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5-04—2016-02诊治的脑梗死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脑梗死程度、梗死面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均P0.05),而中度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轻度脑梗死患者高(均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或0.01),而小面积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腔隙性梗死患者高(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梗死面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可将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作为脑梗死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并进行比较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110例健康体检者血脂、血糖、血尿酸;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与高血尿酸组,比较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血尿酸(μA)、纤维蛋白原(Fib)、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结果脑梗死组μA、GLU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6,P=0·000;t=5·99,P=0·000);脑梗死组依据尿酸进行分组,高尿酸组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P=0·025);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是急性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可能参与凝血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检查,以了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09—2012-09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8例为观察组,男54例,女24例;年龄47~77岁,平均(60.37±11.58)岁;根据NIHSS评分,轻度31例,中度25例,重度22例;大梗死11例,小梗死46例,腔隙性梗死21例;伴高血压37例,糖尿病2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的受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比2组以及不同面积与分型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血清hs-CRP与FIB水平越高(P0.05);脑梗死病情越重,血清hs-CRP与FIB水平越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FIB水平能够有效提示患者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因子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组)、138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Glauss凝固法测定FIB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CAS组HCY、FIB和CRP的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CAS组HCY和CRP水平、FIB水平呈正相关(r=0.412,0.459,P均<0.05)。结论 HCY水平变化与FIB及CRP有关,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狭窄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急性期病情容易进行性加重,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C反应蛋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分析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CRP和纤维蛋白原,探讨其在诊断糖尿病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3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Glauss凝固法测定FIB及DD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ACI组HCY、CRP、FIB和DD的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I组HCY、CRP、FIB和DD存在正相关(r=0.432,0.468,0.415,均P<0.05)。结论 HCY变化与CRP、FIB及DD有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01—2015-04在我院就诊的14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为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中度神经功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检测患者发病24h内Hcy、hs-CRP、Fib水平;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随访1a,并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中度神经功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患者Hcy、hs-CRP、Fib水平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hsCRP、Fib水平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0.43、0.29,P0.05;复发患者Hcy、hs-CRP、Fib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结论 Hcy、hs-CRP、Fib水平能很好的反映脑梗死严重程度,三者水平的提高可增加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相关性,为ACVD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63例同期我院住院的ACVD病人,其中脑出血(ICH)组21例,急性脑梗死(ACI)组42例;同期入院非脑血管病患者36例,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共计总数140例。免疫比浊增强法测定hs-CRP水平,凝固法测定Fib水平,对各组hs-CRP与Fib均数进行比较,并行相关性分析和绘制ROC曲线,研究hs-CRP、Fib与ACVD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各组血清hs-CRP含量比较,ACI组hs-CRP含量明显增高(7.72±3.32),与正常对照组(2.17±1.33)、ICH组(2.45±1.31)及非脑血管病组(2.73±2.43)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ICH组与ACI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但较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各组血清Fib含量比较ICH组Fib含量增高明显(3.68±0.84),较正常对照组(2.55±0.56)、AACI组(3.27±0.85)及非脑血管病组(2.98±0.5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与ICH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非脑血管病组比较无差异(p>0.05);③各组hs-CRP与Fib相关性AACI组hs-CRP与Fib含量正相关(γ=0.376,P=0.014),ICH组hs-CRP与Fib含量不相关(γ=0.155,P=0.502),非脑血管病组hs-CRP与Fib含量正相关(γ=0.446,P=0.006),正常对照组hs-CRP与Fib含量正相关(γ=0.574,P=0.000);④hs-CRP、Fib ROC曲线分析hs-CRP、Fib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29,面积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05,0.873、0.645,0.813,两指标诊断ACVD有显著意义(P=0.000,P=0.000),含量越高诊断ACVD的可能性越大,hs-CRP对ACVD的敏感性较Fib高。结论 hs-CRP及Fib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CVD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评价机体损伤的总体量化指标,在ACVD的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其中hs-CRP对ACVD的诊断价值优于Fib,两者之间动态平衡破坏间接提示机体损伤严重程度,因此检测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能为临床早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大小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01-2013-12在作者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CT/MRI扫描显示的病灶大小,按照Adama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41例)、小面积梗死组(58例)、大面积梗死组(21例)。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h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小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ACI病灶大小与血清hsCRP、血浆FIB水平呈正相关(r2分别为0.9354、0.9902)。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增高;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与ACI患者病灶大小呈正相关;血清hsCRP和FIB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辅助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hsCRP、Fib与无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首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86例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根据IMT厚度分为研究A组34例(正常组)、研究B组62例(内-中膜增厚组)、研究C组90例(斑块组)三个亚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收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hsCRP、Fib水平及IMT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Fib水平与IMT呈线性相关(r=0.955,P=0.008;r=0.968,P=0.000),hsCRP与Fib亦呈线性相关(r=0.828,P=0.000)。结论 Fib及血清hsCRP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在无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腔隙性脑梗死首发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测定3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临床痴呆量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3.76±0.73)g/L,D二聚体水平(1.06±0.28)mg/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3.25±3.11)mg/L。正常对照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2.32±0.38)g/L,D-二聚体水平(0.28±0.11)mg/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3.92±0.81)mg/L。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白细胞(WBC)及分类计数的变化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68例)和单纯高血压组(65例),检测两组患者急性期血浆CRP、Fib和WBC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RP、Fib水平、WBC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升高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和进展相关,抗炎治疗可能是脑梗死治疗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检测159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159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定患者病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CRP水平与HAMD评分的关系。结果:患者组血清CRP水平[(3.4±3.2)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2±0.3) mg/L](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血清CRP水平升高,患者HAMD评分明显增加(P 0.05);这种线形相关在女性患者中更加显著(P0.05);高血清CRP水平女性患者其HAMD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和绝望感评分更高(P均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可以反映抑郁症患者病情,并且在女性患者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CI组)、2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和4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Fib及CRP含量.在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结果 CI组和LCI组血浆Fib、CRP水平和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NDS重型患者血浆Fib、CRP含量明显高于中型、轻型患者(均P<0.01);中型患者血浆CRP含量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1).血浆Fib和CRP含量异常组患者住院4周时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比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死亡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 ACI患者血浆Fjb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病情重的患者升高更明显;血浆Fib、CRP含量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过程中抑郁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30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分别在MECT前和MECT后第1次、第3次和第5次和最后1次结束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MECT的疗效。结果:MECT第1次后CRP水平即出现降低,随着MECT次数的增加CRP水平持续降低并伴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抑郁症状缓解者在MECT结束时CRP水平显著降低,女性患者基线CRP水平显著预测MECT的疗效(P0.05)。结论:MECT前后CRP的变化与疗效相关,女性抑郁症患者基线CRP水平能够预测MECT治疗效果,提示MECT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浓度变化。方法入组9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浓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完成各项检测及评估。对照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结果 9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后的浓度,而治疗前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浓度则明显低于治疗后的浓度,且均有统计学意义(t_(CR)P=7.523,t_(Alb)=-5.808,t_(PA)=-7.373,且P=0.000)。治疗后94例老年抑郁症HAMD、HAMA量表分值均有显著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t_(HAMD)=33.506,P=0.000),(t_(HAMA)=39.023,P=0.000)。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改变;CRP、Alb及PA与老年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评估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发脑出血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析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自发脑出血64例患者,均无外伤病史,所有患者入院1~2d内查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高血压脑出血47例,非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hs-CRP(18.78±22.76)mg/L vs(6.85±8.32)mg/L,P=0.003 6];高血压中手术者10例,非手术者37例[hs-CRP(47.52±28.32)mg/L vs(11.01±12.55)mg/L,P=0.003 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脑出血,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手术组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说明血浆hs-CRP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迟滞性抑郁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60例首发迟滞性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6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并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分析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HAMD评分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9.139,P0.01)。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与HAMD总分及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工作和兴趣、迟缓、激越、精神焦虑、疑病、体质量减轻、自知力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首次发病迟滞性抑郁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其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60例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组)、6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组),抑郁组应用盐酸舍曲林治疗6周,测量抑郁组基线及治疗1、2、4、6周和对照组入组时的血清hs-CRP水平,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定对照组的情绪及抑郁组的情绪变化。结果:抑郁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测量的HAMD-24评分总分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的血清hs-CRP水平与HAMD-24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绝望因子分呈正相关(r=0.63,P0.01;r=0.67,P0.01;r=0.35,P0.01;r=0.61,P0.01;r=0.49,P0.01)。治疗1、2、4、6周血清hs-CRP水平变化与HAMD-24变化呈正相关(r=0.40,P0.01;r=0.71,P0.01;r=0.86,P0.01;r=0.85,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能够反映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