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鼠脑发育中CDK5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CDK5)mRNA在脑发育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胚胎期至老年期小鼠全胚胎及脑切片的原位杂交染色.结果①全胚胎原位杂交染色发现脑内CDK5 mRNA从胚胎10.5 d(E10.5)开始表达,主要分布于神经上皮的套层细胞内; ②脑切片的原位杂交染色观察到从E14到成年期脑内均见CDK5 mRNA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胞浆与核周,于新生期前后表达达高峰;分布于包括大脑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小脑及许多神经核团.在老年期上述区域CDK5表达均有减弱,部分区域呈阴性.结论表明脑内CDK5作用贯穿了整个脑的发育阶段,且主要参与了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成年后CDK5可能继续保持对某些区域中神经元的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BAT2L蛋白在大鼠脑内的发育学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AT2L蛋白在胚胎18d,出生1、7、15d,成年不同时期大鼠脑内的表达、分布、定位情况。结果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T2L在胚胎18d,出生1、7d大鼠脑内有高水平表达,而出生15d和成年则表达水平较低。②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其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定位情况:结果显示脑内阳性着色部位为神经元的细胞膜、细胞质,而细胞核、细胞外间质不着色;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各个时期的大鼠大脑皮质、小脑皮质、海马、丘脑等部位;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在新生阶段和成年大鼠有明显差异,新生大鼠脑组织中部分神经元的突起及分支呈强阳性着色,而成年大鼠神经元突起几乎不着色。结论BAT2L蛋白特异性表达于大鼠大脑的神经元胞体、胞膜及突起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在幼犬脑组织不同部位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出生后家犬神经发生和神经元迁移机制。方法:4只出生后幼犬给以正常饮食饲养2周,4%多聚甲醛溶液灌注取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管蛋白在幼犬脑皮层、室管膜下区、白质和海马的分布表达情况,观察不同部位新生神经元的形态和突起的伸展走行分布。结果:微管蛋白在脑皮层、室管膜下区、白质和海马均有分布,室管膜下区和海马齿状回表达最高,神经元突起表达明显,伸展方向较为一致,朝向大脑皮层。脑皮层第Ⅱ层以下层面均有表达。结论:家犬出生后早期脑组织仍有新生神经元产生,神经元生发区位于室管膜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新生神经元在迁移的过程中分化成熟,最终迁移至脑皮层,完成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SGT蛋白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来揭示该蛋白在小鼠脑发育阶段中的重要性。方法分别运用定量RT-PCR以及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来检测小鼠全脑中SGT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blot实验方法检测SGT蛋白在海马,皮层,纹状体和小脑中的表达模式;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SGT蛋白在小鼠脑分区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在小鼠全脑中,SGT的核酸和蛋白水平均表现为出生早期的高表达,到了成年期,表达水平下降。SGT蛋白在海马,皮层,纹状体和小脑中的表达模式和在全脑中的类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出生后14天(P14)的小鼠脑切片中,SGT蛋白在海马的CA区域以及皮层和纹状体都有强的阳性表达。在小脑中,SGT蛋白主要分布在浦肯野细胞层。在同样的检测条件下,SGT蛋白在成年期小鼠的脑切片中没有明显的阳性表达。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了SGT蛋白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揭示SG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0(GPR50)在大脑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PR50基因敲除小鼠和其同窝野生型小鼠(WT),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GPR50在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分析了P1时期GPR50敲除对皮层深层和浅层神经元数目的影响以及对海马区中间神经元的影响。结果:GPR50在发育阶段有较高的表达,与WT组小鼠相比,GPR50敲除不影响皮层深层和浅层的神经元的数目,却导致海马区钙网膜蛋白(Calretintin,CR)阳性中间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最后,成年小鼠脑的高尔基染色实验结果表明:GPR50敲除小鼠皮层锥体神经元的顶树突方向紊乱。结论:GPR50在神经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发育过程中,SSeCKS(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SeCKS在脑组织中表达的时空变化及细胞定位。结果:SSeCKS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表达变化,在胎鼠和生后早期的SD大鼠中表达水平较高,尤以生后1周明显,成年以后显著降低,4周时最低。脑分区检测显示端脑、海马和间脑符合全脑检测结果。DAB显色示SSeCKS在脑组织中呈点状散在分布,免疫荧光双标记示SSeCKS与星形胶质细胞有部分共定位,与神经元无明显共定位。结论:SSeCKS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存在时空变化,并且主要定位于星形胶质细胞。提示SSeCKS可能通过参与细胞骨架的调节和信号通路的活化影响大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指导的神经元的迁移和轴突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鼠脑组织正常发育期间重组激活基因1(RAG-1)表达的时序变化,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方法:分别取孕11d、13d、15d、17d、19d,新生(P0)和成年的小鼠脑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观察RAG-1表达的时序变化;同时,经冠状切面制作各组脑组织的连续冰冻切片,进行RAG-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RAG-1自小鼠胚胎11d开始出现少量表达,以后表达逐渐增加,19d到达高峰,RT-PCR显示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RAG-1蛋白主要表达在发育过程中的杏仁核、下丘脑、丘脑、海马等区域,大脑皮质的表达逐渐出现于室管膜层、中间层、室管膜下层和皮质板层。结论:在小鼠胚胎脑发育期间,RAG-1表达时序和脑发育一致,而且表达高于成年鼠。  相似文献   

8.
Zhang XR  Zeng CM  DU JB  Liang R  Yang LJ  Yu WD  Gu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52-3154
目的了解受体相互作用相关蛋白(RIP)140在正常小鼠脑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RIP140在脑组织中的定位,并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研究RIP140在正常小鼠不同发育时期的动态表达模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IP140在正常小鼠脑发育过程中始终存在表达,且在大脑皮质、海马、丘脑等部位有明确的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RIP140 mRNA在正常小鼠脑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模式,Western印迹结果示RIP140蛋白在小鼠脑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也呈现动态变化模式,且与mRNA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s=0.767,P=0.016〈双侧〉)。结论RIP140参与了正常小鼠脑发育和脑功能的行使。  相似文献   

9.
惠玲  蔡文琴  纪华  吕同德  杨金升  赵治华 《医学争鸣》2006,27(24):2209-2211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脑内LMO3的表达.方法:采用以SYBR Green I为荧光染料的定量RT-PCR及以地高辛标记的cR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LMO3基因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FQ RT-PCR结果表明,LMO3在出生前高表达,P7d后表达水平急剧下降,至成年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LMO3 mRNA在小鼠胚胎期E10.5d即有表达,但仅限于整个脑泡组织内,胚体其他区域均为阴性;E11.5d脑区信号逐渐加强,无核团及脑区的特异性,胚体其他部分仍为阴性;E15.5~P0d期LMO3阳性信号在几乎所有观察的脑区均有广泛而较强的着色;P7d LMO3阳性信号较出生前变弱,分布逐渐集中;P14~P60d LMO3 mRNA表达范围较P7d逐渐缩小,但仍有广泛表达,阳性信号主要集中于不同核团,表达有强弱之分.结论:LMO3基因可能与小鼠出生前脑的发育以及出生后特定脑区神经元的特化及特性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不同时间点脑损伤区周围脑组织脑脂结合蛋白(BLBP)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颅脑液压损伤模型,在伤后1、3、7、14 d用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区周围脑组织BLBP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BLBP和波形蛋白。结果 TBI后1 d,BLBP含量显著下降,后逐渐上升,至伤后7 d达到高峰,伤后14 d又急剧下降(均P〈0.01)。BLBP和波形蛋白双标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损伤区周围皮质及损伤侧胼胝体,损伤侧皮质阳性细胞大多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损伤侧胼胝体阳性细胞基本呈放射状胶质细胞(RGCs)形态。结论 TBI后损伤区周围脑组织RGCs样细胞可能与皮质神经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锌转运蛋白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锌转运蛋白3(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的分布,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ZnT-3在大脑皮质及海马的表达水平。结果ZnT-3主要分布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的老年斑中,且主要定位于老年斑周围变性的神经元及其突起内;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高表达以及在老年斑内的定位,提示ZnT-3可能在老年斑内锌离子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进而参与了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Aβ老年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杨婷  饶志仁  鞠躬 《医学争鸣》2002,23(14):1253-1255
目的:表达和纯化以朊蛋白(PrP)胞外部分与人IgGFc段构建的融合蛋白PrPFc,并以此为配体蛋白,定位细胞朊蛋白(PrPc)的受体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脑内的分布。方法:收集表达PrPFc的细胞培养液,通过蛋白A-琼胆糖柱亲和层析纯化,以PrPFc纯化蛋白在新鲜弱固定的组织切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受全在脑内分布模式,结果:在正常成年小鼠脑内,细胞型朊蛋白的受体分布以位于大脑皮层(包括新歧层和旧皮层)和纹状体为最多,其次为丘脑,下丘脑及脑干,再次为海马的CA区和齿状回及小脑的蒲肯野和颗粒细胞层,嗅球部位也有一些细胞呈阳性染色;出生后14d小鼠脑出朊蛋白受体与成年动物发布模型式及染色强度皆类似,而出生当日及7d后受体分布与14d和成年动物相似,但染色强度明显较弱,结论:朊蛋白受体(或结合蛋白)在脑组织有广泛分布,朊蛋白与其受体在脑组织中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脑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大鼠NeuN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各发育阶段大鼠脑皮质及海马Neu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细胞随日龄逐渐增加,积分光密度值P0、P2、P7、P1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P30、P90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检测各组全脑NeuN相对光密度值随大鼠日龄逐渐增大,至P30达高峰,其后有所下降。除P15、P3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NeuN蛋白自出生时已有少量表达,P2~P15迅速增加,P30已达高峰,提示大鼠脑灰质发育优先于白质。  相似文献   

15.
发育中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甲基化结合蛋白-2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基化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在发育中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Northern印迹杂交对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发育的不同阶段:胚胎第15天(E15)、第17天(E17)、第19天(E19)、出生当日(P0),生后第7天(P7)、生后第14天(P14)、生后第28天(P28),成年期大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应用Western印迹杂交对MeCP2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mecp2基因是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中表达的mRNA,约为10kb.从胚胎至成年期的发育过程中,mecp2基因mRNA的表达虽有波动,但差异无显著性.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中仅表达一种MeCP2,相对分子质量为75 000.在不同发育阶段其表达水平表现为,胚胎E15表达水平最低,自胚胎E19始至成年期MeCP2表达水平较E15明显增高.生后第7日至成年期,各时间点间表达水平的变化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随着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发育成熟,MeCP2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说明MeCP2对神经元的成熟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与维持神经元的成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化甲基汞(MMC)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幼仔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A亚基(NR2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重为(120±20)g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连续90 d每天分别进食含不同剂量MMC(0.75、1.50和3.0 mg•kg-1)的饲料后,取其生后7、14、21和28 d的仔鼠海马组织提取NR2A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MMC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幼仔海马组织NR2A表达的影响。 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发育阶段仔鼠海马组织都有NR2A的表达,生后14 d达到高峰。实验组大鼠幼仔在生后7、14、21和28 d海马组织NR2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NMDA受体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甲基汞所致发育阶段脑损伤可能与其引起NMDA受体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2X7受体在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海马中的动态表达与分布。方法: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 持续状态大鼠模型,于癫痫发作后第1,3,7,14,28天取大鼠海马,Western印迹检测P2X7受体蛋白表达,免疫组织 化学分析P2X7受体在脑组织海马各区的分布。结果:大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33.9±12.3) min后出现双侧前肢阵挛伴后 肢站立。P2X7受体蛋白表达在癫痫发作后1 d开始上调,3 d后逐渐下降,第7天时表达达到最低,随后持续上调至 第28天,其中1,14,28 d时P2X7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 果显示P2X7受体在海马各区均有分布,癫痫发作后在海马DG和CA3区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一致,而在CA1区表达无 显著变化。结论:P2X7受体在癫痫持续状态大鼠中的表达变化呈时间依赖性和空间分布差异,P2X7可能参与慢性癫 痫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