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 准确评估晚期癌症患者的预期生存情况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预测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工具尚有待改善。目的 探索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11-01至2019-06-31入住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175例,收集其入院时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和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随访截至2019-09-30,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各实验室指标是否为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75例患者中在院死亡150例,出院失访25例。在院死亡患者生存期为1~29 d,中位生存期为8 d;出院失访患者住院时间为30~167 d,中位住院时间为67.5 d。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偏高、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血小板计数偏低、C反应蛋白偏高、血清白蛋白偏低是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偏低:HR=1.498,95%CI(1.035,2.170),P=0.032;偏高:HR=8.490,95%CI(1.894,38.057),P=0.005)〕、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HR=2.227,95%CI(1.478,3.357),P<0.001〕、血小板计数〔偏低:HR=2.185,95%CI(1.418,3.366),P<0.001〕、C反应蛋白〔偏高:HR=1.478,95%CI(1.005,2.201),P=0.047〕是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是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评估患者生存情况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 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 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 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接受免疫治疗的肝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接受过免疫治疗的2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筛选出基线特征基本平衡的病例,根据 1∶3的比例将33例使用NSAIDs的患者与78例未使用NSAIDs的患者匹配成功。统计比较使用NSAIDs组与未使用NSAIDs组的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疾病控制率(DCR)的差异。结果 使用 NSAIDs 的患者(29.7%)与未使用 NSAIDs 的患者(70.2%)OS 没有显着差异。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未显示 NSAIDs 使用与DCR(单因素分析:优势比(OR),0.602;95%置信区间(CI),0.299~1.213;P=0.156;多因素分析:OR,0.693;95% CI,0.330~1.458;P=0.334)、PFS(单因素分析:风险比(HR),1.230;95% CI,0.789~1.916;P=0.361;多因素分析:HR,1.151;95% CI,0.732~1.810;P=9.544)或 OS(单因素分析:HR,0.552;95%CI,0.208~1.463;P=0.232;多因素分析:HR,1.085;95% CI,0.685~1.717;P=0.729)之间的关联。结论 NSAIDs药物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无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转移性胃癌姑息性化疗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69例转移性胃癌患者接受姑息性化疗的临床资料,查阅、整理住院病历,收集患者化疗前血清LDH水平、疾病进展及转归情况,分析患者化疗前血清LDH水平与OS、PFS的关系。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前血清LDH水平预测转移性胃癌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3 (P <0.05,95%CI:[0.612,0.847]),特异度为92.9%,灵敏度为63.6%。化疗前血清LDH升高患者的OS、PFS均短于LDH正常患者(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血清LDH、糖类抗原CA72-4水平是转移性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化疗疗效、D-二聚体是转移性胃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化疗前血清LDH升高的转移性胃癌姑息性化疗患者OS及PFS均短于LDH正常者。化疗前血清LDH水平可初步预测转移性胃癌姑息性化疗患者的预...  相似文献   

5.
李浩  付美兰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7):2061-2067
目的 比较高剂量伊马替尼(IM,≥600 mg/d)与标准剂量IM(400 mg/d)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试验组为高剂量IM,对照组为标准剂量IM治疗CML-C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依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高剂量IM与标准剂量IM治疗CML-CP患者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发生率、总生存率(O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3个月CCy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08,95%CI(0.73,5.90),P=0.17〕。试验组治疗后6、12个月CCyR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1.34,95%CI(1.20,1.49),P<0.001;RR=1.16,95%CI(1.07,1.25),P<0.001〕。试验组治疗后3、6、12个月MMR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2.97,95%CI(1.75,5.05),P<0.01;RR=2.02,95%CI(1.38,2.93),P<0.001;RR=1.28,95%CI(1.14,1.44),P<0.001〕。两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98,1.02),P=0.86〕。试验组PFS高于对照组〔RR=1.04,95%CI(1.00,1.09),P=0.04〕。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1.55,95%CI(1.13,2.11),P=0.006;RR=1.92,95%CI(1.28,2.86),P=0.001〕。试验组肌痛、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2.89,95%CI(1.17,7.14),P<0.05;RR=3.46,95%CI(1.34,8.97),P<0.05〕。结论 CML-CP患者应用高剂量IM可提高CCyR、MMR发生率和PFS,但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肌痛、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临床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接受腹膜透析(PD)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2015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接受PD置管术并开始维持性PD的2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状态、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开始PD时血清清蛋白水平,以及腹膜转运功能等临床资料。以患者接受PD置管术并开始维持性PD为随访起点,结局事件为首次发生腹膜炎,随访至患者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死亡或研究终点(2015-12-31)。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HR=2.566,95%CI(1.421,4.635)〕、体质指数〔HR=1.954,95%CI(1.220,3.128)〕、吸烟状态〔HR=1.659,95%CI(1.052,2.618)〕、血清清蛋白〔HR=2.024,95%CI(1.246,3.286)〕是PD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男性、高体质指数、有吸烟史、低清蛋白血症的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背景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5年生存率不到20%,对于早期肺癌的筛查有多种方式,其中人工智能(AI)极大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但目前仍存在对不典型肺结节如何有效管理以尽早发现早期肺癌的问题,探究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AI随访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75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I分类分为实性结节组82例和磨玻璃结节(GGN)组93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利用AI计算收集肺结节相关影像学信息,定期随访以观察不同肺结节的增长情况,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 结果 实性结节组的实性占比、平均CT值高于GGN组(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平均直径〔HR=2.185,95%CI(1.079,4.425),P=0.030〕、结节体积〔HR=1.001,95%CI(1.000,1.001),P=0.022〕、恶性概率〔HR=2.232,95%CI(1.036,4.806),P=0.040〕及表面征象〔HR=2.125,95%CI(1.006,4.489),P=0.048〕是实性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平均直径〔HR=2.458,95%CI(1.053,5.739),P=0.038〕、体积〔HR=1.001,95%CI(1.000,1.002),P=0.010〕、实性占比〔HR=1.022,95%CI(1.002,1.041),P=0.030〕、恶性概率〔HR=2.386,95%CI(1.174,4.850),P=0.016〕及表面征象〔HR=3.026,95%CI(1.492,6.136),P=0.002〕、平均CT值〔HR=1.002,95%CI(1.000,1.003),P=0.045〕是GGN增长的影响因素。 结论 肺结节增长受原始结节大小、平均CT值、有无表面征象及恶性概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建议临床医师结合AI计算的肺结节增长影响因素确定有效随访时间,以尽早发现肺结节增长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孔雁  徐建梅  刘风玲  左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3):2783-2786
目的 探讨直乙肠交界处癌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预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以手术日期或病理确诊日期为随访起点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随访,以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时间截至2014-01-01,无进展生存期(PFS)定义为从确诊至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时间。结果 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年龄、初始治疗方式、肿瘤最长径及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9、0.015、0.019、0.005,P<0.05)。354例患者失访17例,失访率为4.8%;随访时间3~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直乙肠交界处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4.0个月〔95%CI(47.5,8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5.3%和76.2%;直肠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3.0个月〔95%CI(53.2,72.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5.5%和76.3%;乙状结肠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3.0个月〔95%CI(51.2,74.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5%、87.2%和79.3%。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6,P=0.536)。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中位PFS分别为48.0个月〔95%CI(36.3,59.7)〕、29.0个月〔95%CI(17.9,40.1)〕和63.0个月〔95%CI(37.1,88.9)〕。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PFS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9,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HR=0.585,95%CI(0.338,0.891),P=0.012〕及浸润深度〔HR=3.516,95%CI(1.883,6.746),P=0.038〕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直乙肠交界处癌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生存时间未见不同,而PFS存在差异,肿瘤浸润深度可能为结直肠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EICU的符合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合并SIMD患者87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随访28 d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56例)和存活组(31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11,95%CI(1.001,1.022)〕、平均动脉压〔HR=0.985,95%CI(0.975,0.996)〕、心率〔HR=1.012,95%CI(1.004,1.02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HR=1.010,95%CI(1.009,1.023)〕、新发心律失常〔HR=1.875,95%CI(1.415,2.686)〕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65岁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岁者(χ2=4.973,P=0.027),平均动脉压>65 mm Hg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 mm Hg者(χ2=8.040,P=0.005),心率≤104次/min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04次/min者(χ2=10.725,P=0.001),NT-proBNP水平≤1 972 μg/L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 972 μg/L者(χ2=11.426,P=0.001),未新发心律失常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新发心律失常者(χ2=6.524,P=0.011)。结论 年龄、心率、NT-proBNP、新发心律失常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为其保护因素;PCT等炎性因子尚不能作为SIM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吴文霞  张萌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6):3316-3322
背景 血脂异常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研究发现血脂代谢水平还可能与乳腺癌分期、病理特点、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紧密相关,但多项研究结果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基线血脂代谢水平对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检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电子病历系统中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02例,均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病史。收集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高血压史、体质指数(BMI)〕;空腹血标本检验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病理结果包括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组织分级。将患者按照肿瘤分期进行分组,即乳腺癌分期Ⅰ~Ⅱ期为组1,Ⅲ期为组2。记录患者DFS和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DFS和OS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血脂对乳腺癌OS及DFS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 组2 TG水平高于组1,而HDL-C水平低于组1(P<0.05)。TG和HDL-C预测肿瘤分期Ⅲ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9 mmo/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6,95%CI(0.562,0.690)〕和1.14 mmol/L〔AUC为0.599,95%CI(0.531,0.668)〕。TG≥1.39 mmol/L和HDL-C<1.14 mmol/L患者Ⅲ期比例高于TG<1.39 mmol/L和HDL-C≥1.14 mmol/L者(P<0.05)。TG≥1.39 mmol/L患者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TG<1.39 mmol/L者(P<0.05)。HDL-C<1.14 mmol/L患者肿瘤T分期高于HDL-C≥1.14 mmol/L者(P<0.05)。HDL-C≥1.14 mmol/L患者总生存率(98.1%)高于HDL-C<1.14 mmol/L患者(90.9%)(χ2=4.669,P=0.031);HDL-C<1.14 mmol/L患者无病生存率(77.4%)低于HDL-C≥1.14 mmol/L患者(89.8%)(χ2=3.859,P=0.049)。矫正绝经状态、BMI、血压和血糖水平后,基线HDL-C<1.14 mmol/L为复发转移〔HR=2.907,95%CI(1.024,8.255),P=0.045〕和死亡〔HR=8.718,95%CI(1.148,66.198),P=0.036〕的影响因素。结论 HDL-C<1.14 mmol/L是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HER2和β-cateni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且同一病例的食管癌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和5 cm以外的癌旁组织。观察HER2和β-catenin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食管癌患者的HER2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分析HER2和β-catenin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HER2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TNM分期为Ⅲ+Ⅳ期以及死亡的食管癌患者其癌组织中的HER2阳性表达率较高,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HER2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TNM分期为Ⅲ+Ⅳ期以及死亡的食管癌其癌组织中的β-catenin阳性表达率较低,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HER2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生存率呈明显正相关(r=0.346、0.452,P<0.05)。结论HER2在食管癌患者中高表达,β-catenin在食管癌患者中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与手术治疗可手术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00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可手术食管癌患者110例,其中50例患者给予全程三维适形放疗,50-70Gy5-7周完成(放疗组),同期60例患者给予单纯手术治疗(手术组)。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情况,并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疗组5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放疗,28例(56.0%)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44.0%),有效率为100%。60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意外死亡。全部患者完成随防,两组1年、3年生存率(84.0%vs83.3%,52.0%vs5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1.59。P〉O.05),5年生存率比较,手术组(41.7%)高于放疗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9,P〈O.05)。至随访结束,放疗组患者死亡35例,其中16例死于局部复发,8例死于远处转移,同时合并复发和转移者4例,其他原因5例。手术组患者死亡35例,10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8例死于老年合并症,3例死于癌转移,4例死于其他原因。放疗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长度、侵袭深度、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及长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可手术食管癌患者疗效较好,可以作为手术治疗外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黄河  郭婷  程国昌 《海南医学》2013,24(24):3624-3626
目的探讨食管癌并发气管食管瘘病人的治疗方法及其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63例食管癌并发气管食管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即金属支架组、鼻饲/胃肠造口组和最佳支持治疗组。对一般性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治疗后随访情况行生存期分析。结果 63例(50.8%)气管食管瘘患者32例行金属支架置入手术,14例(22.2%)行鼻饲/胃肠造口术,17例(27.0%)行最佳支持治疗。三组在肿瘤分期、瘘口位置、肿瘤初发位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及瘘口治疗后化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瘘口诊断后生存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支架组优于鼻饲/胃肠造口组,最佳支持治疗组生存期最短。结论金属支架组能显著延长食管癌恶性气管食管瘘患者生存期,放置金属支架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瘘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YinYang-1(YY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215例食管鳞癌患者均来自河南省林州市。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5例食管鳞癌组织(观察组)和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对照组)中YY1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YY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53.4%VS92.1%,P〈0.05);YY1阴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TMN分期和大体分型无关;YY1阳性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YY1阴性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结论YY1的阴性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YY1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抑癌作用,检测YY1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Background. Several researchers have determined the tumor length to be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indictor of esophageal cancer (EC). However, controversy exists concerning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s for tumor length to predict overall survival.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umor length and propose the optimum cut-off point for tumor length in predicting survival differenc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9,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older than 70 years with ESCC was conducted. A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for survival prediction was plotted to verify the optimum cut-off point for tumor leng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prognostic parameters for survival.

Results. A ROC curve for survival prediction was plotted to verify the optimum cut-off point for tumor length, which was 4.0 cm. Patients with tumor length ≤4.0 cm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5-year survival rate than patients with a tumor length >4.0 cm (60.7% versus 31.6%, P = 0.007). Multivariate analyses showed that tumor length (>4.0 cm versus ≤4.0 cm, P = 0.036), differentiation (poor versus well/moderate, P = 0.032), N staging (N1-3 versus N0, P = 0.018), and T grade (T3-4 versus T1-2, P = 0.002)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Conclusion. Tumor length is a predictive factor for long-term surviva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CC, especially in T3-4 grade or nodal-negative patients. We conclude that 4.0 cm may be the optimum cut-off point for tumor length in predicting surviva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CC.  相似文献   

17.
蒋耀光  王如文 《重庆医学》1998,27(3):147-148
1986年 ̄1996年12月,我科采用结肠或胃重建食管治疗食管腐蚀伤后瘢痕狭窄65例,47例采用结肠重建(未发除病变食管),结肠经胸骨后上提至颈部,吻合部位在颈部41例,咽部6例,经左胸用胃重建18例,其中17例切除了瘢痕的食管,1例行短路手术,结肠重建组3例手术术后死亡包括2例结肠坏死,颈部吻合口瘘11例,胃重建组术后无死亡病例,仅1例出现颈部吻合口瘘。作者认为瘢痕狭窄食管近端超过主动脉弓下缘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癌切除术后,从残余食管到胃的运动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GY-3型多功能消化道检测仪对1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食管、胃的压力测定,同时与2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术后近远期患者的食管近端静息压分别为7.56mmHg和7.48mmHg显著高于正常人1.18mmHg(P<0.05)。结论:术后残余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在食管胃吻合口的上部出现新的高压带,有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樊孟涛  龙勇  苏彦河 《西部医学》2021,33(11):1670-1674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技术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胸外科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中采用的麻醉技术分为人工气胸下单腔插管双肺通气技术组(A组)51例和双腔插管单肺通气技术组(B组)55例,比较两组麻醉技术的临床效果,并随访患者术后3年生存状况。结果 A组在胸腔镜手术时间、胸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等均显著优于B组(P<0.05);同时通过对比B组,A组在左喉返神经旁手术视野更加清晰,且更加利于提高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P<0.001)。组间对比术后相关并发症,A组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32),其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中,人工气胸下单腔插管双肺通气在左喉返神经旁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利于提高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且 3年累积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不影响患者中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7例食管穿孔和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食管异物致穿孔8例,医源性损伤3例.2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1例因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行保守治疗,14例行手术治疗(13例开胸,1例颈部切口).保守治疗患者死亡,手术治疗者死亡2例,12例痊愈出院.对食管穿孔和食管破裂应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