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沭阳仁慈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临床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方法检查结果。结果:临床及病理诊断结果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20例,肠梗阻16例,胰腺炎15例,胃肠道穿孔8例,阑尾炎23例,腹腔血管性病变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和血栓);MSCT检查结果显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20例,肠梗阻21例,胰腺炎16例,胃肠道穿孔6例,阑尾炎18例,腹腔血管性病变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和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SCT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肠梗阻、胰腺炎、胃肠道穿孔、阑尾炎及腹腔血管性病变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59%、87.06%、87.06%、92.94%、87.06%、98.82%,灵敏度分别为80.00%、61.90%、62.50%、66.67%、83.33%、75.00%,特异度分别为93.85%、95.31%、92.75%、94.94%、88.06%、100.00%。结论:急腹症诊断中64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判...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脂膜炎是发生于肠系膜脂肪组织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为少见疾病,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纤维组织形成“假肿瘤肿块”为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MSCT血管成像对下肢缺血性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将390例疑似下肢缺血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分析患者CTA图像,和DSA进行对比,采用双盲法分析图像质量、斑块性质、狭窄程度,以DSA作为标准,分析CTA的准确性。结果:390个节段中,CTA狭窄程度低评1级的共13段、高评1级的共12段,CTA诊断符合率为93.60%;两种方式诊断血管显著性狭窄能力无差异(P>0.05);CT横断位图像评价准确的符合率高于CT重建图像评价符合率(P<0.05)。结论:MSCT血管成像对下肢缺血性病变具有显著的筛查价值,能早期明确诊断,成像质量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影像特征及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腹腔镜或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肠系膜脂膜炎患者30例,术前均行腹部MSCT扫描,其中12例行平扫+增强扫描,总结其MSCT影像特征,并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MSCT诊断准确率。结果术前MSCT诊断肠系膜脂膜炎30例;30例肠系膜脂膜炎起自肠系膜根部,由肠系膜根部向两侧腹部生长,达小肠肠袢,且与周围腹腔和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界限较清晰;MSCT平扫见30例病灶呈不均匀脂肪密度增高影,12例增强扫描后未见明显强化;25例可见"假肿瘤包膜征";23例病变呈脂肪密度不均匀增高肿块样改变,可见纤维索条影及软组织密度小结节影,病灶血管周边脂肪密度正常,形成"脂肪晕环征";2例呈软组织密度肿块样病变,血管结构均被软组织病变包埋,未见明显"脂肪晕环征";1例周围肠袢回缩聚集,16例周围肠袢有被推移改变。结论肠系膜脂膜炎MSCT特征性表现为假肿瘤包膜征、脂肪晕环征,MSCT诊断肠系膜脂膜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CT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2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对其分别进行病理组织检查以及64排CT诊断,观察得出64排CT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判断64排CT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通过病理组织检查诊断出17例患者有肠系膜下动脉狭窄、10例患者肠系膜上下动脉均有狭窄,5例患者有腹主动脉狭窄;64排CT诊断出的结果分别为肠系膜下动脉狭窄的患者为16例,准确率为94.11%,肠系膜上下动脉均有狭窄患者9例,准确率为90%,腹主动脉狭窄患者有4例,准确率为80%,检查结果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而64排CT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以快速检查到肠壁缺血性病变征象:肠壁出现分层及加厚、肠壁扩张后变薄、肠系膜小血管有密集或加粗以及肠系膜水肿等现象。结论:64排CT不但准确率较高,且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有效提高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外科手术或经DSA证实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形态。结果12例增强扫描均示肠系膜上动脉内充盈缺损影,MPR、MIP的后处理图像亦可显示充盈缺损影,表面遮盖显示可见血管截断,远端血管不显影,部分病例伴有肠腔扩张、腹水、肠梗阻等征象。结论MSCT增强扫描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快速正确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病变的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肠系膜为腹腔内的重要结构,包括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等;正确认识其正常解剖和病变的CT表现,包括炎性病变、囊肿和肿瘤性病变、血管性病变、外伤性病变及其他少见病变等,有助于正确诊断腹部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小肠疾病患者行MSCT检查,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观察小肠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小肠肿瘤20例,其中腺癌10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或分叶状肿块,近端肠道梗阻;间质瘤8例,表现为富血供的大肿块而无肠道梗阻;淋巴瘤2例,表现为小肠壁不均匀增厚,而肠腔反而扩张。小肠黏连性梗阻28例,表现为近端肠管扩张明显,远端肠管正常,梗阻远端移行处逐渐变细,部分呈鸟嘴状狭窄。Crohn病6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壁全层或分层样强化和梳状系膜血管。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6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迂曲、纤细不规则并有钙化斑块,分支明显减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4例,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肠壁增厚、靶样强化,肠系膜水肿。结论:MSCT能全景式、多方位展示小肠肠道、肠系膜和系膜血管,可对小肠病变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钱家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46-204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26例的64排螺旋CT资料.使用philips 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 ~ 30 s扫描动脉期,60~ 65s扫描门静脉期.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组肠系膜上动脉图像,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和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2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26例中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6例,其中单纯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5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内真假腔和低密度的内膜片;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6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管壁钙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肠壁增厚、水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4例,包括十二指肠瘀滞症3例,CT表现为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变小;“胡桃夹”综合征1例,CT表现为左肾静脉受压及远端左肾静脉扩张.结论:64排螺旋CT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各类病变情况及周围血管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 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肠梗阻患者的X线平片和MS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44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保守治疗。结果:X线平片和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的病例分别为84.9%和100%。44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8例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道肿瘤15例,粘连性肠梗阻15例,肠扭转4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脐疝2例,回盲部憩室炎1例。结论:对肠梗阻的诊断MS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其对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和病变区血供情况的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在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肠系膜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在伤后1h至3d内行MSCT检查,其中15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将肠系膜损伤的影像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并观察肠系膜损伤在CT上的各种征象。结果 22例患者中,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22例、肠系膜积血15例、活动性出血1例、假性动脉瘤1例,伴有腹腔及盆腔积血9例,伴有肠道损伤10例。2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患者的MSCT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相吻合,1例因呼吸运动伪影较重而漏诊。结论 MSCT结合增强扫描能明确肠系膜创伤的范围、程度,所显示的造影剂外漏、假性动脉瘤是判断肠系膜血管性损伤的可靠征象,对急诊肠系膜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胸腔占位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胎儿胸腔占位性病变的产前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和鉴别诊断技巧。结果经产前超声发现的胸腔占位性病变54例,其中先天性膈疝(CDH)8例,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CCAM)28例,隔离肺(PS)18例。灰阶声像图表现为胸腔内异常回声、心脏移位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探及滋养肿块的肠系膜血管、肺动脉分支、降主动脉分支分别提示CDH、CCAM、PS,尤其是探及翻转入胸腔的肠系膜血管对于胃泡位于膈下的左侧不典型膈疝提供了较为直观及准确的诊断方法。结论灰阶超声发现胎儿胸腔占位性病变后,通过CDFI追踪病灶的滋养血管有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显像对肠系膜占位性病变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9例肠系膜占位性病变的实时超声表现,观察实时超声检查过程中改变体位时病变的移动性.所有病例均与CT检查结果对照,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19例肠系膜占位性病变中,16例肿块可在脊柱两侧移动,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84.21%,CT定位诊断符合率42.10%.结论 实时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肿块的移动性,对肠系膜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SCT对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MSCT征象,评价其对发生绞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及病理确诊34例发生绞窄,MSCT诊断29例发生绞窄,其中26例有既往腹部手术史。MSCT征象中,肠壁强化程度减低、弥漫性肠系膜水肿及血管增粗、肠系膜积液、肠壁增厚、C/U型肠襻与粘连性肠梗阻绞窄有关(P均<0.05)。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敏感度85.29%(29/34),特异度100%(36/36),准确率92.86%(65/70)。结论 MSCT对判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分析CT诊断正确率情况及相关影像学特征。结果:通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CT检查诊断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正确率为95.4%,与手术病理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肠系膜血管栓塞CT诊断正确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CT检查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PAV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5例PAVM的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表现,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经DSA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可以对肺动静脉畸形病人做出明确诊断;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引流肺动脉的走行、数目、直径,以指导介入治疗。结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为PAVM的基本构架,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评价中是理想和无创伤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常小肠的MS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口服及灌肠双重肠道准备后小肠MSCT各种正常表现.方法 对44名健康志愿者,经结肠、小肠双充盈法准备后,对小肠进行测量,包括肠壁厚度、肠管充盈直径、肠壁分层、肠壁CT值、空肠黏膜皱襞数、肠系膜脂肪密度、肠系膜血管影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和后腹膜淋巴结MSCT显示率等.结果 小肠总的肠壁厚度平均值为(1.72±0.20)mm;整个小肠平均充盈肠管直径(21.24±3.05)mm;小肠各组段肠壁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28.13±0.38)HU、(55.42±0.88)HU和(67.86±0.94)HU;正常小肠每厘米肠段内可见的空肠黏膜皱襞数为2.29个,肠系膜血管影为2.59个;平均肠系膜脂肪密度-98.57 HU;肠壁改变以单层为主.结论 对正常小肠MSCT的各种表现和测量指标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小肠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可疑肠缺血的患者行MSCT检查,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结果 17例中,SMA栓塞8例,SMV血栓6例,增强扫描表现为SMA或SMV充盈缺损,伴肠壁增厚,呈"靶征"或"轨道征"表现;肠梗阻2例,肠扭转1例。结论应用MSCT三维重建,对肠系膜血管显示清楚、直观,可明确缺血病因,对急性肠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小肠淋巴瘤MSCT表现,从而进一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原发性淋巴瘤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MSCT特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1例中,有14例位于回肠,6例位于空肠,1例位于十二指肠。在CT上表现为肠壁不同程度的增厚,9例伴肠腔狭窄,6例肠腔扩张呈"动脉瘤样改变",3例见息肉样肿块块突向肠腔。增强扫描后肿瘤呈轻-中度强化或不强化;13例见肠系膜增厚,6例见邻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PSI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