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矫治先天性心脏"左侧"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矫治心脏"左侧"畸形88例,年龄为8个月~31岁,平均(4.6±1.1)岁。动脉导管未闭14例、肺动脉口狭窄49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25例,合并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膜周部或肌部室间隔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31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跳动下矫治心内畸形。记录手术相关情况。结果全组无死亡。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口狭窄矫治术后,1例心脏复跳后右室流出道切口出血,二次停跳止血成功。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室间隔缺损上缘残余分流口直径2 mm。所有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诊2~5 a,平均(4.3±0.4)a,生长发育及活动量正常;肺动脉口轻度狭窄5例,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0例;动脉导管闭合术后及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能顺利矫治先天性心脏"左侧"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纵切口行各种心脏手术经验。方法:经右腋下腋中线第3肋间至腋前线第6肋间纵行切口开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7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49例,肺动脉瓣狭窄成形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8例,左房黏液瘤切除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3例。其中38例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2例左房黏液瘤,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是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的。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下腔静脉破裂,1例肋间血管出血,2例肺不张,气胸、右胸腔积液各3例,1例VSD术后出现残余漏,经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常见的心脏疾患采用右腋下小纵切口可以替代正中切口,具有切口隐蔽,不破坏胸廓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消除成年后心理障碍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腋下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治疗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本组 45例均采用右腋下微创切口结合心脏不停跳技术。结果 全组死亡 1例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术后残余漏 2例 ,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右腋下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 ,手术切口小 ,恢复快 ,有较好的美学效果 ,适用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切口右侧开胸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房间隔缺损 ( ASD) 1 7例 (继发孔缺损 1 5例 ,原发孔缺损并发二尖瓣裂 2例 ) ,室间隔缺损 ( VSD) 3例。右腋下小切口 1 3例 ,右前外小切口 7例 ,经第 4肋间开胸。全部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缺损修补术。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中无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 ,术后无脑部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右侧开胸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具有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不适合复杂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5.
陈家华  徐万成 《农垦医学》1999,21(5):313-315
目的 介绍右胸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15例,经右胸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修补心脏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9例,合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结果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右胸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修补心间隔缺损创伤小、简便、安全、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右侧腋下小切口外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价值。方法选择先心病1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7例,均采用体循环心脏停跳右侧腋T4'切I=1经右第3~4肋间进胸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心肺转流插管顺利,显露满意,无气栓、低心排、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脏停跳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具有暴露充分,缺损显示清楚,心脏内无回血,缝合修补确切,创伤小,切口隐蔽,疤痕小,恢复快,美观,因此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微创心脏手术护理的体会.方法:2002年5月~2008年12月应用右腋下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6例,肺动脉瓣狭窄松解2例,并行MVP3例,TVP4例.左腋下小切口PDA结扎术30例,其中胸膜外12例,改良小切口PDA结扎术45例,其中胸膜外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1-68 min,停搏组主动脉阻断时间13-50 min;PDA结扎组手术时间的1 h,术后胸腔引流液O~220 ml.无死亡及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左腋下小切口和(或)改良小切口PDA结扎术是一种具有良好美容效果的手术方法.术前良好的心理疏导、技术宣教、适当手术器械的准备,配合麻醉师建立血管通道、摆好患者的体位,手术当中紧跟手术步骤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我们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实施心脏直视手术8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56例;年龄7个月~59(8.0±9.1)岁;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21例(不停跳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1例),室间隔缺损60例(同期行右室流出道疏通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右室双出口1例。回顾分析体外循环中主动脉插管选择、灌注方法、灌注压力、转流时间以及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主动脉弯头插管69例,直头插管14例;其中弯头插管出现高阻力泵压5例,1例更换为直头插管,其余4例调整插管位置后泵压恢复正常;直头插管中无高阻力泵压出现。体外循环时间21~185(66.9±3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22(32.5±25.5)min。80例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96.4%。3例经电击除颤1次后心脏复跳。全部病例都顺利脱机。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选择性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等优点;稳定可靠的体外循环、正确的管理以及紧急情况下的配合处置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技术日益完善 ,人们对采用小切口径路施行心脏手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纠治先天性心脏病 ,有隐蔽性、美观、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本文作者在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进修期间 ,护理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9例 ,男性 2例 ,女性 7例。年龄 4~ 2 3岁 ,平均年龄 8 5岁。房间隔缺损 5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 1例 ,室间隔缺损3例。1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右侧垫高 6 0°左侧卧位 ,将右上肢上举屈肘固定在麻醉头架上。在腋中…  相似文献   

10.
右胸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曾伟生  曹振飞  蒋仁超 《医学争鸣》2000,21(10):I220-I221
0 引言 我院自 1997- 0 8/ 1998- 12 ,对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应用右胸小切口和心脏不停跳法等微创技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 40例 ,全部获得成功 .1 对象和方法 全组 40 (男 12 ,女 2 8)例 ,年龄 2~ 31岁 ,平均 10 .5岁 .先天性心脏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 14例 ,室间隔缺损 2 2例 ,部分型房室管畸形 1例 ,合并畸形有肺动脉瓣狭窄 ,右室流出道狭窄 ,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各 1例 .风湿性心脏病3例 ,均为二尖瓣狭窄 ,其中 2例直视成形 ,1例换瓣 .所有病例均全麻 ,气管插管 ,右乳房下弧形切口 37例 ,右腋下直切口3例 .切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内占位病变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6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47例心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43例(91.4%),均为粘液瘤,分布于左房41例,右房1例,右室1例;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右室横纹肌肉瘤和左房肺动脉内膜肉瘤;左室附壁血栓1例;左心耳内翻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1例粘液瘤术后2年复发,分布于左房及右房,再次手术切除。2例恶性肿瘤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其余心内占位病变恢复良好。结论:典型粘液瘤经超声心动图即可确诊,非典型粘液瘤及其它非典型部位的心内占位病变需借助CT、MRI及PET进一步明确诊断。心脏占位病变一经诊断应尽快手术,即使发生脑梗塞也非手术禁忌,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振斌  周光华 《上海医学》1998,21(4):191-192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为残留缺损、病变发展、附加病变的手术提供指导。方法:20例病人再次手术,手术种类有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遗漏主动脉瓣下狭窄,感染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其儿童生长,管道狭窄和阻塞,两次手术间隔平均为5年。所有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施行,计有瓣膜替换术10例,残余房缺和室缺漏5例,遗漏室缺和主动脉瓣下狭窄3例,肺动脉狭窄,管道阻塞2例。结果:住院  相似文献   

13.
右室Tei指数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右室Tei指数测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超声观察测量47例临床怀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及35例正常人常规超声指标,测量并计算右室Tei指数。超声测量指标包括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肺动脉主干内径、根据三尖瓣返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结果47例患者中16例具有较明确的肺心病超声征象和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20例无明显二维超声改变但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另11例患者无肺心病二维超声征象,又无三尖瓣或肺动脉瓣少量返流,多谱勒超声无法估测肺动脉压,超声诊断为正常超声心动图。上述3类患者右室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ei指数的测量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对治疗、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任瑞芳  孟星星  李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10):1165-1167,F0003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PW)、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联合技术评价肺心病右室心功能。方法:选取30例肺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为对照,应用PW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及A峰。并计算E/A比值。通过三尖瓣上返流峰值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应用TDI于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间隔处和侧壁处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Em。测量右室侧壁处等容时间(ICT)、舒张时间(IRT)和射血时间(ET),计算心脏运动指数(MPI)。所有测值均进行肺心病组与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①肺心病组患者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峰值流速(E/A)比值下降,肺动脉收缩压增高。②肺心病患者右室侧壁处舒张期心肌运动速度(Em/Am)比值减低。③肺心病患者右室肌等容时间(ICT+IRT)延长,射血时间(ET)缩短,心脏运动指数(MPI)增加。两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W及TDI技术通过检测三尖瓣返流流速估测肺动脉压,还可以通过舒张期三尖瓣下血流频谱,TDI技术对右室收缩舒张功能、心肌运动、心肌运动指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游离心脏保存与心脏移植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24头(25~30 kg),按随机方法分为供体组(n=12)和受体组(n=12)。两组麻醉后行胸部前正中切口。供体组先行前腔静脉放血,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心脏停跳液(4℃改良Thomas液),切取的心脏置入4℃生理盐水,用UW液冲洗至清亮,低温保存8 h。受体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全身降温至30℃。心肺机的灌注量为70 mL/kg。阻断升主动脉。切除受体组的心脏,保留左心房后部。供体心脏按原位放入受体心包内,连续外翻缝合左心房全部—右心房大部分,肺动脉半周和主动脉的全部;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心脏复跳后继续完成肺动脉、右心房其余部分的吻合。心肺复苏,并行循环2 h。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实验中未见呼吸抑制而死亡。12头巴马小型猪供体心脏植入受体后,心脏均可复跳,未发生漏血现象并可以脱离体外循环。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用于心脏移植的研究是较理想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4例报告综述了Ebstein畸形的临床、心电图、X线、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表现。右心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三尖瓣下移和“房化”右心室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探讨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在复杂先心病治疗中应用的几个问题,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存活率。方法 回顾分析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在复杂先心病治疗中的体会,并对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在术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讨论。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25例复杂先心病患者在协和医院行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其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5例,完全性房室通道并右室双出口(AVC+DORV)11例,三尖瓣闭锁(TA)5例,单心室4例。4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和右室流出道狭窄或闭锁。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22例心内隧道引流下腔,其中开窗12例;3例心外管道引流下腔。结果 23例存活,SaO2≥90%,中心静脉压(CVP)15~18cmH2O,无心律失常;2例死亡(8%),死于低心排血量和严重缺氧。术后并发灌注肺3例、反复胸水乳糜胸2例、1例肾功能不全、1例心内隔片片周漏行再次心内修补。结论 全腔肺动脉连接术是不能进行双心室治疗时的有效术式,术前仔细选择适应证、术中适当的术式设计、术后对并发症较好的处理可有效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曹莉  郑萍  阳维德  罗秀锋  邹莲英  李润英 《广西医学》2006,28(10):1515-1517
目的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后各房室形态及左室功能的改变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32例采用国产封堵器行ASD、VSD、PDA封堵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4h、1个月,分别对三尖瓣口、肺动脉瓣口、二尖瓣口血流峰值流速以及各心室容积、左室功能变化进行检测,用定量的方法说明封堵术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及随访期右心室内径缩小,三尖瓣口、肺动脉瓣口血流峰值降低,右心前负荷的降低,短期内右心-肺循环高动力状态逆转,在新的前负荷水平达到新平衡;左室前负荷、收缩功能改善。结论应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根治了患者先天性的解剖畸形,纠正了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左右心室形态、血流动力学进行性改善。  相似文献   

19.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发心房颤动患者4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病特点及各临床因素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我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8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3例,女性340例,年龄22~74(45.23±11.51)岁,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35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病变128例。合并左心房血栓51例,有脑栓塞病史4例,术中同期行氩气刀心内膜消融术10例,左心房折叠术26例,行三尖瓣成形127例(其中使用人工成形环21例)。全组病例根据有无房颤及房颤持续时间分为慢性房颤组(268例)、阵发性房颤组(133例)及窦性心律组(82例),于我科标本库中随机抽取每组患者右心房组织蜡块5例,行Masson染色,观察心房纤维化情况,计算胶原容积分数。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右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14.17±1.96)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8.65±2.30,P<0.05),慢性房颤组(19.06±1.85)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窦性心律组(P<0.05)。手术后死亡8例,病死率1.66%,体外循环时间(90.27±46.86)min。术后二次开胸止血9例,发生瓣周漏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20±5.87)h。10例同期接受心内膜消融术患者有8例由房颤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右心房纤维化程度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瓣膜置换术同期行迷宫手术,术后早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