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冠状动脉血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我院2014年诊断为STEMI并行PCI手术的患者486例。根据术后TIMI血流分为TIMI血流3级组(n=364)与无复流/慢血流组(n=122),比较2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无复流/慢血流组血清总胆红素[(11.3±5.1)μmol/L vs(12.6±5.4)μmol/L]、直接胆红素[(4.2±1.5)μmol/L vs(4.6±1.8)μmol/L]均低于TIMI血流3级组(t分别为2.400、2.419,P均0.05)。结论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组STEM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TIMI血流3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替罗非班组为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4例;以同期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患者(硝普钠组)5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30 d心绞痛、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纳组(62.96% vs 42.31%,P<0.05);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少于硝普钠组[(38.6±7.2)vs(49.4±9.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心绞痛发生率(5.56% vs 21.15%,P<0.05)、MACE的发生率(7.41% vs 23.08%,P<0.05)低于硝普钠组,LVEF高于硝普钠组[(58.2±6.3)% vs (50.4±9.7)%,P<0.05].结论 对于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应用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慢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术并且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296例,根据替罗非班的用药时机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中用药组。分析两组术前与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PCI术前及术后IRA前向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比例均高于术中用药组,分别为(74.7% vs 47.2%、98.9% vs 93.2%,P<0.05)。术前用药组PCI术后LVEF高于术中用药组(58.31±5.35)% vs (52.93±6.01)% (P<0.05)。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低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此外,术前应用替罗非班不增加STEMI患者PCI术后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根据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分为慢血流和无复流组27例,血流正常组93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指标。结果慢血流和无复流组患者的IL-17、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7是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血清IL-17水平升高与PCI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有关,检测IL-17对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葛兴  崔炜 《临床荟萃》2009,24(20):1756-175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心电图参数预测急诊PCI术后的心肌再灌注水平的价值,寻找能够尽早提示急诊PCI术后疗效的检测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发病时心电图的各项参数与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的相关程度,筛选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5例急诊PCI患者中,无复流患者17例,发生率为26.2%。比较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的术前心电图参数,ST段抬高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T段呈C型抬高者无复流发生率最高(34.8%,16/46);而QRS记分、ST段抬高导联数目、ST段抬高总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型ST段抬高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56,95%CI=1.189,67.456,P=0.033)。结论作为一项简明的心电图参数,C型ST段抬高可以预测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有利于术前、术中预见性地采取防治该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SCF/N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PCI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共152例, 根据PCI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SCF/NR组和正常血流组,分析两组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BMI、高血压史、家族史、吸烟、饮酒、术前TIMl血流分级、killip分级、尿潜血、左心室舒收末内径、梗死相关动脉、病变位置、弥漫程度、介入治疗方法、射血分数、白细胞计数(WB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I)、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脂蛋白a(LPa)、血清胱抑素C(Cys c)、K+、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 2聚体(D D)、病变血管支数、病变血管长度、病变血管直径、支架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NR组年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比较高于无SCF/NR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 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术后出现SCF/N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LDL 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经PCI术后出现SCF/N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入选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检测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依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将患者分为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6.4×109/L)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组(>6.4×109/L),根据PCI后冠脉造影血流速度分级,将患者分为冠脉血流正常组(TIMI分级=3)和无复流组(TIMI分级≤2),进一步比较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无复流发生关系,以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无复流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患者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33.3%vs.17.2%,P<0.05)。无复流组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7.9±4.3)×109/L vs.(6.2±3.0)×109/L,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2.40,95%CI为1.18~5.15,P=0.023),但是ROC曲线分析表明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不能作为诊断无复流的单项检验指标。结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不能作为单一生物标记物用于预测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指标差异,对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182例,按照血栓负荷状态分为高血栓负荷组117例与低血栓负荷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介入治疗相关指标,以及平均住院日、住院期间死亡率等临床结果差异。结果与低血栓负荷组患者比较,高血栓负荷组患者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更高、用于处理无复流或慢血流的药物用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TIMI3级血流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过程中,需要警惕高血栓负荷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的风险,血栓抽吸、抗栓、扩冠等综合措施的合理运用,有助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诊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风险的评分方法。方法收集接受介入治疗的 AMI 患者的无复流相关因素的临床资料,分为评分模型组和验证组,采用二项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研究的方法,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无复流风险评分系统,对发生风险进行分层,并对评分系统真实性及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模型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0.587,P =0.019)、心功能 Killip 分级≥2级(OR =3.656, P <0.01)、TIMI 血流分级≤2(OR =0.774,P =0.013)、PCI 术前血栓负荷>4分(OR =2.629,P<0.01)、发病至球囊扩张病变时间>6 h (OR =1.485,P =0.083)为 AMI 患者 PCI 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分层:评分<2分为低危,2~5分为中危,>5分为高危。模型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95%CI:0.671~0.761)。采用 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得出:χ2=1.027,P =0.994,提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验证组二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 AUC =0.891(95%CI:0.822~0.959)。分别比较验证组 killip 分级、血栓负荷、评分、危险分层的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无复流评分的 AUC 最大(AUC =0.851,95% CI:0.776~0.927)。结论根据基于 AMI 患者临床和造影特征建立的简单无复流风险评分系统,可用于对 PCI中无复流发生风险进行分层,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预测无复流发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陈然  杨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11-24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62例,随机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血小板膜蛋白Ⅱb/IlIa(GPⅡb/ll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注射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0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显著减少,6个月MAcE、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85例,根据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TIMIO~2级)及TIMI3级组,记录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40%;应激性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3mg/L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复流现象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无复流现象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药物支架置入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住院,在发病后12 h内成功行急诊药物支架置入的1413例STEMI患者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分为无复流组和复流正常组.采用单变量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在1413例患者中,297例发生无复流(2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再灌注时间>6h、侧支血流≤1级、入院血糖(admission plasma glucose,APG)>13.0 mmol/L、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PCI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使用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无复流发生率随着独立预测因素增加而显著增高(P<0.01).结论 STEMI患者急诊药物支架置入后无复流预测模型由6个因素组成:年龄> 65岁、再灌注时间>6h、侧支血流≤1级、APG> 13.0 mmol/L、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PCI前IABP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管再通后心肌无复流(NR)现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组(直接支架组)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组(预扩张组),应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50%)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峰值时间来评价两种方法对AMI患者NR的影响。结果两组虽然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直接支架组与预扩张组比较,术后即刻CTFC显著减少[(23.10±4.51)帧vs.(25.53±5.09)帧,P〈0.05)]、MBG 2~3级显著增高(90%vs.74%,P〈0.05)、NR发生率显著减少(10%vs.26%,P〈0.05);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显著增加(88%vs.70%,P〈0.05),直接支架组CK-MB峰值显著减少[(217.2±96.86)U/Lvs.(260.22±97.78)U/L,P〈0.05]、CK-MB峰值时间显著提前[(11.72±2.67)hvs.(13.7±2.06)h,P〈0.05]。结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AMI血管再通后心肌NR的发生,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直接支架植入在血栓高负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行PCI治疗的298例血栓高负荷STE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支架前对靶病变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即球囊预扩张+PCI组(对照组,49例)和未行球囊预扩张直接PCI组(试验组,249例),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无回流发生率、术后2 h内相关梗死动脉ST段回落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生无回流的危险因素。 结果2组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回流者31例(10.4%,31/298),其中试验组为3例(1.2%,3/249),低于对照组的28例(57.1%,28/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53,P<0.001);试验组术后2 h内相关梗死动脉ST段回落<50%者2例(0.8%,2/249),对照组为18例(36.7%,18/4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213,P<0.001);术后30 d内试验组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者21例(8.4%,21/249),冠心病死亡8例(16.3%,8/49),对照组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者18例(36.7%,18/49),冠心病死亡0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830,42.216,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球囊预扩张是无回流发生的危险因素(OR=47.594,P<0.001)。 结论血栓高负荷STEMI患者行PCI时,术中尽量减少对靶病变球囊预扩张处理,直接植入支架,可有效减少术后无回流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30 d内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超负荷量氯吡格雷时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64例成功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300 mg组和600 mg组,2组各32例.比较2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和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心肌呈色显像分级(MBG)3级获得率、ST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心功能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IGF)、可溶性CD40配体(8CD40L)的变化.结果 2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治疗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氯吡格雷600 mg组的MBG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300 mg组(21.88%和50.00%,P<0.05),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显著下降[(70.90±9.51)%和(60.70±15.06)%,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70.96±9.51)%和(65.27±9.85)%,P<0.05],PIGF较300 mg组显著下降[(14.37±1.32)ng/L和(15.85±1.71)ng/L,P<0.05],sCD40L较300 mg组显著下降[(4.93±0.71)μg/L和(5.68±0.77)μg/L,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超负荷量氯吡格雷可以改善PCI术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善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6.
孙伟 《临床荟萃》2020,35(9):792-795
目的 本研究旨在验证CHA2DS2 VASc评分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复流现象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接受原发性PCI治疗的300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将27例无复流患者作为第一组,将其余2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计算每例患者CHA2DS2 VASc风险评分。结果 CHA2DS2 VASc评分与无复流相关性的多变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2DS2 VASc评分中各个成分对无复流预测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较高的CA2DS2 VASc评分与无复流现象风险和住院病死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术前血清凝集蛋白-1(intelectin-1,ITLN-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外周血微小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信使RNA(SIRT1 mRNA)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复流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首次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TIMI分级分为无复流组44例和再灌注组62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2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血清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测定血清中miR-34a、SIRT1 mRNA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再灌注组相比,无复流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iR-34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IR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CI术后患者血清中miR-34a和SIRT1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78,P<0.05)。miR-34a表达水平升高、SIRT1 mRNA表达水平降低是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34a在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IR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iR-34a、SIRT1 mRNA可能参与了A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