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耳蜗电极是人工耳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外界声音信号经刺激器转换成电信号后经电极传至听神经纤维使耳聋患者获得音感。耳蜗电极在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和制作方法上有着特殊的要求。本文就人工耳蜗电极的金属材料,绝缘材料和载体材料的选择以及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作了简要的探讨。此外,对不同类型的电极结合不同的手术途径作了分析。我们制作的耳蜗电极经过扫描电镜,绝缘耐压,阻抗等方面的测试以及动物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沈放 《医学信息》2006,19(12):2114-2117
目的 了解国内人工电子耳蜗的研究概况。方法 利用CBMDISC数据库,对1978年以来收录的国内人工电子耳蜗相关文献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著者、机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5年至2005年4月共收录文献272篇;发文高峰是2003—2005,文献分布于47种中文期刊,其中收录3篇以上的杂志14种;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有15名。结论 人工耳蜗的文献分析研究和探讨将为临床听力工作者和听障人士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颅中窝进路植入点的精确定位及其可行性。方法:成人整颅标本行植入点定位,并对相关测量项进行测定,然后确定植入点的精确定位;通过1例成人女性尸头标本行模拟手术,验证其可行性。结果:沿岩浅大神经延长线,在距面神经裂孔3.10 mm±0.88 mm处确定"O"点("O"点位于膝状神经节窝),再以"O"点为原点,确定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为97.85°±5.38°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然后依据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做距其1.58mm±0.41mm的平行线,后再做距岩浅大神经5.47 mm±0.95 mm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点即为植入点("Z"点)。植入点与面神经沟的距离仅为0.67mm±0.15mm,最小值甚至为0.00 mm,而面神经沟的下部即蜗神经管,并且蜗神经管比面神经沟更为凸前,在植入点开窗极易损伤蜗神经起始段。通过模拟手术验证,用以上植入点确定方法,行开窗,不能保证进入耳蜗底转上部,更不能保证准确进入前庭阶,并有损伤蜗神经的可能。结论:颅中窝进路人工耳蜗植入点选择,不能在不磨除颞骨岩面骨质的情况下行精确定位。手术时应以面神经裂孔为定位点,先确定岩浅大神经与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然后磨除距两者1.00 mm平行线夹角内区域的骨质,尽量轮廓出耳蜗底转上部,颜色呈蓝线时,靠蓝线后部行植入点定位开窗,这样既可以将电极准确植入耳蜗底转,又可以因不暴露岩浅大神经管内段和面神经迷路段,避免其损伤。  相似文献   

4.
用某些种类的补偿装置来帮助全聋者恢复与其他人进行言语交往的功能,业已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对于受用者而言,除了各个不容置疑的优点以外,迄今尚未达到所期望的水准。造成这一事实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天然传送言语信息时所使用的听觉刺激信号具有高度复杂性。语言音素不仅其频率分布极其复杂,而且其频谱的不同成分也随时间及强度而变化。因此,为了使言语交往具有可能性,显然要求强度辨差阈(△i)与频率辨差阈(△f)必须很小。  相似文献   

5.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鼓室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有关解剖,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成人颞骨标本60侧(左、右各30侧),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圆窗龛(窝)的形态大体分为2种类型:近圆形(52%)和近半圆形(48%)。圆窗龛下壁有一窦腔者占86.7%。岬下脚出现率为11.7%,岬小桥出现率为33.3%。颈静脉窝高位,窝顶达圆窗龛上缘者占11.7%,均未影响圆窗龛的形态。外耳道上棘至锥隆起、鼓索隆起、圆窗龛前唇(缘)、面神经管锥曲的距离分别是(18.02±1.21)mm、(15.22±1.32)mm、(20.09±1.20)mm、(14.96±2.03)mm。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锥隆起的距离分别是(3.33±0.42)mm、(3.79±0.56)mm。锥隆起向后至面神经管的距离平均为(3.58±0.47)mm。结论后鼓室进路即是通过面神经隐窝的进路,面神经隐窝大小各异,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和至锥隆起的距离,可作为面神经隐窝的宽度。人工耳蜗植入术经面神经隐窝入路较理想,距圆窗龛较近,有利于电极插入。该入路靠近面神经管,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圆窗龛前唇遮盖圆窗膜,手术时必须磨去前唇暴露圆窗膜。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工耳蜗在噪声环境下言语感知效果差,以及现有算法降噪能力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Wave-U-Net模型。通过采取轻量化卷积,引入注意力机制,改进损失函数,优化数据集结构,以提高人工耳蜗的降噪效果。使用短时客观可懂度(short-time objective intelligibility, STOI)、语音质量评估(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speech quality, PESQ)、浮点运算次数(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 FLOPs)和参数量(Params)对模型的降噪效果和复杂度进行了评估,分别达到0.81、2.75,0.83 G,1.04 M。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算法在符合人工耳蜗产品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了明显的降噪效果,提高了人工耳蜗使用者在复杂噪声环境中的语音感知效果。本研究方法为人工耳蜗算法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可能,可为听力受损患者提供更好的听觉感受。  相似文献   

7.
科技日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参与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无需外置硬件的新型人工耳蜗,有望改善失聪人士的听觉,为其生活带来更大便利。相关论文公布在2014年2月9日举行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上。人工耳蜗是一种通过电极刺激听觉神经的方式帮助聋人恢复或重建听觉的电子装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人工耳蜗植入专题培训班课程设计及培训效果,探讨耳显微外科医生掌握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训练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收集2014和2017年两期人工耳蜗植入专题培训班共24位学员的信息,调查分析学员基本情况、对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认知及对培训班教学特点的评价和收获等.结果 在24位学员中,正高级33.3%(8/24)...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人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有效方法。临床上通过HRCT和MRI可直观地了解迷路的形态结构,故HRCT和MRI被列为人工耳蜗植人术术前检查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0.
11.
该院已为耳聋的小患者治疗80多例,使患儿增加了听力,有的已经上了学,告别了无声世界。该院是“中澳人工耳蜗兰州植入中心”。  相似文献   

12.
人工电子耳蜗语音编码策略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电子耳蜗是一种利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重度或完全失聪患者部分听力的医学装置.目前大部分人工电子耳蜗的使用者都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顺畅的电话交谈.本文简单介绍了人工电子耳蜗的基本原理,然后着重阐述了其语音编码策略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引言正如题目本身所含的意思那样,这次讨论会要讨论的是问题的现状,但是过去的教训不应该完全忘记掉。因为我们现在的认识是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之上的,并从中可能为我们现代的研究找到方向。因而,我将引导你们追踪我所认为的过去最重要的发展,并由此导向我们现在的问题。一、各种早期实验现代的耳蜗力学显然是从Georg Von Békésy的精巧实验开始的(1928~1960),他以这个课题为内容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美  相似文献   

14.
正人工耳蜗是针对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模拟耳蜗功能的声电换能助听装置。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近30年来随着声电学、电子外科和显微外科发展而产生的一项医疗技术手段的创新性革命,目前仍为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唯一有  相似文献   

15.
人工电子耳蜗语音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电子耳蜗是全聋人健康的一项新技术。我们从系统角度出发,首先简单阐述了其原理及系统设计,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目前人工电子耳蜗中所涉及的语音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6.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重度和极重度聋人恢复听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植入排斥反应是其主要并发症。我科室自2003年成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以来,首次发生1例人工耳蜗植入体排斥反应伴感染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儿,男,3岁10个月,因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于2012年5月3日在全麻下行左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恢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为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取1~5周岁因故死亡儿童头颅14具,在28例标本上,模拟经乳突后鼓室入路手术.切除乳突,保留外耳道后壁,显露砧骨窝,去除面神经和鼓索神经之间的骨质进入后鼓室,在手术显微镜下(×6)观察并测量与耳蜗植入点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 圆窗位于圆窗龛前缘上部.锥隆起、镫骨肌腱、砧镫关节、镫骨底板、圆窗龛、鼓岬、外侧半规管突等解剖标志清晰且恒定.镫骨后弓相当于鼓阶的前界.鼓阶位于前庭阶后下的位置.圆窗龛前缘中点到鼓阶下壁、鼓阶后壁、基底膜、锥隆起、外侧半规管突、镫骨底板下缘中点、匙突的距离分别为(1.49±0.42)mm、(0.90±0.31)mm、(1.49±0.41)mm、(3.28±0.55)mm、(7.41±0.9)mm、(3.09±0.53)mm、(4.83±0.65)mm.结论 幼儿人工耳蜗植入点应选择在圆窗龛前游离缘中点向前0.90~1.49mm、向下1.49mm以内的位置;在圆窗龛显示困难的病例,植入点应定位于距镫骨底板下缘中点下方约3mm处.  相似文献   

19.
据Gordon KA[Hear Res,2007,233(1-2):97-107]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肯定了早期双侧人工耳蜗移植对双侧耳聋的患儿听力恢复的作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听力检测方法,其结果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婴幼儿听觉功能评估有客观、精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幼儿面神经隐窝等相关结构进行观测,为幼儿人工耳蜗植入及其它耳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取1~5岁儿童尸头14个(28侧),模仿经乳突后鼓室径路,进入后鼓室;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与面神经隐窝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从不同的角度可清楚地看到锥隆起、面神经管凸(面神经水平段)、砧镫关节、镫骨底板、匙突、圆窗龛及鼓岬等主要结构。面神经垂直段长度为(10.58±1.20)mm,面神经圆窗龛平面到乳突表面、面神经锥曲段到鼓索神经、水平半规管到面神经水平段以及鼓索神经起点到茎乳孔的距离分别为:(11.90±1.80)mm,(3.79±0.45)mm,(1.94±0.43)mm,(5.14±0.80)mm。结论:幼儿面神经隐窝与成人的不同点以及幼儿面神经隐窝的相关测量数据,可为幼儿手术中避免面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