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患者伴发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抑郁症患者除情绪障碍外,还可伴有认知功能和生物学方面的改变,有时这种认知功能损害特别突出,极易与痴呆相混淆,甚至有“抑郁性假性痴呆”之称。近年来,国外发表了大量关于抑郁症认知功能研究的文献,我们就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抑郁症发病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4例未经治疗的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2名正常对照(对照组)血浆BDNF水平;对患者组及对照组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评估及神经心理学测试;对患者组的血浆BDNF水平及HAMD17总分与认知功能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显著差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的血浆BDNF水平[(3.24±2.67) μg/L]低于对照组[(6.71±3.16)μg/L,P<0.01].血浆BDNF水平与各项认知成绩、HAMD17总分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部分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广泛受损;血浆BDNF水平低下与晚发性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与认知功能可能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为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一些依据.方法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测试(WCST)、连线测试(TMT)、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测试对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与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评估,对其认知功能进行t检验分析.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结果 两组WCST评分显示:研究组WCST的总应答数(Ra)、持续错误数(Rpe)、持续性应答(Rp)均高于正常组,完成分类数(Cc)、正确应答数(Rc)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9,-6.62,-7.13,-7.26,-7.04,均P<0.01).研究组连线测试(TMT-A)用时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TMT-B错误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中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测试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执行能力、认知转移能力、记忆、抽象概括能力、注意能力及速度方面有明显损害,而在概念形成、选择性记忆上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复习国内外有关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文献,概述了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对老年抑郁症转归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SD组,n=64),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选择同期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n=60)。于基线期和24个月后对两组进行颅脑CT检查和尿液中AD7c-NTP的含量检测,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抑郁等精神症状。结果24个月时,SD组HAMD评分低于基线水平,但仍高于NC组(P0.01);SD组MMSE评分低于基线水平及NC组(P0.01);24个月时,SD组患者尿中AD7c-NTP含量较基线期和NC组水平高(P0.05或0.01);基线期SD组、NC组MMSE评分均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5),24个月后,SD组MMSE评分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1),NC组MMSE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症状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神经生化指标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MoCA 量 表(中文版)将抑郁症患者分为认知功能受损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鉴定其血清 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硫化脱氢表雄酮(DHEA)、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脑源性神经营 养因子(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和HAMD-24 评 分后,血清Hcy、COR、DHEA 和IL-18 水平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其比值比(OR)分别是 2.458(95%CI=1.343~4.918)、2.034(95%CI=1.217~4.837)、1.954(95%CI=1.122~4.129)和2.173(95%CI= 1.226~4.909)。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清Hcy、COR、DHEA 和IL-18 水平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可以应 用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抑郁程度的老年抑郁症(LL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结果,将62例LLD患者(LLD组)分为重度LLD组(HAMD-17≥24分,29例)及轻中度LLD组(HAMD-17为7~23分,33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入组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与51名正常对照者(NC组)比较。结果:MoCA总分LLD组[(20. 8±4. 0)分]显著低于NC组[(26. 1±2. 5)分](t=-8. 584,P 0. 01);除数字广度外,LLD组在视空间、画钟实验、命名、注意力、计算、语言复述、语言流畅、抽象、延迟记忆、定向力得分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重度LLD组MoCA总分[(19. 2±4. 1)分]显著低于轻中度LLD组[(22. 2±3. 5)分](t=3. 108,P=0. 03);画钟实验(P=0. 012)、命名(P=0. 031)、语言复述(P=0. 016)、抽象能力(P=0. 009)评分明显低于轻中度LLD组。结论:LLD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程度越重的LLD患者其认知功能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抑郁症,又称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情感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3.4%[1],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约26%存在认知功能损害[2],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中约50%存在认知功能损害[3],老年抑郁症患者即使在缓解期也存在全面的认知功能损害[4]。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即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并且认知功能损害可能存在于注意、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等各个领域[5-7]。因此,抑郁症与认知功能损害密不可分。研究发现遗传基因能够预测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6-8]。本研究回顾和总结与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的遗传基因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脑结构,脑生化,神经内分泌等各个方面综述了脱氢表雄酮与抑郁症及其认知损害的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就老年期晚发抑郁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多为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功能的损害,可能与年龄和疾病类型有关,治疗后可能有部分好转。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是危害公众健康、严重功能受损的一组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除情绪症状以外,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现就抑郁症伴发认知损害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LL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LLD认知损害患者35例、LLD认知正常患者14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MMSE)分别评定抑郁症状和总体认知功能,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LLD认知损害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高于LLD认知正常者[(11.83±4.70)ug/d Lvs.(8.21±3.64)ug/d L,P0.01]。LLD发作期伴认知损害者[(11.6±4.6)ug/d L]、LLD恢复期伴认知损害者[(12.4±5.2)ug/d L]血清皮质醇水平均高于LLD恢复期认知正常者[(8.5±3.7)ug/d L]及正常对照组[(8.6±4.3)ug/d L](P均0.05)。结论伴有认知损害的LLD患者,无论是处于发作期还是恢复期,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升高。皮质醇水平可能是影响LLD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多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对28例遗忘型MCI (aMCI)、21例血管型MCI (V-MCI)、21例帕金森病型MCI(PD-MCI)及46名健康老年人进行评定,比较不同亚型MCI的神经心理学特征.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亚型MCI组在总体认知评分及剑桥老年认知检查量表中文版(CAMCOG-C)子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CI组在定向、语言表达、近记忆、学习记忆、注意、计算、思维及知觉方面均受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0、5.150、3.053、4.070、5.918、2.121、2.952、3.175,均P<0.05);语言理解、远记忆与执行能力相对保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MCI组定向、语言表达、注意与执行功能受损(t=2.974、3.165、4.216、3.197,均P<0.05),记忆力、计算、思维及知觉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MCI组在语言表达、近记忆、远记忆、学习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方面损害均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33、3.065、3.821、3.447、5.344、0.348,均P<0.05).(2)各亚型MCI组间比较:与V-MCI组[(3.52±0.87)分、(12.48±1.83)分]相比,aMCI组[(3.07±0.81)分、(11.07±2.28)分]与PD-MCI组[(3.00 ±0.89)分、(11.33 ±1.91)分]在CAMCOG-C总体评分及其子项中记忆能力包括近记忆、学习记忆降低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MCI与V-MCI比较t=1.868、2.381,PD-MCI与V-MCI比较t=1.921、1.980;均P<0.05).PD-MCI组中,远记忆及执行功能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MCI比较t=2.498、4.257,与V-MCI比较t=1.684、1.492:均P<0.05).(3)aMCI组GDS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0,P<0.05),而V-MCI组及PD-MC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MCI组及V-MCI组GDS得分较PD-MCI组增高.结论 3种不同亚型MCI认知损害均为多区域性,aMCI主要表现为记忆损害,V-MCI以执行功能损害为主,PD-MCI记忆及执行功能均受损;aMCI较其他亚型更易出现抑郁倾向.不同亚型MCI神经心理学特征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背景区别轻度认知损害(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两种亚型,即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lTlnesticmildcogni—tiveimpairment,aMCI)和小血管型轻度认知损害(MCIassociatedwithsmallvesseldiseases,sv-MCI)将有利于延缓和预防MCI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目的识别并区分区aMCI与sv-MCI的神经心理学特征。方法从宣武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患者或在北京社区进行的一项入户调查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被试。根据Pe—tersen诊断标准筛选aMCI患者50例,根据Hachinski诊断标准筛选sv-MCI患者65例。以上两组患者和49名55岁以上没有认知障碍的社区被试一同接受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检查及画钟测验(ClockDrawingTest,CDT)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VerbalLearningTest,AVLT,评定即刻记忆、延迟回忆和延迟再认能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3组被试各项测验的平均得分,如果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再进行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Tukey法检验。结果aMCI组和SV.MCI组5项测验平均得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aMCI组AVLT即刻记忆、延迟回忆和延迟再认测验得分均低于SV.MCI组。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后,上述差异仍旧存在。结论实验结果与既往结果一致,与SV—MCI患者相比,aMCI患者记忆损害更加明显。记忆相关的评估测验,尤其是AVLT,或将有助于区别这两种MCI亚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复习国内外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概括介绍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发性抑郁症(LOD)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方法:LOD患者97例,健康对照组44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所有受试者完成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及神经心理学测试. 结果:患者组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除连线测试外,其余测试成绩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01);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教育和性别后,以APOE基因是否携带ε4等位基因将受试者分为ε4+组和ε4-组,分析APOEε4等位基因对受试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ε4等位基因和抑郁症的诊断交互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APOEε4等位基因对LOD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的主效应,APOEε4等位基因和抑郁症的诊断之间无交互作用影响认知功能. 结论:LOD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受损,APOE基因多态性与LOD的发病及认知功能未发现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9.
20.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患者组),给与单一抗抑郁药治疗8周。于治疗基线和治疗末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国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连线A、B测验,并与10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结果(1)治疗后患者组的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2)患者组WMS-RC中的数字广度(倒背)改变与睡眠障碍分改变呈负相关(r=-0.244,P=0.014);连线测验B的测验时间与认识障碍分呈负相关(r=-0.230,P=0.021),提笔数与绝望感分呈正相关(r=0.312,P=0.002);WCST中的分类数与认识障碍分(r=-0.197,P=0.049)、焦虑/躯体化分呈负相关(r=-0.225,P=0.024)。(3)痊愈组和症状残留组的WCST及WMS-RC检测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显著改善,与临床症状的缓解存在相关性,但仍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这提示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质性与状态性均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