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眼后段球内异物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经巩膜切开法摘除 ,手术操作复杂 ,对患眼的创伤大 ,并发症多。 1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取出术治疗眼后段的球内异物 2 3例 2 6眼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本组 2 3例 2 6眼。男 2 1例 2 3眼 ,女 2例 3眼。年龄 4~5 0岁 ,平均 2 2 7岁。爆炸伤 8例 11眼 ,高速飞射的异物伤15例 15眼。磁性异物 9例 9眼 ,非磁性异物 14例 17眼。异物存留时间 5小时~ 3 0天 ,平均 11天。术前视力 3眼为 0 1,其余均为指数。 2 0例 2 2眼术前行CT扫描 ,1例 1眼行X线摄片 ,有 3眼行B型超声波检查 ,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治疗眼球内后段异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03/2002-12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内后段异物14例(14眼)的临床资料,随诊时间3mo~2a。结果:13眼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为93%,术后视力提高8眼(57%),不变2眼(14%),下降4眼(29%)。视力>0.02者6眼(42%),其中>0.1者4眼(29%)。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取出眼球内后段异物,减少并发症发生,保留或提高了术后视力,同时可处理眼内异物存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球贯通伤伴球内异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早期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球贯通伤伴球内异物的有效性.方法:近2a来我院急诊收治的10例10眼眼球贯通伤伴球内异物患者,急诊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异物取出+硅油填充术,术后给予积极预防感染、消炎处理,根据伤道周围视网膜生长情况补充视网膜光凝.结果:患者1眼因化脓性眼内炎、术中视网膜脉络膜损毁严重视网膜未能复位,最终眼球萎缩,患者9眼成功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出异物,随诊时间3~18mo,其中2例患者因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行二次玻切硅油置换手术,其余患者视网膜复位良好,无再出血,眼压维持8~21mmHg;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3眼最佳矫正视力>0.1,2眼矫正视力0.01~0.1,患者4眼因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损伤严重矫正视力光感~指数/50cm,眼球萎缩患者视力无光感.结论:早期后入路玻璃体切割、异物取出联合硅油填充术为一种有效地治疗眼球贯通伤伴球内异物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眼球壁异物的手术摘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报道37例眼球壁异物手术的住院病例,外路法摘出12例,内路法摘出21例,异物取出率91.9%,24例术后视力无变化或提高(64.9%);出院时视网膜平复29例(78.4%);玻璃体清亮18例(48.6%),文章对球壁异物诊断、手术指征和体会以及并发症逐一作了讨论。作者认为经玻璃体摘出异物法有很大优越性,推荐有条件的医院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6.
眼球内异物玻璃体手术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内异物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各种眼球内异物 6 2例 6 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 ,男 5 8例 ,女 4例 ,年龄 8~ 4 6岁 ,平均 2 3岁。除 1例 1眼采用扁平部巩膜切口 ,磁铁吸出异物外 ,其余 6 1例 6 3眼均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 0 .0 2作为功能成功的标准 ;术后视力<0 .0 2 ,眼球结构完整 ,作为解剖成功的标准 ,视力≥ 0 .0 5作为脱盲成功的标准。结果 所有眼球内异物均一次手术成功取出。共有 10眼发生眼内炎 ( 15 .6 3% ) ,随访 3~ 36月 (平均 12 .5月 ) ,最终视力 <0 .0 2者 14眼 ,≥ 0 .0 2者 5 0眼 ,≥ 0 .0 5者 36眼 ,≥ 0 .10者 2 5眼 ,≥ 0 .30者 6眼 ,≥ 0 .5 0者 10眼。功能成功率 (VA≥ 0 .0 2 )为 78.79% ,解剖成功率 (VA <0 .0 2 ,眼球结构完整 )为 93.75 % ,总脱盲率 (VA≥ 0 .0 5 )为5 6 .2 5 % .结论 眼内异物的治疗最好采用玻璃体切割术 ,强调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8.
张保松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5):369-370
目的 探讨眼球壁异物行玻璃体切除+巩膜外探查摘出术的疗效.方法 对13例眼球壁异物行巩膜探查+玻璃体切除摘出,其中4例探查后外路摘出再行玻璃体切除,9例行玻璃体切除摘出.结果 一期异物全部摘出,术后视力:提高者10眼,2眼无改变,1眼下降.并发症:视网膜脱离或裂孔2眼,二期处理视网膜复位.结论 玻璃体切除+巩膜探查内外路联合手术是眼球壁异物摘出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于建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1,13(1):57-58
眼内异物定位法种类繁多(1),作者根据眼球壁切面的曲线方程,结合临床实践设计了一种简易的眼内异物定位法。实践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一)原理:眼球可被看作是两个球缺之组合(即角膜部分及巩膜部分)。小球缺半径为7.8mm,大球缺半径通过计算为11.56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160例眼球后段磁性异物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发现:眼球后段磁性异物多数比较小,<2mm的占61.2%;异物接近球壁的占73.7%(<2mm).20例病人同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术,110例做了单纯摘除异物.疗效的好坏取决于眼球损伤的程度、异物定位的准确性以及有无发生手术并发症.异物进入眼球的创口在角膜或角巩缘的占77.6%,这是术后影响病人视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后段眼内异物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0月间眼后段眼内异物16例(16眼)采用显微玻璃体于术治疗,临床随访评估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6例均摘出异物。其中磁性异物9例,非磁性异物7例,4例为眼内巨大异物。结论显微玻璃体手术是目前治疗后段眼内异物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内异物摘出中的应用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的517例(533只眼)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眼内异物摘出率为97.6%,术后有用视力(本组为0.05~0.4)由术前的12.5%增至23.2%,良好视力(本组为≥0.5)由7.2%增至17.0%(P<0.005)。当异物位于前段、玻璃体、视网膜时,术后有用视力增加率分别为44.4%、25.1%、10.7%,良好视力增加率分别为26.3%、12.7%、2.7%。结论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摘出眼内异物和提高术后视力,解决异物存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后段异物摘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4年8月32例(32眼)运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球内后段异物摘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一次手术成功,伴有白内障者均经平坦部入路切除浑浊的晶状体,未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伴有视网膜脱离者均术中复位,伴有眼内炎者均治愈。12例术后视力提高,10例术后视力无变化,10例术后视力下降。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有效、准确地摘出眼内异物,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玻璃体切除与眼后段异物摘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报告了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段眼内异物摘出的方法和效果。对晶状体和(或)玻璃体混浊者,经眼科A/B超声和CF扫描证实是眼后段异物后,作玻璃体切出,或联合晶状体切出,然后用异物爪直视下或接力磁吸法,自平坦部或经前房摘出异物。接受治疗的15例(15眼),有14眼(93.3%)一次手术搞出异物,1眼(6.7%)失败。术后平均追踪13月,视力提高者10例,不变4例,下降1例。1例出现现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搞出具有安全、准确、损伤小、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及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建敏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1):11-1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眼内异物及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常规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眼内注入C3F8及硅油眼内填充等多联手术。结果26例(26眼)眼内异物全部一次摘出成功及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22眼,占84.62%,19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眼视力0.5,1眼视力0.6。结论眼后段眼内异物合并视网膜脱离,选择玻璃体手术具有直观、准确、安全、组织损伤小、异物摘出率高及去除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增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眼后段眼内异物行玻璃体手术摘出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56例(156眼)。其中非磁性异物128眼,伴玻璃体积血浑浊96眼,外伤性白内障81眼,视网膜脱离69眼,异物被纤维包裹33眼,伴眼内炎5眼,视网膜下异物2眼。手术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切口。伴有晶状体浑浊者,先行晶状体摘出,再行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伴有视网膜脱离者,在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后再行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术或气体或硅油填充。行I期或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或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本组3眼因异物较大,而采用角膜缘隧道切口摘出。术后观察3—6个月。结果本组156眼均经玻璃体手术成功摘出眼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69眼均复位,伴眼内炎的5眼均得以有效控制。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玻璃体手术可以去除屈光间质浑浊,同时摘出眼内异物、治疗视网膜脱离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