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9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运用支具联合中医手法治疗的临床随访观察,评价该疗法在治疗AIS的有效性;方法:本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9例,女10例.男9例,年龄4-16岁,其中单腰弯的4例,胸腰弯的15例,Cobb角为20°-45°(26.26°±10.06),均采用支具联合中医手法矫形治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治疗后评价患者前后的Cobb角、身高、坐高;结果:19例AIS患者进行支具联合中医手法治疗,治疗后,根据Cobb角,消退患者为6例,好转的为11例,无效的为2例;结论:支具联合中医手法矫形治疗可以减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侧弯角度,减缓侧弯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龙氏俯卧牵抖冲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36例AIS患者。男16例,女20例;年龄10~16岁,中位数12岁;病程1~12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采用龙氏俯卧牵抖冲压法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按照《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中AIS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2例(男5例、女7例)、好转21例(男10例、女11例)、无效3例(男1例、女2例)。治疗无效的3例患者中,2例最终接受支具治疗,1例失访。治疗3个月后,脊柱侧凸Cobb角由17.34°±5.78°改善至11.52°±7.91°,其中男性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由17.01°±5.21°改善至10.41°±6.53°、女性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由17.67°±6.53°改善至12.11°±8.11°,男性患者治疗后脊柱侧凸Cobb角小于女性患者(t=2.370,P=0.020)。结论:龙氏俯卧牵抖冲压法能有效矫正AIS患者的脊柱侧弯畸形,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运用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2例。其中女56例,男16例;年龄9~18岁;协和分型1个顶点的52例,2个顶点的20例(顶椎在T_6以下)。对比治疗前后脊柱冠状位主弯Cobb角情况。结果:治疗前Cobb角为38.95°±17.10°,末次随访为9.52°±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Cobb角改善情况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有效率为100%。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显著,操作简便,特别适合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3~19岁,中位数16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先天性神经肌源性与代谢性脊柱侧凸。术前冠状面胸弯Cobb角23.4°~70.0°,中位数45.4°;腰弯Cobb角20.5°~57.8°,中位数37.5°。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脊柱畸形改善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4~4.3 h,中位数3.5 h;术中出血量680~1400 m L,中位数950 m 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胸弯Cobb角8.5°~59.8°,中位数13.7°;腰弯Cobb角5.6°~15.1°,中位数11.3°。2例出现下肢皮肤麻木症状,给予营养神经药及针灸治疗后缓解;均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能明显矫正脊柱畸形,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步五法正脊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三步五法正脊术治疗,3周为1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1个月、12个月脊柱全长X线片Cobb角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Cobb角分别为(14.96±3.15)°、(7.28±1.54)°、(5.28±2.02)°、(3.48±1.14)°、(3.25±0.85)°。治疗3周后Cobb角有不同程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Cobb角低于治疗后3周,随访6个月时Cobb角低于随访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患者Cobb角低于随访6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五法正脊术可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侧凸程度,降低患者脊柱Cobb角。  相似文献   

6.
脊柱是由脊椎构成的对人体起到支柱作用的重要骨骼。正常情况下脊柱呈"S"型位于人体正中,当脊柱在额面观时,偏离背部正中(向左或向右),我们将其称为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青少年骨骼畸形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发病率经研究统计约为2%~4%,在青少年脊柱侧凸统计中占比高达80%[1]。本文着重以AIS为出发点,浅述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赵文娣  袁芳  王晓茹 《中医正骨》2008,20(10):85-8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thic scoLiosis ALS)病因不明,不伴有椎体发育畸形,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好发于青春前期的女性。它是一种三维脊柱畸形,常伴有脊柱的旋转畸形和矢状面上生理弯度的变化,并常伴有骨质疏松,严重的病例会影响到呼吸功能,引起心脏变位,甚至发生截瘫。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Cobb’s角大于45°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68例,经采用脊柱后路或前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同时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着手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病理机制,通过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脊柱两侧肌肉生物力学指标的分析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加强对AIS的病理现象和机制的分析和认识,解释AIS的重要病理现象。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青少年20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及无脊柱侧凸青少年各10例。以步态分析、表面肌电检测技术手段为检测途径,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运动学指数、平衡指数等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比较。针对运动学指标的实验研究共选取10例AIS患者为研究组与对照组10例患者进行对比。检测步频指数、各步态时相所占百分比等步态时空参数;步长、跨步长、步态周期及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三个关节的活动角度等运动特征。结果: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在单步时间、跨步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时空指标并未出现明显的异常。髋关节活动角度范围等平衡参数相明显大于正常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IS可能使患者双侧下肢运动学特征产生改变。同时也提示双侧下肢运动学特征的改变很有可能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一个重要发病诱因;2)AIS患者支撑能力可能没有明显异常;3)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两侧肢体关节周围肌群动作的不协调或两侧肢体应力改变是导致这一步态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推拿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家庭体操训练,治疗组在家庭体操基础上配合三维推拿治疗,观察两组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obb角减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三维推拿治疗结合家庭体操训练可有效减小脊柱侧凸角度,且疗效优于单纯家庭体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青少年脊柱侧凸(AIS)的流行情况,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本地区普查的对象分成小学、初中、高中三组进行患病率的比较,并从脊柱侧凸的角度方面、侧凸的节段方面分析讨论.结果:①小学组的患病率为0.20%,初中组为0.88%,高中组为0.89%,初中组的患病率增加最显著;②cobb角10°~19°的患者占大多数,为79.49%,20°以上的患者全部在初中以后出现;③所有AIS中胸腰段最为常见.占52.14%,其次为胸段、腰段、双弯.结论:对AIS监测中初中生最有意义,对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凸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认知AIS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发展规律,对提高防治脊柱侧凸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长发育期间原因不清楚的脊柱侧凸称之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eoliosis AIS),为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脊柱侧凸,是小儿骨骼肌肉系统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发病率很高,约占青少年的2%~3%,占整个脊柱侧凸的80%。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界于0.61%~2.4%之间。AIS可导致心肺功能障碍及残废,甚至丧失正常的劳动力,即使轻度侧弯也因影响外观造成心理压力,对其今后的工作、社交、婚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AIS患者80例,给予非手术治疗,采用sEMG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凸凹侧肌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患者凹侧肌AEMG为(70.03±21.15)μV/s,明显低于凸侧肌AEMG的(70.03±21.15)μV/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凹侧肌AEMG为(94.61±20.03)μV/s,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凸侧肌AEMG比值为1.03±0.29,较治疗前有所降低(1.4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Cobb角为14.43°±3.22°,较治疗前降低(22.40°±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凸凹侧肌AEMG比值与治疗前Cobb角呈正相关(r=0.451,P0.05),治疗后凸凹侧肌AEMG比值与治疗后Cobb角呈负相关(r=-0.751,P0.05)。结论:sEMG检测在AIS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治疗情况提供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表面肌电探析不同推拿手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顶椎肌电的影响。方法:按照Cobb角度不同将AIS患者120例分为三组,30°≤Cobb角<40°16例,20°≤Cobb角<30°32例,10°0.05);A组、D组组间比较,以上数值增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基础上在顶椎使用推法+揉法、推法+■法、推法+弹拨法、顶椎无特殊手法均可改善脊柱侧凸患者凸、凹侧肌电值异常问题;其中推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进行三维平面推拿治疗,观察该治疗方法对患者Cobb角和生活质量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07例确诊AI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给予家庭脊柱操指导结合三维平面的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家庭脊柱操指导,分析治疗前后两组Cobb角、背部倾斜角(scoliometer)改变,以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RS-22)中功能活动、疼痛、心理健康、自我外观形象四方面评分值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治疗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背部倾斜角、心理健康分值、自我外观形象分值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功能活动、疼痛分值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三维平面对AIS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可改善其侧弯角度与背部不对称形态,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及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青少年时期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脊柱三维结构性畸形,其典型特征是Cobb角≥10°,发病率约为2%~4%,尤以女性患者多见[1-3]。AIS的致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发现与遗传、营养、早期接触毒素和荷尔蒙失调等因素相关[4]。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六维空间整脊法治疗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门诊治疗的AIS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六维空间整脊法治疗,对照组给予Milwaukee支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Cobb角、s EMG的AEMG比值、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的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Cobb角均比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AEMG比值明显减小,对照组治疗后AEMG比值明显增大,试验组治疗后AEMG比值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明显升高,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现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生命体征产生不良影响,也未出现骨折、脱位、病情加重的病例。结论:六维空间整脊法治疗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且能显著改善脊柱的侧凸结构及脊柱两侧肌力的不平衡,预防侧凸进展,并有较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电针加整脊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1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加整脊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将4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成4组,即电针组11例,整脊组11例,电针加整脊组13例,空白对照组10例。通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顶椎移位、顶椎旋转度、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电针整脊法能较好地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Cobb角及顶椎移位,对顶椎旋转度与身高也有轻度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AIS)应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中山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30例青少年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应用棘突拉钩复位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和术后0.5年的脊柱偏移距离以及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青少年AIS应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曲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方法:在136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X线片上测量其腰椎矢状面Cobb's角、Taillard指数、腰椎前突指数、腰椎侧凸Cobb's角,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价腰椎矢状面Cobb's角与Taillard指数、腰椎前突指数、腰椎侧凸Cobb's角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矢状面Cobb's角与腰椎侧凸Cobb's角呈正相关(r =0.436,P=0.000);腰椎矢状面Cobb's角与Taillard指数、腰椎前突指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09,P=0.914;r=0.032,P=0.710).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矢状面Cobb's角与腰椎侧凸Cobb's角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手法作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对其椎旁肌肌电值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AIS患者按照Cobb角度不同分为三组:10°0.05),B组、C组较A组RMS比值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前后椎旁肌左右RMS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MF左右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顶椎使用推法+揉法、推法+■法、推法+弹拨法均可改善脊柱侧凸患者左右肌肉肌电不对称问题;其中推法+■法、推法+弹拨法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