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式森田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交技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加改良森田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SAD及SS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SAD评分及SSP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总分以及SAD评分、SSP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SAD评分及SS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森田治疗能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社交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齐拉西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6~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合并齐拉西酮治疗组(简称观察组)和齐拉西酮治疗组(简称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SSPI)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经12周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情况。(1)两组患者WCST测验各项成绩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WCST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SSPI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SSP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齐拉西酮更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组社交技能综合康复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训练组另接受小组社交技能综合康复训练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在人组时、训练12周末分别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和再住院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综合康复训练12周末训练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SSPI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一年内训练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小组社交技能综合康复训练并实施代币强化行为疗法,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人际交往能力,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其受损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和再件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期住院(持续住院时间>2年)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接受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普通康复训练,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于训练前(入组前)、训练6个月后对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训练6个月后,两组的PANSS、TESS评分在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RBANS总分,即刻记忆、延迟记忆因子分均升高(P<0.05),对照组的该评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即刻记忆、延迟记忆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措施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90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综合康复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采用PANSS、GAS、SSPI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的阴性症状(19.2±8.6)总分低于对照组(25.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5);治疗后干预组[SSPI(26.5±7.4),GAS(70.2±15.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SPI( 15.8±5.6),GAS(61.4±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7.50、3.26,P<0.05).结论 综合康复措施能有效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与生存质量.提示今后需改变精神分裂症传统的治疗模式,积极应用综合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立哌唑联合帕利哌酮治疗青年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影响,探讨青年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新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确诊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青年女性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观察者组给予帕利哌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MoCA评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Mo 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帕利哌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青年女性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作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青年女性患者较理想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12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PANSS评分变化、心理状态变化、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PANSS评分中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症状、总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S和SDS评分也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QOLI-74评分中的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健康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满意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依从率,缓解精神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出院的76例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均常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定期电话随访健康指导及强调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访6个月时。采用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观察服药依从性情况及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GQOLI-74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时两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提高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并探讨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4年1月至12月来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喹硫平治疗,观察组服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两组疗效、PANSS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8周时的PAN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不同时点的PANS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并无太大差异,且二者用药安全性较高,较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32-34
目的探析维持性精神分裂症在奥氮平治疗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维持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氯氮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评分、PANS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精神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治疗后的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评分亦较治疗前低,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治疗后的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较观察组(10.00%)高,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予用奥氮平进行治疗不仅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且具有可观的安全性,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PLWHA)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制定关怀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定点医院2019年3-12月就诊的PLWHA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CL-90及SSRS量表进行评分,分析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性.结果:病案资料完整者8...  相似文献   

14.
毒品依赖者的成瘾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资料表明,95%以上的吸毒成瘾人员在戒毒后一段时间内,如再次接触毒品,又会复吸。成瘾性的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既有心理性、社会性因素,也有人格特征、基因遗传等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社会人口学特征、心理因素和社会支持几个方面分析、阐述这些因素与成瘾行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心理干预对护士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护士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影响,以期为提升护士应对技能,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0名护士进行跟踪测评、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对护士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有影响,方法和形式需要进一步探讨。结论:心理干预能促使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和有效利用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105例社工的人格特征、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被试上海市社工人格特征与中国成人有显著差异,EPQ-E分值高、EPQ-N分值低、EPQ-L分值低;被试上海市社工SDS总分(33.93±8.43)分,SAS总分(30.72±7.52)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无显著差异。社工工作年限与SAS总分呈负相关,与EPQ-E呈负相关,与EPQ-L呈正相关。不同服务对象社工在SDS评分、EPQ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青少年组在SAS评分明显高于矫正组、禁毒组。结论:年轻社工容易出现工作枯竭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服务于青少年的社工的焦虑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persistence with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in the specialist mental healthcare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bipolar disorder, and unipolar depression in Lombardy, a region of 10 million inhabitant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most part of Italy.

Methods

The data concerning psychiatric care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regional Psychiatric Information System, while information on drug treatment was retrieved from the regional administrative database. Time to lack of persistence with initial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was the outcome measure.

Results

A total of 11,797 patients, followed in the specialist mental healthcare system, started a new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schizophrenia, or bipolar disorder during 2007. Overall, 8,500 patients (72.1%) discontinued treatment during the 12?month follow-up, with a median duration of 101?days. Very similar discontinuation rates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of continuity and intensity of care were the most robust determinants of persistence with drug treatment in each of the three cohorts of psychiatric diagnoses.

Conclusions

High rates of 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were found in a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followed in the specialist mental healthcare system of an Italian region, with no differences among patients with unipolar major depression,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These findings corroborate the notion that the problem of 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is a factor related to the capacity of the mental health system to assure and maintain continuity and intensity of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