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东方国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直肠肿瘤(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肠癌)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篇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OR值及95%CI作为meta分析指标。并做出倒漏斗图,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计算。结果纳入总样本量为5 385例,其中Hp阳性组为3 396例,Hp阴性组为1 989例;通过meta分析合并认为结果存在异质性(I2=83%,P0.10)。因存在异质性,对肿瘤的类型(增生性息肉、腺瘤、肠癌)、不同的Hp检测方法进行亚组分析。1Hp感染不增加患增生性息肉、结直肠非进展性腺瘤、肠癌的风险(OR=0.73,95%CI=0.45~1.17;OR=1.35,95%CI=0.98~1.86;OR=1.09,95%CI=0.71~1.68),而增加了患结直肠腺瘤及进展性腺瘤的风险(OR=1.81,95%CI=1.31~2.49;OR=2.02,95%CI=1.38~2.96);2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出的Hp感染可增加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OR=1.49,95%CI=1.00~2.22);3采用非血清学抗体检测出的Hp感染无明显增加患肿瘤的风险(OR=1.35,95%CI=0.89~2.07)。结论 Hp感染可能增加了结直肠腺瘤及进展性腺瘤的发生风险,但无明显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慢性便秘与结直肠癌风险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便秘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数据库至2014年8月1日,以获得探讨便秘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使用Newcastle-OttawaScale(NOS)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1.7软件分析数据,计算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检验异质性并寻找其来源,应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NOS评分36分。5篇队列研究显示,便秘组结直肠癌发病率与非便秘组无统计学差异(OR=0.92,95%CI:0.55,1.52)。亚组分析显示,便秘组和非便秘组不同部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肠癌OR=1.16,95%CI:0.78,1.73;直肠癌OR=0.90,95%CI:0.38,2.10)。6篇病例对照研究提示,结直肠癌组便秘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OR=1.43,95%CI:0.99,2.04)。研究间存在异质性。结论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均提示便秘与结直肠癌无显著相关性。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有待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关于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17篇文献,累计结肠癌患者16 9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65,95%CI:1.48~1.84)、手术时间≥3 h(OR=1.41,95%CI:1.22~1.63)、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 kg/m2(OR=1.35,95%CI:1.18~1.55)、开腹手术(OR=1.60,95%CI:1.23~2.07)、手术方式(OR=1.69,95%CI:1.38~2.08)、肿瘤分期(OR=1.42,95%CI:1.28~1.58)、年龄(OR=1.28,95%CI:1.12~1.47)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结果显示各因素合并结果比较稳定,发表偏倚不明显。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体质量、手术方式、肿瘤分期及年龄等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BSCO、Cochrane图书馆和CNKI,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以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1986~2011年。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合计2513例患者,7篇文献Jadad评分均在3分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其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CI(0.44,1.17),P=0.18]。按肿瘤类型、随访时间、术前有无转移和患者年龄4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龄组(≥64岁)和短期随访组(≤2年),两种麻醉方式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6,95%CI(1.00,2.14),P=0.05;OR=1.55,95%CI(1.06,2.26),P=0.02)],但在结直肠癌组和术前无转移组两种麻醉方式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95%CI(0.62,1.61),P=0.99;OR=1.26,95%CI(0.86,1.86),P=0.23]。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麻相比较,不能降低癌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年龄≥64岁和随访时间≤2年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时,其远期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结直肠癌患者和术前无转移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腺瘤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结直肠腺瘤的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行肠镜检查并符合平均风险人群条件的677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肠镜结果,分析结直肠腺瘤、进展期腺瘤的检出情况,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腺瘤、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13.1%(89/677)、2.7%(18/677)。年龄增长、超重或肥胖、吸烟是发生腺瘤的相关因素(P0.05)。≥50岁(50~60岁:OR=1.789,95%CI:1.067~2.999,P=0.027;≥60岁:OR=2.183,95%CI:1.154~4.130,P=0.016)、吸烟≥400支/年(OR=1.948,95%CI:1.146~3.310,P=0.014)是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OR=3.444,95%CI:1.034~11.480,P=0.044)是进展期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50岁、吸烟≥400支/年是发生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若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则增加进展期腺瘤的风险,上述指标为制订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腺瘤筛查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EMR与ESD切除结直肠LST的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共850个LST病灶,其中EMR治疗组525个病灶、ESD治疗组325个病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EMR治疗组相比,ESD治疗组肿瘤整块切除率高[OR=15.45,95%CI(8.92,26.77),P<0.000 01]、完整切除率高[OR=8.44,95%CI(3.46,20.61),P<0.000 1]、局部复发率低[OR=0.06,95%CI(0.02,0.18),P<0.001]、手术时间长[SMD=1.27,95%CI(0.94,1.59),P<0.000 01],2种内镜下治疗方法之间穿孔率、延迟性出血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14,95%CI(0.57,2.27),P=0.72]、[OR=1.17,95%CI(0.64,2.15),P=0.61]。结论在结直肠LST的内镜治疗方面,ESD的有效性明显优于EMR,安全性则与EMR相似,ESD或可作为首选内镜治疗方法。但上述结论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肿瘤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INAHL、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文献,共计2 34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0%[95%CI(6%,13%)],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血清白蛋白水平[OR=2.66,95%CI(1.60,4.43),P<0.001]、血红蛋白水平[OR=1.49,95%CI(1.22,1.82),P<0.001]、Braden评分[OR=1.52,95%CI(1.04,2.21),P=0.03]、失禁[OR=6.79,95%CI(3.22,14.33),P<0.001]、强迫体位[OR=3.68,95%CI(1.90,7.31),P<0.00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可早期识别肿瘤病人是否存在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脊柱肿瘤手术病人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为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有关脊柱肿瘤手术病人脑脊液漏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5篇病例对照研究,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8 31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78,95%CI(1.14,2.79)]、吸烟史[OR=1.50,95%CI(1.05,2.14)]、二次手术[OR=2.95,95%CI(1.80,4.82)]、手术时间长[WMD=22.71,95%CI(6.11,39.32)]、术中出血量多[WMD=113.92,95%CI(97.19,130.65)]是脊柱肿瘤手术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多,关键在于预防,术前应当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并制订周密计划,从而减少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8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结果分为结直肠腺瘤组(n=58)和结直肠癌组(n=22);另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p感染情况的差异及Hp感染在结直肠肿瘤组中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另将结直肠腺瘤组按腺瘤部位、数目、最大径、蒂部分型和病理分型分亚组,比较各亚组间Hp感染情况。结果结直肠腺瘤组Hp感染阳率为70.7%(41/58);结直肠癌组Hp感染阳性率为72.7%(16/22);健康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为45.0%(36/80)。结直肠腺瘤组、结直肠癌组Hp感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97、5.308,P均0.05)。Hp感染在不同年龄、性别结直肠肿瘤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p感染在不同部位、最大径、数目、蒂部分型、病理分型的结直肠腺瘤患者中,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感染可能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Hp感染无明显差异,另外,Hp感染与结直肠腺瘤的大小、部位等参数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RUNX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9期)、EMbase、MEDLINE(Ovid)、CNKI、VIP、WanFang Data和CBM,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RUNX3表达与结直肠癌及其临床特征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1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804例,其中结直肠癌病例521例,对照3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UNX3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OR=0.05,95%CI(0.03,0.08),P<0.000 01];高中分化组结直肠癌的RUNX3表达高于低分化组结直肠癌[OR=4.77,95%CI(2.88,7.90),P<0.000 01];浸润深度T1~T2期结直肠癌的RUNX3表达高于T3~T4期结直肠癌[OR=8.13,95%CI(4.15,15.92),P<0.000 01];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RUNX3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OR=0.23,95%CI(0.14,0.36),P<0.000 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RUNX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RUNX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及其不同临床特征有显著相关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太极拳锻炼持续周期是否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合理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 检索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等电子数库中关于太极拳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筛选21篇文献,总计有2 129名参与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锻炼持续周期12周以上更有利于收缩压[ M D=-10.20,95% C I(-14.57,-5.83)]和舒张压[ M D=-5.12,95% C I(-7.63,-2.60)]水平的降低;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NO含量[ M D=6.87,95% C I(4.83,8.90)];改善高血压患者除HDL-C之外的血脂代谢水平:TC[ M D=-0.51,95% C I(-0.69,-0.33)]、TG[ M D=-0.72,95% C I(-1.09,-0.36)]、LDL-C[ M D=-0.59,95% C I(-0.87,-0.32)]。亚组分析结果提示运动频率≥5次/周、运动时间<60 min/d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结论 Meta分析表明,与其他持续周期相比,太极拳锻炼持续周期12周以上,每次运动时长控制在60 min以内,每周运动5次以上对降低血压水平、提高NO含量,改善血脂代谢效果最为明显,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的使用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治疗的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影响。方法 使用PubMed、Wiley、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2020年10月以前发表的有关肿瘤患者在接受ICIs治疗期间,GC使用对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和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共有23篇文献被纳入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晚期肿瘤患者接受ICIs治疗期间,GC的使用是死亡( H R=1.54, 95% C I=1.29~1.83)和疾病进展( H R=1.82, 95% C I=1.36~2.43)的危险因素。此外,亚组分析结果显示,GC用于缓解脑水肿、癌痛等肿瘤相关并发症时会增加患者死亡( H R=2.14, 95% C I=1.62~2.81)和疾病进展( H R=2.26,95% C I=1.72~2.96)的风险。然而,GC被用于处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等非肿瘤相关性并发症,GC的使用与未使用或者小剂量(<10 mg/d)使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当GC用于处理肿瘤相关性并发症时,GC的使用对接受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的预后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洁  陈树  尹玉峰  常新  武剑 《临床荟萃》2022,37(11):970-976
目的 应用meta分析对腰椎CT值诊断骨质疏松症进行评价。方法 检索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中外数据库中关于腰椎CT值诊断骨质疏松患者的相关研究并提取基本资料和四格表数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12月),利用诊断试验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iew Manager 5.4、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文总共纳入13篇文献,腰椎CT值诊断骨质疏松症按照椎体不同分为L1、L2、L3、L4、L5和L1-L4椎体平均值6个组,因L5和L1-L4椎体纳入的数据各只有一组,因此未进行效应量合并。L1其汇总敏感度为0.75(95%CI:0.72-0.77),汇总特异度为0.72(95%CI:0.70-0.73),拟合S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6。L2汇总敏感度为0.73(95%CI:0.70-0.77),汇总特异度为0.75(95%CI:0.73-0.77),拟合S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0。L3汇总敏感度为0.78(95%CI:0.75-0.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瞻性分析T790M突变与一代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入组的肺腺癌患者93例,经二代测序(NGS)测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及T790M的突变状态,分二线或三线使用奥希替尼作为EGFR-TKI治疗方案,对照选择化疗和或放疗治疗方案。评估二三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 疾病控制率(DCR)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T790M阳性和阴性患者组中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4),而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治疗线数分开,二线使用奥希替尼在T790M的两种不同状态下,ORR和D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R :P =0.022;DCR:P =0.016)。三线使用奥希替尼在T790M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同样发现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ORR: P=0.016;DCR: P=0.011)。通过Mann-WhitneyU检验提示,T790M的突变状态与PFS显著相关,其中所有人群中(P<0.01)、二线治疗人群中(P=0.022)和三线治疗人群中( P=0.016)。对所有的患者进行KM生存分析,观测到总体的PFS与T790M的突变状况有关(P<0.01)。在T790M阳性组中,患者基因检测中出现EGFR19外显子和21外显子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21外显子 vs 19外显子(HR=0.551, 95%CI =0.357~0.853, P=0.007);T790M阳性 vs T790M阴性( H R=2.972, 95% C I=1.643~5.379, P<0.01)。肿瘤直径≥5 cm vs 肿瘤直径<5 cm (HR=0.575, 95%CI =0.373~0.085, P=0.012)。结论 T790M突变阳性患者预后优于T790M突变阴性患者。对于T790M阳性的患者二线或三线使用奥希替尼未观测到PFS差异。晚期肺腺癌T790M阳性患者可在一代EGFR-TKI药物耐药后应用三代EGFR-TKI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卫伟  李亚男 《临床荟萃》2022,37(11):965-969
目的 评价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用于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查找LAVI用于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后复发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1 519例AF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AF射频消融后未复发患者相比,复发患者平均LAVI更高(SMD=2.51, 95%CI:1.61~3.41,P=0.001),同时AF射频消融后未复发患者与复发患者LAV/LAVI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8,95%CI:2.68~3.10,P=0.001),提示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密切监测LAVI变化可有效评估其术后复发的可能性。结论 与AF射频消融术后未复发的患者相比,复发的患者平均LAVI更高,其可作为评估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结论仍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单糖是病原菌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具有不同的单糖特征。本研究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腹膜透析液中单糖的水平,探讨单糖检测对腹膜炎及引起腹膜炎的病原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0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肾病科住院的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透析液样本90例,其中包括无腹膜炎样本52个,腹膜炎样本38个,腹膜炎样本中革兰阳性菌腹膜炎腹透液样本24个,革兰阴性菌腹膜炎腹透液样本14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样本中降解的甘露糖、葡萄糖、岩藻糖浓度,比较无腹膜炎组腹透液样本与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组、革兰阴性菌腹膜炎组腹透液样本在甘露糖、葡萄糖、岩藻糖水平上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单糖水平与腹膜炎发生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单糖水平对腹膜炎不同病原菌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各单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腹膜炎组相比,腹膜炎组的葡萄糖浓度和岩藻糖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与革兰阴性菌腹膜炎组相比,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组甘露糖浓度显著下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分析白介素(interleukin,IL)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病的易感关联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WanFang Data、VIP、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8日。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2以及Stata 14.0软件,分别以等位基因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共显性模型(2种)、超显性模型等对IL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病易感的关联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共计尘肺病例组5315例,对照组5332例。8项关于IL-1β(-511)C/T多态位点meta分析结果显示,隐性模型(OR=1.57,95%CI=1.06~2.33,P=0.024)、共显性模型TT vs CC(OR=1.80,95%CI=1.03~3.13,P=0.039)与尘肺的易感风险相关。6项关于IL-1RA(+2018)T/C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OR=1.65,95%CI=1.21~2.27,P=0.002)、显性模型(OR=1.65,95%CI=1.11~2.46,P=0.013)、隐性模型(OR=2.14,95%CI=1.50~3.06,P=0.000)、共显性模型(CC vs TT)(OR=2.29,95%CI=1.58~3.32,P=0.000)与尘肺的易感风险有关。4项有关IL-1α(-889)C/T多态位点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性模型(OR=1.75,95%CI=1.02~3.01,P=0.042)、共显性模型CT vs CC(OR=1.79,95%CI=1.21~2.636,P=0.004)与尘肺的易感风险相关。3项关于IL-1α(+4845)G/T多态位点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OR=1.59,95%CI=1.03~2.56,P=0.038)与尘肺的易感风险相关。4项关于IL-6(-634)C/G多态位点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OR=0.60,95%CI=0.47~0.75)、显性模型(OR=0.47,95%CI=0.35~0.64)、共显性模型(OR=0.63,95%CI=0.42~0.94)(OR=0.36,95%CI=0.24~0.54)、超显性模型(OR=2.51,95%CI=1.71~3.69)与尘肺的易感风险有关。2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IL-8(781)C/T、IL-8 Met31Arg T/G、IL-8(-251)A/T多态性与尘肺的易感风险有关联。而IL-1β(+3953)C/T、IL-6(-174)G/C、IL-10(-592)A/C多态位点及其他白介素相关基因的多种基因模型的分析结果均显示与尘肺的易感风险无关。结论IL-1RA(+2018)T/C、IL-6(-634)C/G多态位点与尘肺的易感风险显著相关;IL-1α(+4845)G/T、IL-1β(-511)C/T、IL-1α(-889)C/T多态位点与尘肺的易感风险可能有关;IL-1β(+3953)C/T、IL-6(-174)G/C多态位点与尘肺病的易感风险无关联;后续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缺血及钙化程度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80例。根据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n a homeostasis model,HOMA-IR)将患者分为两组:HOMA-IR>2.69为A组(n=42)、HOMA-IR≤2.69为B组(n=38),并比较两组靶血管钙化长度、靶血管钙化弧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支架覆盖病变长度及Gensini积分的差异性,以及HOMA-IR与上述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B组比较,A组靶血管钙化长度较长、靶血管钙化弧度较大、冠状动脉病变数目较多、支架覆盖病变长度较长、Gensini积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靶血管钙化长度、靶血管钙化弧度、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支架覆盖病变长度、Gensini积分与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0.51、0.43、0.38、0.59,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缺血及钙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吴琼  孙锋  张凯  王智怡  张娜娜  程慧  向阳  常晓慧 《临床荟萃》2022,37(11):1008-1011
目的 观察艾曲泊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难治复发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52例60岁以上老年难治复发ITP患者的疗效,其中艾曲泊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组(艾曲泊帕治疗组)23例,泼尼松联合免疫制剂(常规治疗组)29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12周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出血评分;治疗后4、8、12周有效率。结果 治疗第1周艾曲波帕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此后血小板持续升高,第4周血小板计数为(109.18±77.81)×109/L,且每一个观察截点均较前一观察截点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升高,但无持续升高趋势。两组出血积分治疗后分别为(2.91±1.92)分、(3.60±2.53)分,较治疗前[(7.64±3.77)分、(6.53±3.66)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第8、12周艾曲波帕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1.3%,与常规治疗组(55.2%、55.2%)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例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复合畸形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捕获外显子组致病突变,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基因测序回报 V A N G L 1基因错义突变c.542G>A(p.R181Q),患儿术后不规律随访至2周岁,暂时未见神经、运动、营养等生长发育异常表现。结论 本案例拓展了国内 V A N G L 1基因错义突变的致病谱,为此类患儿的产检、治疗及随访提供一定的临床及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