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首剂120 mg,给药时间为出生后3~16 h,平均(5.9±3.2) h,12 h后再用120 mg.分右侧卧、左侧卧、平卧3个体位各1/3剂量,每注入1/3剂量后用复苏气囊供氧1~3 min,使药液在肺内均匀分布,约10 min完成注药过程.结果:用药后即刻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气分析明显好转,吸入氧浓度降低,48 h内X线胸片明显改善.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肯定,在改善氧气交换和肺部病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特护病房收住的2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PS,观察其治疗后的临床反应、血气变化及胸片肺透亮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PS后,可发现患儿皮肤迅速转红,血氧饱和度上升,不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呻吟、气促情况缓解,呼吸困难、三凹征、紫绀症状减轻或消失;辅助机械通气的患儿用药后30min均下调呼吸机参数,生命体征监测平稳,6~12h复查胸片,肺透亮度明显好转。用药前与用药后2h查血气,pH、PCO2、PO2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外源性PS替代疗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减少了NRDS的发病率及疾病的严重程度,降低了呼吸机使用条件,降低了病死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郭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0):73-76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9例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并与27例未用PS的早产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预防组在NROS发生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率无明显差别,预防组血气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PS预防性给药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降低机械通气率及住院总费用,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对早产儿NRDS具有减轻病情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5,(2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患ARDS的足月新生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机械通气参数、X线胸片及胸肺总有效顺应性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情况明显改善,动脉氧气分压增大,二氧化碳分压减少,氧合指数减小,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氧分压比值增大,且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呼吸机设置参数Fi O2、PIP、PEEP明显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肺功能与肺泡充气程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而广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3例除给予吸氧、吸痰、控制感染、保暖、预防出血、有机械通气指征给予人工辅助通气等常规治疗措施外,另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PS)按100 mg/kg气管内给药,对照组14例只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氧合指标表现,血气分析和呼吸机参数变化,病情转归。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儿呼吸窘迫及皮肤紫绀症状,血气分析等临床氧和指标均明显改善,呼吸机参数较用药前下降,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均存活,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临床氧合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变,存活11例,死亡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降低呼吸机使用参数及使用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指南》2019,(7)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设一组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对比试验,遵循数字表随机法分两组,即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分析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总结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从两组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来看,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经治疗后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确有较好效果,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28例患有NRDS的新生儿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其中63例给予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65例在此前提下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6 h后PaO2、pH、PaO2/FiO2值均显上升趋势(P〈0.05),而PCaO2下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分别为23.08%与41.27%,观察组相对较低(P〈0.05);两组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及其疗效(分别为95.38%与82.54%)对比观察组均更为理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S用于对新生儿NRDS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病症与缩短治疗时间,也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疗效,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对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血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0.6%(29/32),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68.7%(22/3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患儿,PaCO2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儿60例,治疗组(固尔苏)及对照组(不用固尔苏)各30例,在不同时间点对两组RDS患儿治疗过程中肺顺应性(C)、氧合指数(OI)进行比较,对两组患儿胸部X线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⑴治疗组经PS治疗后6h、24h、48h,和对照组比较,C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OI值均低于对照组、胸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组经PS治疗后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气交换和肺部病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病死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氨溴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将47例NRDS随机分为两组,氨溴索组22例,30mg/(kg·d),分3~4次静脉给药,连用3d;PS组25例,首剂200mg/kg,气管内给药,重复100mg/kg,间隔6h以上,最多用3次。结果氨溴索组治愈13例占59.18%,好转3例占13.6%,死亡6例占27.3%;PS组治愈18例占72%,好转2例占8%,死亡5例占20%。两组比较,PS组疗效高于氨溴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P〉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P〉0.05)。结论氨溴索与PS治疗NRDS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且疗效显著。但具体实施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方法学问题尚未达成普遍共识。本文归纳了以近三年为主的国内外文献,对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用药时机、给药途径及剂量范围等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nCPAP或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mg/kg.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96.55%、80.65%,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79,P>0.05);nCPAP或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0.73±19.47)h、(77.34±19.69)h,治疗组通气时间缩短(t=9.13,P<0.05),机械通气所占比例分别为24.14%、54.84%,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P<0.05);合并症的发生亦明显降低,除肺出血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60例NRDS患儿按照是否使用PS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析比较其血气分析指标、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6h后,治疗组血pH值(7.41±0.11)、氧分压(PaO2) (69.8±11.9)mm Hg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 (48.7±11.1)mm Hg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7.24±0.13)、(53.3±9.8)mm Hg、(59.1±12.7)mm Hg(t =3.35、2.88、3.24,均P<0.05);治疗组吸氧时间(98.2±29.2)h、机械通气时间(77.6±30.4)h及住院时间(12.9±1.7)d也短于对照组的(143.9±26.5)h、(121.4±22.9)h、(17.6±2.1)d(t=4.56、5.32、4.86,均P<0.05).结论 在NRDS治疗中应用PS,有助于改善患儿通气和换气功能,缩短患儿吸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3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珂立苏联合NCPAP组,23例)、对照组(单纯NCPAP组,14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及血气分析、胸片等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血气分析显示pH值和PaO2、PaCO2较治疗前显著好转;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珂立苏联合NCPAP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3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珂立苏联合NCPAP组,23例)、对照组(单纯NCPAP组,14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及血气分析、胸片等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血气分析显示pH值和PaO2、PaCO2较治疗前显著好转;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珂立苏联合NCPAP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3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珂立苏联合NCPAP组,23例)、对照组(单纯NCPAP组,14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及血气分析、胸片等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血气分析显示pH值和PaO2、PaCO2较治疗前显著好转;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珂立苏联合NCPAP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8.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早产儿12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20例早产儿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气管插管后气囊加压同时直接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后拨管,然后低流量吸氧支持治疗。对照组是呼吸机支持下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上机3~7d后拨管。观察两组NRDS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RDS发生率、CPAP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可明显减少NRDS的发生率,减少CPAP的使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呼吸机支持下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及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 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方法:将5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珂立苏组(28例)和固尔舒组(26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珂立苏与固尔舒气管内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用药前两组患儿均有严重低氧血症,用药后30 min两组患儿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和PaO2/Fi O2明显上升,换气功能改善,用药72 min后呼吸机参数下调。两种药物都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结论:国产及进口PS治疗NRDS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