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染色体9p21.3-23区域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OLH)情况,确定其在中国人喉鳞癌中发生频率和最小缺失区域,为定位克隆喉鳞癌相关抑癌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应用9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对24例喉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远端肺组织进行了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和变性凝胶电泳,并探讨各位点LOH与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24例喉鳞癌组织中,共有23例(95.83%)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丢失频率最高的位点位于9p22-23的D9S1782(100%)其次是位于9p22-23的D9S162(85.71%)。结论:在9p21.3-23区域可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与喉鳞癌发生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分别位于9p22-23的D9S1782和D9S162附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食管鳞癌组织中染色体9pter~p21区域内的杂合性缺失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微卫星序列PCR银染方法,检测9pter~p21区域内3个位点的DNA微卫星多态标记,并对43例散发性原发食管鳞癌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杂合性缺失分析。结果 9pter~p21区域内3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的杂合性缺失率均大于50%,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染色体9pter~p21区域内存在与食管鳞癌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cadherin、FAK、nm23-H1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利于临床上预估颈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声门上型喉癌中E—cadherin、FAK、nm23-H1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3种免疫标志物(E—cadherin、FAK、nm23-H1蛋白)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及FAK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均明显相关(P〈0.05)。nm23-H1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E—cadherin及FAK蛋白均阳性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肿瘤分期、远处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均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1)。原发肿瘤分期T、组织分化G、FAK被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利用该方程可得颈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75.6%.颈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7%,总体准确率为79.4%。结论声门上型喉癌转移与否与E—cadherin、FAK表达相关。与nm23-H1表达无明显相关,利用组织分化程度G、原发肿瘤分期T及FAK可以获得较高颈淋巴结转移的预计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HIT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FHIT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60例浸润性宫颈癌及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进行LOH和MI检测。结果在D3S1234和D3S1300座位上,浸润性宫颈癌的LOH发生率分别为45.0%(27/60)、38.3%(23/60),MI频率分别为18.3%(11/60)、11.7%(7/60)。CIN的LOH频率分别为42.9%(15/35)、37.1%(13/35)。MI频率分别为11.4%(4/35)、8.6%(3/35)。宫颈癌及CIN在两个位点的LOH和M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位点的LOH阳性率在宫颈癌组织高中分化与低分化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座位的LOH及MI在宫颈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CIN(CIN及原位癌)患者的LOH和MI的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CIN、)。结论FHIT基因的改变是CIN发生过程中的较晚期事件;FHIT基因的LOH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SCCHN)多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 OH)和微卫星不稳定 (MI)的频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二核苷酸的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 ,选取 6对染色体 (3p,4q,7q,9p,17p和 18q)上 18个微卫星位点对 30例 SCCHN手术配对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30例 SCCHN组织中有 12例 (4 0 % )组织至少有一个微卫星位点发生 L OH,多数位点 L OH的频率普遍比已报道的文献低。有 7个位点(D7S480、D7S5 2 2、D9S162、D9S168、D9S30 4、D9S171和 D17S5 2 0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然而这些位点的L OH与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及转移性无显著相关性。此外 ,MI仅在 4例患者中出现 ,没有 1例患者符合 MI的判定标准 ,即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卫星多态位点的异常。结论 主要发生在 D7S480、D7S5 2 2、D9S162、D9S168、D9S30 4、D9S171和 D17S5 2 0位点的 L OH可能存在与部分 SCCHN有关的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 ,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 SCCHN发生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9(MMP-9)、埃兹蛋白(Ezrin)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SCC组织标本47份、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标本35份,正常宫颈组织(NCE)21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MMP-9、Ezr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CD44标记)。结果SCC、CIN组中MMP-9、Ezrin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NCE组(P〈0.05),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0.05);MMP-9、Ezrin阳性表达均与SCC组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且在SCC组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SCC组中MMP-9、Ezrin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其阴性者(P〈0.01),在有无淋巴结转移者中MMP-9、Ezrin阳性者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阳性者的MVD值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MMP-9、Ezrin在SC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MP-9、Ezrin及MVD值与SCC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MP-9、VEGF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①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喉癌患者MMP-9及VEGF的表达情况;②利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MMP-9及VEGF的表达与喉癌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①MMP-9表达在声门上型喉癌中与颈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r=0.553,P=0.011),而在声门型喉癌中却无相关性(r=0.219,P=0.382);VEGF表达在声门上型喉癌中与颈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r=0.362,P=0.018),而在声门型喉癌中却无相关性(r=0.189,P=0.453);②MMP-9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r=0.775,P=0.000),且MMP-9表达、VEGF表达均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68,P=0.003;r=0.402,P=0.012),与年龄等因素无关。结论:MMP-9、VEGF的表达与喉鳞癌的侵袭、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染色体3p区域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石蜡组织切块40例。运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留取组织中导管癌及正常乳腺细胞,应用毛细管电泳测序技术进行4个微卫星位点的LOH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CD34、VEGF和Her2的表达,分析LOH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中D3S1038的LOH发生率为20%(8/40),D3S1295的LOH发生率为37.5%(15/40),D3S1581的LOH发生率为17.5%(7/40),D3S3118的LOH发生率为5%(2/40)。LOH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8 0,P<0.01),LOH和MVD也呈正相关(r=0.804 9,P<0.01)。LOH发生率与Her2表达(r=0.539 4)、组织学分级(r=0.497 2)、淋巴结转移(r=0.506 4)、TNM分期(r=0.596 0)均有相关性(均P<0.01)。结论乳腺癌染色体3p微卫星位点LOH与血管生成具有相关性,抑癌基因失活并通过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可能为肿瘤生长与转移提供了条件;同时检测染色体3p微卫星位点LOH与血管生成情况,可能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VEGF—C、LN—R和nm23为指标,研究喉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喉癌及9例声带息肉组织的VEGF—C、LN—R和nm23表达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VEGF—C和LN—R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喉癌中nm23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VEGF—C、LN—R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VEGF—C、LN—R和nm23可能在喉癌转移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它们可作为喉癌浸润、转移的分子学指标,对预测淋巴道转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和nm23基因的表达对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喉癌病人标本中P53和nm2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和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2%和57.1%。P53和nm23蛋白阳性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无显性差异(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nm2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67-KD层粘连蛋白受体(67-KD laminin receptor,67-KDLN-R)在人喉鳞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 检测30例喉鳞癌原发灶和其中的3例颈淋巴结转移灶石蜡标本中67-KDLN-R的表达。结果  67-KDLN-R在喉鳞癌原发灶中的阳性率为56.7%(17/30)。转移淋巴结的免疫反应结果 与原发部位的免疫反应结果 相一致。67-KD LN-R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差者其表达水平更高(P<0.05)。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细胞相比,有颈淋巴结转移喉鳞癌细胞67-KDLN-R的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  67-KDLN-R在喉鳞癌分化、增殖、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的杂舍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染色体3p14:2选取4个微卫星标记,PCR方法检测50例胃癌和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FHIT基因的LOH和MSI。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LOH和MSI发生的平均频率分别为32.4%和26.4%。LOH和MSI与胃癌的Bo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Laurcn分型均无显著相关。LOH阳性率胃癌穿透浆膜组显著高于未穿透浆膜组(P〈0.05)。MSI阳性率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FHIT基因的MSI参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LOH对胃癌的发展演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肝癌全基因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382对微卫星标志,对65例肝癌2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平均杂合子68.1%。LOH〉30%的有1q、3q、4q、8p、13q、16q和17p。HBsAg阳性者D4S2964 LOH(66%)较HBsAg阴性者(30%)高(P〈0.05);D3S3681和D17S938 LOH者术后复发率(9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染色体分离样蛋白1(chromosome segregation like 1 protein,CSE1L)蛋白的表达,探讨CSE1L同人喉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收集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人喉鳞癌组织标本76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39例,无淋巴结转移组37例。同时留取瘤体周围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3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喉鳞癌组织及瘤体周围正常喉黏膜组织中CSE1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人喉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特征同组织CSE1L蛋白表达的关系。 结果 39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SE1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7%(38/39);强阳性表达31例,中等强度表达6例,弱阳性表达1例,阴性1例。37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SE1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8%(14/37);强阳性表达2例,中等强度表达11例,弱阳性表达1例,阴性23例。32例瘤体周围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中CSE1L蛋白均为阴性表达。 结论 CSE1L有可能成为判断人喉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生物学标志物。为临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实施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肺癌支气管上皮增生病变和肺炎支气管上皮增生病变是否存在差异,试图确定发生“真正癌变”的癌前病变,为肺癌前病变的风险性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银染技术结合二核苷酸(CA)n重复序列出现多态性,评价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分析82例肺癌增生病变和57例肺炎增生病变的FHIT基因微卫星位点的LOH和MI现象。结果联合检测微卫星位点D3S1234、D3S1300、D3S1481、D3S1313的FHIT基因阳性率(LOH和MI总发生率),在肺癌组的各级增生病变均明显大于肺炎组的相应各级增生病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癌组基底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FHIT阳性率分别为33%(4/12) 、54%(7/13)、70%(7/10);肺炎组相应增生病变分别为7%(1/14)、12%(2/16)、18%(2/11)。在肺癌组,4个位点的FHIT阳性率比较,分别为41%(34/82)、37%(30/82)、38%(31/82)、34(28/82),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微卫星位点在肺癌增生组的LOH发生率均明显大于MI发生率(P<0.01)。结论FHIT基因的LOH现象普遍存在于癌旁支气管上皮各级增生病变中,明显高于肺炎支气管上皮增生病变,表明肺癌前病变确实存在差异。此结果为FHIT基因作为判断“真正癌前病变”的检测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肺增生病变FHIT基因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BJECTIVE: To ascertain weather there is any difference in the hyperplastic lesions in the bronchial endothelia betwee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those with pneumonia, so as to find reliable molecular 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genuine" preneoplastic lesions. METHODS: With PCR-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silver-staining, 82 specimens of bronchial hyperplastic lesion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and 57 matched epithelial lesion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were examined for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 of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 gene. RESULTS: Allelic losses of FHIT were common in hyperplastic lesions from patients with SCC, and the frequencies of LOH and MI of the 4 microsatellite sites, D3S1234, D3S1300, D3S1481, and D3S1313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in hyperplastic lesions from SCC patients than in those from pneumonia patients (P<0.01). The frequencies of LOH and MI of FHIT gene in cancerous and noncancerous squamous metaplasia were 54%(7/13) and 12%(2/16) respectively, and were 70%(7/10) and 18%(2/8) respectively in cancerous and noncancerous mild to moderate dysplastic les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of D3S1234, D3S1300, D3S1481, and D3S1313 in cancerous hyperplastic lesions, which were 41%(34/82), 37%(30/82), 38%(31/82), 34(28/82),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Hyperplastic lesions showed higher frequency of LOH at the 4 microsatellite sites than MI (P<0.01). The fact that LOH of FHIT is prevalent in hyperplastic lesions in SCC patients but rare in pneumonic patients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ancerous and noncancerous hyperplastic lesions. LOH of FHIT may be an early ev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the lungs and is crucial in the early stage of carcinogenesis, validating the use of FHIT as a molecular marker to identify "genuine" preneoplastic les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1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采用 荧光标记的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0例GBM13号染色体上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 LOH。结果在60%GBM的13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在45.8%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13q的 LOH率明显高于13p,13q和13p的LOH率分别为60%、27%。在13q上的下列位点上检测到较高的LOH率 (>50%)13q14.1-14.3上D13S153,13q12-14.2上的D13S217-D13S263,13q21.2-32上的D13S156-D13S265。 结论13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13q14.1-14.3上的D13S153位点、13q 12-14.2上的D13S217-D13S263和13q21.2-32上的D13S156-D13S265间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GBM相关的肿瘤 抑制基因,可能包括RB1以及不同于RB1的其他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探讨粘着斑激酶(FAK)表达与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设计制作喉及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组织芯片上检测FAK的表达,分析FAK表达与喉及下咽鳞状细胞癌临床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FAK在原发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6.00%(72/7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29,44.83%,P〈0.01);淋巴结转移癌中FAK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20/2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FAK表达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2/32,37.50%,P〈0.01);高分化组FAK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01);而FAK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原发部位、浸润范围(T分期)、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AK在喉癌和下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率与喉癌和下咽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和估计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鳞癌微卫生多态标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多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的频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二核苷酸酸的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选取6对染色体(3p,4q,7q,9p,17p和18q)上18个微卫星位点对30例SCCHN手术配对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30例SCCHN组织中有12例(40%)组织至少有一个微卫生位点发生LOH,多数位点LOH的频率谱普遍比已报道的文献低。有7个位点(D7S480、D7S522、D9S162、D9S168、D9S304、D9S171和D17S5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这些位点的LOH与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及转移性无显著相关性。此外,MI仅在4例患者中发现,没有1例患者符合MI的判定标准,即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卫星多态位点的异常。结论 主要发生在D7S480、D7S522、D9S162、D9S168、D9S304、D9S171和D17S520位点的LOH可能存在与部分SCCHN有关的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SCCHN发生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对声门旁间隙侵犯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声门上型喉癌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6例声门上型喉癌喉切除标本,经火棉胶包埋,制成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声带活动良好、声带活动受限及声带固定病例中对声门旁间隙下区的侵犯率分别为0(0/21),26.0%(7/27),55.6%(10/18),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声门上型喉癌对声门旁间隙下区的侵犯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喉癌(P<0.05);喉全切除术病例中侵犯声门旁间隙上、下区的侵犯率均高于喉部分切除术病例(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对声门旁间隙下区侵犯与淋巴结转移及声带活动情况有关,并影响到手术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