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于建生(综述)刘兆昶(审校)作者单位:300120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于建生);天津市第三医院(刘兆昶)于建生男35岁主治医师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脑卒中有很大关系。常见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抗凝治疗后不良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227例采用抗凝治疗的AF患者,根据治疗后病情转归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 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就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的65例房颤患者进行收集、整理,对其抗凝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年龄为44~86岁,男女比例1:0.63,最常见的病因是风心病。全部患者中合并血栓栓塞者9例(13.8%),其中使用华法林抗凝者1例(11.1%)。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用华法林抗凝者9例(25.7%),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用华法林抗凝者5例(16.7%)。结论血栓栓塞是房颤患者重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 就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的65例房颤患者进行收集、整理,对其抗凝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年龄为44~86岁,男女比例1:0.63,最常见的病因是风心病.全部患者中合并血栓栓塞者9例(13.8%),其中使用华法林抗凝者1例(11.1%).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用华法林抗凝者9例(25.7%),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用华法林抗凝者5例(16.7%).结论 血栓栓塞是房颤患者重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目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在苏州、无锡地区4所医院住院及门诊的NVAF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抗凝药物的治疗情况。采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NVAF患者的卒中风险;采用HAS-BLED评分评估抗凝出血风险。结果:共纳入NVAF患者453例,卒中风险高危(CHA2DS2-VASc评分≥2分)者365例(80.6%)。其中,19例(5.2%)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87例(23.8%)服用华法林治疗,119例(32.6%)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40例(38.4%)未行抗凝治疗。年龄、心房颤动(AF)症状严重程度是影响NVAF卒中风险高危患者是否进行抗凝治疗的因素;60岁以上、有轻中度AF症状者接受抗凝治疗率较高(P0.05)。结论:目前NVAF患者抗凝治疗率仍很低,须进行干预,尤其应对60岁以下及无症状的AF患者进行抗凝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治疗房颤和房颤致脑栓塞患者时,能否正确给予抗凝治疗,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治疗房颤和房颤致脑栓塞患者时,能否正确给予抗凝治疗,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情况,分析未服用的原因.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并电话调查未服用的原因.结果: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率为23%,长期服用率仅为7.1%;文化程度低(OR=1.3,95% CI:0.7 ~ 2.5)、非中心城区(OR=1.3,95% CI:0.6 ~ 2.7)和阵发性房颤(OR=2.0,95% CI:0.8 ~ 4.8)都不是华法林未被使用的预测因素;电话调查显示,医生未告知的比例很大(65.7%);医生未告知或顾虑太大可能导致华法林不被服用(OR=2.7,95% CI:1.3 ~ 5.6).结论: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率及长期服用率均很低;医生未告知或顾虑太大可能是患者未服用华法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的抗凝策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使各年龄段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其年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生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8):4236-4237
选取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62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脑梗塞高危因素。观察组患者合并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年龄>75岁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高总胆固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高谷氨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左房直径超过50mm、高胆固醇、高血糖、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及年龄超过75岁等均为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太原市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房颤的病因研究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整群抽样法对太原市5 个社区居委会的20 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共9309 人,进行以房颤为主要内容的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房颤患病率为0.90%,男性高于女性(1.00% vs.0.86%,P >0.05),并且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房颤患者中非瓣膜性房颤患病率明显高于瓣膜性及特发性房颤(0.73% vs.0.11% vs.0.06%,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各因素放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吸烟、地区、肥胖、尿酸与房颤患病的OR 值分别为1.076、1.700、2.703、3.067、16.114、1.084、1.301、1.698、1.068.结论 太原市房颤患病率呈较高水平,应加强对房颤的控制;除人们已知的年龄、心脏相关病史、吸烟等主要危险因素外,新发现血尿酸也可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现阶段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流行病学变化、临床特征及抗凝治疗情况。【方法】对本院出院诊断为房颤有心脏超声资料的921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①住院房颤患者中瓣膜性房颤占房颤病人总数的38.8%;非瓣膜性房颤占61.2%,病因以高血压病、冠心病、孤立性房颤、扩张型心肌病为主。②大于70岁房颤占30.3%,年龄越大房颤发生率越高。③左心房超声记录中左房增大(>40mm)占71.9%;约21.4%有左室射血分数降低;阵发性房颤369例(40.1%),持续性房颤552例(59.9%),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房明显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1)。④应用华发林抗凝治疗76例,仅占8.3%。【结论】非瓣膜性房颤已成为现阶段房颤的主要病因,年龄和高血压是房颤最常见的相关因素。应积极应用华发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为1%~2%[1,2]。我国30~85岁居民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3,4]。在过去10年间,我国心房颤动年患病率增长了20倍,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病数将达到830万。年龄的增加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年龄每增长1 岁,心房颤动发病风险增加10%;年龄每增长10岁,心房颤动风险增加110%。在心房颤动患者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占绝大多数。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约占5%,是无心房颤动患者的2~7倍,而瓣膜病心房颤动脑卒中发生率是无心房颤动患者的17倍[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风险进一步增高[6]。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的探讨冷水江市房颤的病因学特点和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房颤患者病历资料。【结果】房颤患者病因组成前四位依次为风心病45例;冠心病32例;高血压病15例;特发性5例。治疗以地高辛为主控制心室率87例,应用阿司匹林抗凝97例.未使用华法令。【结论】冷水江市房颤患者病因以风心病最多见,其余常见病因依次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特发性等。治疗上控制心率多用地高辛加或不加B受体阻滞剂,抗凝用阿司匹林.尚未使用华法令。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对其预后往往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故房颤患者积极抗凝,预防缺血性卒中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应对预防脑卒中的风险评估、抗凝治疗的强度及药物的选择都涌现出不少研究热点和新的认识。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是缺血性脑卒中。由于房颤并发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使得抗凝治疗成为房颤患者治疗策略的重中之重。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是华法林,它能够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但由于该药治疗安全窗窄,半衰期长,与食物药物的相互作用明显,抗凝治疗需在严密监测国际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心房颤动患者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37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肺动脉压及左房内径显著低于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 P﹤0.01),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类型的心房颤动患者( 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均为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尽早预防可有效降低心房颤动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有很大关系,是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1990~1997年资料完整的892例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并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92例非风湿性心房颤动病例(其中头颅CT证实125例合并脑梗死)中男498例,女394例;年龄49~86岁.平均69.26岁。1.2观察指标测定患者入院时及1周后空腹血糖、血脂、血小板计数,专人定时测量卧位血压每日两次。阿司匹林抗凝治疗.15o~300ms/d,连续4周以上。按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太原社区人群血尿酸(UA)水平与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太原社区体检的36~85岁人群8871例进行研究[男2826例,女6045例,平均年龄(55.70±12.37)岁],其中Af患者84例[男30例,女54例,平均年龄(66.52±8.59)岁];使用分层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调整相关影响因素,探讨UA与Af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UA水平高于女性,男性UA第四分位组Af比例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随着UA水平的增高,Af的比例逐渐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调整影响因素后,显示女性UA水平增高是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女性UA与Af之间的关系制作ROC曲线,发现UA作为Af发生时的参考指标的最佳界值为309.5μmol/L,灵敏度为66%,特异度为74%。结论在35岁以上人群中,UA与Af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UA为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100例抗凝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临床实践中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并分析。方法回顾性观察100例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情况。结果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率低,接受华法林治疗者更少。结论应加强临床医生尤其非心血管专科医生对房颤引起脑卒中的认识及正确使用华法林抗凝知识,并不断提高房颤患者对房颤所致脑卒中的危险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