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癌症晚期年轻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识别高危因素和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于天津某肿瘤专科医院就诊的169例癌症晚期年轻患者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预期性悲伤量表、照顾负担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对象预期性悲伤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癌症晚期年轻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得分为(80.64±19.1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疾病诊断、个人负担、消极应对进入回归方程(P<0.001),共解释癌症晚期年轻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总变异的30.5%。结论 本组癌症晚期年轻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处于中等水平,患者疾病诊断、个人负担和消极应对是其预期性悲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护理人员重视癌症晚期年轻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状况,积极开展适宜的心理社会支持,减轻个人负担,并引导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以降低预期性悲伤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深入探讨年轻晚期癌症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的体验、应对方式和需求等,为制定降低其预期性悲伤、提高照顾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7名就诊于天津市某肿瘤专科医院的年轻晚期癌症患者配偶依据半结构访谈提纲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提炼出年轻晚期癌症患者配偶...  相似文献   

3.
晚期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9月在天津市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的225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预期性悲伤量表、死亡焦虑量表、希望水平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对象预期性悲伤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预期性悲伤得分为(45.69±15.73)分,与死亡焦虑呈正相关(P<0.05),与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疼痛反应、死亡焦虑、希望水平、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晚期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总变异的74.5%。结论 本组晚期癌症患者的预期性悲伤呈中等水平,医务人员要关注女性、收入较低、疼痛严重、死亡焦虑大、希望水平低、社会支持低的晚期癌症患者,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预期性悲伤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叙事干预在胃癌晚期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3个病区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住院化疗的64例胃癌晚期患者及配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夫妻接受叙事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指导,并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预期性悲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青壮年脑胶质瘤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Anticipatory Grief,AG)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预期性悲伤量表(AGS)、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O-SF/P)、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对164名青壮年脑胶质瘤患者配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中文版安德森脑肿瘤症状评估量表(MDASI-BT)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青壮年脑胶质瘤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得分为(81.61±7.9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配偶疾病复发恐惧程度、照顾负担及患者病理分级、症状困扰程度、生活自理能力是青壮年脑胶质瘤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青壮年脑胶质瘤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感较为明显,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识别配偶的预期性悲伤感,通过提供有力的医护支持,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对患者的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晚期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及预期性悲伤的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及预期性悲伤量表对天津市17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配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45.37±8.76)分;预期性悲伤总分为(91.36±12.58)分;二者总分及各维度呈正...  相似文献   

7.
预期性悲伤指预感到亲人即将离世而出现的丧失经历及体验。文章介绍了预期性悲伤的相关概念,明确了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和表现,并以预测丧亲结果的综合风险因素框架作为理论指导,从压力源、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应对方式等方面对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成立心理支持辅导小组、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跨学科合作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癌症发病率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1]。随着儿童期癌症治疗与护理技术的发展,癌症患儿长期存活率不断提高,儿童白血病患者的5年长期存活率可达88%,其他儿童期癌症患者5年长期存活率至少可达92%[2]。在癌症长期治疗过程中,患儿父母面对预后的不确定性、失去孩子的可能性以及癌症复发的可能性而产生预期性悲伤[3]。预期性悲伤可导致患儿照护质量下降[4],且患儿父母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癌症患  相似文献   

9.
明确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概念和表现, 介绍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测量工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阐述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主要干预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癌症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中国每年新发的癌症病例约三百五十万人,因癌症死亡约二百五十万人,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个人诊断为癌症[2].癌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治愈困难等特点.癌症患者从诊断癌症开始,就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随着病程的发展,晚期患者在治疗无望和死亡逼近的情况下,预感性悲伤明显.本文将从悲伤的评估工具、癌症患者预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癌症患者预感性悲伤的研究有所帮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感性悲伤与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郑州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预感性悲伤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主要照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与灵性健康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至9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55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预感性悲伤量表及灵性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得分为(35.75±9.21)分,灵性健康得分(31.93±7.24)分,预感性悲伤与灵性健康呈负相关(P<0.05)。 结论:临床人员可通过尊严疗法及生命意义疗法,满足患者的灵性需求,帮助患者以积极态度应对死亡,缓解预感性悲伤,平静祥和渡过人生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3.
癌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癌症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配偶不同的心理体验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4周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 组内比较,观察组入院时与入院第4周比较,入院第4周总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在入院第4周,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对癌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6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2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并按照处方服用止痛药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行为干预3次,并要求练习渐进性肌肉放松(PMR),2次/d,持续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干预前QLQ总分为36.33±7.83,对照组为35.19±7.3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QLQ总分为40.77±7.68,对照组为35.75±7.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配合PMR可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实施音乐疗法干预,对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一天的心理规律特点,设计一套系统音乐,包括:晨间护理“A”曲,镇痛“B”,进餐“C”曲,入睡“D”曲。将符合条件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音乐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音乐组患者每次化疗过程或间歇期予音乐治疗干预,对照组不实施音乐治疗干预。用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每次化疗过程副作用及化疗后血象的变化。结果音乐组患者音乐治疗干预后,心情愉快,镇静安宁,每次化疗后毒副反应程度轻,对照组患者副作用明显,两组患者化疗后副作用及化疗后血象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组治疗前后SAN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N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N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化疗期间实施音乐干预可减轻化疗副作用,稳定患者血象,减轻患者心理恐惧,直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知情与否对青年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工作中开展癌症患者的诊断告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患者知情与否将187例青年胃癌住院患者分为知情组和不知情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EORTC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生存质量的比较中,情绪功能的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不知情组患者得分较知情组高。在症状评分里,除了疲乏(P〈0.05)外,其余各项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在单一条目评分中,只有经济困难一项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青年胃癌患者隐瞒病情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也没有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中晚期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接受前3次化疗的78例中晚期癌症患者在第1次化疗中给予常规护理,第1次化疗结束后开始采取心理护理、癌性疼痛护理及预防压疮、院内感染、药物外渗、消化道不良反应等综合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NPIS)评定其化疗前和3个疗程化疗结束后心理、疼痛改善情况,评估综合护理前后压疮、院内感染、消化道反应等改善情况。结果: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78例患者的SAS、SDS评分和NPIS级数明显下降(P<0.05);第3次化疗时发生压疮、院内感染、药物外渗、消化道反应情况与第1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癌症化疗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舒适护理对青年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青年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经过中文版SF-36生命质量量表、心理健康状况量表(SCL-90)测量,对照组实行传统常规护理,即术前常规准备、术后体位及疼痛护理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程舒适护理,包括入院心理干预、化疗期舒适护理、延伸护理关怀等。6个月后以生命质量调查量表(SF-36)和SCL-90测试结果为衡量标准比较分析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评估指标。结果:采取个性化舒适护理后,SCL-90的各分量表中实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SF-36评分中的8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适护理能显著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2022年1月为研究时间,在此期间收治并自愿加入研究的9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不同组别内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为优质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与不但会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延长其生存期,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起到比较理想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晚期乳腺癌妇女生活质量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汪洋 《天津护理》2010,18(4):190-192
目的:探究晚期乳腺癌妇女生活质量,分析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半结构性访谈,Colaizzi法分析资料。结果:晚期乳腺癌及其治疗使患者身体状况及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限制了患者的躯体、角色、社会及认知功能;患者在心理上经受着不同的情感反应。结论:护士应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全身心的照护,包括减轻病痛,加强心理护理,促进社会支持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