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的营养指标与消化道并发症情况、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肌酐、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对照组肌酐指标和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改善(P 0.05),但血糖、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有效率,具有突出的辅助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TP)、血清前白蛋白(PA)及血清白蛋白(ALB)等营养学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对患者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徐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67-46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减压、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浆内毒素值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也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军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重要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且副作用小。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是更符合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对肠道损伤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艾司奥美拉唑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安陆普爱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血清内毒素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8.538,P=0.003)。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vs. 17.50%,χ2=3.130,P=0.077)。结论 艾司奥美拉唑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炎性指标、内毒素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重症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实验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为3.85%,病死率为3.85%;对照组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为26.92%,病死率为23.08%;实验组应激性溃疡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预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支持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机制。方法将20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谷氨酰胺支持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组)各100例,均于起病后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的变化及反应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后7天生化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AO、IFABP、L/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患者IFABP、L/M水平低于治疗前,DA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谷草转氨酶、血清肌酐、ICU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可下调急性炎性反应,减少各脏器炎性打击,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助于患者临床结局的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并且分析护理后血糖(GLU)、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GLU和ALB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佳  邹常林  陈鄢津 《淮海医药》2009,27(5):381-38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和方式。方法将62例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32例和静脉营养组30例,观察比较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各项营养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均较入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间比较,治疗后的TP、ALB、PALB在肠内营养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静脉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1)。结论合理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符合生理,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机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ICU病房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84例,并对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治疗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观察得知,观察组患者有效治疗37例,有效率为88%,对照组有效治疗26例,有效率为6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腹胀6例(14%),对照组腹胀18例(43%),差异显著,两组患者的饮食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呕吐、腹泻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K+、Na+、Ca2+2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重症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促进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某院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柴芩承气汤治疗,对比两组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血清淀粉酶、血清CRP、TNF-α。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淀粉酶、血清CRP、TNF-α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柴芩承气汤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GLU)、肾功能(BUN)、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电解质(K+、Na+、Cl-)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上述指标据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代谢和营养状况,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血管病的作用.方法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GCS评分5~8分)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早期(24~48 h)开始经鼻肠管滴入瑞素,逐渐增加至全量,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补充;对照组仅给予肠外营养.观察2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肝功能、血糖等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ALT及血糖升高均不及对照组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上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显著改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重症脑血管病营养状况、临床疗效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且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218-2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71例急性胰腺炎患儿分成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加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患儿住院时间。比较患儿并发症和转归。结果观察组ALB、PA、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的改善患儿低蛋白血症状,降低炎症水平,改善肠道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ICU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ICU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优化生理指标,适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营养状态及短期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后营养状态[血红蛋白(HGB)、血清前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GB、Alb、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FBG、2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略低于对照组的8.89%,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其血糖水平,该治疗方式安全性较高,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分别于干预后1、3、7、14d测定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LB(31.57±2.53)cm、TP(69.22±3.57)g/L、BMI(18.32±1.73)kg/m~2、TSF(6.72±1.55)mm、HB(126.44±5.65)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d时,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3、7、14d时,观察组CRP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机体内环境,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恢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能肠内营养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2016年2-8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心衰同时,常规饮食组自由饮食,高能肠内营养组经口进食高能肠内营养乳剂瑞先.治疗前后检测营养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指标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变化.结果 常规饮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无改善,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能肠内营养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饮食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心衰的同时加强肠内营养的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58例,随机分成营养液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通过营养液滴入法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指标改善明显,临床疗效良好。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有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推广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早期场内营养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计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平均颅内压、随机血糖及GCS评分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对照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随机血糖、颅内压及GCS评分的值与同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白蛋白值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随机血糖、颅内压及G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腹泻、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经统计分析,观察组腹泻、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23,P=0.036)。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赵莉莉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53-154,16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全组患者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及对照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以及NIHS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1d后NIHS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