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的睡眠图异常改变及与抑郁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对62例脑卒中和30例抑郁症患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SD组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性差异(P<0.05-0.01);PSD组的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PSD状态病人除具有睡眠障碍在多导睡眠图改变外,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PSD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5-TH)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的睡眠图异常改变及与抑郁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对62例脑卒中和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SD组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PSD组的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SD状态病人除具有睡眠障碍在多导睡眠图改变外,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PSD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5-TH)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aph,PSG)指标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病例组为10例PSD患者,根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为10例脑卒中后无抑郁的患者;正常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睡眠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快速动眼睡眠与非快速动眼睡眠(REM-NREM)周期次数增加;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s,REM)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加;S1阶段睡眠增加,S2和S3 4阶段睡眠减少。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比正常组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3组之间觉醒时间、睡眠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PSD患者存在PSG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PSD的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道睡眠图 ( polysomnograph,PSG)指标对脑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诊断价值. 方法 30例研究对象分为 3组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病例组为 10例 PSD患者,根据 DSM-Ⅳ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为 10例脑卒中后无抑郁的患者;正常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 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睡眠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快速动眼睡眠与非快速动眼睡眠( REM-NREM)周期次数增加;快速动眼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s,REM)潜伏期缩短; 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加; S1阶段睡眠增加, S2和 S3+ 4阶段睡眠减少.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比正常组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3组之间觉醒时间、睡眠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PSD患者存在 PSG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 PSD的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异常改变,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仪(PSG)对2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抑郁症组与正常组比较:睡眠潜伏期延长,慢波睡眠减少,维持率低;REM潜伏期缩短,密度增加。结论我们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及浅睡为主的睡眠障碍,多导睡眠图特征性变化是以快动眼睡眠过度活跃为特征,表现为REM潜伏期(RL)缩短,REM密度增加,原因可能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5-HT/NE)能神经传递减少及/或胆碱能传递增加有关。笔者认为抑郁症患者REM睡眠的特征性改变对抑郁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oststrokedepression,PSD)睡眠行为及睡眠进程的变化,并针对此变化提出PSD患者临床护理措施。方法自编睡眠调查表及多导睡眠仪对28例PSD患者的睡眠行为障碍进行调查和检测,并与28例无抑郁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抑郁组患者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过度及晨醒时伴心境恶劣倾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存在潜伏期长、觉醒时间长、觉醒次数多、睡眠效率低、睡眠维持率低和REM潜伏期短(P<0.01)。结论睡眠障碍是PSD的重要临床症状,睡眠行为与睡眠进程中各种检测指标的异常与PSD的病程发展及发病机理相关,临床上应高度重视睡眠障碍对PSD患者卒中康复的影响,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PSD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自杀倾向与多导睡眠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与多导睡眠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例有明显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自杀组)、20例无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非自杀组)、2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多导睡眠图,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①抑郁症自杀组与非自杀组均存在诸多睡眠指标的异常,包括睡眠总时间减少、慢波睡眠百分比降低、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降低、觉醒时间和觉醒次数增加、觉睡比和睡眠阶段s1百分比增加、REM睡眠潜伏期缩短以及REM密度增加。②自杀组与非自杀组相比,前者在睡眠进程方面表现为更加频繁的觉醒、更长的觉醒时间、更高的觉睡比以及更低的睡眠维持率,在REM睡眠方面,前者表现为更加严重的REM睡眠脱抑制,如REM睡眠潜伏期更短、整夜REM睡眠时间更长,整夜及第一个REM睡眠百分比更高、REM活动度和强度更高。结论:抑郁症的睡眠维持障碍和REM睡眠紊乱与其自杀倾向可能具有密切联系,表现为频繁的觉醒、REM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和强度增加以及REM睡眠时间延长的抑郁症患者可能预示更高的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脑卒中抑郁障碍(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情感障碍,先前的研究显示PSD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及生物学因素有关,但对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各因子分的改变特征尚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脑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HAMD各因子分的特征。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ICD-10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及HAMD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定,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结果: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为42%。脑卒中急性期PSD组与非抑郁组的HAMD各因子分比较有明显差异,脑卒中急性期轻型PSD组与中、重型组HAMD各因子分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病率较高,脑卒中急性期PSD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较非抑郁组均有改变;脑卒中急性期PSD的轻型组与中重型组在HAMD各因子分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的特点。方法 对50例抑郁症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脑电图检测,并进行对照。结果 抑郁症患者REM睡眠密度增加、潜伏期缩短、时间缩短、周期减少。结论 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中的REM指标,可作为抑郁症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对175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中国卒中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8.9%,左侧半球病变患者PSD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病变患者;PSD组各量表评分与非PSD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各因子分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高政  姜潮 《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28-729
目的:脑卒中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情感障碍。先前的研究显示PSD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及生物学因素有关。但对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各因子分的改变特征尚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脑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HAMD各因子分的特征。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中急性期患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ICD-10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及HAMD对入组患进行评定,对所有患进行颅脑CT扫描。结果: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为42%,脑卒中急性期轻型PSD组与中、重型组HAMD各因子分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病率较高,脑卒中急性期PSD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较非抑郁组均有改变。脑卒中急性期PSD的轻型组与中重型组在HAMD各因子分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与不伴抑郁失眠症患者睡眠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验证抑郁症和失眠症同源性假说。方法 采用多导睡眠图记录仪,记录并分析30例抑郁症患者和30例失眠症患者整夜的脑电图、眼电图、肌电图等。结果 抑郁症患者快动眼(REM)睡眠明显活跃,各项 REM指标均与失眠症患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失眠症患者以睡眠持续性差、浅睡和觉醒增多以及深睡和REM睡眠明显受抑制为特征,不少患者的整个慢波睡眠(S3+S4)缺失。结论 抑郁症与不伴抑郁情绪的失眠症睡眠模式不同,抑郁症以 REM睡眠过度活跃为特征,而失眠症以非REM睡眠明显紊乱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治疗首发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首发抑郁症伴失眠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唑酮治疗。比较2组的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抑郁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REM睡眠结构及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的HAMD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第4周、第8周,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8周观察组的日间功能、睡眠时间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REM睡眠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REM期持续时间及周期显著长于对照组,TESS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阿戈美拉汀可显著改善首发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抑郁及睡眠结构,疗效优于曲唑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应用心理测试量表SDS、BDI、HRSD对≥50岁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对其中合并抑郁症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治疗组和非心理治疗组。在出院前或4周后进行心理评分。结果:60例进行心理治疗前后心理量值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合并抑郁的脑卒中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海琴  周文益 《现代护理》2006,12(16):1482-1484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观察123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前后抑郁症改变情况。结果男女抑郁症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男性脑卒中患者HAMD抑郁总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迟缓、睡眠障碍经治疗后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女性脑卒中患者HAMD抑郁总评分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减轻、睡眠障碍较重经治疗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脑卒中男女性抑郁症患者症状有不同特点,康复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男性患者要注重焦虑躯体化、饮食护理、迟缓、睡眠障碍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女性患者应加强睡眠障碍、饮食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重点是睡眠和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16.
快眼动睡眠指标对抑郁障碍临床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快眼动(rapid eye movements,REM)睡眠的一些指标改变在抑郁障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ICD-10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以REM睡眠9项指标的改变作为判定抑郁障碍的电生理标准,分别对120例门诊和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筛查,并通过计算Kappa值对两种诊断方式的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120例患者中,通过临床诊断确诊抑郁障碍患者52例,以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REM强度、REM密度以及REM睡眠次数增加等改变甄别出的抑郁障碍患者59例,两种诊断方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3,P<0.05).结论REM睡眠上述指标的联合改变,对抑郁障碍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数据分析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例(42.9%)脑卒中患者有抑郁表现;X2检验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抑郁病史、生活依赖、病变位于前部、多并发症与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抑郁病史、生活依赖、病变位于前部、多并发症成为PSD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神经生理、社会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乌灵胶囊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齐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后伴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症状、血清生化指标以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AMD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HAMD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中NE、5-HT、IL-6、IL-23和TNF-α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期比例、总睡眠时间以及PSQI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症状以及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19.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接受康复干预及其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符合PSD多模式方法诊断(multimodel approach to diagnosis of PSD,MMADD)中抑郁调查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ilton ration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标准确诊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护理组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辅加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次MMADD和功能独立检查(FIM)。结果:两组患者经6周康复治疗后,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患者功能独立检查评分均提高,心理护理组为(82.45&;#177;17.49)分,对照组为(71.71&;#177;15.5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44,P<0.01);心理护理组抑郁状态明显改善,MMADD内心症状评分下降,对照组MMADD内心症状评分无明显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疗效有明显影响,对提高患者自信心,促进全面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焦虑及睡眠障碍,甚至出现厌世、自杀等一系列行为改变[1]。研究报告称脑卒中后PSD患病率约为30%,其中严重抑郁症患病率为17.7%[2—3],且患PSD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高,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