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建立血管条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其成熟的超声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且建立AVF的194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AVF术后6周的内瘘功能将其分为成熟组(149例)和未成熟组(45例)。所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影响尿毒症患者AVF成熟的单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尿毒症患者AVF成熟的危险因素。结果 成熟组与未成熟组束臂前头静脉直径、束臂后头静脉直径、头静脉扩张性、桡动脉内径、桡动脉阻力指数(RI)、桡动脉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术后1 d肱动脉流量、术后1 d肱动脉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束臂后头静脉直径小、头静脉扩张性小、桡动脉内径小、术后1 d肱动脉PSV慢是影响尿毒症患者AVF成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2、2.210、2.061、2.010,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利于评估尿毒症AVF患者内瘘血管形态及血流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熟不良的相关性,及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首次行AVF成形术并定期进行随访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资料、AAC评分(AAC score,AACs)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彩超检查资料。根据内瘘术后物理检查情况、临床使用、手术后彩超数据将患者分为内瘘成熟组及未成熟组,对比2组资料之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VF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0例患者,内瘘成熟组(n=118)与未成熟组(n=42)患者在年龄(t=4.078,P<0.001)、糖尿病病史(χ^(2)=4.050,P=0.044)、AACs(t=7.056,P<0.00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t=2.151,P=0.03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2,95%CI:1.042~1.166,P=0.001)、糖尿病病史(OR=2.807,95%CI:1.010~7.803,P=0.048)、AACs(OR=1.559,95%CI:1.269~1.915,P<0.001)、iPTH(OR=1.002,95%CI:1.000~1.005,P=0.040)均与内瘘成熟不良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07~1.142,P=0.030)、AACs(OR=1.478,95%CI:1.197~1.825,P<0.001)是CKD 5期患者发生AVF成熟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AACs是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内瘘评估中应考虑上述因素对内瘘成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建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流量,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内瘘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测量指标包括肱、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直径、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等,分析自体AVF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比较AVF不同部位的血流量。结果 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肱、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管径均显著扩张,各段血管峰值流速明显增高、频谱多普勒呈低阻型改变。自体AVF的头静脉血流量与桡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肱动脉的血流量相近(P=1.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量可作为评估AVF的血流量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血液透析患者AVF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手术术前和术后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预测内瘘成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15年10月~2017年12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腕部RC-AVF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定义为可进行双针穿刺,泵控血流量200ml/min,维持至少6次连续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RC-AVF术后2周超声检查头静脉内径(cephalic vein internal diameter,D_(cv-术后))和肱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brachi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_(br-术后))是AVF成熟的独立危险因素(χ~2=48.253,P0.001)。ROC曲线分析示D_(cv-术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39,4.285mm为最佳临界值;PSV_(br-术后)的AUC为0.830,134.750cm/s为最佳临界值。结论腕部RC-AVF术前超声检查与内瘘成熟无相关性,术后2周超声检查显示D_(cv-术后)4.285mm是内瘘日后成熟的最佳预测指标,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于南京一民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76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观察结果,将76例患者分为手术成功组与手术失败组。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并记录所有患者桡动脉与头静脉血管状态以及血流状态。结果:76例手术患者中,手术成功62例,失败14例,其中血栓形成6例,术后血肿3例,成熟不良3例,吻合失败2例,手术成功组与手术失败组年龄与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手术成功组桡动脉内径、桡动脉血流量、桡动脉峰值流速以及头静脉内径均高于手术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反应性充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对手术成功率进行预测性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动静脉内瘘(AVF)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内瘘成熟程度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于本院首次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4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桡动脉和头静脉血流量、血管直径。术后6周,观察患者成熟情况并分析与头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结果  术后1、3、6周,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均明显高于术前(P < 0.05),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 < 0.05),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血流量和血管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前(P < 0.05);且术后1、3、6周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及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血流量、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力指数在术后1、3、6相邻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周,143例患者AVF成熟度为69.23%(99/143),成熟组头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血管直径和血流量均明显大于未成熟组(P < 0.05),阻力指数明显小于未成熟组(P < 0.05);术后6周头静脉血流量预测AVF成熟的ROC曲线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预测AVF成熟的临界值为387.98 mL/min。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反应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内瘘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纤细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成熟率及通畅率,并基于血管重构理论分析影响AVF成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 mm的AVF患者,超声测量手术前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内径,手术后1月测量头静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评估成熟并随访12个月,分析纤细血管建立AVF的预后。结果 56例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前平均桡动脉内径(1.26±0.28)mm,束臂后平均头静脉内径(2.72±0.53)mm,最细桡动脉内径0.5 mm。40例(71.43%)患者AVF未经干预自然发育成熟,其余16例患者中,13例(23.21%)经腔内手术或外科重建干预后成熟。回归模型显示:手术前桡动脉内径是AVF成熟预测的独立相关因素,预测AVF成熟的最佳临界值为桡动脉内径>1.35 mm。56例患者平均随访(11.39±5.81)月,手术后3月,6月,12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3.08%,68.75%,65.71%;3月,6月,12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7.92%,100%。结论 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mm的纤细桡动脉构建的AV...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人5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介入术前5min、介入术后2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照组分别在同时间段进行检测。观察组按照术前5min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为A组(高敏C反应蛋白≥10mg/L)、B组(高敏C反应蛋白10mg/L),并按照疾病类型分为C组(急性心肌梗死)、D组(稳定性心绞痛)、E组(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各组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并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5min、术后2d,C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D组、E组、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危险因素,其水平越高,炎症程度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越高,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能预测介入术后半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任玲  江珊 《临床荟萃》2021,36(1):16-20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水平与稳定型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61例,并根据1年的随访结果分为A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78例)和B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3例),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稳定型冠心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观察血清淀粉样蛋白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用彩色超声(彩超)检查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血栓生成情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疑似发生AVF狭窄或血栓生成的患者,根据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大致正常组(20例)、单纯狭窄组(38例)和血栓形成组(28例),比较3组患者的常规彩超检查情况(如桡动脉和头静脉内径、流速比值、狭窄程度、有无血栓以及血流量),以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彩超检查诊断AVF狭窄和血栓形成的效能。结果:与大致正常组相比,单纯狭窄组及血栓形成组的瘘口内径、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明显降低,流速比值和狭窄程度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显示,应用血流量诊断AVF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高(0.964),其次为流速比(AUC=0.903)和狭窄程度(AUC=0.823),头静脉内径(AUC=0.708)和瘘口内径(AUC=0.697)的AUC最小。应用血流量(482.62 mL/min)预测AVF狭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5)。彩超检查诊断AVF血栓形成的诊断效能与血管造影相似(Kappa=0.931,P0.001)。结论 :应用彩超检查评估AVF狭窄及血栓生成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血流量(482.62 mL/min)预测AVF狭窄的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巴曲酶联用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ACI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注射巴曲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评估两组Barthel指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神经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估两组治疗第7 、15 、30 、60 d 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5%,显著高于对照组74.07%(P<0.05)。治疗后观察组 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巴曲酶治疗ACI有较好疗效,对患者生活活动功能、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崔国艳  郑雯  张丽伟 《临床荟萃》2021,36(4):311-314
目的探讨不耐受胺碘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急性心律失常采用利多卡因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不耐受胺碘酮的ACS患者110例,按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利多卡因;观察组55例,给予利多卡因联合瑞舒伐他汀。两组均行溶栓、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脏功能、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45%,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耐受胺碘酮的ACS伴急性心律失常采用利多卡因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降低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调节心率变异性,从而提高抗心律失常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上肢康复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12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康复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分别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 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完成研究。干预前两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内瘘侧握力(t=-2.350,P=0.022)、非内瘘侧握力(t=-3.693,P<0.001),内瘘侧肩关节外展(t=-2.468,P=0.016)、外旋(t=-5.167,P<0.001)、内旋(t=-2.059,P=0.043),动静脉内瘘血流量(t=-2.020,P=0.047)、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t=-5.229,P<0.001)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上肢康复操训练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上肢功能及维护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lb)/肌酐(C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及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7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55例)及PDR组(28例),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患者功能锻炼开始时间。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43例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于术后3 d(A组)、术后12 h(B组)及术前2周(C组)开始指导功能锻炼,比较3组术前2周、术前1 d、术后2周、4周及8周头静脉内径;比较3组术后2周、4周及8周吻合口血流量;比较3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3组头静脉内径术后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头静脉内径术后2周、4周及8周增宽速度低于C组(P<0.05);C组术前1 d头静脉内径大于术前2周(P<0.05)。A、B 2组术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吻合口血流量得到快速提升(P<0.05);A、B两组术后2周、4周及8周吻合口血流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成熟时间较A、B组短(P<0.05)。3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早期有针对性地实施术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可在保障动静脉内瘘安全的前提下,增大血管内径及血流量,改善血管条件,缩短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李娜娜  江珊 《临床荟萃》2023,38(2):121-125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力衰竭(H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7-12月行PCI术的STEMI患者168例,术后随访1年,依据STEMI患者术后是否发生HF分为两组,HF组92例,非HF组7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HF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HF的预测价值。结果 HF组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H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非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单支血管病变,心率、体质量指数(BMI)、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则在前者治疗方案中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FOLFIRI方案化疗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补中益气汤,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8例HFmrEF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分别口服6个月。监测并比较患者试验前后相关心功能指标:N末端前体B型利钠肽(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房内径(LAD)、NYHA分级、6 min步行试验(6MWT)、收缩压(SBP)以及不良事件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NT-proBNP、sST-2、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LVEF升高,IVST、LVEDD、LVPWT、LAD降低,且观察组LVEF升高更明显,IVST、LVEDD、LVPWT、LAD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6MWT、SBP及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CHF患者287例,其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91例为观察组,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9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血糖、血脂、尿酸、肌酐、NT-proBNP、hs-CR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CHF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病程、NYHA分级为IV级患者比例、尿酸、肌酐、NT-proBNP、hs-CRP、LAD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分析显示,病程(OR=1.638)、心功能分级(OR=2.242)、NT-proBNP(OR=2.863)、hs-CRP(OR=2.341)、LAD(OR=3.671)是导致CHF合并心房颤动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病程长、NYHA分级为IV级、NT-proBNP以及hs-CRP水平升高、LAD增大的CHF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风险升高,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CHF患者应加强针对性干预,以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