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Ovid数据库进行检索,逐一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丁苯酞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及ADL评分,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10—2010-10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奥拉西坦注射液4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同时服用丁苯酞软胶囊0.2g,3次/d;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MMSE、ADL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ADL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能够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多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VaD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对VaD的治疗尚无公认的特效药物及疗法。本文报道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VaD疗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病人120例,随机分为3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组40例;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只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以1个月为1疗程,3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组MMSE和ADL评分优于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组(P<0.0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安全,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nNOS及S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100只老龄大鼠随机分5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大鼠nNOS及SS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丁苯酞不同剂量治疗1个月后,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P<0.05),SS阳性细胞表达增加(P<0.05)。结论丁苯酞可抑制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SS阳性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5-01—2016-02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降血糖、降血脂等临床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47例)在上述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评估2组治疗效果同时统计其治疗前后精神心理量表得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4%)与对照组(6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神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检测无异常,无严重胃肠道反应。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精神健康状态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后产生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及脑缺血缺氧损害引起的痴呆.其主要症状为智能障碍,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能力、计算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伴随着情感、性格的改变[1].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2].血管性痴呆是可逆的、可治疗的.早期对血管性痴呆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笔者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并观察其安全性.现将相关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70例Va 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盐酸美金刚和安慰剂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给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血清BDNF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及血清BDNF水平明显提高,ADL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以上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美金刚对Va D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有改善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清BDN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高压氧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2013-12我院治疗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比较2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分析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月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MMSE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7.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Hcy浓度治疗后3月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Hcy浓度治疗后3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MMSE评分及ADL评分,降低患者血浆Hcy浓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脑卒中后确诊痴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采用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痴呆评定量表分别对比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痴呆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3月末MMSE评分、ADL评分均提高,CDR评分降低,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改善脑组织代谢水平和降低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改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痴呆程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脑血管病的增加,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日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寻找血管性痴呆治疗的更有效药物成为一个热点,近年来我们应用盐酸美金刚片治疗血管性痴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服用多奈哌齐5mg,1次/晚,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0.2,3次/日,治疗前及治疗90天后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结果最后能按计划完成治疗和定期随访的患者治疗组57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ADL有明显减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可明显改善患者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安全性好,优于单用多奈哌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80只健康Wistar大鼠(月龄12~14个月),体质量300~4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金刚对照组及美金刚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美金刚对照组及美金刚治疗组于术后8周开始以美金刚(5 mg·kg-1)每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等量的0.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连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衡量大鼠学习记忆水平;测定大鼠脑皮层、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性的变化.结果 术后12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脑皮层、海马组织内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活性明显升高(P<0.05),GSH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金刚治疗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脑皮层、海马组织内AChE活性及Ch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活性明显降低(P<0.05)、GSH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提高,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脑组织内MDA及GSH的活性来实现的,该实验研究为临床上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VD组、VD+NBP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进行水迷宫实验(MWM)测试其空间认知功能。MWM后,分别记录麻醉状态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LTP变化,比较3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在高频刺激后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斜率变化;电生理记录后,大鼠断头取脑,制备脑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NR2B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VD组大鼠有明显的空间认知障碍;丁苯酞治疗后,VD+NBP组大鼠的空间认知障碍得到显著改善。高频刺激后,VD组EPSP斜率增加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VD组vs对照组:13.9±1.6 vs 25.1±1.2,P<0.01);VD+NBP组EPSP斜率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VD组大鼠(VD+NBP组vs VD组:20.2±1.2 vs 13.9±1.6,P<0.05)。VD组NR2B受体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D+NBP组NR2B受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VD组(P<0.01)。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提高VD大鼠海马CA1区LTP而改善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空间认知障碍,其机制与丁苯酞上调VD大鼠海马CA1区NR2B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E T-1的影响。方法将9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MMSE、ADL评分评价丁苯酞软胶囊的治疗效果,并监测2组治疗前后ET-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能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ET-1水平,促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口服丁苯酞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执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8例,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服用丁苯 酞200 mg,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维生素E 100 mg,每日3次,共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连线A 和连线B测试、数字广度顺背倒背、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画钟测验量表评分, 评价丁苯酞对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结果 治疗前,两组认知和执行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连线A([ 53.65±0.88)vs (56.22±0.87)]和连线B([ 174.95±1.99)vs(177.41±1.44)]测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测试([ 5.05±1.22)vs(4.59±0.33)]和VFT([ 13.29±0.88)vs(12.43±1.02)]评分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画钟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丁苯酞可以改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给病人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1]。常规的一般性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欠佳,不能够很好的阻止脑梗死的发展。因此,针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特点,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及致残率[2]。本研究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n=73)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n=7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估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并对2组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与ADL评分及ET-1与N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12~2016.6之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表现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可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