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维吾尔族RHD阴性分布在国内各民族中比例较高(占4.79%),笔者在群体普查及家系调查中发现一个比较特殊、罕见的维吾尔族三代RhD阴性家族。对其家系血型遗传关系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血与检验》2021,23(5)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血清学弱D表型献血者RhCcEe表型与RHD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38例献血者血液样本,抗-D抗体(IgM/IgG)检测RhD抗原。采用IgM抗-C、抗-c、抗-E、抗-e抗体检测RhCcEe抗原。利用PCR-SSP方法分析RHD基因10个外显子,必要时对RHD基因的所有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统计学方法分析RhCcEe表型与RHD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8例血清学弱D表型献血者中发现8种已报道的等位基因,RHD*weak partial 15(15/38)、RHD*DEL1(11/38)、RHD*DVI.3(5/38)、RHD*weak D type 61(1/38)、RHD*weak D type 95(1/38)、RHD*DCC(1/38)、RHD*DFR1(1/38)、RHD*weak D type 50(1/38)、RHD*weak partial 15 / RHD*DEL1杂合(1/38)。其中RHD*weak D type 50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首次报道。另外,发现了1例新的RHD等位基因RHD*IVS9-1C(c.1228-1GC)。该等位基因的序列数据已提交GenBank,登记号为MT755965。经相关性分析,RHD*weak partial 15与RhE抗原相关系数为0.727(P0.01),RHD*DEL1与RhC抗原相关系数为0.645(P0.01)。结论深圳地区血清学弱D表型献血者的RHD基因结构呈现多态性,主要为RHD*weak partial 15、RHD*DEL1、RHD*DVI.3,并存在其他稀有的基因型;RHD*weak partial 15与RhE抗原、RHD*DEL1与RhC抗原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无偿献血者中发现1例缺失D、C、c、E、e抗原的Rhnull型。国际上有14个家族的22例报道[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本中心无偿献血者,女,32岁,否认输血史及生育史,有2次药物流产史。1.2试剂和仪器单克隆抗-A、-B血清(长春博德公司,批号20050306);IgM抗-D血清(苏州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20041204);IgG IgM抗-D血清(台湾Baso、德国Biotest、法国Diagast公司),人源IgG抗-D血清(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抗-C、-c、-E、-e血清(德国Biotest公司),DianaGel微柱凝胶卡、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Grifols… 相似文献
4.
目的准确鉴定携带D变异型合并亚洲型DEL个体的血型。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1名临床常规血型检测为RhD阴性、其父母皆为RhD阳性的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做RhD血型鉴定,使用D-Screen试剂盒检测该例D变异型标本的RhD抗原表位;提取基因组DNA,采用MLPA基因分型方法和Sanger测序法对该例D变异型标本做RHD基因型分型。结果先证者血清学鉴定:D变异型,基因分型:RHD*960A/RHD*1227A(RHD*960A/01EL.01);其父亲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其母亲携带RHD*960A等位基因。结论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亚洲型DEL)个体不会在免疫刺激下产生同种抗-D,表现为D变异型;基因型鉴定及分析可为这种患者输血安全及这种孕妇产前检测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笔者报道1例Rh0(D)阴性的家系调查,先证者为1男性,土家族,B,Rh0(D)阴性的脑外伤患者. 相似文献
6.
ABO血型抗原变异较多,但B亚型远比A亚型少见,而Bx亚型更为少见[1].笔者在作献血者血型检测时,发现1名被误定为A型实为ABx亚型的献血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RH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克隆人类红细胞RHD基因,构建RhD表达载体,观察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从脐血网织红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RHD/CE基因,扩增产物通过TA连接克隆到pGEM-T质粒,采用测序方法筛选多个克隆获得RHD基因。将获得的RHD基因进一步亚克隆构建pcDNA3.1(-)表达载体。重组表达载体通过superfect试剂盒转染K562细胞,最后观察K562细胞中RHD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克隆到RHD基因,构建的pcDNA3.1(-)重组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证实RHD cDNA序列及插入方向正确。转染后的K562细胞内有相应的mRNA转录,细胞表面有RhD抗原表达。结论:RHD cDNA转染的K562细胞能表达RhD抗原,该表达体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各种RhD变异型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 ,我院对 3 665例患者进行常规性Rh(D )检测 ,对其中发现的 15例Rh(D)阴性者进行家系调查 ,旨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我院临床住院和门诊患者 3 665例 ,进行Rh(D)常规性检测 ,其中发现 15例阴性者。2 .方法及试剂 :抗 D采用盐水法 ,如盐水抗 D阴性者再采用凝聚胺法和抗球蛋白试验进行确证。抗C ,c ,E ,e采用抗球蛋白法。盐水抗 D和凝聚胺试剂均由Baso公司生产 ;抗C ,c ,E ,e由上海血液中心生产。广谱抗球蛋白由亚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二、结果1.所有 3 665例患者常规检测Rh(D)血型 ,其中 15例为R… 相似文献
9.
6例Rho(D)阴性的家系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无锡市 3495 1人Rho(D)抗原进行调查 ,并对 2例Rho(D)阴性供血者 ,4例Rho阴性孕妇的家系进行了调查 ,调查中发现 1例供血者血型为O ,ccdee,妻子为A ,CCDEe ,女儿Rh血型为弱D(A ,CcDuee) ,其余 5例Rho(D)阴性者的父母Rho(D)表现型均为D阳性。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无锡市健康供血者 3172 1人 ,孕妇 3 2 30人 ,共计 3495 1人。1 2 方法及试剂 抗 D采用盐水法 ,如盐水抗 D阴性者 ,再用另一厂家盐水抗 D和抗球蛋白试验进行确证。抗 C、c、E、e采用抗球蛋白法。…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RhD阴性福建个体的RHD基因结构,设计1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应用PCR—SSP技术检测104名福建省RhD阴性献血者的RH基因型,并对部分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同时对2例携带RHD基因RhD阴性样本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61.54%阴性福建个体完全缺失RHD基因(RHD^-/RHD^-),25.97%RhD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其中62.96%为RHD^+/RHD^-杂合子,37.04%为RHD^+/RHD^+纯合子),8.65%携带RHD-CE(2—9)-D等位基因,1.92%携带RHD710delC等位基因;多数RHD基因缺失存在于dce单倍体中,发现6例RHD基因缺失存在于dCe单倍体(RH基因型为dce/dCe)中,2例存在于dcE单倍体(RH基因型为dce/dcE)中;同时检测8个RHD基因外显予以及RHD1227A等位基因,以预测RhD表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某个RHD基因外显子的准确性(Χ^2=24.43,P〈0.005)。结论:RhD阴性福建个体RHD基因具有多态性;在中国用RHD基因分型完全替代血清学检测RhD表型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1例疑似新的RHD无效等位基因引起的RhD阴性个体的分子背景。方法采用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以及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法检测RhD阴性样本,对1例真实D阴性且存在RHD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的个体,通过基因测序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该例样本血清学表型为RhCcdee,其RHD基因第615-616位存在CA两个碱基缺失(RHD615-616delCA),由于框移突变造成第316位氨基酸时形成终止密码子。该基因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GQ289585。结论使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出1例新的RHD无效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西贵港地区人群 MN 血型等位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广西贵港地区随机人群 300 人份血样,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其 MN 表现型,同时提取血样中的 DNA,对 MN 血型相关基因 GYPA 的 exon-2 序列扩增后测序,分析广西贵港地区人群 MN 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并与中国西安、新疆、贵州、广东等地区随机人群的 MN 血型基因频率作比较。结果 广西贵港地区人群的 MN 血型血清学定型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300 例 MN 血型血清学鉴定中,MM 表型为 140 例,MN 表型为 121 例,NN 表型为 39 例;M 基因频率为 0.668,N 基因频率为 0.332。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可知广西贵港地区人群基因各型的构成比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不同,MN 血型抗原在不同个体中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结论 广西贵港地区人群 MN 血型基因具有独特的多态性,了解这种多态性有助于广西贵港地区临床的安全输血,预防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为广西贵港地区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DNA测序确认1例HLA-DRB1*1463新等位基因。方法使用低分辨分型采用PCR-SSP分型技术,DNA测序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技术。结果新基因HLA-DRB1*1463序列与DRB1*140301相比,第2外显子区域有4个碱基发生突变,造成2个氨基酸发生改变。256位G>A、257位A>G、258位T>C,导致86编码子的氨基酸由Asp>Ser;286位C>A,导致96编码子的氨基酸由Leu>Iso。在大约4万例随机骨髓捐献者中未发现其它带有该基因的个体。结论该基因为HLA-DRB1的新等位基因,2006年10月3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DRB1*1463。 相似文献
15.
16.
本研究确认HLA新等位基因HLA—B%3936并分析其序列。先证者为脐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样本DNA抽提采用PEL—FREEZ抽提试剂盒,利用单链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扩增先证者HLA—B基因的第2—4外显子,对PCR产物直接进行第2、3、4外显子双向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样本中存在2个HLA—B等位基因,其中1个等位基因为HLA—B%4002,另1个经Blast验证确定为新的等位基因,新的等位基因序列已递交GenBank(DQ242650,DQ24265l,DQ242652)。与最接近的B%3901等位基因比较,新的等位基因在第3外显子上有4个核苷酸的差异,其中第527位T→A、第538位C→T、第539位T→G、第544位A→G,这引起氨基酸第152位缬氨酸(Val)→谷氨酸(Glu)、第156位异壳氨酸(Ile)→色氨酸(Trp)、第158位苏氨酸(Thr)→丙氨酸(Ala)。实验结果提示该等位基因为新的HLA-B等位基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3936。 相似文献
17.
18.
Michèle Roussel Sylvie Poupel Joëlle Nataf Geneviève Juszczak Geneviève Woimant Agnès Mailloux Cécile Menanteau Bach‐Nga Pham Philippe Rouger Pierre‐Yves Le Pennec Thierry Peyrard 《Transfusion》2013,53(2):363-372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showed in people of African descent the existence of a genetic linkage between RHD alleles encoding a variant D antigen and a given altered RHCE*ce allele. RHCE*ceBI is a rare allele encountered in people of African descent, that encodes a Hr– hrS– Rhce protein. Our study shows that RHCE*ceBI appears to be genetically linked to two very similar variant RHD alleles, RHD*DOL1 and RHD*DOL2, and demonstrate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DOL‐2 is a partial D antigen. STUDY DESIGN AND METHODS: After finding out an individual with both RHCE*ceBI and RHD*DOL presumed to be in cis, we hypothesized a genetic linkage between those two genes. All individuals (n = 7) known to carry RHCE*ceBI in our laboratory, including the index case, were fully investigated at the serologic and molecular level. RESULTS: One individual with alloanti‐D, being homozygous for RHCE*ceBI and RHD*DOL2, allowed us to confirm the genetic linkage between those two genes, as well as the partial D status of DOL‐2. In the six RHCE*ceBI remaining individuals, three were found with RHD*DOL2 and 3 with RHD*DOL1, likely in cis. Three of them made an alloanti‐D; one was DOL‐1 and two were DOL‐2. CONCLUSION: The rare RHCE*ceBI allele appears to be in cis either with RHD*DOL1 or with RHD*DOL2 in people of African descent. DOL‐1 and DOL‐2 must be considered as partial D antigens. We recommend a systematic search for RHD*DOL1 and RHD*DOL2 in people found to carry RHCE*ceBI and vice versa,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sickle cell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Change of ABO Blood Type in a Patient with Leukem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th Hoogstraten M.D. Richard E. Rosenfield M.D. Louis R. Wasserman M.D.† 《Transfusion》1961,1(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