甘草次酸。结论:甘草与附子合煎口服可减小附子毒性,部分原因是其可减少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煎出。但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并不能减少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煎出,而可能与有毒生物碱结合,延缓其在胃肠道吸收,发挥一定的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水平,探讨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能有效抑制大鼠体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桂枝甘草汤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桂枝甘草汤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甘草苷、肉桂酸、桂皮醛及甘草酸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20%A;10~15 min,20%~23%A;15~30 min,23%~32%A;30~40min,32%~35%A;40~50 min,35%~40%A;50~60 min,40%~50%A),检测波长254 nm。以甘草苷、肉桂酸、桂皮醛、甘草酸和浸出物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桂枝甘草汤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2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甘草苷、肉桂酸、桂皮醛、甘草酸及浸出物提取量分别为5.93,11.73,12.25,12.34,172.86 mg·g-1。结论:多指标综合加权法能较为合理地反映桂枝甘草汤的整体药效,为该方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5,(9)
目的研究微波提取对桂枝-甘草药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微波提取桂枝-甘草药对,测定主要化学成分甘草酸和桂皮醛的含有量,考察微波功率和提取溶剂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当提取溶剂为40%乙醇,微波功率为200W时,甘草酸和桂皮醛的提取率分别为5.65、2.52 mg/g。结论微波提取法效率较高,但微波功率和提取溶剂分别对不同极性成分的提取率和相对含有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微波提取中药复方或药对时,应关注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配伍用药是中医特色之一,附子为回阳救逆要药,但有毒,甘草味甘、性平,能缓能解,故附子甘草临床多配伍应用。张仲景及历代各医家使用附子甘草配伍剂量各有特点,即用附子同时多配伍足量炙甘草。甘草对附子的增效减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者各成分间,即附子主要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与甘草主要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之间的协同作用。采用新技术使附子甘草有效成分合理配伍,达到最佳药效,发挥最佳药理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湿邪可分内生与外感且内生者多.《伤寒杂病论》中治湿方法疗效显著,附子配伍白术为其代表药对.本文通过结合历代本草之注解,归纳分析二药之特性,总结提出附子配伍白术尤擅于治疗脾肾阳虚之风寒湿痹.张仲景使用附子配伍白术临证主要分两种情况,一者为风湿相搏、郁于肌表,代表方剂为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一者为寒湿内盛...  相似文献   

12.
焦氏自拟“治痹汤”主要用于行痹、痛痹、着痹这3种痹症的治疗.该方是由桂枝,制附子、白术、羌活、独活、威灵仙、防己、千年健、寻骨风、当归、海桐皮、甘草12味药组成,功能疏风活血、温阳散寒、健脾除湿.桂枝、附子等温肾助阳药贯穿于整个治疗中.同时,善于应用药对,如桂枝、附子,羌活、独活.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并发神经痛者,往往难以治疗,维生素和消炎镇痛药常不见效。作者用桂枝加术附汤浸膏散对12例糖尿病并发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很好。但处方成分均用生药。处方组成为:桂皮4份、芍药4份、生姜4份、大枣4份、甘草2份、白术4份,加水煎提取,经低温减压干燥后再加赋形剂制成。其生姜一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调节护骨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系统探讨附子白术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左心室注射人乳腺癌骨转移细胞株(M DA-MB-231BO)细胞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唑来膦酸组、附子白术汤组、附子-白术药对组,另备止常裸鼠正常组(n=6).造模后第4天开始药物干预:唑来膦酸组sc唑来膦酸0.2 mg·kg-1;模型组、附子白术汤组、附子-白术药对组、正常组,分别ig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附子白术汤5.6 g·kg-1、附子-白术药对煎液2.4 g·kg-1、生理盐水20 mL·kg-1;每周3次,持续6周.观察各组裸鼠体重、骨转移灶病理和OPG,RANKLmRNA表达变化.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与附子白术汤组骨转移个数、骨转移率及体重下降率均明显下降(P<0.05),骨转移灶中TRAP(+)细胞数量均减少(P<0.01),OPG mRNA表达含量上调(P<0.01),RANKLmRNA表达含量及二者比值降低(P<0.01);②与附子白术汤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骨转移个数、骨转移率、体重下降率、骨转移灶中TRAP细胞数量,OPG mRNA,RANKL mRNA表达含量及其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附子白术汤和附子-白术药对均可通过调节OPG/RANKL系统,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并抑制其活性,从而减轻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溶骨性损伤;附子-白术药对与附子白术汤功效相近,可能是附子白术汤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85例门诊患者1饮困心脾-肝胆火盛,温阳祛饮,清肝泻火,凉血活血,茯苓桂枝丸合龙胆泻肝汤(茯苓30g,桂枝20g,丹皮,桃仁,白芍各15g,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柴胡,甘草各10g),水煎服,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2饮困心脾-肝郁气滞,温阳祛饮,疏肝理气,方用茯苓桂枝丸合小柴胡汤加减(茯苓30g,桂枝20g,丹皮,桃仁,白芍,柴胡,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各10g),水煎服,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3心脾两虚,温阳健脾祛饮,补益气血,苓桂术甘汤合八珍汤(茯苓30g,桂枝20g,白术,党参,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10g),水煎服,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茯苓30g,桂枝20g,附子10~20g,白术,白芍各10g,)水煎服,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5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电图、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47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甘草附子汤治疗痹症10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附子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为“风湿相搏 ,骨节烦疼 ,掣痛不得屈伸 ,近之则痛剧 ,汗出短气 ,小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 ,或身微肿者 ,甘草附子汤主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应用此方随症加减 ,治疗痹症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0 7例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性 5 9例 ,女性 48例 ;男性年龄在 17岁~ 70岁 ,女性年龄在 16~ 65岁之间。病程在12小时~ 2 5年不等。现代医学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81例 ,腰椎间盘脱出症 2 1例 ,坐骨神经痛 5例。2 治疗方法药用甘草附子汤 :附子 10 g ,白术 10 g ,桂枝 2 0g ,甘草10g。随症…  相似文献   

17.
"三附子汤"作为仲景治疗风湿兼阳虚证的代表方剂,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或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3方。"三附子汤"均可治疗风湿相搏兼阳虚证,均有温阳止痛之效,但在主治病证上又略有不同,用桂枝附子汤时,因证属表阳虚,风邪偏盛,风湿之邪相搏在表,治宜速决,故用附子三枚,佐甘草二两以缓其烈性,重用桂枝达四两,以温经通阳,使风湿之邪得阳气蒸发而从外散发。用白术附子汤时,因表阳气虚,湿邪偏盛,故用附子一枚半,并减甘草之量为一两,去前方辛散之桂枝,加白术苦温燥湿,共逐皮间水气,此为因势利导之法。用甘草附子汤时,因表里阳气皆虚,风湿俱盛,但以风邪为主,故治宜标本兼顾,风湿同治,方中用附子二枚、炙甘草二两,此为缓兵之计,而用桂枝达四两,以祛在表之风邪,合白术以除在里之湿邪,使风湿之邪从内外分解。从《伤寒杂病论》中附子应用的研究可以看出,附子类方可治疗多种疾病,主要是用于治疗痹证、少阴病、霍乱、水气、痰饮等证。而究其根本病机不过虚实两端:虚,主要为阳气虚,可涉及肺、脾、心、肾;实,主要是寒湿痹阻,涉及脾及经络。因主治病证不同,"三附子汤"用药、配伍通变化裁十分讲究,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8.
桂枝芍药知母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方由桂枝、麻黄、防风、白术、附子、芍药、知母、甘草、生姜组成 ,原治历节疼痛。笔者临证用此方化裁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落枕、关节僵硬等病证 ,疗效满意。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张某 ,女 ,45岁 ,1996年 4月 2 5日就诊。自述因砂粒搁牙引起左下颌关节弹响不适伴开口障碍半个月余。现口作开闭动作可闻及清脆弹响 ,左下颌关节无活动痛 ,压痛明显 ,舌质淡、苔薄白 ,脉缓。辨证为风湿痹阻 ,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 :桂枝 10 g,白芍 30 g,附子 10 g,白术 10 g,防风 10 g,川芎 10 g,麻黄 6 g,甘草 10 g。水煎服…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创立的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组方严谨,配伍精当,临床验证功效卓著。现对这三个“附子汤”谈一点肤浅认识。一、桂枝附子汤证《伤寒论》179条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桂枝附子汤由桂枝、附子、生姜、甘草、大枣组成。伤寒八、九日应为传经之日,但不呕为无少阳证,不渴为无阳明证,说明太阳表证仍然存在,目前尚未传经而复感风湿之邪,风寒湿三气杂合为痹,故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乃仲景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专书 ,其中桂枝用药之频繁 ,功用之多 ,是其他药所无法相比的。而含附子的方剂仅 2 0首。笔者比较了两者在《伤寒论》方剂中的配伍 ,认为其功用大致相同。1 《伤寒论》首先可见桂枝与附子同用方剂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