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239例,根据是否进行再次血运重建将其分成再次血运重建组及单次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COX回归模型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单次血运重建组比较,再次血运重建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P<0.05)。再次血运重建组复发胸痛比例、脂蛋白a[Lp(a)]水平与单次血运重建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再次血运重建组的多支病变比例数和未完全血运重建比例数显著高于单次血运重建组(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139,95%CI:1.157-3.955)、复发胸痛(OR=2.458,95%CI:1.357-4.452)和Lp(a)(OR=1.001,95%CI:1.000-1.002)与PCI术后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年随访提示,吸烟、复发胸痛症状和Lp(a)浓度升高是PCI术后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樊刚  王忠  王丽  段军仓  黄磊  李小雷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120-3128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NEJM,中国知网(CNKI)、CBM中关于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2001年1月-2015年7月,并根据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1.0统计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预防性PCI组和单纯罪犯血管PCI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再次PCI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结果 最终纳入合格文献9篇,总样本量为1 650例,均为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防性PCI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46(0.32,0.67),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7(0.28,0.78),P<0.05〕、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6(0.25,0.85),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5(0.23,0.88),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9(0.30,0.78),P<0.05〕中预防性PCI患者的MACE发生率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预防性PCI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52(0.35,0.77),P<0.05〕。(3)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67(0.30,1.5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0.54(0.25,1.15),P>0.05〕、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1.14(0.18,7.11),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85(0.12,6.00),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69(0.27,1.72),P>0.05〕中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预防性PCI组患者的再次PCI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7(0.28,0.50),P<0.05〕。(5)两组患者的行CABG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31(0.64,2.67),P>0.05〕。结论 与单纯罪犯血管PCI相比,预防性PCI可以减少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的MACE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PCI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择期行OPCABG术患者209例,术后住院期间确诊新发房颤患者36例(新发房颤组),未新发房颤患者173例(非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发房颤组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的比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OR=3.999,95%CI:2.072~19.753,P<0.001),IABP辅助率(OR=6.397,95%CI:2.072~19.753,P<0.001)是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论: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围术期需要IABP辅助是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天津市南开医院行PCI术的67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PCI术前、术后血肌酐(Scr)水平将其分为CIN组(78例)和非CIN组(601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cr(于PCI术前1 d及术后连续3 d检测Scr)、尿酸(UA)、C反应蛋白(CRP)、RDW、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于入院后第2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记录PCI术过程。结果 CIN组年龄、糖尿病病史、Scr、CRP、RDW、多支血管病变、慢性闭塞病变、支架总长度均高于非CIN组(P<0.05);CIN组eGFR、LVEF均低于非CIN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Scr、CRP、RDW、eGFR、多支血管病变、支架总长度对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041(1.006,1.078)〕、糖尿病病史〔OR(95%CI)=0.558(0.226,0.991)〕、Scr〔OR(95%CI)=4.642(1.722,12.976)〕、CRP〔OR(95%CI)=1.304(1.118,1.463)〕、RDW〔OR(95%CI)=1.381(1.086,1.757)〕、eGFR〔OR(95%CI)=0.958(0.927,0.993)〕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RDW水平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可能对该类患者发生CIN的风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正龙  石蓓  许官学  刘志江 《重庆医学》2013,42(19):2208-2211
目的分析影响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为MVD病变并行PCI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MVD患者PCI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左室射血分数P=0.044,OR(95%CI)为2.617(1.025,6.679)、心力衰竭P=0.006,OR(95%CI)为4.379(1.529,12.538)、血管病变支数P=0.038,OR(95%CI)为2.663(1.055,6.723)及血运重建方式P=0.011,OR(95%CI)为0.431(0.226,0.821)。结论影响冠心病MVD患者PCI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EF、心力衰竭和血运重建方式;其中血运重建方式为影响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波  赵晓辉  晋军 《重庆医学》2016,(21):2949-2952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TAX)积分在伴有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VD)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中的作用,并分析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伴有MVD的STEMI患者144例,按不同急诊PCI策略将其分为单次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分期完全血运重建组(SR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记录患者的基础临床情况及冠状动脉SYNTAX积分值,随访12个月统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收集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不同策略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IR组与CR组及SR组比较,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血管事件、住院期间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及MAC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MACCE的主要因素是合并糖尿病、C型病变、SYNTAX评分、门球时间,心肌梗死面积、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评分、存在无复流及心源性休克(P<0.05)。根据SYNTAX评分,轻度或重度病变时3组患者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病变时,3组患者 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MACCE发生率最高。结论对于伴有MVD的STEMI患者,SYNTAX评分可作为再灌注策略选择的依据应用于急诊PC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09-01至2017-02-28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CTO的冠心病患者86例,根据Cohen-Rentrop法评估CCC形成程度,分为不良组(23例)和良好组(63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常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情况。结果 不良组糖尿病病史比例、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吸烟比例、TSH水平、SCH比例均高于良好组,FT3、FT4水平均低于良好组(χ2=6.192、6.031、6.720,Z=-2.410,χ2=4.976,Z=-3.586、-2.8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显示,糖尿病〔OR=0.255,95%CI(0.066,0.981)〕、吸烟〔OR=0.136,95%CI(0.030,0.620)〕、SCH〔OR=0.048,95%CI(0.007,0.327)〕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2显示,糖尿病〔OR=0.142,95%CI(0.027,0.761)〕、吸烟〔OR=0.128,95%CI(0.019,0.861)〕、TSH〔OR=1.955,95%CI(1.247,3.066)〕、FT3〔OR=0.170,95%CI(0.043,0.671)〕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吸烟、SCH、TSH、FT3是冠状动脉CTO患者CCC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二级预防提供了新证据,从而更好地预防冠心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KG*2〗探索TIMI心肌灌注帧数(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frame count,TMPFC)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 评价中的价值及其同临床预后的关系。 〖HTH〗方法〖KG*2〗选择STEMI并成功行急诊PCI的住院患者200例,支架术后依据TMPFC评分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11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PCI相关资料, PCI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MACE)发生情况。 〖HTH〗结果〖KG*2〗观察组患糖尿病发生率、血糖、肌钙蛋白I峰值、MACE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基线LVEF、6个月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长于对照组,支架后扩张、多支病变、抽吸导管使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TMPFC高于对照组,TIMI 3级、TMPG 3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nI峰值和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是MVO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14,95%CI:0.951~1.082;OR=1.368,95%CI:1.149~1.627);TMPFC是STEMI患者6个月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1.040,95%CI:1.007~1.092)。 〖HTH〗结论〖KG*2〗TMPFC是接受PCI的STEMI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作为一种新的微循环定量评价指标优于以往心肌微循环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遵循指南进行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入术后(PCI)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2004年12月-2006年2月收治的1212例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围术期用药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S患者PCI围术期药物治疗与术后30天主要心脑血管的不良事件(MACCE)的关系。结果围术期MACCE的发生与是否应用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三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以及药物洗脱支架的选择存在相关性(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药物洗脱支架(OR值0.088,95%CI:0.018-0.423,P=0.002)、三联抗血小板治疗(OR值0.256,95%CI:0.078-0.858,P=0.02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OR值0.212,95%CI:0.067-0.674,P=0.009)、他汀(OR值0.141,95%CI:0.047-0.426,P=0.001)、β-受体阻滞剂(OR值0.281,95%CI:0.095-0.834,P=0.022)的应用可以降低围术期MACCE的发生率,是ACS患者保护因素。结论 ACS患者围术期遵循指南应用他汀、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降低30天内MACCE的发生率,而高危患者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及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亦可以达到降低围术期MACCE的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临床基线资料、病变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对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治疗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的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1485例,其中638例确诊为CTO病变,平均年龄为(64.1±11.0)岁。依据首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因无法耐受手术而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PCI组(447例)和非PCI组(191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及病变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PCI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4±10.4)岁,显著小于非PCI组的(65.7±12.0)岁(P<0.05);中位胸痛时间为160(24,262)周,显著短于非PCI组的242(40,382)周(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及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的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I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18±1.1)和(2.28±1.00)mmol/L,均显著低于非PCI组的(4.39±1.19)及(2.55±1.08)mmol/L(P值分别<0.05、0.01);两组间血清葡萄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和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I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近段血管严重迂曲、病变钙化、靶血管开口闭塞,以及合并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靶血管外闭塞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PCI组(P值均<0.01);而闭塞端缺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CI组(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痛时间>3年(OR=0.998,95%CI0.997~1.000,P=0.004)、合并三支病变(OR=0.288,95%CI0.172~0.482,P=0.000)及靶血管开口闭塞(OR=0.288,95%CI0.172~0.482,P=0.000)为CTO病变行PCI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胸痛时间>3年、靶血管开口闭塞、合并三支病变为CTO病变行PCI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应权衡患者的临床因素及病变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狭窄(LMS)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LMS患者257例,男性161例,女性96例,年龄(63.4±2.3)岁(54~76岁),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30% 55例。急诊手术5例,术后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12例。103例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者体外循环辅助心脏跳动或心室颤动下完成手术;152例应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为体外循环7例。结果257例中,共行远端吻合口681个,术后呼吸机辅助7~36 h。术后出现一过性精神症状24例(非体外循环者6例,体外循环者18例);术后出现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或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行IABP支持15例。肺部并发症27例;死亡7例,死因为呼吸衰竭2例、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2例、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3例;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尽管LMS是预示CABG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CABG仍是治疗LMS的第一选择,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Single coronary artery (SCA), defined as an artery that arises from the arterial trunk and nourishes the entire myocardium, is rare. We report two cases of SCA, one is the f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originating from the middle of left descending artery (LAD), and the other is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 arising from the proximal fight coronary artery.  相似文献   

13.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采用Judins法对176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将108例确诊为早发冠心病患者与68例对照者比较,将早发冠心病组按年龄分为不同亚组,探讨早发冠心病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血压、吸烟史和心血管病家族史高于对照组,男性更容易患早发冠心病(P<0.05)。两组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没有差异,早发冠心病组发病时越年轻,病变发生在左前隆支的比例越高,40岁以下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40-55岁组(P<0.05)。随着年龄增加,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比例增加,两支以上血管病变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较多,发病时越年轻、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比例越高,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发。  相似文献   

1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CASI)在冠心病中应用。方法 按Gruentzrig方法对7例冠心病患者的7支血管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行PTCA治疗4例、PTCA+CASI2例,直接CASI1例、PTCA未成功1例,共扩张病变血管7处。达到完全性血运重建2例、部分血运重建4例,术中出现严重内膜撕裂1例冠心病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例心绞痛完全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未成功  相似文献   

15.
吸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吸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即刻结果与吸烟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7月间我院所有冠状动脉造影者289例,按吸烟与否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两组.吸烟组168例,131例(78.1%)接受 PCI术,非吸烟组121例,102例(84.3%)患者行 PCI术.结果:在冠脉介入术的吸烟组中32例有PCI相关血管PCI后的慢血流现象.而非吸烟组有此现象的9例,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2.35,P<0.05).结论:吸烟患者PCI术中相关血管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105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46例行CSI。结果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1%;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的血肿,90例术后2~20个月均无功能异常。结论 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是安全可行的,既可以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以为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363例ACS患者(男性244例。女性119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介入成功率、院内和随访(22±1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男性多支病变的比例较高,侧支循环较多,而女性双支病变的比例较高.钙化病变多。两组介入成功率(91.4% vs 94.1%,P=0.361)。院内MACE(5.7% vs 5.9%,P=0.956)和随访期间MACE(13.3%vs 13.4%,P=0.982)相似。结论本研究中性别不是影响ACS介入治疗近期和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是目前公认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用冠脉造影对中医证候佐证,有助于阐明中医证候实质.目前冠脉造影评价指标主要有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和冠脉狭窄程度等,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近10年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造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甘锐  余文艺  兰华 《四川医学》2014,(3):396-3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别行CTCA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结果CTCA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较好。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欠佳。CTCA显示管径〉12mm的冠状动脉,狭窄I〉50%的灵敏度为88.78%,特异度为96.05%;阳性预测值为82.86%,阴性预测值97.55%,假阳性率为17.14%,假阴性率为2.45%,准确率为92.96%。CTC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结论CTCA是一种快速、无创和可靠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与SCA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常规筛查,但必要时仍需行SCA检查,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24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评价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92例,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并对其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66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5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3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阴性26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2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6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2.6%(53/73),特异性为31.5%(6/19),阳性预测值72.6%(53/73),阴性预测值33.3%(6/19),预测准确性为79.3%(73/92),假阳性率为68.4%(13/19),假阴性率为27.4%(20/73);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较多支病变者易出现动态心电图假阴性。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筛选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