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哈尔滨市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况,发现高校职业倦怠高发人群,为相关部门制订考核目标和预防救助教师职业倦怠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职业倦怠调查问卷(MBI问卷)调查哈尔滨市3所高校180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影响因素涵盖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年限、是否承担行政工作、薪资收入等。结果高校教师在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方面与参考值存在偏差,个人成就感方面自我评价偏低,对于工作的完美感和认同度上存在缺失。每次出现职业倦怠状况表现的3个维度侧重点各有不同;年龄在36~45岁之间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群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在工作过程中反复出现呈周期性变化。结论哈尔滨市高校教师个人成就感低,自我高预期值与现实工作中所取得的实际工作绩效间存在一定的落差;应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制定考核和预防救助办法。  相似文献   

2.
李少岚  余红梅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856-2859
目的了解太原铁路职工职业倦怠的整体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缓解和克服铁路职工职业倦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铁路职工600名,以问卷形式调查了解铁路职工的社会人口学、工作、健康和生活、社会支持状况,采用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铁路职工的职业倦怠进行全面测量,并统计分析铁路职工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铁路职工职业倦怠3个维度分值分别为情绪衰竭15.03±9.15,人格解体11.84±7.62,成就感降低19.55±10.21,总分为46.51±20.3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50岁以上组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50岁以下组,工龄大于30 a组发生职业倦怠得分明显低于小于30 a组,火车司机比其他岗位人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有收入人口数越少,连续工作时间越长,职业倦怠程度越高;日均睡眠时间越长,参加体育锻炼次数越多,兴趣越广泛,获得社会支持越多,职业倦怠程度越低。结论铁路职工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呈中等程度。工龄、职工不同工作岗位、连续工作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社会支持等是影响铁路职工职业倦怠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冯旭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82-183
目的:研究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改善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自编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医学院校在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为(47.77±6.22)分、情感耗竭得分为(20.01±3.46)分、去个性化及低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8.31±1.67)、(19.45±3.54)。教龄和学历越高的教师倦怠程度越轻,授课学时数越少的教师情感衰竭程度越大,教师教龄越小去个性化程度越大,教师职称越低低个人成就感程度越大。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况并不严重。教师的授课学时数、教龄、职称和学历是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师范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西省2所高校的491名师范大学生的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使用情感和社交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镇大学生的孤独感平均得分(23.05±4.98)低于农村大学生的平均得分(24.02±4.75);表现出孤独感的城镇大学生有19人(占9.6%),低于农村大学生39人(占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人口学特征人群孤独感得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负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方式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特质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表明,特质应对方式对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孤独感,同时也通过特质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孤独感;负性生活事件对孤独感有直接影响,同时又经由社会支持及特质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而实现间接影响孤独感.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特质应对方式是影响师范大学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专职教师负责培养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医学知识的特殊性要求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治病救人的使命需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职业倦怠会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抹煞了教师的创新精神,从而阻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具有负面的影响和危害[1-4]。而社会支持是促进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冯旭 《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83-184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某医学院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22,1.66和2.43分;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46.14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2.24,25.75和8.16分。客观支持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及倦怠总分均呈负相关、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及职业倦怠总分之间为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均是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为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客观支持为低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对职业倦怠总分有影响。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状况,社会支持状况一般。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轻,这提示在缓解职业倦怠时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2022年6—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贵州省9所幼儿园290名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基本情况量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educators survey,MBI-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90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平均得分为(3.83±0.57)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及其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r=-0.74、-0.52、-0.59、-0.48,均P<0.01),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r=0.53、0.46、0.43、0.41,均P<0.01),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31,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29,P<0.01)。社会...  相似文献   

8.
陈桂存  黄莹  王恒昌  朱所琴  胡安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437-1438,1442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编问卷对云南省2293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2%,其中男生20.9%,女生23.7%,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6,P﹥0.05);初一18.8%,初二26.3,初三21.7%,各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0,P﹤0.05);汉族23.7%,彝族21.9%,白族15.5%,哈尼族30.1%,其他民族22.7%,各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74,P﹤0.001)。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普遍存在,且抑郁症状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关系密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某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12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佛山市南海区某镇3所中学及11所小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评价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分析各人口学特征分组的职业倦怠状况差异,并使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人口学特征及工作特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男性234人,女性343人。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情绪疲惫和去个人化维度得分分别为(17.81±4.90)、(5.12±7.46)分,均高于常模,而少成就感得分(11.98±2.23)低于常模(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3个维度中中学教师相对于小学教师得分更高(偏回归系数为一0.51~一0.91),临聘老师相对于正式教师的少成就感及去个人化维度的得分更高(偏回归系数分别为一1.43、一1.41),男性教师的个人化维度得分较女教师高(偏回归系数为一0.46)(P〈0.05或P〈0.01)。结论该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重,学校类型及是否为正式教师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抑郁现状,为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使用贝克抑郁量表、心理韧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1 166名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毕业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刚入校时(P0.01),也高于非毕业生(P0.01)。毕业生的抑郁水平与心理韧性(OR=-0.163)、社会支持(OR=0.198)和生活事件(OR=-0.296)相关(P0.01)。结论需要关注毕业生的抑郁状态。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是抑郁的保护因素,而生活事件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应激对新疆部队官兵(以下简称"驻疆官兵")职业倦怠的影响路径,以期为新疆部队开展职业倦怠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疆官兵757名,运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和军人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1)职业倦怠与消极应对方式、心理应激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1)。(2)心理应激、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进入职业倦怠回归方程,可解释职业倦怠43.6%的变异量。(3)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3.6%;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8.5%;心理应激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6.5%。结论社会支持、心理应激、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心理应激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方法运用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27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整体水平和情绪枯竭、身心疲惫两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均P<0.05),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单位认同、对象认同、社会认同和教龄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煤矿接尘工人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山西省7个煤矿2 055名煤矿接尘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煤矿接尘工人工作倦怠的各维度平均得分:耗竭维度(8.99±7.93)分,疏离维度(4.84±5.74)分,无效能感维度(14.73±11.82)分;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耗竭、疏离、无效能感3个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耗竭的预测变量有外在满意度(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枯竭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枯竭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衡阳市618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的整体状况并不严重,但教师情绪衰竭体验较为严重。(2)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与工作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越大,职业枯竭的程度越严重。角色冲突、学生因素、职业发展带米的压力是引起教师职业枯竭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3)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对教师的职业枯竭具有调节作用。(4)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枯竭之间具有典型相关关系。结论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对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甘东  赵必华 《卫生软科学》2010,24(6):514-516
[目的]考察主动性人格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法对443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小学教师主动性人格均值得分比较高;小学教师存在轻度的职业倦怠感现象;主动性人格与职业倦怠感的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两个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与职业倦怠感的情感衰竭因子相关性不显著;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倦怠感中的情感衰竭因子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两个因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主动性人格是影响职业倦怠感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认知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发挥主动性人格对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制定教师工作倦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35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8.6%,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19.7%,重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精神质对人格解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内外向对耗竭(P<0.05)、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P<0.01)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对耗竭(P<0.01)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对耗竭(P<0.01)和人格解体(P<0.05)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应当重视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人格特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外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强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67-869
Maslach等将职业倦怠界定为发生在助人行业工作者身上的一种心理综合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倾向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对哈尔滨市3所高校180名教师的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中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全科住培学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全科医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13家国家级住培基地内的682名学员为全样本,基于前人研究结果和资源保存理论建立假设,采用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普适量表、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AMOS 24.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职业因素与个人因素通过生活因素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影响,4项因素对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的总效应分别为0.739、0.829和0.782。[结论]个人因素对全科住培学员的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最大,职业因素、个人因素对情绪耗竭、去个性化的影响以生活因素为中介,应有针对性地从个人、组织、社会、生活、职业5个方面对全科住培学员的职业倦怠进行改善,降低全科住培学员的职业倦怠程度,从而保证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劳教所警察职业倦怠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状况量表、Maslach倦怠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贝克抑郁问卷对217名劳教所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劳教所警察在人格解体维度的得分高于女性劳教所警察(P0.01);在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维度,劳教所和大、中队领导、基层警察得分高于机关科室人员(P0.05);工作年限在31年~的劳教所警察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低(P0.05),工作年限在21年~的劳教所警察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得分最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劳教所警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为抑郁、焦虑、工作满意度、工作年限、乐群性和怀疑性。结论应针对劳教所警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医生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和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生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卫生管理部门对医生工作倦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珐对3省9市公立医院医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I1.5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4260名医生中,72.3%的医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现象,其中21.5%处于高工作倦怠水平:医生工作倦怠与医生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医生工作倦怠与离职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我国公立医院医生是工作倦怠的高危人群;医生工作倦怠会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并能导致较高的离职行为和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