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研究组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术后昏迷时间及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昏迷时间低于对症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颇佳,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昏迷时间,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术式分为观察组40例(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对照组35例(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8.6%,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与内科治疗及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近期生活治疗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2年本科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167例,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病例153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病例186例。比较患者发病6个月末生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情况。结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发病6个月后患者日常生活改善良好率高于其余两组,且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30~50 ml的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及内科治疗相比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故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可能更适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龙岩市第二医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死亡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1.6%;对照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1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两种术式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和对照组(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血肿清除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72.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1d后,观察组的S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明显优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与分析常规骨瓣开颅脑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以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实验组和以常规骨瓣开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分别为(1.88±0.41)h、(82.29±14.22)%、(12.15±5.65)d,对照组分别为(2.24±0.55)h、(61.25±13.25)%、(20.45±8.43)d;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突出,相比于常规骨瓣开颅脑血肿清除术具有诸多优势,可作为一种理想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每组各45例,对两组血肿清除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的清除及死亡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可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徐万所 《北方药学》2012,9(7):82-83
目的:探讨改良小骨窗开颅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改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50例和对照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20例。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及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复发率低、生存率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215-217
目的探讨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共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通过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性指标(血肿清除情况、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临床疗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20.40±4.15)d和手术时间(60.90±12.50)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0.50±6.50)d、(183.20±26.8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高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组(42例)和小骨窗开颅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按ADL分级),小骨窗组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术后小骨窗组残留血肿量为(9±1)ml,明显少于大骨瓣开颅组的(15±3)ml(P〈0.05);术后12h小骨窗组有2例(4.76%)再出血,大骨瓣组有8例(19.05%)发生再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6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继发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继发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发生率为19.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机、血浆凝血酶时间、颅骨骨折为术后继发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凝血酶时间、手术时机、颅骨骨折是影响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康复期间的治疗效果,降低继发颅内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微创清除颅内血肿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经微创清除颅内血肿的脑出血患者32例,按随机性原则分为优质护理组18例和常规护理组14例。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的VR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SES、SDS及SAS评分优质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好。结论优质护理运用于微创清除颅内血肿的脑出血患者,收到较佳的效果,术后患者疼痛减轻,心理状态良好,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4例,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27例,分别对患者采取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相对于开颅组,微创组中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0.05).结论 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治疗时均有一定的疗效,而其中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史资料,分为接受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观察组和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照组,观察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Barthel指数、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手术时机呈负相关、与手术方式呈正相关;CSS评分、NIHSS评分、PULS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手术时机呈正相关、与手术方式呈负相关.结论 早期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改良内镜(MES)手术技术,在气环境下清除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65例CSDH患者,采用MES手术治疗27例(A组),钻孔冲洗术38例(B组),术后3d内复查头颅CT,随访3个月~1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术后3 d内中线移位完全回复率为92.6%,高于B组的71.1%(P<0.05).B组血肿复发率为23.7%;A组无复发病例.B组中第1次治疗失败4例,其中3例改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包膜切除术治愈;9例复发后再次钻孔冲洗治愈.结论 与钻孔冲洗术比较,MES技术操作简便、微创、视野清晰、血肿清除满意、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去除颞骨及额骨与去除颞骨保留额骨治疗额颞叶脑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额颞叶脑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去除颞骨及额骨),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去除颞骨保留额骨),对两组的减压效果、预后、住院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观察组术后减压有效率85.0%,预后有效率87.8%,略优于对照组的84.8%、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50% vs.81.82%),费用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额颞叶脑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手术中,采用去除颞骨保留额骨的手术方法,疗效佳,预后好,后期治疗费用低廉,能有效减轻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