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精神康复训练,以期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增强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走出病房,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2.
宜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17-1318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强化康复训练后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通过护理观察,比较我院1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常规护理和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有显著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强化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物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药物治疗),每组各100例。康复训练内容包括集体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工娱疗法。在干预前后及随访半年时评定阴性症状量表(SAN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得分。结果干预前SANS、WAIS、PSP评分两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及随访半年时观察组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WAIS、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NS评分两组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WAIS、PSP评分两组均随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结论康复训练模式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减少,提高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说明该措施有利于患者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是一种可行的康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赵戈辉  黄金茹  边欣丑  徐冬梅 《河北医药》2011,33(10):1585-158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疾病,患者低自尊水平对疾病恢复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患者经过治疗进入恢复期后,常产生病耻感、悲观失望,回避人际交往,缺乏自信和自尊,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在原有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对3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加用激励式护理(激励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1)于实施激励式护理前后及中断激励式护理半年后分别进行评估,并与同期住院条件基本相同的3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激励式护理后,激励组PANSS、SDSS-1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中断激励式护理后半年激励组和对照组PANSS、SDSS-1评分与护理半年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半年后激励组PANSS及SDSS-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激励式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SCZ)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SCZ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单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水平、神经电生理特征、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TNFRs水平(1830.97±20.34)ng/L低于对照组的(2436.28±24.8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电生理特征中P300、N250及错误相关负电位(ERN)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后正电位(LPP)波幅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电生理特征中P300、N250及ERN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LPP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SP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CZ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临床症状控制效果更佳,社会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合并劳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康复训练措施;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康复疗效量表(IPROS)进行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评定并比较两组评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和IPROS评分从第4周起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BPRS和IPROS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BPRS和IPROS评分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社交能力及认知功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初Gallhofer提出:精神分裂症除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外,还存在第三种症状成分,即认知功能损害[1].至少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持久而严重的认知损害,特别是在注意、言语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2].执行功能障碍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主要的认知障碍.本研究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合并利培酮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7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为期6个月的健康宣教、社会功能训练、心理支持和工娱治疗等综合康复训练合并利培酮治疗;在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合并利培酮前后进行ADL、SQLS和NOSIE等量表评定。结果综合康复训练合并利培酮前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ADL总分、SQLS的心理和动力两个因子分和NOSIE的6个因子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合并利培酮对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有一定的作用,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行之有效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131-134
目的探讨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自知力治疗和态度问卷(ITAQ)、用药依从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干预后,SDSS总分(8.25±4.12)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ITAQ评分(11.07±4.12)分高于对照组(8.01±5.02)分(P 0.05);且研究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自知力及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精神病症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巴丝肼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帕金森病病人认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濉溪县医院86例老年帕金森病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单药治疗,观察组在多巴丝肼治疗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多巴丝肼用药剂量,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变化;评估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51-253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80例,按照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实施社交技能训练。观察两组训练前和训练后阴性症状量表、护士用观察量表、社交技能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阴性症状量表及护士用观察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训练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社交技能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训练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提高其社交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杏叶胶囊合并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经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2周以上,且疗效欠佳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加用银杏叶胶囊合并综合康复训练进行为期12周的动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银杏叶胶囊合并综合康复训练治疗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愈显率(治愈+显效)为67.27%,显著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综合康复训练治疗;银杏叶胶囊无特殊副反应,且具有减轻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作用。结论:银杏叶胶囊能提高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减轻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是治疗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分析其数据,探讨该方法对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精神分裂症患者260例,分成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干预组接受2名精神科康复治疗师和2名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药物与辅助治疗与干预组相同。心理干预时间以4周为标准,每周进行2次,每次以10人为1组,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康复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4周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之后,患者的自尊(SES)、自我效能感(GSES)提高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前主观社会支持的发现和利用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出院)1个月之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SSDS)分数差异(社会性退缩、个人生活自理、责任心和计划性)、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分数差异、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的分数差异等方面,进行过团体心理干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分数明显要低很多(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恢复期或者维持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症状,预防反复,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精神病阳性症状基本消失,存在阴性症状,社会及家庭功能差,病程5 a以上,年龄16~65岁的患者120名,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在研究前及家庭康复训练6个月后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WHO编制的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进行总分及因子分评估分析。结果 (SANS)、WHO编制的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进行评估总分P〈0.01。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症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04-506
目的:观察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好转准备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实验组采取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的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入组时和随访1年后的依从性、精神评估、社会功能缺陷评估以及复发率等,分析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1年后复发13例,复发率28.9%;对照组患者1年后复发22例,复发率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依从性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的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组内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可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邵蕊  李岱  韩召利  张明义  雷平 《天津医药》2021,49(8):847-851
目的 构建基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老年综合评估(CGA)的个体化康复训练干预模式,并从认知功 能、风险防范等角度进行成效分析。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20例 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 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基于 CGA 的个体化康复训练干预。比较 2 组干预前、干预 3 个月后的认知功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评定量表(ADASCog)、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风险防范[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量表(JHFRAT)、激越行为量表(CMAI)],心境 状态[心境状态量表(POMS)],躯体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变化。结果 干预3个月 后,观察组患者ADAS-Cog、JHFRAT、CMAI量表评分显著降低,MMSE量表、BBS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1),对照 组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POMS量表活动-好动分量表、BI量表评分显著升 高(P<0.01),而POMS量表中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惫-惰性、困惑-迷惑分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 0.01),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 基于CGA的个体化康复训练干预AD患者,可对其认知功能、跌倒风险、 激越行为、心境状态、躯体功能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沟通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病患者12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训练,观察6周。于训练前及训练6周末,应用BPRS评分量表、DASⅡ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训练对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两组BPRS评分于训练3周及6周末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干预后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5);DASⅡ总分及社交各项因子分均较培训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DASⅡ总分和与人相处方面改善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SSPI评分各因子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对于提升患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参加人际交往都有积极作用,是一项有效地精神康复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阴性症状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技能、动性和交往等社会功能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阴性症状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显著改变精神病患者的不良行为模式,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