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娅 《首都医药》1998,5(11):32-33
本文就NSAIDs与胃肠损伤的关系、危险因素及一系列特点加以总结,望引起医药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对胃肠道黏膜的损害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综述有关文献资料,总结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黏膜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非甾体抗炎药在我国的药品生产中仅次于抗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除了应用于抗炎、解热、镇痛以外,尚有防止血栓形成及抗肿瘤的作用,所以该药的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但是,目前市场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相当常见,尤其是胃肠道损伤,其发生率可达15%~60%,有的不良反应是可以致命的。长期口服此类药物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还可致食管、小肠、结肠、直肠粘膜的炎症、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等。因而非基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损伤是不可忽视的,对其损伤机理的研究与防治及策略探讨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惠州市某三级医院患者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胃肠道损伤的认知情况,为该疾病防治及教育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该院门诊或住院部且有服用NSAIDs的98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NSAIDs相关胃肠道损伤的认知情况.结果 982例患者中知晓NSAIDs有胃肠...  相似文献   

5.
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胃黏膜损伤的内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霞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5):398-398
非甾体类抗炎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慢性疼痛治疗,对其长期、大剂量使用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已有定论并被大家重视,但对其短期、正常剂量或小剂量使用后的胃黏膜损伤的认识较少。现将我院对短期服用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的胃黏膜内镜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时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引起消化道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血尿酸和消化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1/31)低于对照组的19.4%(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应用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引起消化道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MD)易致NSAID胃病,而长期低剂量(75~325 mg/d)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仍可导致胃黏膜损害.我院门诊和病房确诊的低剂量非甾体抗炎药所致的胃黏膜损伤病例5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PPI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奥美拉唑加服康复新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30例,与常规单服奥美拉唑比较,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为90.0%,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现象与特点。方法:采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41例NSAIDs相关ADR报告进行相关信息调查和数据汇总。结果:95.12%经口服途径给药,53.66%采用自疗方式,65.85%的药品来自药店或家庭储备,60.98%的品种为OTC类。单独用NSAIDs类涉及报告24例(58.54%),联合用药17例(41.46%),其中与降糖药和喹诺酮类联用所致ADR分别为5例和3例。结论:NSAIDs相关ADR是以自行口服OTC药品的自疗群体为主体,因不合理用药导致ADE。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药物,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处方药。但在长期大量服用时副作用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对胃肠道的损害,可引发胃肠道黏膜糜烂,消化性溃疡和出血甚至危机生命。美国每年因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而住院就有10.7万人,16500人死亡,英国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平均1200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超过2个月者就有1人死于该药引起的胃肠道合并症,估计每年有2000人因此而死亡。因此,合理、正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人的寿命延长,老龄人越来越多,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患者明显增加。1%~3%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NSAID相关的消化道并发症。基于这一点,一些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的发生危险。本研究采取口服奥美拉唑(omeprazole)预防NSAID高危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囊素铝片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尿囊素铝组53例(予尿囊素铝片0.1 g,po tid),雷贝拉唑组54例(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po qd),疗程均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8周末,尿囊素铝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5.66%,雷贝拉唑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和5.56%,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囊素铝组药物费用显著低于雷贝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囊素铝预防NSAIDs相关性溃疡安全、有效、经济,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白内障术后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40例(240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120眼).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4d、7d、14d及30d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测量眼压,检查眼底.结果 2组患者术后7d、14d及30d症状综合评分均低于术后4d,观察组术后4d和术后7d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4d和术后30d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前房闪辉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能明显减轻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性反应并有效地预防了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减少了激素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理想的白内障术后抗炎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单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与联合局部封闭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局麻药治疗网球肘的疗效。32例确诊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尼美舒利组(11例)、局部封闭组(10例)、联合用药组(11例),治疗前后记录VAS值。结果显示局部封闭组与联合用药组短期疗效较好,但尼美舒利长期疗效与联合用药相当,显著优于局部封闭。结果提示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局麻药治疗网球肘短期与长期效果都较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辖区内年龄≥60岁的人群,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血压、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较少、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8项,并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243份,回收有效问卷5112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有脑卒中病史者287例,脑卒中患病率为5.61%;其中男性186例,患病率为3.64%,女性101例,患病率为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人群(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是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其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是预防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抗酸药防治非甾体类抗炎药胃黏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原治疗方案,服用NSAIDs3个月,A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B组给予雷尼替丁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C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A组和B组的胃黏膜损伤发生率较C组显著降低(P <0.05),患者消化道病症发生率也较C组显著下降(P <0.05)。结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患者,服用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能有效防治胃黏膜损伤,降低消化道病症反应,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问世后,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其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显著,其对胃黏膜的损害也相当常见,本文通过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作用机制的探讨,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避免或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抗酸药防治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粘膜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抗酸措施在防治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的胃粘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1月我院门诊风湿性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均维持原来治疗方案,继续服用NSAIDs 3个月。同时,为防治胃粘膜损伤,A组应用奥美拉唑20 mg,口服,1次/d。B组应用雷尼替丁150 mg,2次/d,铝碳酸镁嚼片2 g,2次/d口服。C组应用雷尼替丁150 mg,2次/d。3组观察时间为3个月。观察胃粘膜损伤以及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结果A、B组较C组胃粘膜损伤的发生率以及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服用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铝碳酸镁较服用雷尼替丁有更好的防治胃粘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源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28-129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及与Hp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与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38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针对患者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表现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众多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的观察,加强对非甾体抗炎药的再认识,充分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有利于对非甾体抗炎药利用的综合评价以及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