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管治疗后及时合理的冠部修复是影响患牙保存的重要因素,随着粘接技术、修复材料的不断发展,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髓腔固位冠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根管治疗后牙齿的冠部修复.磨牙在口内主要承受压应力,具有相对较厚的颈周牙本质和宽大的髓腔,因此具备髓腔固位冠粘接修复的有利条件.本文针对磨牙根管治疗后...  相似文献   

2.
髓腔固位冠是一种利用牙体髓腔为固位的牙冠修复方式,主要运用于根管治疗术后牙体大面积缺损的后牙,其修复方式类似于嵌体冠。髓腔固位冠极大保存剩余牙体组织,符合修复生物学原则,在低龈牙合距冠修复中应用较多,也适用于治疗老年患者的严重磨耗、残冠等牙体缺损的修复。本文将对髓腔固位冠的基本原理、适合性、材料选择、牙体预备原则和粘结等方面作一系统性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对根管治疗后使用不同垫底材料的上颌前磨牙全瓷髓腔固位冠进行计算分析,为临床髓腔固位冠修复时垫底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Micro-CT扫描数据创建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经根管治疗后,以髓腔固位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垫底材料分为玻璃离子组(A)、流体树脂组(B)及纳米复合树脂组(C...  相似文献   

4.
髓腔固位冠     
髓腔固位冠是根管治疗牙修复的一种方式。它包括一圈对接式的冠边缘和位于髓腔中的固位体,而没有根管内的固位桩。本文介绍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指导要点。在这个病例中.2个曾用银汞合金充填的下颌磨牙经过牙髓、牙周治疗后改用热压铸瓷(Empress2.Ivoclar)制作的髓腔固位冠修复。预备前先用复合树脂材料充填倒凹,确保基牙预备形态良好,这样有利于保存牙体组织。修复后的情况显示这种修复方法可以保证功能和美观效果,尤其适用于后牙区生物力学特性和结构受损的根管治疗牙。因为修复体的边缘位于龈上.也可以预防牙周疾病。该项技术的基础是粘结.利用髓腔获得保证修复体固位和稳固的粘接面积。基牙预备时要保证有足够的剩余牙冠组织。这项技术为后牙区根管治疗牙的修复提供了一种除全冠修复以外的能够更多保存牙体组织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髓腔固位冠是一种全冠和超嵌体的改良型,兼具粘接固位和髓腔机械固位。边缘密合性和机械强度是口腔修复体最常见的评价标准,笔者就近年来髓腔固位冠边缘密合性和机械强度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各类临床常用的修复材料如玻璃陶瓷、氧化锆陶瓷及树脂基陶瓷制作的髓腔固位冠基本都具有临床可接受的边缘密合性;氧化锆是临床常用的陶瓷材料,但有不可再修复的根折风险;与氧化锆陶瓷材料相比,树脂基陶瓷、玻璃陶瓷如二硅酸锂陶瓷制作的髓腔固位冠较少出现不可再修复的缺陷,但其强度不及氧化锆。同时,牙体预备方式如髓腔固位冠类型、髓腔固位深度、髓腔洞形轴壁外展度以及[牙合]面厚度均对髓腔固位冠的机械强度存在影响。釉锆作为一种新型氧化锆材料,与传统氧化锆有相似的弹性模量(210 GPa),但美观性更佳,且与髓腔固位冠一样适合于咬合空间不足的短冠患者。如何进行改良以降低氧化锆制作髓腔固位冠修复失败后的根折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髓腔固位冠保存磨牙残冠的修复效果.方法 20例患者28颗磨牙残冠,牙冠组织丧失量中等且需做根管治疗,行髓腔固位冠修复,随访0.5~2.5年.结果 27颗牙无自觉症状,无松动,咀嚼功能良好;1颗牙半年后松动脱落,后改做桩核冠修复,随访2年,修复效果良好.结论 髓腔固位冠是一种能较多保存牙体组织,固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经不同垫底材料行根管治疗后的上颌前磨牙,在全瓷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的抗折强度,为临床髓腔固位冠修复时垫底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30颗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根管治疗和牙体预备,根据垫底材料的不同随机分为复合树脂组、流体树脂组及玻璃离子组(n=10),采用CAD-CAM技术制作全瓷髓腔固位冠,对样本进行5000个周期冷热循环(5℃及55℃,各30 s)。随后用万能测试仪进行抗折强度的测试,记录折裂负荷值及折裂模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合树脂组、流体树脂组及玻璃离子组的折裂负荷值分别是(713.87±205.59) N、(777.70±229.48) N及(725.48±214.58) N,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各组试件的折裂模式以可修复性为主。结论 髓腔固位冠修复后整体强度受垫底材料的影响较小,但临床可选用流动性及封闭性较好的材料(如流体树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IPS e. max Press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经根管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由牙体牙髓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完成的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病例26例,均为行完善根管治疗后的后牙,18~24个月后回访检查。参考美国公共健康服务(USPHS)标准,对患牙继发龋、牙龈炎、牙折、修复体边缘完整性、边缘染色、修复体折裂/脱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6例病例中,1例修复体折裂,2例边缘完整性轻度受损,1例咬合面轻度缺损,其余未发现明显修复体的缺陷或因修复体引起的牙体、牙周等问题。结论: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不同固位形式嵌体冠对短冠磨牙进行修复,对比观察疗效,评估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66颗根管治疗后的短冠磨牙进行钴铬合金嵌体冠修复,分为髓室固位嵌体冠组、常规桩核嵌体冠组、插销桩核嵌体冠组。所有患者修复2年后,对修复体粘结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髓室固位嵌体冠粘结强度小于常规桩核嵌体冠和插销桩核嵌体冠,但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3种固位方式嵌体冠的粘结强度均能满足临床修复的要求,临床上应视基牙情况选择适合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PS e.max Press铸瓷髓腔固位冠在个别上前牙错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5例个别上前牙错位的患者,经完善根管治疗和(或)牙周治疗,1~2周后制作IPS e.max Press铸瓷髓腔固位冠,树脂粘接剂粘固。并于6个月、1年后复查修复体的颜色、形态、边缘密合性、牙龈健康情况、基牙及修复体的保存情况。 结果1年内所有修复体边缘密合、牙龈健康、颜色美观;除1例基牙移位外,其余髓腔固位冠无松动移位。保存率100%(15/15),临床可接受率为93.3%(14/15)。 结论IPS e.max Press铸瓷髓腔固位冠用于个别上前牙错位的修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采用不同方式修复后的应力分布。方法:利用CBCT及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的有限元模型,并对缺损牙按照3种修复方法建模,分析各组模型在侧向力下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和最大主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1)同种折断模式下,剩余牙体组织等效应力值:纤维桩核冠组最大,5 mm髓腔固位冠组最小;修复体等效应力值:铸造桩核冠组最大,纤维桩核冠组最小;纤维桩核冠组粘结层的等效应力峰值最高。(2)随着肩领高度增加,剩余牙体组织等效应力均减小,纤维桩核冠组和铸造桩核冠组比髓腔固位冠组递减率更大;且舌侧肩领高度增加比唇侧肩领高度增加所造成的剩余牙体组织等效应力递减率更大。结论:完整且高度足够的牙本质肩领是上前牙大面积缺损时采用纤维桩核冠和铸造桩核冠修复的必要条件,当牙本质肩领不完整时,舌侧肩领比唇侧肩领更有利于提高残根的抗折性。当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肩领不完整时,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应力分布优于桩核冠,其中固位体深度为5 mm的髓腔固位冠可能是最佳修复方式;若采用桩核冠修复,铸造桩核冠比纤维桩核冠更有利于剩余牙体组织应力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锥度镍钛根管锉对根管壁抗折强度的影响,并探讨有限元分析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颗离体下颌前磨牙,去除冠部后,随机分为 A、B、C、D 4组。A、C 2组使用0.04锥度Z-K3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B、D 2组使用0.06锥度Z-K3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对根管预备后的C、D 2组进行3次2 mm切片处理。从A、B组中随机选取2个样本,使用micro-CT进行扫描。将扫描模型导入不同软件,进行优化,并建立装配体模型,导入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使用万能试验机与加力棒对样本施加100 N的力,直到样本任一处发生折裂,记录断裂载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0.04、0.06锥度模型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38.88 MPa和78.812 MPa。A、B组样本平均断裂载荷分别为490.12 N和501.83 N,C、D组牙切片的最大平均断裂载荷出现在颈部,分别为93.61 N和141.53 N。从颈部,到中部,再到尖部,根管的平均断裂载荷依次减小。结论:对于形态正常的下颌前磨牙,使用0.06锥度的镍钛旋转锉对根管进行处理,得到的根管抗折强度比使用0.04锥度处理更高。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可以指导在根管治疗中选择合适锥度的锉,以降低根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BCT在疑难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数字根尖片不能确诊后拍摄CBCT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疑似根折20例,经CBCT诊断为根折且拔除后证实根折13例,诊断无根折且根管治疗后无异常7例;辅助查找钙化根管8例;判断牙根吸收7例;判断根尖周炎症范围及严重程度10例。结论 CBCT成像精度高,可三维立体观察病灶,在疑难根管治疗中较数字根尖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根折是根管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很多研究已经显示过度的根管预备,充填时对根管壁产生的应力以及治疗过程中用到的药物、试剂都会直接或间接引起牙根纵折。为了更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减少医源性的因素导致的根折,本文就根管治疗过程中可能增加根折易感性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和重要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牙根折裂。根管治疗术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影响牙根的抗折性。根管预备因涉及牙本质的去除、根管形态结构的改变,更有可能危及牙根的抗折强度。近几年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发展,镍钛器械已用于根管预备,镍钛器械一般锥度较大,预备出的根管有更好的冠部扩展,但牙本质壁变薄,会增加根管充填时发生根折的危险性。目前,针对镍钛扩根器械对牙体抗折性能的影响存在不同观点。本文就不同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对牙根抗折性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和重要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牙根折裂。根管治疗术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影响牙根的抗折性。根管预备因涉及牙本质的去除、根管形态结构的改变,更有可能危及牙根的抗折强度。近几年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发展,镍钛器械已用于根管预备,镍钛器械一般锥度较大,预备出的根管有更好的冠部扩展,但牙本质壁变薄,会增加根管充填时发生根折的危险性。目前,针对镍钛扩根器械对牙体抗折性能的影响存在不同观点。本文就不同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对牙根抗折性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不同修复方法的根管治疗后的冠折年轻恒牙的抗折强度差异.方法:选择30颗牙体完好的单根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经根管治疗后,随机分成6组:A组不截冠为对照组,其余五组沿着牙冠各轴面水平向中线的连线进行截冠;B组采用聚合瓷贴面修复;C组直接树脂修复;D组预成玻璃纤维桩+树脂修复;E组预成玻璃纤维桩十树脂核十聚合瓷冠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根管充填技术对根管充填后牙根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 40颗完整的离体单根管恒牙经根管预备后随机分成4组,3个实验组分别采用冷牙胶侧压充填、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单尖充填法充填,对照组不予充填。将标本用万能实验机垂直加载直至标本发生纵裂,记录牙根纵裂时的最大抗压载荷和纵裂的类型。结果 3个实验组的平均抗压载荷值分别为(210.04±64.57)、(232.55±50.74)、(216.80±78.03) N,对照组为(179.93±34.03) N;3个实验组之间、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5.0%的牙根纵裂发生于颊舌方向。结论 3种根管充填技术产生的楔力不会降低牙根的最大抗压载荷,3种充填技术对牙根抗折强度的影响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实现精准微创的根管治疗,增强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本研究探索数字化导板介导下开髓治疗,并对其与常规开髓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利的治疗方法。方法:本实验收集40颗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颗),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实验组采用精准微创根管治疗。比较2组开髓操作时间和开髓孔面积占面总面积比例的差异,使用万能试验机对研究对象进行载荷试验,测量2组研究对象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根管治疗组(对照组)开髓操作时间(1.85±0.05) min,开髓孔面积占面总面积(9.18±0.48)%,牙体组织的载荷为(1.48±0.07) kN;精准微创根管治疗组(实验组)开髓操作时间(0.72±0.10) min,开髓孔面积占面总面积为(3.53±0.13)%,牙体组织的载荷为(1.81±0.03) kN。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与传统开髓根管治疗相比,开髓时间短,开髓孔面积小,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离体牙体外实验表明,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可减小开髓面积,缩短椅旁操作时间,保留更多健康牙体组织,增强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提高患牙保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