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查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调查哈尔滨市420例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者。结果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得分为(52±12)分,呈中等水平,量表的5个因子按照标准化得分高低排序依次为习惯反应样式、症状警觉、就医阻碍因素、他人意见影响和正确判断能力。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受到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体检情况及脑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因素的影响(P<0.05)。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者患脑血栓风险程度与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呈正相关(r=0.108,P=0.028)。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呈中等水平,受到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体检情况及有无脑血管病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 信息框架(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理论在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在公众脑卒中认知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基于“中风120”的收益与损失框架信息对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影响的差异。方法 2021年1—9月,通过脚本撰写、视频制作、视频评价3个步骤,形成基于“中风120”的收益框架视频和损失框架视频。于2021年10—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1例广东省广州市35~8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n=40)和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n=41),邀请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收益框架视频,邀请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损失框架视频。在观看视频前后,采用脑卒中先兆症状识别和应对调查问卷、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量表(SPDBI)对居民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居民干预前后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与应对情况,以及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结果 最终共纳入75例居民,其中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37例,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38例。干预前,两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前期量表开发的基础上,制定脑卒中高危者及其家属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SPDBI)量表的地区常模及分级标准,为评价黑龙江省脑卒中高危者及其家属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03-11至2013-03-20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及哈尔滨地区4个社区服务机构的脑卒中高危者及其家属602名,以SPDBI测评量表为测评工具,对测评对象进行调查,建立原始粗分常模和标准分常模,计算Z分数和T分数,并按照标准T分对SPDBI测评量表评分进行水平分级。结果 样本观察值符合正态分布,测评对象SPDBI测评量表总分平均为(81.7±15.2)分,平均得分率为60.53%,在原始粗分常模的基础上编制了原始分-T分、Z分常模转化表,并分为5个等级:总分≤50分者院前延迟可能性非常小;总分51~65分者院前延迟的可能性较小;总分66~96分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呈中等水平;总分97~111分者院前延迟的可能性比较大;总分≥112分者院前延迟的可能性非常大。结论 针对SPDBI测评量表建立的常模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可以作为黑龙江省脑卒中高危者及其家属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
5.
郭敬杰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54-2156
目的:分析急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救治的200例AMI患者,采用医院自制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调查量表评估延迟行为意向水平,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分析影响急诊AMI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SPDBI)量表总分为(82.63±5.63)分,平均得分率为61.21%;单因素、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较低、体检频率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疼痛较轻均是急诊AMI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较高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急诊AMI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较高受月收入较低、体检率较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与疼痛较轻的影响,需针对性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就医观念.  相似文献   

6.
背景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是我国正大力推广的国民健康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居民对其的参与率较低,严重影响了筛查效能。筛查意向是筛查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但关于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却较少。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现状,探索影响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的因素。方法 于2022年3—5月,便利抽取广东省居民648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脑卒中健康知识量表、社区医疗服务信任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的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6%。居民脑卒中高危筛查意向量表平均总得分为(101.30±14.98)分,其中352名(58.7%)居民筛查意向处于较高水平,248名(41.3%)居民筛查意向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性别、居住状态、高血压患病情况、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吸烟情况、脑卒中高危筛查知晓情况、所在社区既往脑卒中高危筛查开展情况、既往脑卒中高危筛查接受情况、自感终身发生脑卒中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院前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 选取 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8 月在成都市 3 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368 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 时间窗,将其分为就医延迟组(院前时间>3 h,n=261)和就医及时组(院前时间≤ 3 h,n=107)。采用一般资料 调查问卷、就医决策障碍感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进行比 较分析。结果 纳入AIS患者的院前中位时间为 8.18 h。与及时组比较,延迟组脑卒中严重程度、不知道溶栓 时间窗的比例、门诊入院率更高(P<0.05)。AIS患者院前延迟与就医决策障碍感知呈正相关(P<0.001),与 社会支持、其他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 (11~15 分)、患者拨打 120、首诊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决策时间、就医决策障碍感知是AIS患者院前延迟的独立 影响因素(P<0.05)。结论 AIS患者院前延迟发生率较高,患者拨打 120 频次较低,未来应提高居民脑卒中风险 意识,加强紧急医疗服务的宣传,减少转诊,为高危患者提供社会支持,以缩短院前时间。  相似文献   

8.
赵秋利  吴燕妮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703-3706,3709
目的编制缺血性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用于测评高危者发生院前延迟行为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访谈法和反头脑风暴法构建量表概念框架和初期条目。采用专家评议、小范围测试及预测试,形成暂定版量表;对哈尔滨市高危者进行大样本测试,有效问卷420例形成正式版量表,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形成24条目,5因子的缺血性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597%,量表项目间平均相关系数、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265和0.896;验证因子分析显示拟合指数χ2、df、χ2/df、RMSEA、CFI、GFI、AGFI、NFI、IFI、TLI分别为412.007、234、1.761、0.050、0.948、0.897、0.868、0.888、0.948和0.938。结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评缺血性卒中高危者的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的就医延迟现状,并探索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就医延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7月在四川省自贡市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本研究以过去1年在家居住半年以上且最近1个月有就医经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42名,就医延迟发生率为13.45%(46/3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65岁人群相比,≥65岁人群更可能发生就医延迟(OR=2.187,95%CI=1.074~4.457,P=0.031),农村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质量评价评分越高,越不容易发生就医延迟(OR=0.854,95%CI=0.735~0.992,P=0.039)。结论 四川省农村居民常见症状的就医延迟行为的发生情况较低,农村居民的年龄和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质量评价均不同程度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的就医延迟的发生,建议重点增强农村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意识,并通过增加对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能力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总体...  相似文献   

10.
11.
背景久坐行为是不良生活方式的一种,与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认识脑卒中患者的久坐行为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意义重大。目的调查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8—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外科门诊复查及3个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n=230),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国成人静态行为问卷、疲劳严重度量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均久坐行为时间为(7.10±2.75)h,179例(79.6%)患者每日久坐行为时间≥5 h。久坐与非久坐脑卒中患者年龄、常居住地、文化程度、并发症数、合并慢性病数和疲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并发症数、合并慢性病数及疲劳情况是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发生率较高,健康相关管理人员可结合相应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和被签约居民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一种契约式服务,家庭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为签约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保障居民健康状况,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目的 了解兰州新区已签约居民续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兰州新区3个乡镇54个行政村的650例签约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已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式服务需求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利用情况、需求情况及续签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22份,有效回收率为95.7%。签约居民有续签意愿者占82.0%(510/6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清楚建有健康档案、是否愿意在社区继续康复治疗、是否需要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对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有影响(P<0.05)。结论 是否清楚建有健康档案影响居民的续签意愿,愿意在社区继续康复护理者续签意愿较高,需要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者续签意愿较高。建议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下沉,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完善差别化医保政策,畅通转诊渠道。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资源在公众健康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目的 调查脑卒中住院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脑卒中住院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10月选取河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580例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S)调查其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58份,有效率为96.2%。脑卒中住院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总分是13(13)分,合格率为5%。网络健康信息与服务的应用能力测试维度总分为8(7)分,评判能力测试维度总分为4(4)分,决策能力测试维度总分为2(2)分。照顾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合格率为24.7%(138/55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照顾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是脑卒中住院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住院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应对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予以关注,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解决自身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9-03-30-2010-03-30门头沟区医院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除一般资料外,按是否在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 h内到达医院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影响脑卒中院前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首诊地点、居住地点、对脑卒中的认识及脑卒中的类型均与患者发病后距治疗时间有关(P<0.05).在家中发病或者在其他地方发病的脑卒中与发病后距治疗时间无关(P>0.05).结论 有42.3%脑卒中患者不能在发病后6 h内到达医院,其院前时间延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脑卒中知识了解不够、使用急救电话/急救车少.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是提高患者6 h内到达医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卒中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抢救的脑卒中患者156例(A组),将治疗成功率、死亡率与同期自行就诊的14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分析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的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2.32±5.41)岁和(71.49±3.52)岁,两者之间进行比较,P=0.43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到医院就诊平均时间分别是(13.35±2.61)m in和(125.16±17.95)m in,两者之间进行比较,P=0.000,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抢救成功151例(96.69%),死亡5例(3.31%),B组患者抢救成功133例(90.00%),死亡15例(10.00%),两者之间进行比较,P=0.023,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能赢得最佳治疗时间,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中部地区乡村医生的离职意向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的工作网络,将我国中部地区8个省中参与该工作网络的27个项目县(区)中的991家村卫生室中所有在岗的乡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于2016年11月—2017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乡村医生的人口学信息、工作年限、工作类型、阶段性培训情况、收入达到预期的程度、保险情况、职业倦怠及离职意向。共回收有效问卷1 669份。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乡村医生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669例乡村医生中有568例(34.03%)具有离职意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阶段性培训情况、收入达到预期的程度、保险情况、情绪衰竭程度、情感冷漠程度、成就感缺乏程度的乡村医生的离职意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受教育程度、所学专业、职称、工作类型的乡村医生的离职意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水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收入达到预期的程度低(0%~,OR=20.738;20%~,OR=6.101;40%~,OR=5.657;60%~,OR=4.457)、缺乏保险(OR=1.769)、职业倦怠程度严重(重度情绪衰竭,OR=2.436;重度情感冷漠,OR=1.626;中度情感冷漠,OR=1.486;重度成就感缺乏,OR=1.948)是乡村医生具有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我国中部地区乡村医生有离职意向情况较为严重,收入达到预期的程度、保险情况、职业倦怠程度是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应加强相关补偿和保障政策的落实,提高乡村医生的薪酬水平,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明确指出,需在卒中后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以最终确定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生,但关于PSCI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存在争议,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为PSCI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7篇文献,包含8 677例患者,其中PSCI患者4 322例,非PSCI患者4 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95%CI(1.06,1.14),P<0.000 01〕、受教育程度〔OR=0.82,95%CI(0.78,0.85),P<0.000 01〕、高血压〔OR=2.69,95%CI(1.90,3.81),P<0.000 01〕、糖尿病〔OR=1.95,95%CI(1.58,2.39),P<0.000 01〕、心房颤动〔OR=2.92,95%CI(1.92,4.45),P<0.000 01〕、卒中史〔OR=2.68,95%CI(1.95,3.68),P<0.000 01〕、Fazakas评分〔OR=1.86,95%CI(1.57,2.21),P<0.000 01〕、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44,95%CI(1.17,1.77),P=0.000 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08,95%CI(1.02,1.14),P=0.006〕、饮酒〔OR=2.85,95%CI(2.00,4.04),P<0.000 01〕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论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史、Fazaka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以减少PSC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彩茵  江冬冬  王全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5):3073-3078
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宜昌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抽取于2017年9—12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且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75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居民的一般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的知晓、认知、利用及满意度情况,居民的续签意愿。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3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8.0%。结果 735例居民中,有续签意愿者占85.9%(631/735)。年龄、健康状况、从家步行至最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花费的时间、对基层首诊的看法(是否赞成基层首诊)不同的居民续签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情况(是否知道自己的家庭医生),认知情况(是否信任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必要,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能降低发病率、医疗费用及提高就医便捷性),利用情况(是否享受到上门服务、电话随访、免费体检及建立健康档案),满意度情况(对家庭医生医疗水平、家庭医生服务态度及总体情况是否满意)不同的居民续签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居民年龄、是否赞成基层首诊、是否信任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必要、对家庭医生医疗水平的满意度、对总体情况的满意度是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宜昌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较高,居民年龄、是否赞成基层首诊、是否信任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必要、对家庭医生医疗水平的满意度、对总体情况的满意度是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