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配伍硬膜外腔注射治疗急慢性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把240例急慢性腰腿痛病人随机分为3组,选用3种不同配方。结果:I组和II组比较无显差异,I组和Ⅲ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比较有显性差异,结论:硬膜外腔注药治疗急慢性腰腿痛中伍用咪唑安定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硬膜外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辅助药的不同给药途径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静注少量杜非合剂(盐酸哌替啶、盐酸异丙嗪)后,162位老年病人,按年龄:60~69岁随机分成Ⅰ组和Ⅱ组,70岁以上为Ⅲ组,Ⅰ组静注少量氯胺酮,Ⅱ组和Ⅲ组硬膜外腔注射少量氯胺酮;比较三组内脏牵拉反应抑制效果、需追加辅助药、呼吸、意识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追加氯胺酮:Ⅰ组20.75%,Ⅱ组5.77%,Ⅲ组5.26%。意识障碍:Ⅰ组35.85%,Ⅱ组11.54%,Ⅲ组7.02%。术毕发生高CO2:Ⅰ组22.64%,Ⅱ组1.92%,Ⅲ组:0。结论:硬膜外麻醉下,硬膜外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可辅助杜非合剂增强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且对意识、呼吸影响轻微,从而提高了老年人L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硬膜外预充液预防剖宫产术患者硬膜外导管致硬膜外血管损伤及腰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单胎足月妊娠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产妇均取左侧卧位,L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脊麻针穿过硬膜外针内腔行蛛网膜下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左布比卡因2.0 mL,拔出腰麻针.Ⅰ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Ⅱ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注入含麻黄素15 mg的生理盐水5 mL;Ⅲ组产妇硬膜外腔直接置入导管.记录3组产妇血管损伤发生率,观察麻醉注药前(T0),经穿刺针注药液后2 min(T1),5 min(T2)HR、SBP、DBP的变化,以及采用针刺法测定注药后5、10 min时的感觉阻滞平面.结果 Ⅰ、Ⅱ、Ⅲ组血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1.6%及13.3%,Ⅲ组血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均P<0.05),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T1及T2的SBP较T0有明显的下降(均P<0.0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组感觉阻滞平面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Ⅰ、Ⅱ组注药后感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在硬膜外预充少许液体,可以预防硬膜外导管置入时损伤血管,提高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同时还可改善腰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静脉镇痛、硬膜外腔镇痛、静脉复合硬膜外腔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按相似情况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Ⅰ组)、硬膜外腔镇痛组(Ⅱ组)、静脉镇痛复合硬膜外腔镇痛组(Ⅲ组)。Ⅰ组:负荷量为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h;维持量为静脉注射2mL/h(芬太尼0.7mg+氟哌啶5mg+80mL生理盐水)。Ⅱ组:负荷量为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5mg;维持量为硬膜外腔注入2mL/h(吗啡4mg+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氟哌啶5mg+生理盐水70mL)。Ⅲ组:负荷量为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5mg(生理盐水稀释到5mL);维持量为静脉注入2mL/h(芬太尼0.7mg+氟哌啶5mg+80mL生理盐水)。用双盲法记录患者镇痛效果及呕吐、瘙痒等发生率。结果镇痛效果以Ⅲ组最好,Ⅱ组次之,Ⅰ组效果较差。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方法以硬膜外腔复合静脉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并发寒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并发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在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出现寒战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安慰剂组)、Ⅱ组(静脉组)和Ⅲ组(硬膜外组),每组各20例。Ⅰ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3 mL;Ⅱ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 氟哌利多2.5 mg;Ⅲ组从硬膜外导管注入曲马多2 mg/kg 氟哌利多2.5 mg。记录3组用药后寒战停止时间、不良反应、复发寒战例数和MAP、HR及SpO2变化。结果:Ⅱ组治疗后3 min内寒战停止例数明显多于Ⅲ组(P<0.01),Ⅱ组治疗后10 min内寒战停止例数明显低于Ⅲ组(P<0.05);Ⅱ组治疗后寒战再发生率多于Ⅲ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治疗后恶心例数明显多于Ⅰ、Ⅲ组(P<0.05);Ⅱ组治疗后舒适例数较Ⅲ组少(P<0.01),Ⅱ组治疗后3 min内SpO2、MAP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是一种治疗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并发寒战的有效方法,且硬膜外给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在注入试验量5 min测试麻醉平面确实后经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0.5 mg/kg,Ⅱ组在切皮前1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Ⅲ组不给氯胺酮.分别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结果:Ⅰ组和Ⅱ组在T1、T2,T3时VAS、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VAS均比Ⅲ组明显降低(P<0.05),镇静评分均比Ⅲ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复合硬膜外麻醉是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出现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病人随机分为Ⅰ、Ⅱ、Ⅲ共3组,每组15例,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1、0.02、0.03mg/kg,观察用药后寒战治疗效果、镇静程度、不良反应。结果 Ⅰ、Ⅱ、Ⅲ组有效率分别为60.0%、93.3%和93.3%,11组、Ⅲ组疗效显著好于Ⅰ组(uc=2.623、2.888,P〈0.01);Ⅰ组、Ⅱ组用药后5min OAA/S评分显著高于Ⅲ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3.695、2.550,P〈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003)。结论 0.02mg/kg布托啡诺静脉注射适用于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围术期硬膜外腔输注利多卡因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36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 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组(Ⅰ组,n=12),全麻 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组(Ⅱ组,n=12)和全麻 术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组(Ⅲ组,n=12)。分别于术前0.5 h、术后0h、24 h和48 h抽取血样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C)及血清皮质醇、TNF-αI、L-6浓度。同时记录体温(T)、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1)各组病人体温、心率变化均不明显(P>0.05);平均动脉压变化:Ⅱ组术后0 h及Ⅲ组术后0 h2、4 h较术前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变化:3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术后0 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Ⅱ、Ⅲ组较Ⅰ组亦明显升高(P<0.01),随后均下降,术后24hⅢ组明显高于Ⅱ组;淋巴细胞计数变化:3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术后0h均较术前升高,其中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术后24 h4、8 h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P<0.01)。(2)3组患者皮质醇术后0h均较术前升高,其中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术后24 h4、8 h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P<0.01);3组TNF-α在各时点均逐渐上升,术后0 hⅡ组明显高于Ⅰ组,术后24 h4、8 hⅢ组明显高于Ⅰ组;3组IL-6水平术后0 h均为最高,其中Ⅰ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明显高于术前。(3)皮质醇与IL-6呈正相关(r=0.818,P<0.01)。结论:围术期硬膜外腔输注利多卡因可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同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且两者之间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医针刺与硬膜外腔灌注对硬脊膜穿透后顽固性头痛的镇痛疗效。方法对硬脊膜打穿后经5d综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头痛采用5种不同方法治疗。均在原穿刺点或上、下移动一个椎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后分为4组:Ⅰ组:单次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液30~40mL。Ⅱ组:单次硬膜腔外注入中、低分子右旋糖酐20~30mL。Ⅲ组:用微量泵或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林格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输入速度2mL/min,当患者自感双下肢微胀时停止。Ⅳ组:向硬膜外腔注入自体血10~15mL。Ⅴ组:(针刺组):辨证去穴。主穴区阿是穴、风池、合谷,配合印堂、神庭、太阳、百会、率谷。结果灌注组:Ⅲ组、Ⅳ组一次治愈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与Ⅴ组(P<0.01)。结论对硬脊膜穿透后顽固性头痛采用向硬膜外腔持续输入(泵入)生理盐水、林格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向硬膜外腔单次注入自体血这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最好,且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曲马多与0.15%布比卡因加氯胺酮两组镇痛液在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产科手术150例,随机等分为3组:(1)曲马多组(Ⅰ组),曲马多10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2)布比卡因组(Ⅱ组),布比卡因15mg 氯胺酮2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3)对照组(Ⅲ组)生理盐水10ml。各组均于手术缝皮时缓慢推注人硬膜外腔。观察并记录其镇痛效果、平均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副作用的发生及48h追加止痛药的情况。结果(1)镇痛效果:Ⅰ组、Ⅱ组明显优于Ⅲ组;(2)平均镇痛时间:Ⅰ组、Ⅱ组明显长于Ⅲ组;(3)恶心、呕吐:Ⅰ组、Ⅱ组与Ⅲ组发生率相似;(4)肛门排气时间:Ⅰ组、Ⅱ组与Ⅲ组相似;(5)48h追加止痛药:Ⅰ组、Ⅱ组优于Ⅲ组;(6)呼吸抑制、皮疹、瘙痒、低血压三组均未发生。镇痛效果、平均镇痛时间: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Ⅰ组与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三组问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8h止痛药的应用: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术后均无呼吸抑制、皮疹、瘙痒、低血压等。结论曲马多和0.15%布比卡因加氯胺酮硬膜外注药镇痛效果确切,应用方便,价格低廉,术后镇痛较为理想,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和不同容量吗啡硬膜外腔注射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探讨术后硬膜外腔应用不同剂量和稀释容量的吗啡对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的影响。选择ASAⅠ-Ⅱ级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腹部手术病人117例,分成四组,Ⅰ组:吗啡1mg稀释至5ml;Ⅱ组:吗啡1mg稀释至10ml;Ⅲ组:吗啡2mg稀释到5ml;Ⅳ组;吗啡2mg稀释至10ml,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于缝皮前主硬膜外腔。以口述评分法和针刺法确定术结硬膜外阻滞范围以及术后镇痛效果和副作用。Ⅰ、Ⅱ组镇痛时间明显短于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寒战的发生与罗哌卡因温度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三组(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100例。对照组(Ⅰ组)硬膜外腔分次给予37%0.75%罗哌卡因15ml;实验组(Ⅱ组)硬膜外腔分次给予25℃0.75%罗哌卡因15m1;实验组(Ⅲ组)硬膜外腔分次给予15℃0.75%罗哌卡因15ml。观察记录产妇术中寒战发生的情况(寒战评级、寒战出现时间、寒战停止时间),并持续监测术期呼吸循环的变化,记录胎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剖宫产产妇寒战的发生率分别为18%、34%、77%。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寒战出现时间早、停止时间长、寒战评级更高;与Ⅱ组比较,Ⅲ组寒战出现时间早、停止时间长、寒战评级更高。结论罗哌卡因温度下降,寒战程度加重,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中医针刺与硬膜外腔灌注对硬脊膜穿透后顽固性头痛的镇痛疗效。方法 对硬脊膜打穿后经5d综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头痛采用5种不同方法治疗。均在原穿刺点或上、下移动一个椎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后分为4组:Ⅰ组:单次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液30~40mL。Ⅱ组:单次硬膜腔外注入中、低分子右旋糖酐20~30mL。Ⅲ组:用微量泵或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林格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输入速度2mL/min,当患者自感双下肢微胀时停止。Ⅳ组:向硬膜外腔注入自体血10~15mL。V组:(针刺组):辨证去穴。主穴区阿是穴、风池、合谷,配合印堂、神庭、太阳、百会、率谷。结果灌注组:Ⅲ组、Ⅳ组一次治愈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与Ⅴ组(P&;lt;0.01)。结论 对硬脊膜穿透后顽固性头痛采用向硬膜外腔持续输入(泵入)生理盐水、林格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向硬膜外腔单次注入自体血这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最好,且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膀胱痉挛性疼痛防治方法.方法:TUVP患者60例,术后病人按不同的解痉镇痛方法随机分成三组,Ⅰ组(对照组),当膀胱痉挛疼痛时肌注哌替啶1 mg/kg,阿托品0.01 mg/kg;Ⅱ组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间隔硬膜外腔注药镇痛,Ⅲ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所有病人治疗时间为3 d,术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间接评估镇痛效果,定时记录膀胱内压、膀胱痉挛次数及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率Ⅲ组、Ⅱ组、Ⅰ组分别为20%、45%、75%(P<0.05);术后36 h三组病人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次数为Ⅲ组<Ⅱ组<Ⅰ组(P<0.05),术后镇痛效果Ⅲ组>Ⅱ组>Ⅰ组(P<0.05);Ⅰ组病人术后3 d膀胱内压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病人,术后2 dⅡ组明显高于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病人术后尿液转清、拔尿管时间均明显早于Ⅰ组(P<0.05),Ⅰ组有2例病人因术后出血再手术.结论:TUVP后膀胱痉挛性疼痛临床防治方法中,硬膜外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肌注用药,应用PCEA模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选择腰腿痛病例62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30例采用硬膜外+骶管+中医手法治疗,Ⅱ组30例采用中医手法+牵引传统治疗。结果:Ⅰ组中疗效显著10例,较好18例,较差4例;Ⅱ组中疗效显著4例,较好12例,较差14例。硬膜外+骶管+中医手法治疗腰腿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硬膜外腔吗啡镇痛效果,同时减少其副作用发生,作者通过不同给药方式比较吗啡镇痛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心、肺功能正常, ASAⅠ-Ⅱ级接受硬膜外腔镇痛术的腰腿痛患者 45例。年龄: (60± 5)岁,体重 (60± 2.5)kg。 1.2 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 A组 15例, 0.1%布比卡因注射液 15ml+吗啡 3mg硬膜外腔 1次注入。 B组 30例, 0.1%布比卡因注射液 50ml+吗啡 10mg。采用北京科联升华应用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持续注入器经硬膜外腔导管以 4ml/h注入速度持续注入 15ml,内含吗啡 3mg。于术毕 4、…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腔注药中伍用咪唑安定治疗腰腿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腿痛 ,已在疼痛治疗中广泛应用 ,我们在治疗药物中伍用咪唑安定 (MDZ) 5 0 μg/kg ,对其疗效作了临床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 12 0例 ,其中男 64例 ,女 5 6例 ,年龄最大 65岁 ,最小 2 8岁 ,平均 5 0 .5岁。入院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 84例 ,腰肌劳损 36例。根据临床诊断把 12 0例病人分为A组 (腰椎间盘突出症组 )、B组 (腰肌劳损组 ) ,然后再将A组随机分为 3组 (Ⅰ、Ⅱ、Ⅲ组 ) ,每组 2 8例 ;将B组也随机分为 3组 (Ⅰ、Ⅱ、Ⅲ组 ) ,每组 12例。各组间性别、年龄、症状轻重无统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和氟比洛芬酯预防和治疗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自2017年1月至4月收治的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单胎、足月经产妇和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三组,选L_(1~2)或L_(2~3)行硬膜外穿刺术,连续推注1. 73%碳酸利多卡因+1:2 000 000肾上腺素13~16 ml。控制麻醉平面T_6以下,在胎儿娩出脐带切断后Ⅰ组静脉推注酒石酸布托啡诺1 mg,Ⅱ组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 mg,Ⅲ组(对照组)静脉推注0. 9%氯化钠溶液1 ml。比较三组产妇各时间点MAP、SpO_2、HR、术中出血量、宫缩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三组产妇手术开始(T1)、娩出后即静脉注药后(T2)、手术结束时(T3)的MAP、SpO_2、HR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Ⅰ组、Ⅱ组、Ⅲ组组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5),Ⅰ组、Ⅱ组治疗宫缩痛效果好,Ⅰ组效果优于Ⅱ组(P 0. 05);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Ⅱ、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结论预防性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可以预防和治疗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术过程中的宫缩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是否影响罗哌卡因腰麻的半数有效剂量来分析硬膜外舒芬太尼的作用机制。方法: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患者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将等比重0.5%罗哌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患者改为平卧位后,3组患者分别于静脉和硬膜外随机注入3mL液体,Ⅰ组:静脉0.9%氯化钠液+硬膜外0.9%氯化钠液;Ⅱ组:静脉舒芬太尼7.5μg+硬膜外0.9%氯化钠液;Ⅲ组:静脉0.9%氯化钠液+硬膜外舒芬太尼7.5μg。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组第1例患者罗哌卡因剂量均为20mg,剂量变化梯度为1mg。感觉阻滞有效定义为15min内感觉无痛平面达到T6、Bromage评分达3分。若上1例有效,下1例剂量减低1mg;如无效,则下1例剂量增加1mg。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计算。组间比较采用中位数法比较。结果:罗哌卡因的ED50在Ⅰ组中是20.2mg(95%CI:18.1~23.0mg),Ⅱ组中是17.1mg(95%CI:15.0~19.2mg),Ⅲ组中是13.5mg(95%CI:11.5~15.1mg)。罗哌卡因ED50Ⅲ组/Ⅱ组是0.7885(95%CI:0.4007~0.9659),相对中位数潜力值〈1,2组结果有显著差异,表示Ⅲ组的ED50〈Ⅱ组的ED50。罗哌卡因ED50Ⅲ组/Ⅰ组是0.6678(95%CI:0.2248~0.9006),Ⅲ组ED50〈Ⅰ组ED50。ED50Ⅱ组/Ⅰ组是0.8649(95%CI:0.5265~0.9934),Ⅱ组ED50〈Ⅰ组ED50。结论: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相比,硬膜外舒芬太尼7.5μg能显著降低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因此硬膜外舒芬太尼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脊髓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总结对比分析,治疗方案分3组,Ⅰ组一般支持治疗;Ⅱ组复方丹参与胞二磷胆碱;Ⅲ组在Ⅱ组基础上加用血活素;比较3组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结果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均有差异,而Ⅱ组与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疗程,降低死亡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