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荀新菊  赵勇  荀春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14-3115,31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dsDNA)抗体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采用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CLIFT)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总补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结果 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抗dsDNA抗体阳性,27例抗dsDNA抗体阴性。抗dsDNA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患者血清总补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与总补体、补体C3显著相关(P〈0.05)。结论抗dsDNA抗体可能通过补体旁路途径而非经典途径抑制补体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抗心磷脂抗体(ACA)、抗dsDNA抗体、尿蛋白、补体C3、补体C4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0例SLE患者及4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中的ACA(IgGIgAIgM),并与抗dsDNA抗体、尿蛋白、IgG、IgA、IgM、C3、C4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40例SLE患者中ACA阳性率为20.7%,抗dsDNA抗体阳性与狼疮性肾炎尿蛋白阳性组ACA的阳性率分别为32.6%、33.3%,均高于阴性组ACA的阳性率14.9%、15.3%;按抗dsDNA抗体/尿蛋白均阴性、抗dsDNA抗体或尿蛋白任一项为阳性和抗dsDNA抗体/尿蛋白均阳性分三组:ACA阳性率为11.6%、24.1%、47.1%,X^2=11.05,P=0.004;按抗dsDNA抗体阳性和阴性、尿蛋白阳性和阴性分组:ACA的敏感性分别为32.6%、33.3%,特异性分别为85.1%、84.7%,P〈0.05;用于鉴别正常人与SLE患者,ACA的敏感性为20.7%,特异性为10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C3、(=4降低,P〈0.05。结论血清AC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狼疮性肾炎有密切关系,ACA、抗dsDNA抗体、尿蛋白、C3、C4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狼疮性肾炎、肾损害及疾病发展的判断和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将SLE患者的自身抗体、补体等SLE活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组的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的补体C3、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组的自身抗体谱中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最高;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的阳性强度评分与补体C3、C4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两者均与SLE活动指标的数目呈正相关(P<0.05),但抗dsDNA抗体的相关性要高于ANA;补体C3、C4水平与SLE活动指标的数目均呈负相关(P<0.05);抗史密斯(Sm)抗体等其余抗体的阳性强度评分与补体C3、C4水平、SLE活动指标数目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自身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多项SLE活动指标可更准确地诊断SLE,尤其是当SLE标记性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均阴性时,参考ANA、补体C3、C4水平等其他活动指标能减少SLE的漏诊,并能更好地判断SLE活动度,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与补体联合检测结果,探讨各检测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87例临床确诊SLE患者列为SLE组,另选取50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谱(ANAS)及补体C3、C4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LE组ANA、抗dsDNA抗体、ANAS、补体C3、C4各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血清补体C3、C4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抗Sm抗体外,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指标。结论 ANA、抗dsDNA抗体、ANAS及补体C3、C4联合检测可提高SLE的检测阳性率,对SLE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67例SLE患者为本研究观察组,同期选取22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IL-17、IL-23、HMGB1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与SLE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以及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LE活动组中IL-17、IL-23以及HMGB1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肾炎组HMGB1水平明显高于非肾炎组(P0.05),肾炎组IL-17、IL-23水平与非肾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IL-17水平与抗ds-DNA抗体水平、抗Sm抗体水平、补体C3、C4、IgM、IgG、CRP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SLEDAI呈正相关(r=0.703,P0.05);IL-23水平与抗ds-DNA抗体水平、抗Sm抗体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SLEDAI、IgM、IgG、CRP呈正相关(r=0.621、0.317、0.432,P0.05),与补体C3、C4呈负性相关(r=-0.456、-0.378,P0.05);HMGB1水平与抗Sm抗体水平、补体C4、CRP均无相关性,与SLEDAI、抗dsDNA抗体水平、IgM、IgG呈正相关(r=0.000,P0.05),与补体C3呈负性相关(r=0.000,P0.05)。结论血清IL-17、IL-23及HMGB1在SLE患者中显著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这些指标可能对揭示SLE发病机制或控制病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5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同时采用用酶联免疫(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A-dsDNA)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结果观察组血清A-dsDNA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C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补体C3和dsDNA定量呈负相关补体C4和dsDNA定量呈负相关。补体C3、C4和抗dsDNA抗体定量呈负相关,有助于对SLE疾病发展的判断和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7.
陈昭华  徐红星  段艳  赵星 《检验医学》2007,22(4):442-44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SLE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sICAM-1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等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sICAM-1水平与ANA滴度具一定的相关性(r=0.363,P〈0.05),而与抗dsDNA抗体、补体无明显的相关。结论sICAM-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血清sICAM-1的测定有助于SLE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LE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 方法 用ELISA法检测89例SLE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Hcy水平,并与AN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及Ig、C3、C4进行分析比较。血清Hcy≥15 μmol/L为高Hcy血症。 结果 SLE组高Hcy检出率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SLE组Hcy水平与Ig呈正相关,与C3、C4呈负相关,健康人对照组则无明显相关性;SLE患者ANA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抗Sm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dsDNA阳性SLE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抗dsDNA阴性者(P<0.01)。SLE患者治疗后血清Hcy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结论 SLE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且Hcy的变化与疾病活动程度关系密切,检测血清Hcy有助于SLE的诊断及其活动性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及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10 例SLE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水平。110例SLE患者按LN判定标准分为LN组(41例)和非LN组(69例)。比较分析其与补体C3、C4、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 DNA(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anti-dsDNA)抗体的相关性,并通过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及抗dsDNA抗体判断其在LN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SLE患者中血清抗C1q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1.90±23.83)U/mL vs(2.73±4.18)U/mL,P0.05]。LN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与抗dsDNA抗体、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补体C3、C4含量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显著提高LN的诊断价值。结论 抗C1q抗体水平能反映SLE的疾病活动程度,并与SLE肾损害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有助于LN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1例SLE患者作为SLE组,59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AID)患者为疾病对照组(AID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ANAs,速率散射法检测补体和免疫球蛋白。比较各指标的阳性率,选择SLE组阳性率较高的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 SLE组ANA、抗RNP/Sm抗体、抗Sm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C3、C4指标阳性率分别为97.71%、47.33%、22.90%、59.54%、57.25%、21.37%、19.08%、32.82%、53.44%、64.12%,与AI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分别与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Rib-P抗体、补体(C3、C4)联合检测,各联合模式阳性率均高于AID组(P0.05),并且与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Rib-P抗体、补体(C3、C4)联合的检测模式阳性率也高于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的二联模式(P0.05)。结论抗Sm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Rib-P抗体以及补体(C3、C4)等指标对SLE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联合诊断能提高SLE诊断的灵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miR-181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法检测了30例SLE患者和30健康个体血清miR-181a,分析了其与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抗dsDNA抗体和SLEDAI-2K评分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和健康个体血清miR-181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7(P25~P75:78~354)和41(P25~P75:2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26,P〈0.01).SLE患者血清miR-181a与血沉、C反应蛋白、抗dsDNA抗体和SLEDAI-2K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51、0.63和0.55(P值均小于0.01).结论 血清miR-181a是评估SLE病情的有益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8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IL-18的水平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38例SLE患者在活动期和治疗后稳定期及30例对照血清中IL-18的水平,观察IL-18与SLE疾病活动指数标准(SLEDAI)及其它疾病活动指标[血沉(ESR),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和C4及总补体CH50]的相关性。结果(1)活动期和治疗后稳定期SLE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分别为(754.2±314.8)pg/ml,(311.5±256.7)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8.4±12.6)pg/ml];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2)在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分别与抗ds-DNA抗体滴度和SLEDAI评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均P<0.05)。与ESR,C3,C4和CH50等其它实验室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而活动期SLEDAI评分分别与C3、CH50和抗ds-DNA抗体滴度呈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3)活动期和治疗后稳定期SLE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变化结果与SLEDAI评分变化结果呈现显著相关性(r=0.46,P<0.05)。结论IL-18水平在SLE中升高,与SLE活动性呈现显著正相关,检测IL-18可以作为诊断SLE活动性的有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载脂蛋白 E(ApoE)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进行诊治的47例S L E患者及4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ApoE水平,根据不同临床指标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组ApoE总体表达水平升高[(15.2±4.4)pg/mL vs .(8.6±3.3) pg/mL ,P<0.05],其中活动组患者 ApoE较非活动组患者相比升高更为明显[(18.3±6.1)pg/mL vs .(14.2 ± 5.7) pg/mL ,P<0.05];狼疮性肾炎组和非狼疮性肾炎组血清中 ApoE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组患者血清中ApoE水平较抗ds-DNA抗体阴性组患者明显升高[(17.9 ± 5.8)pg/mL vs .(13.9 ± 4.7) pg/mL ,P<0.05]。结论 ApoE可作为反映SLE患者病情活动的有效指标,为疾病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A蛋白免疫吸附、PH350免疫吸附、DNA免疫吸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选择免疫吸附治疗的方式分为3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活动指数、器官功能等。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显著下降(均P0.05),其中A蛋白吸附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免疫球蛋白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观察时间的延长,不同方法的狼疮活动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免疫吸附治疗方法均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较好的病情控制效果,但A蛋白对自身抗体清除更彻底。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灵敏度、特异度等。方法收集SLE病例58例,按SLE疾病活动指数分为非活动组、轻度、中度、重度活动组,同时设对照组2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全自动血沉分析仪等分别检测抗核心抗体(ANA)、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Sm、C3、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1)抗核小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与SLE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638,χ2=40.235,P=0.00)。(2)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疾病诊断的灵敏度(51.72%)高于抗-ds-DNA(20.69%)和抗-Sm(41.38%),其特异度(92%)也与抗-ds-DNA(96%)和抗-Sm(92%)接近。(3)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表达水平与C3呈负相关(r=-0.595,P=0.00),与ESR呈正相关(r=-0.783,P=0.00),而与ANA核型、滴度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检测作为一项新的与SLE疾病活动密切相关、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操作简便的实验室评价指标,将在SLE疾病诊断、合理治疗及疗效评估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体金斑点法(DIGF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IGFA法和ELISA法同时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n=80)及健康对照者(n=50)血清中抗dsDNA抗体。并将ELISA法的定量检测结果与SLE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ELISA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DIGFA法,但敏感性略低于后者。ELISA法检测的抗dsDNA抗体水平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指数、血沉、血清C3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ELISA法检测抗dsDNA抗体水平较DIGFA法准确性更高,并且是监测SLE病情转归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05例SLE患者,按影像学有无浆膜腔积液表现将其分为有、无浆膜腔积液组,按SLEDAI评分分为有、无活动两组,按统一法获得各观察参数指标数据,分析CRP水平与SLE活动性及浆膜腔积液的关系,并比较分析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通过分析205例SLE患者,有积液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无积液组(P〈0.001),活动组的CRP水平与非活动组无明显差异(P〉0.05),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无相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OR= 86.04,95%CI17.85~373,P〈0.001).结论 SLE患者的CRP水平在反映疾病活动性方面意义不大,但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清清蛋白是否可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共有113例患者纳入研究,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要求,男性18例,女性95例,血清清蛋白、补体(C3,C4)、抗dsDNA抗体等检测项目于就诊当天完成,所有患者进行SLEDAI评分,按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72,SLEDAI≥4)和缓解期组(n=41,SLEDAI=0~4),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各指标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与缓解期相比,血清清蛋白(g/L),C3(g/L),C4(g/L),抗dsDNA抗体(U/L)水平分别为(35.76±7.19 vs 40.96±7.43,t=3.654,P=0.001),(0.68±0.23 vs 0.90±0.18,t=5.304,P=0.001),(0.13±0.06 vs 0.18±0.05,t=4.007,P=0.001),(229.00±203.95 vs 136.59±82.98,t=-3.384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C3,C4,抗dsDNA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相关性分别为R=0.448,P=0.001;R=0.448,P=0.001;R=0.389,P=0.001和R=0.36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C3,C4,抗dsDNA抗体在判断狼疮活动与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83,0.720和0.658,其中血清清蛋白判断狼疮活动与否能力高于抗dsDNA抗体(Z=2.077,P=0.001)。结论血清清蛋白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标志物用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相关因子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ATF)和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变化,分别比较BATF、IL-17水平与疾病活动和各个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2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BATF和IL-17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BATF和IL-17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活动期较非活动期升高(P<0.05),SLE患者血清BATF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455,P<0.05);狼疮性肾炎组血清BATF和IL-17水平高于非狼疮性肾炎组(P<0.05);在皮肤黏膜损害组与非皮肤黏膜损害组、关节炎组与非关节炎组、血液系统损害组与非血液系统损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血清BATF和IL-17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19,r=0.324,P均<0.05);IL-17与24 h尿蛋白定量正相关(r=0.25,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BATF和IL-17水平明显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肾脏的损害相关,Th17细胞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