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黄疸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对黄疸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言:“溺黄赤,安卧者,黄瘅。’,“目黄者,曰黄瘅”;《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瘅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其形成机制、症状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其中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张仲景把黄疸分为五类,治有十一法。先谈分类: 黄疸:脾积湿热,溢于体表,必发黄疸。“脾色必黄,瘀热以行。”频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相似文献   

3.
1 黄疸概念与分类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特征的一 种病证。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是一个症状,凡是引起血中胆红素 异常升高的疾病,均可出现黄疸。黄疸病名首见于《内经》。《素 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 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将黄疸一症分为阳黄和阴黄两大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多属于阳黄范围,《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又《灵枢·论疾诊尺篇》曰:“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说明本病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证。笔者应用健脾利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黄疸,是一种以身目发黄,小便黄为主证的疾病,尤以目黄为主要依据,其名首见于《内经》。如《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目黄者,曰黄疸。”“溺黄赤安卧者,黄疸。”随着时代的进展,后人将黄疸一病进行了愈来愈细致的分类。《金匮》黄疸病篇将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痨疸,黑疸五种。《诸病源候论》有二十八候之说,《圣济总录》有九疸,三十六黄之分;后世医家又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沿用至今。本文所述仅限于阳黄范围即《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第九条所说:“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相似文献   

6.
黄疸也称黄癉,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症状。其中目黄是确定本病的主要依据,若仅身黄而目不黄者不属于黄疸病。《内经》中对本病早有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湿热相交,民当病癉。”又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也明确指出“目黄者,日黄疸”。黄疸病的分类始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分黄疸、谷疸、酒  相似文献   

7.
1病名与分类 黄疸的病名,首见于《内经》,也称为“发黄”、“黄瘅”,并以白睛、皮肤黏膜、小便发黄为主症。《素问·平人气象论》言“目黄者日黄疸”,则更强调了目睛黄染的重要特征。《灵枢·论疾诊尺篇》详细地描述了黄疸的主要症状,如“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等。《金匮要略》对黄疸类型进行了细化,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等五类。“黄疸”的病名在后世更加多样化,如晋代葛洪依据黄疸特征又称其为“肤黄病”;至隋代,《诸病源候论》将黄疸称为“黄病”,并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称二十八病候。分类方面也更加细化,《圣济总录》中将黄疸细分,有三十六黄之称谓;明代《景岳全书》中的“黄症”即指黄疸,将其分称“阳黄”、“阴黄”、“表邪发黄”和“胆黄”四种病名。  相似文献   

8.
一、序言我国古代医书上对黄疸的记载已描写得极其详细,最先见于黄帝内经中素问平入气象论“溺黄赤、安卧……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濇者不嗜食”。金匮把黄疸分为谷疸,女劳疸,酒疸、三种。伤寒论更详细地指出了治疗黄疸之法,以茵陈蒿汤为主。诸病源侯论:“黄疸者,一身尽疼发热,面色洞黄”;又曰:“黄疸之病,此由酒食过度,脏腑不和,水谷相并,积于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学的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1]。《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内经》的这几段文字,简单明了的阐述了"黄疸"的临床具体表现和诊断主要依据:目黄,小便黄,身黄,而目黄是必须具备的。其中"安卧"  相似文献   

10.
发热症首载于《内经》,散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评热病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及《灵枢·论疾诊尺篇》、《灵枢·热病篇》、《灵枢·刺节真邪篇》等篇。  相似文献   

11.
黄疸 ,是以身黄 ,小便黄 ,尤以目黄为主证的疾病。“黄疸”最早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 ,其云 :“目黄者曰黄疸”。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均未论及。仲景禀承《内经》要旨 ,集秦汉证治大成 ,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火逆发黄、瘀血发黄、寒湿发黄、湿热发黄诸种类型。笔者在学习《伤寒论》的基础上 ,仅就湿热发黄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方治 ,浅书已识。谬误之处 ,望希指正。1 湿热发黄的病因病机“湿热郁蒸”而发黄 ,作为湿热发黄的病因病机而言 ,虽被历代医家所公认 ,然对原文中的“瘀热在里”的看法不一 ,注释有别。成无己认为“胃为土而色黄 ,…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即内风理论。《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眩晕和头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互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黄疸的分类始自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篇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之分,称为五疸。仲景对黄疸的治法亦所述甚详,法度严谨,现总其大要,概述如下。1邪气郁表,解表发汗退黄黄疸初起,邪气都于肌表,当分辨其虚实。若病耶在表,表虚不固,伴见汗出、脉浮等症,治当调和营卫,扶正祛邪,方用桂枝加黄芪汤。正如“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金蒉要略·黄疸病》篇)。若阳黄兼有表实,此外有表邪而里有湿热之证,伴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等症,治当解表散邪,清利湿热,选用麻黄连翘…  相似文献   

14.
<正>《黄疸》黄疸作为一个症状,主要表现为白睛(巩膜)黄、皮肤黄、小便黄,其中以白睛黄染最为主要。故《素问·平人气象论》强调:"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在中医历代的医籍中,对黄疸都有过详细的分类。如《金匮要略》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诸病源候论》将黄疸分为二十八候;《圣济总录》又有九疸、三十六黄之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肝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为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流行性或散在性的,由病人消化道排泄物而引起的传染病。祖国医学虽无这个病名的记载,但在有关文献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目黄者,黄疸”。又如灵枢经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爪甲上黄,黄疸也,安臥,小便黄赤,脉小而濇,不嗜食”。这些已把目黄,小便赤,不嗜食……,一些黄疸病的特征描绘出来了,不过不能肯定它是传染性肝炎的黄疸。玉机真藏论中又有一段记载,“风者,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治疗黄疸的体会山东省肥城市中医院刘海云,梁洪玲黄疸一病在《圣济总录·黄疸门》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但不外乎阳黄、阴黄之分。当代关幼波教授名言曰:“黄疸一病在百脉;治黄必活血,血活黄易却。”为治疗黄疸病开辟了新的先河,童增华副教授在《伤寒论》寅疸...  相似文献   

17.
1)《太素·经筋篇》中,“主癎痸及痓”之“痓”字误,应为“痉”。2)《太素·骨空论》中,“九窌在腰尻分间”应为“腰凥分间”。3)《太素·杂病·腰痛篇》说:“居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弩弦,刺居阴之脉,在月嵩踵鱼肠之外。”居阴,乃“厥阴”也。“居”、“厥”两字,声转可通也。非传写草书而有误也。4)《太素·杂病·风痓》中,“风痓,身反折“应为”风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以下简称肝炎)。中医文献中‘黄疸’,‘胁痛’与肝炎有一定联系。《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曰黄疸。”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指出“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  相似文献   

19.
黄疸病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记载:“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就曾有散在论述,而在《金匮要略方论·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则著专篇论述,明确指出治黄大法是“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同时其他治法如活血化瘀、通下祛邪等治法在方药中也均有涉及,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黄疸治疗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肿瘤患者肝细胞性黄疸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其中,尤以目黄为主症。肿瘤患者的肝细胞性黄疸,尚有上腹包块、腹壁青筋暴露、腹胀大等症,当属祖国医学“肝积”、“黄疸”、“臌胀”、“积聚”等证范畴。《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