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古今针灸疗法临床思维的多态性分析,认为针灸疗法的指导理论体系呈现多样性,经典经络系统只是针灸疗法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之一,古今针灸临床都没有将经典经络系统作为指导针灸临床治疗选穴的唯一和纯化的理论体系。古代有局部病灶直接选穴或选位、按经典经络理论选穴、按腧穴主治选穴、按病选穴、按证候群选穴、按病寒热虚实选穴、脉候选穴、按时选穴,按经脉之标本、终始、根结选穴以及按针具指导临床等,内容十分丰富。现代针灸临床除上述古代理论外,更有西医解剖学等现代理论的应用,而且也有现代建立的各种微针体系和新疗法新理论。通过对古今针灸疗法理论多样性的分析,初步提出针灸疗法理论体系的重构设想,即应包括经典理论体系和现代理论体系。经典理论体系可大体上分经典经络系统、经典非经络(经络以外)的理论体系和经典中医理论体系;现代理论体系应包括神经系(线性联系)和非神经系(非线性联系)两大体系。  相似文献   

2.
针灸疗法作为外治法具有自身的特征与临床治疗规律。针灸治病的本质、独特视角、可用因子与中医方药内治法截然不同,用内治法思维指导针灸临床不利于其从外治外、从外治内的根本思维特征的把握;将人体疾病从宏观上分为阳病(体表病、躯体病)和阴病(体内病、内脏病)有助于掌握针灸诊疗大规律;经典经络体系对于指导躯体病的以外治外规律的运用具有实用、高效和针对性,在治疗内脏病的以外治内方面也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明显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针灸疗法源远流长。将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与传统针灸理论相结合,是目前针刺研究中的一大特点。我们也作了一些探索,提出了“经络口”和“病经口”的新概念,创造了中国经络诊疗器和经络电冲击疗法。一、经络口和病经口针灸疗法施治的部位通常是穴位。穴位是脏腑经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份之一。它和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营卫气血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同等的重要地位。数千年来,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证明,经络学说对针灸疗法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针灸医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我国历代的许多医家,十分重视对经络学说的学习和研究,并作了不少的整理和发挥,使经络学说逐渐的完备起来,成为现代学习和研究针灸医学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但现代的针灸医家对待经络学说的态度,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1、对指导针灸疗法的经络学说,不肯去虚心的学习和钻研,只凭主观而毫无根据的加以全部否定,并给  相似文献   

5.
探讨针灸疗法与针灸专科的定义差异、临床角色差异及其国际标准化,为针灸专科化和国际化提供参考证据。针灸疗法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赢得部分世人的信赖,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而针灸专科鲜有较为公允的定义及国际先例可循。因此,客观地为针灸疗法与针灸专科比较定义差异、确立临床角色及制定国际认可标准便格外重要。笔者认为针灸标准化最好能够借鉴国际医学标准、循证医学等并结合针灸学理论,从以下3个重要项目开始入手:一是针灸疗法安全性和禁忌证;二是针灸疗法适应证及其诊疗规范;三是把针灸疗法适应证等级化成为"3级循证针灸病谱",作为规范针灸专科适应证的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6.
张天文主任认为要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必先对针灸学术思想有深刻认识,既要对古法针灸进行全面继承和学习,又要结合现代医学对人体研究的成果,发皇古义,创新提高,古今结合。十二经络病,经筋病,奇经八脉病,脏腑病是针对不同病因病理的辨证治疗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临床不能乱结合。解剖认知的脑、神经、筋膜、血管,体液等都属于经络、脏腑组成部分,可以借用说明,但不可本末倒置。针对不同病情,选用不同针具;针对外感、内伤病,经络、脏腑病,使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针法,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1日讯:近日,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居易名医传承工作站”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提出今后针灸界应明确经络本意,传承经典经络理论;正确认识经络在生命(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精确治疗,不再迷信于前人的“秘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说,王居易的经络理论可以贯穿中医的症、证、病、法、方、穴(药)等诸个诊疗环节,涉及针灸理论发展、针灸治疗病种扩展、经典学习和科研等重要问题。应建立“经络医学学科建设基地”,  相似文献   

8.
通过学习《针灸临床技能实训》下篇"针灸临床诊治思维",体会到该书有以下主要特点:突出针灸四诊特点,强调经络腧穴诊察;注重中西医结合,适应现代临床需求;旨在探讨建立针灸特色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学生形成具有针灸特色的临床诊疗思维模式。该教材突出了以实践技能为主线,以临床思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临证分析能力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是临床辨证求因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内经》也提出了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而病机十九条对针灸临床诊疗具有重要启示。通过对病机十九条的简释,并分别分析其在临床上对针灸治疗疾病的指导意义,以推广"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中医治病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归纳中国现代针灸临床的治疗病症,总结现代针灸临床病谱。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1978-2005年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即频次)。结果: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了16类针灸病谱461种,包括西医病338种,西医症状73种,中医病症50种。结论:针灸疗法适应证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继洲溯源穷流,集针灸诸家之大成,师古而不泥;临证重视经络理论,提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总结和创新针刺手法,建立了比较规范和实用的针刺手法体系;倡导针灸药物并重,强调针灸药物综合运用,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何佳美  银子涵  梁繁荣 《陕西中医》2021,(11):1581-1585
“心合小肠”理论主要是指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系统发挥“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它们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经络上相互联系。肠道菌群与中医理论中的小肠功能相似,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吸收营养,它还能充当内分泌器官,起着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及免疫应答的作用,与宿主之间有着密切的信息交换,参与神经系统调节,形成肠道的生物学屏障。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了肠道菌群失调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这使“心合小肠”理论更受到认可和深化。同时,针灸作为传统治疗手段,对肠道菌群紊乱及心血管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拟从肠道菌群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心合小肠理论的相关性探讨针灸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从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法及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疗效确切可靠。现代临床及文献中对针灸治疗急症记载甚少。此文以案例形式,突出了传统医学中针法及灸法治愈疾病简便廉验的特点。记录了治疗过程,并简要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为其治疗找到佐证。  相似文献   

14.
《十四经发挥》是滑寿的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对针灸学的贡献,首先在于把督、任二脉与十二经合论为十四经,提出十四经概念;考诸《内经》,厘定穴位657个;肯定了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绘制经穴图,编写腧穴歌,使经络学说益臻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15.
针法及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疗效确切可靠。现代临床及文献中对针灸治疗急症记载甚少。此文以案例形式,突出了传统医学中针法及灸法治愈疾病简便廉验的特点。记录了治疗过程,并简要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为其治疗找到佐证。  相似文献   

16.
17.
扶阳理论以阴阳为总纲,重视阳气,主张阳主阴从。通过针对督脉的诊治,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身之阳气,促成扶阳之效。在针灸临床上,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联系脏腑,故根据督脉的生理基础和病候表现,提出通督扶阳和补督扶阳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手足浮肿、痉挛性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五更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应准确辨证,通补结合,方能达到最佳扶阳的效果,祛除病邪。  相似文献   

18.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核心,是指导针灸临床应用的重要基础课。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理解和掌握经络腧穴理论,使学生能从更高的角度去认识,提高具有现代知识背景的学生的认知程度,促进针灸理论的发展,指导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可以构建新的经络腧穴学课程架构,从经穴生理学、经穴病理学、经穴诊断学和经穴治疗学四个方面重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闭经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2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2年)、PUBMED(1966~2012年)中针灸治疗闭经的文献,分析总结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闭经证型分布,针灸对其治疗时的辨证和选穴特点、针灸频次、疗程、疗效、随访、安全性。结果纳入18篇文献中,体针治疗闭经占61.11%(11/18);针灸临床辨治闭经时常用的证型有气血不足(27.78%,5/18)、气滞血瘀(22.22%,4/18);入选的文献中使用辨病选穴的文献有8篇,占44.44%(8/18),出现频次较高的穴位是关元(8/18,44.44%)、三阴交(7/18,38.89%)、中极(5/18,27.78%)、气海(5/18,27.78%)、肾俞(5/18,27.78%)、中脘(5/18,27.78%),基于中医证型的取穴或配穴所选穴位集中来自于脾经、胃经、任脉;针灸治疗频次每天1次占55.56%(10/18);针灸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占38.89%(7/18);针灸治疗闭经的有效率随不同干预措施存在差异,在72.72%~100%之间;针灸治疗闭经的文献随访率不高,仅占5.56%(1/18)。入选文献中未见到对针灸治疗闭经的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针灸临床治疗闭经以体针常见;针灸临床辨治闭经时常用的证型有气血不足、气滞血瘀;针灸治疗闭经取穴方式常见为辨病选穴,具体是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肾俞、中脘;基于中医证型的取穴或配穴所选穴位多取自脾经、胃经、任脉;针灸每天1次,一般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评价疗效,在临床上多被采用。针灸治疗闭经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总结国内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9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有263篇,年发文量呈上升-回落交替的趋势。可视化图谱显示:共有96位作者被纳入,其中32位作者发文量 ≥ 3篇;共有25所机构被纳入,其中5所机构发文量 ≥ 3篇;共有101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9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 ≥ 10次。涉及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电针、手针、艾灸、针刺+艾灸、针药结合等,最常用的腧穴为以督脉为代表的阳经经穴。结论 ①针灸治疗AD的研究较为热门,但整体影响力不足,需加强多机构、多中心的协作交流;②针灸干预AD侧重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薄弱,今后应规范治疗体系,强化大规模临床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