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 , IBS 发病率为15%~22%,每年约有500万人因此病而就诊,年消耗医疗费80亿美元. 迄今为止,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见效迅速,但易反复,远期效果不理想. 而中医在该方面发挥了很大优势,副作用小,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与精神因素有关,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学基础为胃肠动力异常。临床表现以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为主要特征。中医学上属“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认为发病机理与脾、肝、肾关系密切,常因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而诱发或加重。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长期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的症候群,经检查又未发现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肠IBS全球患病率很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占所有年龄组患病率的20%~30%,占成人组的15%~20%,意大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近年来采用针刺、灸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敷贴、针灸结合、针推结合、针药结合等多种针灸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情况,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循证医学指导下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是必要的,尤其应该对针灸治疗IBS的机理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近十年来有关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的文献,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灌肠、针灸、按摩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进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辅助检查未表现出生化学及组织学异常,但腹痛、腹泻等症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凭借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特点,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凸显优势。文章就近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今后本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也叫结肠激惹综合征,过去曾叫“痉挛性结肠”、“过敏性结肠”和“结肠神经官能症”,发病诱因是精神过于紧张、激动,工作生活过于劳累。痢疾和食物中毒之后、滥用泻药或灌肠,引起结肠活动失去规律、蠕动节律紊乱和痉挛,是本病的内在机制。其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IBS是世界性的常见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西方国家人群IBS患病率达10%-20%,我国人群IBS患病率约为5.7%。应用Brisol粪便性状量表判断粪便性状,根据粪便性状分为IBS腹泻型(IBS-D)、IBS便秘型(IBS-C)、IBS混合型(IBS-M)、不能定型IBS。临床以腹泻型多见,约占65%。  相似文献   

10.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病因多与精神因素、应激、遗传因素、胃肠动力学变化、食物、药物、结肠分泌及吸收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改变及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特征性症状为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的改变,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临床检查往往不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发病以年轻人、中年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患病率占总人口的3%~25%,胃肠门诊的20%~50%。目前  相似文献   

11.
5-羟色胺是影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道功能活动的重要脑肠肽。近年来研究发现5-羟色胺的合成、释放、与受体结合及重摄取等信号传导过程中,任一环节发生异常均有可能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发现中医药通过调节5-羟色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因此,本文对5-羟色胺的现代医学认识、5-羟色胺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5-羟色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探索5-羟色胺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潜在治疗价值,同时也为中医药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理论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以来,采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实践辩证施治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已凸显出其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从中医治疗方面介绍一下该病治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3.
妊娠相关下腰痛(PLBP)是指妊娠引起的第十二肋骨与臀折区域之间的疼痛,其发生率高达50%。PLBP可导致孕妇躯体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增加不良分娩结局和产后抑郁发生风险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和缓解PLBP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妊娠期用药特殊性,补充替代医学(CAM)在妊娠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CAM治疗PLBP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别阐述运动疗法、手法治疗、针灸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对PLBP预防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国内开展预防和缓解PLBP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Pain afflicts over 50 million people in the US, with 30.7% US adults suffering with chronic pain. Despite advances in therapies, many patients will continue to deal with ongoing symptoms that are not fully addressed by the best conventional medicine has to offer them. The patients frequently turn to therapies outside the usual purview of conventional medicine(herbs, acupuncture, meditation, etc.) call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 Academic and governmental groups are also starting to incorporate CAM recommendations into chronic pain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us, for any physician who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having some familiarity with these therapies—including risks and benefits—will be key to helping guide patients in making evidence-based, well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whether or not to use such therapies. On the other hand, if a CAM therapy has evidence of both safety and efficacy then not making it available to a patientwho is suffering does not meet the need of the patient.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evidence of a wide variety of CAM modalities that have potential for help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in this article. The triad of chronic pain symptoms, ready access to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nd growing patient empowerment suggest that CAM therapies will remain a consistent part of the healthcare of patients dealing with chronic pain.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病例均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肝郁脾虚型治以痛泻要方加味;寒热夹杂证药用乌梅丸加减;肠道津亏证用一贯煎加减;脾胃虚弱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未使用一切西药。结果治疗后临床治愈39例(40.6%),显效30例(31.3%),好转23例(23.9%),无效4例(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成金玲  丰义宽 《医学综述》2009,15(9):1370-137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主流观点认为是由于遗传(基因)和环境(如社会压力)等因素造成中枢神经和肠神经丛的调节失衡,从而导致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引起症状。IBS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功能性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已从多方面开展,并提出不同观点,如遗传因素、胃肠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炎症和免疫因素、消化道激素及心理因素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机制和心理情绪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2 7例诊断明确的IBS患者进行心理和情绪状态评定。以SAS标准分大于50分 ,SDS标准分大于 53分作为心理和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 ,将IBS患者的SAS、SDS评分与我国常模对照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IBS患者SAS、SDS标准评分明显高于我国常模 ,其SAS或SDS标准评分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达到超过心理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结论 :IBS患者普遍地存在着焦虑 ,抑郁等心理情绪障碍 ,治疗时应采用相应的措施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澎泞  熊帅  蒋晓涵  张怡  梁超  陈敏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5):1800-180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非胃肠道结构损害和生化异常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西医采用多种药物、心理疗法、调节饮食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近年中医药治疗IBS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便秘型与腹泻型,众多研究中针对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的中医药研究居多,且多获良效,故本文总结中医药基于5-HT治疗IBS的主要机制及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肝饮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中药组口服疏肝饮煎剂,对照组口服得舒特,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为8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饮能有效缓解患者腹痛、腹部不适、肠胀气及排便异常等临床症状,尤其在缓解肠胀气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疏肝饮同时能显著提高患者相关生活质量,改善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担忧,改善精神和睡眠。结论:疏肝饮能有效缓解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颜君  朱高莉 《医学综述》2013,19(7):1272-127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与生物生理心理等有关的综合征,多见于女性,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因其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高,症状顽固,治疗花费巨大,住院病例逐年增加,已引起广泛重视,IBS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肠道的传输改变、内脏敏感性增加、神经免疫机制、精神心理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随着人们对心身疾病的认识,精神心理因素在IBS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阐述IBS的概念、诊断及发病机制,为IBS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