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耍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0)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者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猝死是指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1].1982年我国制定的猝死诊断标准为突然死亡的时间不超过6 h.肿瘤患者猝死比较少见,因常在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无法预见,很多时候会令医护人员始料不及,所以抢救成功率一般较低[2].为了减少和预防肿瘤患者猝死的发生,我们应加强住院患者病情的观察与围手术期的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宣教等,控制引发猝死的诱因以达到预防猝死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0%[1].绝大多数VSD发生在膜部,即室上嵴下型[2].以往开胸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瘢痕明显且风险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的迅速发展,医疗器械的研制应用推陈出新,VSD的介入治疗方法日趋完善[3].  相似文献   

4.
院前猝死的病因与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猝死的定义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多数学者主张将发病后1 h内死亡定义为猝死标准[1].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不能预测的突然性内因性死亡,通常死亡时间为24h以内[2].有关猝死时间,各家规定不一,WHO(1976年)规定在6 h[3],我国采用WHO规定6 h以内,一般死亡不含交通事故、外伤、中毒、他杀、自杀、其他事故等.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0%[1].绝大多数VSD发生在膜部,即室上嵴下型[2].以往开胸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瘢痕明显且风险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的迅速发展,医疗器械的研制应用推陈出新,VSD的介入治疗方法日趋完善[3].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骤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与缺氧,并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胸骨后疼痛为典型临床表现,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不一,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而导致死亡[1].有报道约40%~60%的AMI死亡病例在发病1h内死亡[2],而院前猝死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这说明在现实中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来院救治之间,存在着治疗干预延误[3].院前急救是近20年来发展的新学科,是指患者从发病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以及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4].若能对AMI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院前救治就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1,5].因此,护理在院前急救AMI患者的成功与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6].现将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多数学者主张将发病后1h内死亡定义为猝死标准[1].有文献报道猝死约有70%发生于院外[2],为尽量降低院外猝死人数及尽早采取急救干预措施,本研究利用克拉玛依市急诊科2010年11月至2014年7月间294例院外猝死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克拉玛依市区院外猝死患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居各类疾病之首,占全球人类死亡总数的12%[1].据WHO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指出全世界年新增患者数1 500~2 000万人.以3%的速度递增且呈年轻化趋势[2].化疗是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肿瘤药敏试验在化疗中的应用,个体化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趋势[3,4].  相似文献   

9.
高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473-1473
近年来,VSD即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其是一种全方位、高效的引流方法,能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防止细菌入侵,有效控制感染,其技术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1].本文回顾我科在2008-12-2011-05应用VSD技术治疗62例严重开放性损伤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心导管介入方法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来非外科治疗VSD的一种新方法[1 - 2 ]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VSD术前、术中、术后的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的原因。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VSD2 9例、ASD VSD2例,均为膜周型,行经导管介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男13例,女18例,年龄2~15岁,平均(8.1±4 .5 )岁。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室间隔缺损间距为3~12 mm,不合并有需手术矫正的心血管畸形和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向左分流,选用封堵器型号为4~14mm。使用仪器为东大阿尔派2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1.
猝死(SD)是指猝不及防,以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骤然发生、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1],包括心脏性猝死(SCD)( 60% ~70%)和非心脏性猝死(30% ~40%).SCD是指由心源性因素,如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等引起的猝死,患者既往可有或无心脏病史.美国Knller等报道,在城市死亡调查中约12%的死亡是突然发生的,88%突然自然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由于猝死病因的复杂性,发病突然性、意外性,进展快及有效治疗易延等多方面因素,死亡率极高.Buist等报道了院内SCD患者仅有20%~50%能成功复苏及出院[2].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公众问题之一[1-4].国外报道占猝死患者的65% ~85%[1],国内小样本调查示,冠心病占院内心源性猝死的55.1%[2],Zhang等[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0%的猝死患者病因为冠心病.临床实践中少数冠心病患者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甚至是惟一症状[4].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对部分确诊冠心病的晕厥患者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以评估介入治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86例院外猝死分析及急救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猝死是指一个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平稳的人或病情正在好转的人,在症状起始后1 h内的死亡[1].猝死约有70%发生于院外[2].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间的186例院外猝死者的特点及初步复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猝死是指一个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平稳的人或病情正在好转的人,在症状起始后1 h内的死亡[1].猝死约有70%发生于院外[2].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间的186例院外猝死者的特点及初步复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特殊人群心肺复苏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肺复苏(CPR)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功能的急救措施[1].以往研究表明,猝死患者一般以心源性居多[2],并且70%~80%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在家庭、公共场所和行路中[3].另有研究表明4 min内进行复苏者,有1/2可能被救活,超过6 min者存活率仅4%[4].  相似文献   

16.
猝死是指一个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平稳的人或病情正在好转的人,在症状起始后1 h内的死亡[1].猝死约有70%发生于院外[2].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间的186例院外猝死者的特点及初步复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胸主动脉断裂伤(traumatic aortic transection ,TAT)是胸部钝性外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占胸部钝性外伤的13%~20%,死亡率高达90%[1-3].美国每年有7500~8000人死于TAT,约85%的患者当场死亡,仅有10%~15%的患者人院时仍存活[2-4],而住院期间又有30%患者死亡,其中1/3手术前死亡[1].因此,寻找快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就近年来TAT.的病因与病理改变、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推荐PICC头端应该位于患者的上腔静脉内[1],最佳位置是上腔静脉的中下1/3、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上方3 ~4 cm [2-3].由于静脉瓣、置管时静脉痉挛、所需跨越的血管行程长、血管分叉弯曲等原因,很容易发生导管异位.研究显示PICC头端异位发生率为9% ~27% [4-7].导管位置异常时会延误患者治疗甚至引起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并发症[8-9].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00-01/2008-01手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5例,年龄2-6月龄36例,6-12月龄99例;体重3.3-12 kg;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12例,法乐氏四联症8例,动脉导管未闭15例。结果: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4.45%(6/135)。其中3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肾功能衰竭。结论:对婴儿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丁文茂  李岚 《临床荟萃》2012,27(21):1897-1898,19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危及人民生命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1].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致局部坏死,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猝死是其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对AMI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对预测猝死、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等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我院冠心病监护室近1年收治的AMI患者中发生猝死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探讨AMI患者发生猝死的可能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