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性。材料与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进行胸部X线和CT检查,比较和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120例病灶位于右肺、57例位于左肺、23例位于双侧肺野,而检查结果均为肺组织实变。X线多表现为间质性浸润,CT表现多为不均匀性高密度影。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的临床诊断率更高(84.0%vs 70.0%),能够更好地显示肺内病灶及合并症。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胸部CT用于小儿MP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小儿M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均行胸部CT检查,分析影像检查出病灶分布、影像学表现及影像特征情况。结果:CT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准确率均为100.00%;经CT检查98例患儿以单侧肺叶病灶为主,这一病灶总数为58例(59.18%),双侧肺叶病灶40例(40.82%);影像学表现主要上大面积的条索状阴影、斑点或者斑片状影。结论:采取胸部CT诊断小儿MP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初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2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8岁。所有病例均行高分辨率CT扫描,由放射科高年资医生对CT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COVID-19胸部CT初诊典型表现:双肺野外带胸膜下区为主的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可伴小叶间隔增厚;部分多发病灶中同时可见磨玻璃影及实变影,实变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不典型者表现为单发的斑片状实变影或小结节影。以上少部分病例伴胸膜反应或叶间胸膜增厚,但未见胸水。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初诊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中应用胸部数字X线影像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3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均接受胸部数字X线影像诊断,统计诊断结果。结果:37例患儿均具有发热表现,且体温最高峰值平均(39.5±0.6)℃,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计数达到(3.4~13.7)×109/L;35例患儿病变均为累及单侧肺(94.59%),另2例累及其双侧肺(5.41%);6例患儿存在小叶结节样实变(16.22%),36例患儿提示存在气腔实变影(97.30%),34例提示存在段、叶分布实变影(91.89%),17例提示存在支气管血管周边的间质性浸润(45.95%),存在肺不张者共计1例(2.70%),患儿均无胸腔积液。结论:胸部数字X线影像运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患儿的疾病诊断及治疗等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小儿支原体肺炎实施胸部CT检查的临床应用有效性。方法:选取67例本院诊治的肺炎患儿纳入实验资料,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别予行X线检查、胸部CT检查,统计两种检查诊断结果,对比肺炎患儿X线检查、胸部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胸部CT检查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毛玻璃征象、肺气肿情况。结果:(1)肺炎患儿确诊结果支原体肺炎45例,占比67.16%;链球菌属感染肺炎22例,占比32.84%。X线检查支原体肺炎47例,占比70.15%;链球菌属感染肺炎20例,占比29.85%。胸部CT检查支原体肺炎46例,占比68.66%;链球菌属感染肺炎21例,占比31.34%。(2)肺炎胸部CT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5.55%)、特异度(86.36%)、准确性(92.54%)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80.00%、50.00%、70.15%),与X线检查(76.60%、55.00%)相比,肺炎患儿胸部CT检查阳性预测值(93.48%)、阴性预测值(90.48%)较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3)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胸部CT检查肺气肿比例(8.89%、13.64%)具有一致性(P>0.05),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壁增厚(68.89%)、支气管血管束增厚(71.11%)、毛玻璃征象(75.56%)比例高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22.73%、27.27%、18.1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通过胸部CT检查准确性相对较高,通过其CT征象情况可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进行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挥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8月,甄选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计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接受X射线诊断和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和病灶影像学特征.结果:CT诊断共计有85例患儿检出,检出率90.43%,X射线诊断共计有65例患儿检出,检出率69.15%(P<0.05);肺部大面积斑块状影、斑点状影、肺部纹理增多、条索状影、磨玻璃样影等影像学特征CT诊断表现率均高于X射线诊断(P<0.05).结论:C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挥的诊断价值突出,有效显现了病灶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1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分别在确诊时、治疗后行HRCT检查,评估HRCT在诊断、疗效评估中的效能。结果:本组患儿中,经金标准确诊小儿支原体肺炎104例,占86.67%。其中,HRCT检出阳性率为87.50%,诊断敏感度为96.15%,诊断特异度为68.75%,诊断准确度为92.50%;经金标准确诊104例小儿支原体肺患儿中,HRCT影像学图像显示单侧肺叶病变占51.92%,双侧肺叶病变占48.08%,58.65%患儿存在大面积斑片状阴影,70.19%存在支气管管壁增厚表现;经金标准确诊104例患儿积极对症治疗10d后复查HRCT,发现病灶完全吸收占77.88%,仍有23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影像学改变。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疗效评估中HRCT检查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临床及血清学证实的支原体肺炎病人行CT扫描,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支原体肺炎病人中,21例(91.3%)显示结节状或小斑片状气腔实变影;19例(82.6%)可见磨玻璃密度影;17例(73.9%)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例(43.5%)出现树芽征;6例(26.1%)可见大片状实变影,内有支气管气像;6例(26.1%)出现淋巴结肿大;2例(8.7%)出现胸腔积液,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内17例(73.9%).结论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常表现出肺部阳性体征少,临床症状重,胸部x线片异常检出率高等特点。本组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茵药物,一期治愈率为90%,对一些难治性病例酌情加用糖皮质激素以抑制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免疫炎性反应,30例患儿的症状均好转,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应重视胸部影像学检查,对难治性病例可考虑适当的糖皮质激素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X线检查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确山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9例高度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部数字X线检查、血清MP-IgM抗体或病原学检查,将血清MP-IgM抗体或支原体培养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数字X线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胸部数字X线检查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征。结果79例高度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31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39.24%,其中19例经血清MP-lgM抗体确诊,12例经支原体培养确诊。数字X线检查肺炎支原体阳性32例(真阳性29例、假阳性3例),阴性47例(真阴性45例、假阴性2例),诊断灵敏度为93.55%(29/31)、特异度为93.75%(45/48)、准确度为93.67%(74/79)、阳性预测值为90.63%(29/32)、阴性预测值为95.74%(45/47),与血清MP-lgM抗体或支原体培养检测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68)。数字X线检查确诊29例患者中,10例为单肺病变,19例为双肺病变;16例伴有叶性分布实变影,8例伴有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浸润,5例伴有结节样小气腔实变。结论胸部数字X线检查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课题产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时段内诊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100例。分别行胸部X线、CT检查,评估患儿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胸部X线检查方式确诊率为89.00%,CT检查方式确诊率为97.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而这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均可见肺组织内实质性病变,X线表现为间质浸润型,同时伴有肺纹理增多、增粗的现象,且病变边缘模糊,个别患儿则表现为腺泡型或混合型;但病变在CT上则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不均匀性高密度影,在个别患儿则表现为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T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还可依据其影像学特征,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新生儿肺炎开展肺部超声检查的有效性。方法:择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参与研究,所有患儿均需进行肺部超声和胸部X线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患儿超声表现。结果:肺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新生儿肺炎65例,诊断准确率98.48%,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新生儿肺炎58例,诊断准确率87.87%,组间数据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843,P>0.05)。新生儿肺炎超声特征主要包括B线、支气管充气、肺不张、异常胸膜线等。结论:肺部超声对新生儿肺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和价值,同时该方法具有无创性和反复检测性,操作简单,患儿无痛苦,因此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指导临床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40例经血清学证实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0例患者中,最常见CT表现为磨玻璃影(34/40,85.00%)及实变影(28/40,70.00%),其他表现有结节影(18/40,45.00%)、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40,15.00%)、小叶间隔增厚(6/40,15.00%)、纵隔淋巴结肿大(6/40,15.00%)及胸腔积液(4/40,10.00%).病变以双肺下叶多见,多呈小叶性分布.部分患者病灶的吸收较临床表现改善慢.结论 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2月收治的28例COVID-19患者胸部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9~86岁,平均(52.4±15.7)岁;均经核酸检测确诊。结果28例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GGO)及实变影,主要累及双肺下叶的外中带。其中发生于单肺5例(17.86%),双肺同时受累23例(82.14%);病灶形态及内部征象表现为GGO 26例(92.86%),单纯实变影1例(3.57%),GGO与实变影/实性结节混合型15例(53.57%),血管增粗影27例(96.43%),空气支气管征24例(85.71%),结节合并晕征15例(53.57%);合并纤维条索灶9例(32.14%),胸膜增厚11例(39.29%),胸腔积液2例(7.14%),纵隔轻度淋巴结肿大2例(7.14%)。结论COVID-19胸部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结合流行病学病史可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早诊断、早隔离,及时阻断疫情传播,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后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部CT对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由单一病原体感染的肺炎患者120例,根据病原体种类分成支原体肺炎组和链球菌肺炎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胸部CT扫描诊断,对比患者扫描后临床指标情况,临床影像表现,肺叶受累占比以及肺内部病变部位影像情况。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者检查胸腔积液厚度,淋巴结结影厚度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等均低于链球菌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检查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及支气管壁增厚比例高于链球菌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实变比例低于链球菌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者检查肺叶受累为一叶以上占比显著高于链球菌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上叶,中叶,下叶等受累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患者检查无规律肺内实变影比例低于链球菌肺炎组,扇形薄片影比例高于链球菌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胸部CT对支原体肺炎及链球菌肺炎患者进行诊断,支原体肺炎CT图像特征较为明显,临床结合白细胞计数水平能够提高准确度,同时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及支气管壁增厚症状较为明显,可有效区分支原体肺炎和链球菌肺炎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8-08-2010-10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2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及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儿MP-IgM阳性,发热235例,阵发性剧烈咳嗽72例,痉挛性咳嗽43例,发绀8例,喘息或呼吸困难17例,肺部啰音203例。X线胸片:呈斑片或点片状影105例,呈片状影伴云雾状渗出影54例,弥漫性网状或结节浸润阴影剧烈32例,肺门周围粗糙模糊条索状影30例,呈不规则云雾状肺浸润影16例。CT检查:肺门周围浸润伴淋巴结肿大7例,间质性肺炎网格状影3例。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明显,影像学上改变以斑片性或点片状为主,有多样性的特点,部分患儿有肺外表现,治疗上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CT表现与治疗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MPP患儿,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8例,均行CT影像学检查,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予以综合治疗,对两组CT表现及治疗要点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大片状实变影,3岁及以下患儿散在斑片状影表现居多,3岁以上患儿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浸润性病变。予以综合治疗的实验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MPP有典型的CT影像学表现,且不同年龄段CT表现患儿存在一定差异,临床需注意辨别。对于MPP的治疗应该采用综合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以期为COVID-19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COVID-19 3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30例中发病1~3 d进行首次胸部CT检查19例,CT检查有片状影18例,主要表现为斑片状、节段性磨玻璃样密度影(GGO),病变局限,分布于外1/3肺野、胸膜下,以双肺下叶居多;CT检查阴性1例。11例初次胸部CT检查时已发病4~7 d,肺内病变表现为多发分布,部分融合,形态不规则,以胸膜下肺野分布为主,GGO与实变影、条索影共存。入院第3天,30例第1次进行了胸部CT复查,24例肺内影像学变化较大,表现为病灶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密度增高,局部实变,GGO合并肺实变影及条索影病灶数目增多,血管束增粗明显。入院第8天,29例进行了第2次胸部CT复查,27例有较明显变化,密度呈现出多样性,病灶GGO与实变及条索影共存,血管束增粗减轻。入院第13天,27例进行了第3次胸部CT复查,主要表现为病灶密度减低,边界清晰,条索影增多,与邻近胸膜粘连、牵拉,部分病灶吸收消失。入院第26天,25例进行了第4次胸部CT复查,主要表现为GGO伴条索影。结论胸部CT检查可清楚反映COVID-19病变密度、形态和范围特点,显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可以用于COVID-19早期诊断、了解病变动态变化和进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SMPP患儿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按不同年龄段分为<5岁组(60例)和≥5岁组(64例),比较2组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 124例患儿的病变部位情况为双侧32例(25.81%)、左侧20例(16.13%)、右侧72例(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确诊的6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激素使用情况分为激素组与非激素组。激素组30例,予以口服强的松1mg·kg^-1·d^-1,连用3—5d。对照组32例。对其热程、化验结果、影像学特征、住院天数及病灶吸收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采集双份血清(间隔2周),恢复期MP—IgM滴度4倍上升,滴度最高可达1:20480;胸部x线片及胸部CT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肺实变;合并少量胸腔积液16例,中等量积液8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20例,右上肺、右中肺或左上肺不张10例。激素组热程明显缩短,临床症状很快得到改善,胸部X线片或CT示肺部病变很快好转。结论对于明确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灶特点,普通胸部X线片有局限性,采用胸部CT检查更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对病情严重度及转归的预测有一定的帮助。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索外,可合理应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缩短热程,促进病灶早日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