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湛江市1998—2001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及时掌握湛江市流行性感冒流行规律和毒株变异动态,为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8—2001年用鸡胚双腔法对湛江市流感样病人咽拭子和鸡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毒鉴定;用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试验圈定一般人血清流感抗体。[结果]合计采集病人咽拭子1805份,分离出7株H1N1和4株B型流感病毒;鸡咽拭子96份,分离出4株H5N2禽流感病毒,1名职业密切接触者血清H5N1亚型抗体阳性;一般人群甲3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各年龄组均在75%以上;0-4岁组儿童甲1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和B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7%和30.4%,均较其他年龄组低。[结论]湛江市近几年流感流行株是甲3型流感病毒,甲1、B型流感病毒近年流行呈上升趋势,要对容易感染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重点人群加强预防与检测。  相似文献   

2.
陈嘉 《现代医院》2005,5(11):109-110
目的及时掌握湛江市流行性感冒流行规律和毒株变异动态,为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鸡胚双腔法对湛江市流感样病人咽拭302份,分离出6株H1N1和4株B型流感病毒,一般人群甲3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各年龄组均在75%以上,0~4岁组儿童甲1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和B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和33.4%,均较其他年龄组低。结论湛江市近几年流感流行株是甲3型感冒病毒,甲1、B型流感病毒近年流行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接种疫苗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3.
禽(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汕头人群的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监测汕头市人群中的禽流感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 ]采集流感样患者和鸡咽拭子标本 ,用常规鸡胚双腔法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初步鉴定。对分离出 H9N2亚型流感病毒毒株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同期采集不同年龄组普通人群、职业人群以及鸡血清标本 ,采用微量半加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检测 H9亚型毒株抗体。 [结果 ]从 3 3 7例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红细胞凝集阳性标本 1 1份 (2 .9%)。其中 6株为 A(H3 N2 )亚型流感毒株 ,5株为 A(H9N2 )亚型流感毒株。普通人群 H9亚型病毒抗体检出率为 3 4 .0 %,职业人群检出率为 3 7.7%(P>0 .0 5 )。 [结论 ]汕头市人群中发现禽 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 ,提示禽 H9N2亚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  相似文献   

4.
2003年福建省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福建省2003年流行性感冒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监测分析。[方法]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暴发点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或漱口液、双份血清和一般人群血清标本;用MDCK细胞和鸡胚接种法分离病毒;血凝抑制法鉴定毒株和测定血清抗体。[结果]监测医院报告ILI7467例,占门诊病例总数的3.7%。从792份ILI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97株,其中H3N2亚型90.7%,B型9.3%。75例中的31例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升高,其中H3N2亚型20例,B型11例。150份一般人群血清的H1N1、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3%、90.7%和48.0%。[结论]2003年福建省同时存在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流行,前者为优势毒株,未发现H1N1亚型。一般人群大多具有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但H1N1和B型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保定市区儿童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防治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2~2006年保定市儿童医院作为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收集0~7岁流感样病例(均为门诊就诊患儿),采集流感样患儿的咽部分泌物,用鸡胚分离、MDCK细胞培养分离鉴定病毒。[结果]共采集流感样患儿咽拭子标本1015份,分离出流感病毒94株,其中65株为H3N2型,19株为H1N1型,10株为B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9.26%,其中以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1月份为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阳性率占14.73%,均高于同年10~11月份及来年2~3月份的水平;各年4~7岁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均高于0~3岁年龄组。[结论]保定市区流感病毒流行以H3N2型为主,累及人群以4~7岁为多,做好这类人群的监测对流感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龙岩市1999~2002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 ,掌握流感流行信息 ,及时对疫点进行疫情调查 ,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上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观察。用常规鸡胚双腔法分离流感病毒。以微量血凝抑制试验 (HI)法测定正常人群免疫水平。结果 :1999年及 2 0 0 0年未检出流感病毒 ,2 0 0 1年分离到 A1(H1N1)亚型流感病毒 12株 ,2 0 0 2年分离得B型 Victoria系流感病毒 2 8株与 A3(H3N2 )亚型流感病毒 2株。正常人群免疫水平 ,1999年阳性率以 A3(H3N2 )亚型阳性率最高 ,达 79.2 5 % (GMT 79.2 3) ;2 0 0 0年以 A1(H1N1)亚型最高 ,达 88.6 8% (GMT 6 4 .32 ) ;2 0 0 1年以 A1(H1N1)亚型最高 ,达 76 .4 0 % (GMT2 8.2 8) ;2 0 0 2年以 A1(H1N1)亚型阳性率最高 ,达 78.2 6 % (GMT15 .2 9)。两系B型流感中该市只有 Yam agata系在人群中有抗体 ,而 Victoria系抗体在低年龄组人群中未检出。结论 :该市 2 0 0 3年应重点加强防范 B型 Victoria系流感病毒株向乡镇流行以及 A3亚型流感病毒株可能引起的爆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06~2008年江西省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 [方法]根据全国流感监测方案,采集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用红细胞凝集抑制法(HI)鉴定病毒. [结果]2006-2008年共采集标本4589份,共分离出流感病毒558株,分离率12.16%,其中H1N1亚型158株,占阳性株的28.32%,H3N2亚型154株,占阳性株的27.60%,B(Victoria系)142株,占阳性株的25.45%,B(Yamagata系)104株,占阳性株的18.64%. [结论]2004-2007年江西省有H1N1亚型、H3N2亚型和B(Victoria系)、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2006年B(Victoria系)为流行优势株,2007年H3N2亚型为流行优势株,2008年H1N1亚型为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8.
2000-2003年广东省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感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8个流感监测点采集疑似流感病人的咽拭子,一般人群及职业人群采集血清,用9~11 d鸡胚和(或)MDCK细胞分离病毒,用常量红细胞凝集抑制法(HI)鉴定病毒;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凝集抑制法(micro-HI)检测流感抗体.[结果]2000、2001年流感疫情较平静,2002、2003年由A(H3N2)引起的局部暴发增多,未发生大流行.4年共分离流感病毒1 425株,A(H3N2)占61. 2%、B型占27.0%、A(H1N1)占11.8%;从鸡标本分离A(H9N2)型禽流感病毒17株.一般人群血清A(H3N2)抗体阳性率较高,B(Yamagata)型较低;职业人群部分A(H9N2)禽流感抗体阳性.[结论]除2003年未分离到A(H1N1)外,2000-2002年都能同时分离到A(H1N1),A(H3N2)亚型和B型.做好流感监测对控制流行与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5-2007年流感病毒流行特征。[方法]选择市中心人民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对全市流感疫情进行监测。每年3和10月对各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血清抗体监测。采用MDCK细胞分离病毒,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血清抗体测定采用微量半加敏试验进行。[结果]3年共分离毒株134株。2005年42株中,有H1亚型(7.4%)、H3亚型(50.0%)和B型(42.9%);2006年6I株中,有H1亚型(88.5%)、B型(11.5%);2007年31株中,有H3亚型(64.5%)、B型(35.5%)。3年共发生15起流感样疫情暴发,10起分离到流感病毒(H3亚型和B型各5起)。H1亚型、H3亚型、Bv(维多利亚系)和By(巴拿马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0%~85.0%、50.0%~78.1%、1.0%~34.0%和6.0%~24.4%。[结论]湛江市流感流行高峰期3~7月,应注意B型毒株在其它月份也可能较活跃。人群抗体水平低和毒株抗原性发生一定程度变异是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掌握广州市流感病原学变化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病例标本来自广州市 3家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和局部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 ;普通人群血清标本于流感流行高峰前 (3月 )和高峰后 (9月 )在其中一家哨点医院按 0~、5~、15~、2 5~、6 0岁以上 5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普通人群进行采集 ;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于 9月份在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抽取饲养、销售、屠宰家禽职业人员进行采集。病原学采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血清学采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抑制试验检测各型流感抗体。结果 检测 192 5份流感样病例标本 ,分离出流感病毒 2 6 5株 ,其中H3N2亚型 2 5 6株 ,B型 9株 ,分别占总病毒株的 96 6 %和 3 4 % ,未分离出H1N1亚型毒株 ;4~ 7月份分离的H3N2亚型毒株共 2 2 8株 ,占全年的 86 0 % ,此期未分离出B型毒株。全年共报告流感样局部暴发疫情 91起 ,4~ 7月份流行高峰期报告 82起 ,占全年的 90 1% ,其中 5 6起 (占 6 8 3% )为H3N2亚型引起。 3、9月份分别采集普通人群血清标本 180和 15 0份 ,流感病毒各型抗体中H3N2亚型抗体阳性率最高 ,3月份为 85 6 % (15 4 / 180 ) ,9月份为 90 7% (136 / 15 0 ) ;H1N1亚型、B(维多利亚系 ) 和B(巴拿马系 ) 抗体阳性率偏低 ,仅为 8  相似文献   

11.
刘水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62-2664
目的通过对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北京市怀柔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学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流感病原学特征,为今后怀柔区的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要求的标准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从流感样病人呼吸道采集咽拭子,接种于马-达氏犬肾(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分型鉴定。结果 2005年3月—2006年3月流行期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57件,分离出流感病毒59株,阳性率为37.58%。其中甲3亚型4株,占6.78%;甲1亚型12株,占20.34%;乙型43株,占72.88%。2006年4月—2007年3月流行期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96件,分离出流感病毒46株,阳性率为47.92%。其中甲3亚型37株,占80.43;甲1亚型8株,占17.39%;乙型1株,占2.18%。2007年4月—2009年10月流行期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56件,分离出流感病毒75株,阳性率为29.30%。其中甲3亚型40株,占53.33%;乙型35株,占46.67%。2009年流行期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305件,分离出流感病毒639株,阳性率为27.72%。其中甲1亚型24株,占3.76%;甲3亚型99株,占15.49%;乙型48株,占7.51%。新型H1N1型468株,占73.24%。2005—2009年怀柔区流感样病例以12月和1月检出率最高,2005年3月—2007年3月常规监测和暴发监测病例的病毒分离阳性率高于2007年4月—2009年10月的病毒分离阳性率5.1%和46.11%。结论北京市怀柔区流感流行高峰期为冬季,2005—2006年乙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毒株,2006—2007和2007—2008年流行优势株为甲3亚型毒株,2009年流行优势株为新型H1N1型毒株。流感病毒的分离率与样本采集的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04~2006年江西省流感病毒分离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4~2006年江西省流感病毒分离情况分析,以对流感的流行进行预测预报。方法: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 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2004~2006年采集咽拭子标本3321份,分离到流感病毒529株,其中H1N1亚型152株,H3N2亚型196株,B型181株;2005年和2006年流感病毒分离率均显著高于2004年(P<0.001);H1N1亚型构成比从0逐年上升;H3N2亚型构成比逐年显著性降低(P<0.001),由优势株变成弱势株;B型由2004年和2005年流行的BY系变为以BV系为主,并在2006年成为优势株;3~4月份、6~7月份为我省流感病毒的活动高峰期,10~11月为低谷期;0~年龄组病毒分离率与60~年龄组病毒分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低于其它各年龄组;省级监测医院的总病毒分离率显著高于市级医院的总病毒分离率。结论:2004年江西省流感流行平稳,而2005年和2006年流感病毒活动较活跃;流行优势毒株由H3N2亚型转变为BV型。加强3~4月份及6~7月份流感疫情的监测,加强对市级医院采样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福建省部分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2001年福建省流感监测情况,为流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鸡胚法和MDCK细胞法分离流感病毒,用红细胞凝集及凝集抑制试验对流感病毒进行型和亚型的鉴定。[结果]全年分离流感病毒42株,其中甲1型(H1N1)32株,乙型(B)10株,未分离出甲3型(H3N2)流感病毒。[结论] 2001年福建省部分地区全年流感散发流行以甲1型为主,春季(3、4月份)为一个流行高峰,以乙型为主,夏季(8月份前后)为另一个流行高峰,以甲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深圳市部分人群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了解流感毒株的流行趋势。[方法]1999年8月和2000年8月2次共采集人群血清308份,应用近几年国际、国内及广东省流感病毒代表株,以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人群H1N1亚型毒株抗体阳性率从43.7%下降到25.3%,抗体GMT从103.1下降到57.1;H9N2 B型毒株抗体阳性率几科无变化;A/沪防/1/98(H3N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5.8%与74.7%。[结论]深圳市一般人群H3N2亚型毒株抗体阳性率最高,提示抗原可能会发生变异;H1N1亚型毒株可能引起局部流行;H9N2亚型毒株抗体水平进一步证实了H9N2禽流感病毒确能感染人。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2007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2007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流感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对哨点医院每周上报的流感样病例就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集流感样病例和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检验;3月和9月按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健康人群血清标本,采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抑制试验检测各型流感抗体. [结果]19间监测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人数占同期内(儿)科门诊就诊数比例为4.30%.全年共接到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7起,有26起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全部疫情发生在3~6月.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席901宗,有58宗分离出流感病毒,其中H3N2型有38株,占65.52%,4~7月为分离阳性高峰.人群血清抗体B(维多利亚系)、B(巴拿马系)亚型流行高峰前后阳性率均较一致(X2=1.33,0.43,P>0.05),但H3N2抗体9月高于3月(X2=7.00,P<0.05),而H1N1抗体9月检出率低于3月(X2=11.71,P(0.05). [结论]2007年广州市流感流行毒株为H3N2型流感病毒,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3~6月,以局部暴发为主要特征,学校是高发场所,应加强监测.B型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仍有继续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2006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为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数据,采集ILI鼻咽拭子标本,用鸡胚和MDCK细胞同时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和测定血清抗体。结果深圳市全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112651例,占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的6.27%;共分离出病毒154株,病毒分离率为5.33%,其中H1N1亚型103株、B(Victoria)型48株、H3N2亚型3株;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5起,88%集中在中小学校;一般人群血清抗体GMT水平,甲型均低于1∶40,乙型均低于1∶20。结论深圳市流感监测结果可靠,2006年流感流行高峰为3~6月,H1N1、B(Victoria)为主要流行株。一般人群各型流感抗体水平均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湛江市流感流行规律,以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通过流感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对湛江市2005-2006年流感进行流行病学、病原学、血清学监测。[结果]2005-2006年流感监测点流感样病例分别为9375和10086例,分别占门诊总病例数的10.1%和5.8%。发生13起流感暴发,发病190例,分离到103株流感病毒。其中,2005年上半年以H3N2亚型为优势毒株(21株),下半年B型为优势毒株(18株);2006年以H1N1为优势毒株(54株)。正常人群流感流行株抗体的总阳性率为1.0%~86.0%。[结论]不同型别的毒株表现出交替占优势的特征,人群流感抗体水平的消长与优势株的型别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6年乌兰察布市流感病原学分离鉴定结果,进一步加强本市流感监测工作,探索流感病毒的流行与变异情况,为本市未来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1月~4月哨点医院送检的流感样病例(ILI)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MDCK细胞分离培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AI),鉴定流感病毒的型别和亚型。结果共检测ILI咽拭子标本294份,分离出32株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0.88%,其中A型H3N2亚型2株,新甲H1N1型4株,B型Yamagata系6株,B型Victoria系20株。结论 2016年1月~4月乌兰察布市流感病毒不同毒株型交替出现,优势毒株为B型Victoria系。这也是乌兰察布市首次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成功分离出流感病毒毒株,为本市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深圳市部分人群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了解流感毒株的流行趋势.[方法]1999年8月和2000年8月2次共采集人群血清308份,应用近几年国际、国内及广东省流感病毒代表株,以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人群H1N1亚型毒株抗体阳性率从43.7%下降到25.3%,抗体GMT从103.1下降到57.1;HaN2B型毒株抗体阳性率几乎无变化;A/沪防/1/98(H3N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5.8%与74.7%.[结论]深圳市一般人群H3N2亚型毒株抗体阳性率最高,提示抗原可能会发生变异;H1N1亚型毒株可能引起局部流行;HaN2亚型毒株抗体水平进一步证实了H9N2禽流感病毒确能感染人.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对湖南省 2 0 0 2年流行性感冒 (流感 )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逐月统计流感样病例(IL I) ,采集 IL I咽拭子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 ,采用血凝抑制方法 (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 结果  2所监测医院 2 0 0 2年共统计上报的流感样病例 (IL I) 72 6 9例 ,其中 <15岁的 IL I占 80 .95 % ;≥ 15的 IL I占 19.0 5 %。 2 0 0 2年 3~ 12月共检测流感样病人咽拭子标本数 5 6 1份 ,分离出流感病毒 80株 ,并对 4 1株毒株进行了分型鉴定 ,其中 H3N2亚型 36株 (占 87.80 % ) ,B型 5株 (占 12 .2 0 % )。 结论 湖南省监测地区同时有 H3N2亚型和 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 ,流行优势毒株为 H3N2亚型 ,未发现H1N1亚型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