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护士职业获益感、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84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7组,每组12人,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MBSR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运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服务版职业倦怠量表对护士进行测评,评价MBSR的干预效果。结果 84名护士中最终73名完成了8周MBSR干预,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正向职业感知、良好护患关系及自身成长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亲友认同与团队归属感维度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职业倦怠总分、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MBSR可能是提升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一种心理学方法,能降低因压力而引起的职业倦怠,护理管理者应在医院积极开展该干预项目,使护士了解和掌握MBSR的基本理念和技术,以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提升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和工作压力现状,分析影响职业获益感的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对该医院的1 19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总分为(118.35±16.51)分,护士压力源量表总分为(73.47±12.9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平均月薪(包括工资及奖金)、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是否参与科研工作、是否考虑辞职、工作压力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5)。结论: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平均月薪、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是否参与科研工作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正性影响因素,是否考虑辞职和工作压力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负性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的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联合喝水减压法对儿科护士心理资本、职业压力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着自愿参与原则,该院儿科护士26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正念冥想联合喝水减压法干预8周,干预后采用心理资本问卷、职业压力源量表、希望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8周后,护士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坚韧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量与时间、专业护理与技能、护理患者、人际交往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积极的态度、行动、与他人亲密关系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冥想联合喝水减压法可有效降低儿科护士职业压力,提高其心理资本和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武汉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正念思想在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180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80名护士正念思想得分为65.35±5.41,其中50名(27.78%)低正念水平,80名(44.44%)中等正念水平,50名(27.78%)高正念水平;职业倦怠情感耗竭(EE)得分为29.71±4.27、去人格化(DP)得分为9.65±1.31、低个人成就感(dPA)得分为30.12±3.23,其中58名(32.22%)轻度倦怠,70名(38.89%)中度倦怠,52名(28.89%)中度倦怠。职业幸福感得分为64.61±7.28;影响急诊科护士幸福感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加班、月收入以及受聘性质(均P0.05);低正念水平、中等正念水平以及高正念水平的急诊科护士职业幸福感评分分别为59.42±8.08、63.76±9.43和76.4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职业倦怠、中度职业倦怠以及重度职业倦怠的急诊科护士职业幸福感评分分别为69.89±8.43、61.89±9.07和56.43±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年限、加班情况以及职业倦怠是影响急诊科护士幸福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正念思想是其保护因素(P0.05);急诊科护士职业幸福感与正念思想、职业倦怠中的t PA评分均呈正比(r=0.811、0.711,均P0.01),而与职业倦怠中的EE评分(r=-0.514,P0.01)和DP评分(r=-0.628,P0.05)呈反比;正念思想的中介效应=-0.45×0.38=-0.171,占总效应的-0.171/(-0.171-0.43)=28.45%。结论正念思想是武汉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幸福感的重要保护因素,可以在护士继续再教育中增设正念培训,从而降低职业倦怠引起的身心损害,提高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士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护士职业获益感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提供参考。方法:对无锡市某三甲医院814名临床护士进行护士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干预,采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测评量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和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81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护士人文执业能力得分为32(26~52)分,干预后,护士人文执业能力得分为41(27~5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4.85,P <0.001);干预前,护士职业获益感得分为44(29~58)分,干预后,护士职业获益感得分为57(31.75~6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5.96,P <0.001);干预前,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为71.5(48~79)分,干预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为75(56~8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4.88,P <0.001)。结论:实施护士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人文执业能力、护士职业获益感及护士工作满意度,从而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护士职业发展信心,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京市心内科护士的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6所综合医院心内科护士共388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一般资料、职业获益感,并分析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心内科护士职业获益感总评分为(113.38±21.07)分,得分率为78.19%;职业获益感各维度的得分率最低为75.40%(正向职业感知),最高为82.50%(良好护患关系)。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有无子女的心内科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是否有编制的心内科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是否编制均是心内科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P0.05),这些变量对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解释率为21.1%。结论北京市心内科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及是否编制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联合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WLST)在EICU护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EICU护士30名,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正念减压+WLST训练。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职业倦怠、自我效能(GSES)。结果:干预4wk后两组工作成就感较干预前增高,工作冷漠感、情绪疲倦感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4wk后两组GSES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采取正念减压疗法及WLST训练对EICU护士实施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自我效能,减轻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移动平台支持下团体心理干预模式对护士职业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无锡市某三甲医院抽取护士518例,进行移动平台支持下团体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马氏职业倦怠问卷(MBI)、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CNS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性,并随机抽取职业倦怠问卷得分三个等级的护士各70人,进行唾液标本中皮质醇和褪黑素检测.结果:经团体心理干预后MBI、CNSS得分低于干预前,CD-RISC和GWB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的水平与职业获益感成负相关,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褪黑素水平与职业获益感成正相关,与职业倦怠成负相关.结论:基于移动平台的团体心理干预可提高护士的积极情绪,降低职业倦怠,提高职业获益感,维护身心健康,提高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在提高精神科护士幸福感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护士45名,行团体正念减压疗法干预8周,于干预前后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知觉压力量表(PSS)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护士知觉压力及失控感评分显著低于培训前,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 <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可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幸福感,降低工作中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科护士自我效能感、职业获益感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武汉市5家医院的外科护士26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职业获益感量表调查,分析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获益感的关系。结果自我效能感为(2.52±0.43)分,职业获益感为(3.95±0.55)分,均居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良好护患关系维度评分最高,而正向职业感知维度评分最低。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获益感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护龄、收入水平、用工性质、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外科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外科护士自我效能感、职业获益感居中等偏上水平,且两者呈明显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对职业获益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护士职业获益感与人文执业能力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1月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某三级医院的8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20份,回收有效问卷814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结果:814名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21.42±18.76)分,人文执业能力总分为(113.59±15.16)分;不同职称、岗位和月收入的护士职业获益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与职业获益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能力、人文关怀实践能力和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护士的人文执业能力提高护士的职业获益感,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职业干预方案对陪检人员职业获益感的影响,为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士留职意愿提供依据。方法:便利选取延吉市某两所医院,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干预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知识技能培训,干预组接受职业认知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职业倦怠问卷评估陪检人员职业获益及职业倦怠程度。结果:干预四周后,干预组陪检人员职业获益感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职业获益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陪检人员实施职业获益感认知干预能够提高其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情绪智力与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护士情绪智力对职业获益感的影响。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运用护士情绪智力量表和职业获益感量表对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55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护士的情绪智力标准化得分为4.73±0.68,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标准化得分为4.38±0.40,护士情绪智力与职业获益感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一般资料后,情绪智力4个维度可独立解释护士职业获益感11.8%的变异(△R2=0.118)。结论护士情绪智力是职业获益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可通过提高护士情绪智力来改善职业获益感的水平,从而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护士职业延迟满足在同理心与职业获益感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2019年5—7月,运用职业延迟满足量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同理心量表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部队医院365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同理心总分为(104.53±15.2)分,职业延迟满足总分为(23.55±3.05)分,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34.80±18.09)分,同理心、职业延迟满足与职业获益感均呈正相关(r=0.492、0.392,均P<0.0l)。职业延迟满足在同理心与职业获益感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β=0.265,P<0.01)。结论 同理心可直接影响军队医院护士的职业获益感,也可以通过职业延迟满足来间接影响职业获益感,临床可以通过多种干预手段来提高护士的同理心和职业延迟满足,进而提升护士的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护士留职意愿现况和影响因素,为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护士留职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获益感、心理资本、留职意愿调查量表对广东省20家综合医院的421名护士实施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获益感、心理资本和留职意愿间的直接、间接及因果关系。
  结果  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4.10 ±0.61)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良好护患关系、自身的成长、团队归属感、亲友认同、正向职业感知。心理资本总分为(3.94 ±0.60)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效能、韧性、乐观、希望。留职意愿得分为(3.64 ±0.72)分。男性护士的留职意愿低于女性护士(P < 0.05)。男性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总分,正向职业感知、良好护患关系、自身的成长3个维度得分低于女性护士(P < 0.05),男性护士的心理资本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女性护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mos 25.0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职业获益感正向影响心理资本(P < 0.05),男性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心理资本的正向作用稍高于女性护士。心理资本正向影响留职意愿(P < 0.05),女性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的直接正向作用高于男性护士。在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的影响中,心理资本存在中介作用(P < 0.01)。男性护士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为0.324,女性护士为0.221。
  结论  男女护士的心理资本均较低,留职意愿欠佳,以男性护士更甚。不同性别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心理资本、留职意愿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考虑护士的性别差异,分别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高护士留职意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护士职业获益感、职业认同感与工作幸福感现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2022年1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及工作幸福感量表对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的57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获益感均分为(3.88±0.75)分,职业认同感均分为(3.60±0.83)分,工作幸福感均分为(4.29±1.05)分。护士职业认同感在职业获益感与工作幸福感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0.340)占总效应(1.179)的71%。结论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护士职业获益感、职业认同感和工作幸福感均处于中等水平,建议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加强护士职业认同继续教育,提升护士工作幸福感,促进护理队伍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某医院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探讨认知干预对其职业获益感的影响,为促进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我院230名护士,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职业获益感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5名.对照组实施常规业务学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认知干预培训,比较干预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进度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体检筛查出的脑卒中人群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自行进行康复锻炼,管理组患者给予实施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干预。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R)进行评定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管理组和对照组FMA上下肢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FMA上下肢评分各为(59.24±9.11)分、(31.64±4.8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38±8.15)分、(22.91±4.23)分,(P值均<0.05)。干预前,管理组和对照组的MBI、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MBI为(75.62±16.48)分,高于对照组的(68.54±15.75)分,(t=3.804,P<0.05);管理组APGAR评分为(7.09±2.41)分,高于对照组的(6.49±2.22)分,(t=2.243,P<0.05)。结论 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改善家庭功能,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柔性管理模式对老年科护士自我概念、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综合科4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采用柔性管理,比较管理前后两组护士自我概念、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结果 400名老年科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63±3.70)岁,工作时间平均(8.35±4.02)年。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护士自我概念量表除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外,自我认知、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道德自我外,其他7个维度得分均较管理前有所提升(P0.05),且干预组提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士职业幸福感量表工作价值、福利待遇、发展前景、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自我接受和自主性7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管理前提升(P0.05);除工作环境和自主性维度得分外,干预组提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自主性、组织决策、收入、职业地位、工作条件和互动合作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管理前提升(P0.05);干预组提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性管理能够改善老年科护士的自我认知水平,提升职业幸福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护士职业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10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职业获益感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四川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208名神经外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结果神经外科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为160.59±54.47,条目平均分为1.78±0.61,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职业获益感得分为104.00±11.49,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37.90±5.39,其中主观支持评分为21.44±3.15,客观支持评分为9.37±2.16,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为7.10±1.62。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职业获益感及社会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r=-0.798、-0.765,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工作强度、社会支持和职业获益感是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67.9%。结论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提升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护理队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