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稀释法消除溶血对凝血检测结果影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外观正常凝血标本65例,取35例标本血浆2倍稀释后与未稀释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统计学线性分析并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另30例标本注射器反复抽吸使其溶血后,溶血前后凝血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溶血后标本2倍稀释,稀释后结果通过回归方程换算出的结果与溶血前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标本稀释前后血浆的PT和APTT两项指标检测值具有线性相关特征。溶血前后两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溶血后测定值高于溶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血标本2倍稀释后两项指标检测值经过回归方程换算后所得数据与未溶血的原检测数据相比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溶血标本PT和APTT的检测,采用稀释法后能较好消除溶血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石冬敏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29-330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为合理安排采血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血液标本 30例测定凝血四项 ,室温放置 2h和 4h后再分别测定凝血四项 ,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即刻测定结果与室温放置 2h和4h后测定结果比较 ,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标本久置 ,致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缩短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延长 ;凝血测定应在采血后 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探讨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方法 对本院检验科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血凝仪及试剂、操作人员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标本放置时间(1、2、4 h)、离心时间(5、10、15 min)及是否溶血(溶血和未溶血)随机抽取各100份抗凝血分别就标本存放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可以使凝血酶时间(TT)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标本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5 min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APTT明显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有统计学差异;溶血标本PT、APTT结果缩短,TT延长.结论 凝血四项检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试验时应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诊断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疗效评估和手术前预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在血栓和止血检验的全过程中,实验结果受到受血者状态,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与处理、抗凝剂与试剂、仪器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本文就标本采集量、标本有凝块、溶血、放置时间、离心时间长短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抽取血液标本量的多少、标本的存放时间及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正常且无出血性疾病的标本120例人为因素对血液标本的量、存放时间、溶血与否进行检测。结果当血液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明显延长或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则均明显缩短;当标本放置时间为2 h之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当标本放置大于4 h以上时,TT和APTT的指标水平以及6 h以后PT的指标水平均有明显差异;标本出现溶血时PT、Fib明显降低(P0.05),TT、APTT显著降低(P0.01)。结论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对蜂蛰伤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指标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指标水平变化的116例蜂蛰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住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变化延长程度相比,观察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蜂蛰伤,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抑制蜂蛰伤引起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凝血项目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的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标本的轻度溶血对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干扰,但在严重溶血状态下 TT 明显延长。标本的采血量过少,则 PT、APTT、TT 都明显延长,FIB 水平也明显降低。采血量过多,对PT、APTT、TT 结果虽无明显影响,但 FIB 水平则会增高。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2、4 h,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室温放置6 h 以后 PT 明显缩短,APTT 明显延长,对 TT、FIB 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凝血试验中由于血样的溶血、采集量、存储等原因造成的标本不合格对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是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凝血项目检测的重要组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凝血酶时间(TT)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凝血系统是否存在缺陷的首选试验,但其检验前质量控制易被忽视,有文献报道,实验前误差占70.0%,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和错误,合格的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本文检测了60例溶血标本PT、APTT、FIB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本院I临床溶血标本40例、脂血标本32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以检测血浆甘油三脂每升高3mmol/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PT、APTT、TT、Fbg。对溶血和脂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溶血组PT、Fbg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溶血组P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血组PT、APT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bg干扰较大,建议临床重抽复测。(2)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对PT、APTT、TT、Fbg测定结果有影响,均建议患者禁食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的采集量、离心时间、离心速度、储存时间和标本是否溶血等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该院检验科859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对PT、APTT、TT、Fib指标的影响。结果采血量小于2.0mL标本和大于2.0 mL标本检测PT、APTT、TT结果均明显长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Fib检测结果短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标本经5、10、15 min后不同离心时间检测PT、APTT、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的标本经4 000r/min离心5min和3 000r/min离心1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在室温(20~25℃)环境下储存1h后检测凝血4项结果与立即送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储存4h后检测APTT长于储存2h的标本,TT明显短于储存2h的标本(P0.05),PT和Fib检测结果与储存2h的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在4℃环境下储存1、2、4h后的凝血4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储存时间与立即送检标本的凝血4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检测PT和APTT结果明显短于未溶血标本(P0.05);溶血标本检测TT结果明显长于未溶血标本(P0.05);溶血标本检测Fib结果与未溶血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比例不合适、室温时间储存过长和标本溶血与否等都可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出现异常,采用4 000r/min离心5min替代3 000r/min离心15min可更快速地向临床报告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BaFe12O19微粒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并观察其对机体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BaFe12O19微粒材料于2005-07/2006-05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血液相容性实验于2006-05/09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溶血实验:取人新鲜全血,分别加入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无机微粒浸提液(实验组),观察溶血情况,计算溶血率。②出血、凝血时间测定:健康NIH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无机微粒混悬液或生理盐水1 mL,7 d后测定出血、凝血时间。③凝血功能实验:取健康Wistar大鼠静脉血,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注入1 g/L微粒混悬液或生理盐水1 mL,30 min后测量凝血功能。结果:①溶血实验结果: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无溶血现象,阳性对照组全部溶血,实验组的溶血率为2.08%,符合ISO规定的不大于5%的标准。②出血、凝血时间测定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出血、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凝血功能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BaFe12O19微粒符合血液相容性标准,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根据Hb浓度提示功能,评价不同浓度Hb对标本凝血检测结果的干扰,建立实验室溶血干扰阈值。方法 对样品Hb浓度从0~5 g/L按0~5级进行分级,并分别用外添加Hb干扰物(方法1)及实测临床发生溶血样品中Hb浓度(方法2)的2种方法评价不同分级的Hb浓度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根据Hb浓度分级评价凝血检测结果,将出现影响的分级应用于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溶血阈值设定,建立实验室凝血特定项目的溶血干扰阈值。结果 外添加Hb干扰物时,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无影响;对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当Hb(H)分级2级时有影响;对于AT,当Hb(H)分级3级时有影响。对临床样本发生溶血前后的比较发现,PT、APTT显示Hb分级2级时有影响;TT、Fib、AT显示Hb分级4级时有影响;DD在各分级时均有影响。结论 临床溶血标本对不同凝血项目的影响不一样,实验室对不同凝血项目应建立不同的溶血干扰阈值。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外观异常的标本,如标本溶血、黄疸、脂血是否会干扰血凝仪对血液凝固终点的判断?我们就这一问题对ACL 200型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g)抗干扰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方法对20例住院患者凝血检验APTT异常的标本,重新静脉采血复查,并比较两次检验结果。结果首次测量结果与复查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6.2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标本采集时,标本及时充分摇匀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异常结果,有重新采血复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 80例血液标本 ,分两组测定凝血指标 ,分别室温及 4℃放置 2h和 4h后再测定凝血指标 ,与即时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室温及 4℃放置 2h或 4h后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和Ⅻ因子测定结果有差异 ,凝血酶原时间、Ⅴ因子、Ⅷ因子和Ⅸ因子测定结果均缩短 (P <0 0 1) ,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Ⅶ因子和Ⅻ因子测定结果延长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凝血指标测定应在采血后 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6.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主要用于过筛内源途径和共同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及作为肝素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由于临床已开始逐步取消出、凝血时间测定,而以PT、APTT测定来代替,因此APTT测定方法的标准化显得格外重要.许多文献对APTT测定过程中标本的收集、保存、温度、溶血等影响因素已有详细报道,而激活时间对该实验的影响报道甚少.为此,我们选择两种不同厂家的APTT试剂,观察不同的激活时间对其测定值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存放条件对血浆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存放条件对血浆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康志荣刘懋贤邹爱民王海燕(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检验科,西安710038)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液凝集仪的广泛应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有利于质控,但在大中型医院,由于工作量大,存在患者标本...  相似文献   

18.
静脉采血对凝血4项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抗凝治疗监测、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应用更加广泛。由于该试验对标本要求特殊,采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探讨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分析前关键环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门诊采血标本,用希森美康全自动凝血仪CA7000对比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空腹与餐后、溶血与非溶血、保存时间、输液时不同采血部位、采血量多少等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饮食、溶血、保存时间、采血部位、采血量等几个环节对APTT、PT、FIB都有显著影响,并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结论凝血分析前的多个环节对凝血结果都存在显著影响,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金芬芳 《护理研究》2005,19(4):744-744
为避免围手术期异常出血,手术病人术前常规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FT)的检测。但常出现标本凝血。现将标本凝血的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