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普济方》中所有治疗瘿病方剂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为瘿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普济方》中所有治疗瘿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进行用药规律、组方特点分析。结果:对书中记载的96首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个首选药物和11个常用药及其频次,1个首选组合和16个常用组合及其关联规则,6个新核心组合以及3个新方。并且绘制出网络展示图。结论:《普济方》中瘿病的主要病机以气滞痰凝为主,理气化痰散结是治疗瘿病的基本法则,辅以温肾助阳,辨证加入清热利咽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文献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明清医家治疗瘿病的用药频次、药物组合、药物关联规则等,挖掘治疗瘿病的核心组合及新方剂。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查找明清时期治疗瘿病的相关文献,从中筛选出治疗瘿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录入的方剂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76首明清时期治疗瘿病的方剂,包含中药160味,得到用药频次≥8的中药22味、常用药物组合11组、潜在核心药物组合8组,演化得到新方剂4首。结论:明清医家在治疗瘿病时多运用化痰、理气、散瘀类药物,常配伍清热、健脾燥湿之品,同时注重运用补益类药物以顾护正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分析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和著作中筛选出壮医治疗RA的方剂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2.5),构建壮医治疗RA方剂数据库,采用TCMISS V2.5集成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新方分析等功能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壮医治疗RA的方剂271首,涉及药物575种,其中使用频次在19次以上的药物有22味,得到关联出现频次在19次以上的常用药物组合18个,核心药物组合8个及新方4首。结论:壮医治疗RA的药物药性多为温性,药味以辛苦居多,在组方上重视活血散瘀通络药物的应用,并适当搭配补虚药物,为治疗RA的临床用药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挖掘张景岳《新方八阵》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新方八阵的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186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208味,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共21味,进而演化到3-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26个,形成新处方13个。结论:张景岳擅长应用熟地、当归和人参等药物,治疗上以温补思想为主,重视阴阳互济、气血互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历节病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历节病的所有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的方法,分析历节病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和新方组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87首方剂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4次的药物有42味,以当归为核心药物,演化得到3~4味核心组合69组、新处方6首。结论历节病组方规律和聚类新处方的分析显示,治疗历节病以调肝养脾、补益肝肾法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特点,为中医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所载方剂,并查出方剂中药物的相关数据,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聚类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新方组合。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中使用频次≥40的药物有24味,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0对药物配伍规则;通过聚类挖掘得到5首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药物多属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归经多属脾肝肾,高频药物配伍及组合多有补血活血,益肾填精功效。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组方规律及整合药理学分子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营  李亚卓  于飞  张昭  廖茂梁  张惠娟  刘昌孝 《中草药》2018,49(13):3042-3050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方剂经典名方和新方数据挖掘,运用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组方潜在作用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各药物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经典名方新方。应用整合平台靶标预测、网络构建等功能,获得经典名方和新方的成分-靶标网络、组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网络,通过功能分析和通路分析比较了经典名方与新方作用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分子机制。结果对筛选出的257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关联规则,挖掘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并进一步对比了经典名方和新方之间的可能分子机制差异。结论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以及整合药理学平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治疗挖掘经典名方和新方并研究潜在分子机制,为研究经典名方和衍生品提供了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仕欢  卢朋  李健  陈建新  申丹  杨洪军 《中医杂志》2012,53(14):1230-123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哮病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 通过对120首方剂的分析,明确治疗哮病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总结常用药对30个,核心组合17个及演化新处方7个.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的药物多数具有化痰平喘,宣肺降气之功效,用药比较分散,核心组合有理气化痰类、宣肺平喘类、降气平喘类,挖掘得到的新方可以认为由类方化裁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总结张伟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1.1),通过构建中医药治疗COPD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85首治疗COPD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结果:在研究的85首处方中,确定了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个。结论:张伟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治则为健脾化痰、补肺活血、化痰止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V2.5挖掘中医外治治疗癌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检索中医外治治疗癌性疼痛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中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核心算法,获取用药规律及新处方,并绘制相关网络图展示结果。结果:共纳入175篇文献,收录183个方剂,通过对筛选出的处方进行处理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以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得到癌痛外用方剂核心组合59个、用于外治新方核心组合28个以及新处方14首。结论:癌痛中医外治方剂以活血化瘀药为组方的首选,并辅以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温经活血及行气消肿中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从痰论治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的名方及医案部分中的全部古籍数据,收集整理治疗失眠症痰证的方药信息.对常用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组方规律.基于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提取主方.结果 在91首方剂中,共统计出133味中药,频次≥13的药物有20味,其中半夏频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挖掘壮医谷道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壮医治疗谷道病方207首,建立壮医谷道病药物和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壮医谷道病方剂用药和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437种壮药中,排名前15位的高频药物有鸢尾、橘红珠、葫芦茶等壮药,使用总频次为1 452次。在关联规则集中,符合最小支持度0.2和最小置信度0.6的由2味药、3味药及4味药组成的关联规则分别有12条、9条和6条。结论: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壮医临床治疗谷道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含有中医经典药对人参-附子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主治疾病频次和用药频次,并分析治疗4种高频疾病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纳入含有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1067首,高频主治疾病为厥脱、虚劳、脾虚伤食、中风(脑卒中)等14种(频次≥20),常配伍药物21味(频次≥80),核心配伍药物为当归、肉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6味,常用药物组合12组。治疗厥脱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甘草3味,常用药物组合6种;治疗虚劳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甘草、牛膝、白术、五味子、干姜、防风8味,常用药物组合52种;治疗中风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当归、白术、甘草、干姜、防风、麻黄8味,常用药物组合34种,治疗脾虚伤食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干姜、肉桂、甘草、木香、厚朴9味,常用药物组合25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对其临床运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开展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为药对的组方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分析中药专利治疗偏头痛的组方规律,从“疾病-药物-化学成分-关键靶点-功能分析”角度,分析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及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中药专利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剂,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和功效分类频次;对有效方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统计。筛选预测得到的高频方剂的有效成分,构建药物-疾病交际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及蛋白互作网络图,进行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512个中药处方,6148味中药,使用频数>40次的有34味,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分类以祛风止痛为首。关联规则统计21条药对,主要以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利头目功效的药对为主。聚类分析4类,其中由菊花、蔓荆子、川芎、白芷、防风、羌活、细辛、薄荷聚类组成的药物处方为高频药物组方,可用以治疗风热型偏头痛。白细胞介素(IL)-1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酶2(PTGS2)、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可能为该方剂治疗偏头痛的关键靶点,MAPK信号通路在核心靶点、功能富集及通路富集中均有显示,可能为该方剂治疗风热型偏头痛的关键通路。[结论] 临床治疗偏头痛以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利头目功效药物为主,新的高频药物组方可治疗风热所致的偏头痛,MAPK信号通路可能为其关键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分析潘敏求治疗肝积的方剂用药特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151首潘敏求治疗肝积门诊的方剂数据库,依次分析肝积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临床症状高频分布、证候分布、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高频用药组合、组方规律、新方配伍组合,运用“频次分析”筛选46味高频单味药(频次 ≥ 15),利用“关联规则”筛选15味高频中药配伍组合,43组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 ≥ 30%,置信度 ≥ 90%),进而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相关度 = 8,惩罚度 = 2)提取了7组新方组合。潘敏求用药以“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为主,强调中医辨证论治,体现调理脏腑、补益气血、攻补兼施、病证结合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6.
王志宏  张静  吴淑琼  陈丹  陈伟  汤涌  张众志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41-124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提取核心处方以及可能形成的新处方,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11日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中医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基于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和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分析总结药物属性、用药频次、常用剂量、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新方组合。[结果] 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9例,筛选处方709首,涉及中药251味,共有30味中药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排在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茯苓、陈皮、燀苦杏仁,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多见,归经主入肺、脾、胃经。药物组合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陈皮、茯苓”“炒白术、茯苓”“茯苓、燀苦杏仁”。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两两药物关联系数最高的是“款冬花、泽泻”。基于熵聚类法,提取10对核心组合,得到5个新方组合。[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中医药治疗中,要重视肺脾胃同治,可适当多用温、寒、苦、甘之品,常用茯苓、陈皮、苦杏仁、法半夏、白术等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方药组成规律。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到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文献99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该文献方药组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挖掘方法包括药物出现频次统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结果:99首方剂中共涉及中药147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药物共计29味;当支持度为20条件下,共得到药对40个;在置信度≥0.9的条件下,共得到药对8个。结论:健脾益气、疏肝理气、利湿化痰、清热泻火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常用的药物,芍药甘草汤、乌及散、四逆散等传统方剂组合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配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文献中的选方用药,探索用药规律和组方原则,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90年至2019年中英文数据库内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应用SAS9.1统计分析软件对中药频数、功效分类的高频药物、敷溶介质等进行频次统计,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得出核心药物组合,并深度分析得出外治痛风的用药规律。应用SPSS25.0数据软件对频数大于20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挖掘潜在药物组方。结果共纳入215首处方,涉及232味中药,总频数1725次。中药频数前5位是大黄、黄柏、冰片、苍术、白芷;最常用功效前三类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并对药物功效细化。敷溶介质常用且有效的为蜂蜜、醋、凡士林。根据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物组合10对。聚类分析出5个药物组方。结论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总治则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主,兼有解表散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对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风湿病科临床数据中药背后隐含的方剂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配伍模式或规律。方法:本研究以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住院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office2010、复杂网络技术、IBM SPSS Clementine 14.2软件Apriori模块进行中药频数统计、核心处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有4 000份住院病历及3 643份中药处方被纳入研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①临床用药大致分为健脾化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四大类,频次在60%以上的有茯苓、甘草、陈皮、丹参、薏苡仁、红花、山药、威灵仙、桃仁等,核心处方为:茯苓、甘草、陈皮、丹参、薏苡仁、红花、山药、威灵仙、桃仁、蒲公英;②药物关联分析得出:茯苓与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豨莶草、桃仁、威灵仙等健脾化湿药配伍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等20对药物组合;③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值比较,实验组Hs-CRP、RF、ESR、IgA、IgG、C3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药物与指标二项关联分析:姜半夏、豨莶草与Hs-CRP、ESR降低关联度较高,白术、丹参与RF降低关联度较高,山药、蒲公英与C3降低关联度较高,杜仲和威灵仙、红花与IGA、IGG降低关联度较高。三项关联分析:姜半夏、豨莶草分别与蒲公英、桃仁和Hs-CRP、ESR降低关联度较高,黄芪、丹参、甘草与RF降低关联度较高,山药、蒲公英、豨莶草与C3降低关联度较高,麦芽、蒲公英、威灵仙与IGA降低关联度较高,杜仲、红花、甘草与IGG降低关联度较高。结论:本研究解析了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的真实世界关系,以健脾化湿药为核心,与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之间的配伍是组方的关键,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炎症等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15-31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1985~2014年中国知网中关于原发性痛经文献中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1),进行用药频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新方分析。结果:对筛选的55首治疗痛经的处方分析,以当归的用药频率为最高(45次),得到核心组合18组,新处方9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阐明了治疗原发性痛经处方用药规律,并且新处方为痛经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