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于术后予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两组均连续口服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分别为(9.79±1.99)分与(11.52±2.33)分,低于对照组(13.22±2.34)分与(13.30±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7.07%与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对5-HT再摄取具有更强抑制作用,对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改善作用优于西酞普兰,且安全性高,为该类患者的理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纳入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支架置入患者150例,时间2021年1月~2021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HAMA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满意度。结果 相较于干预前,SAS评分干预后评分,两组均有所下降(P<0.05),相较于对照组,SAS评分干预后,研究组评分更低(P<0.05);相较于干预前,HAMA干预后评分,两组均有所下降(P<0.05),相较于对照组,HAMA评分干预后,研究组评分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干预后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减少焦虑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冠心病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抑郁情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93例PCI术后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及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情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7d、14d和8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hs-CRP、MPO、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LP、BDNF水平高于观察组,术后1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合并抑郁症患者神经营养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消除抑郁情绪,减少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究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10月95例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观察组48例增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各项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各项评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NSE、VILIP-1水平低于对照组,SDF-1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结构式心理干预,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效果相当,但其改善神经功能和心理状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计算化的认知行为治疗(CCBT)结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LLD)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LLD患者11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58例)在加用CCB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抑郁量表(GDS)、NIHSS量表的变化;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总的有效率(89.66%)高于对照组(70.6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DS、HAMD、NIHSS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5-HT、NE含量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升高,CRP含量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CBT可改善LLD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帕金森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中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113例帕金森病合并精神焦虑抑郁患者,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治疗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指标HAMD和SAS,SDS评分,焦虑指标和认知功能指标MoCA和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发现,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布为83.9%和98.2%,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抑郁评分SAS和SDS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的认知评分MoCA和MMSE评分相似,治疗后后者的评分高于前者。结论在帕金森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中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认知能力,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焦虑共病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35例和帕罗西汀35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和HAMA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其中艾司西酞普兰组在治疗第1周即显著下降(P〈0.01),而帕罗西汀组则在治疗第2周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焦虑共病障碍均安全有效,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治疗以及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文版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升高,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上升,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显著降低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活动功能,并能促进保护性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1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参照组患者采纳舍曲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临床疗效均在治疗8周后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分析其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掷币法将其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心理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以及神经肽(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还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给予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后应用塞制器的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其焦虑情绪、疼痛、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方法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83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后应用塞制器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宣教,对照组患者增加心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艾司西酞普兰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情绪、疼痛、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2、4、6周后,观察组MDAS、V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有效消除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后应用塞制器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通路选择与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负面情绪的改善。方法遴选时段2020年4月~2021年4月内E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均经股动脉路径、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实施常规EICU护理措施100例(记对照组),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100例(记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对比指标: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同时较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转出EICU时间、住院时间较明显更短,且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并发症率更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结论E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路径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控制相关并发症发生方面具有显著价值,可实现提高患者预后,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同时加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患者治疗前、治疗4、6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价抑郁状况; 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应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治疗4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P<0.001); 治疗6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治疗6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CSS和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抑郁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病例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人韦氏智力测验中数字广度及数字符号测验、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与60名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治疗前瑞文、数字广度及符号测验评分(84.78±13.85、11.22±1.61、10.95±2.45)明显低于对照组(96.52±18.18,12.63±2.66,12.83±1.49;P均0.01),P300 N1潜伏期[(101.96±9.38)ms]明显长于对照组[(90.17±7.99)ms](P0.001);治疗后瑞文及数字广度评分(91.25±14.87,11.98±1.89)明显增加,P300 P2及N2潜伏期[(194.64±65.31)ms,(240.60±41.41)ms]明显延长(P0.05或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艾司西酞普兰。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HAMD评分、HAMA评分以及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在帕金森病(PD)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8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分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在抑郁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的抗抑郁效果显著,且对改善焦虑与睡眠障碍的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19.
王玮 《四川精神卫生》2014,27(6):517-518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首次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首次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共观察2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8、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后24周末两组总有效率;并于2年后电话随访,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2、8周末HRSD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21.03±4.89)分vs.(25.57±4.37)分,(9.60±4.22)分vs.(21.52±2.72)分,P0.05或0.01];24周末研究组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56.7%,χ2=0.14,P0.05);2年末电话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1.7%vs.61.7%,χ2=10.85,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首次抑郁发作疗效优于单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