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医学动物防制》2019,(9)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e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寻求提高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海市人民医院2014-2015年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92例HIV/AIDS病人展开调查。病例信息收集方法包括:查阅医疗记录及面对面访谈。科研设计严格遵守病人知情同意及保密的原则。结果①292例病人平均服药依从程度为92. 6%。其中,在过去的7天中有漏服药物或没有服药的56例(19. 2%),主要原因依次为忘记吃药、外出、药物副作用;服错药物剂量者20例(6. 8%),服错药物剂量的比例在接受HAART治疗在1年以内的病人显著高于接受HAART超过1年者(χ~2=3. 905,P=0. 048);很少按时服药者40例(13. 7%),其中16例(5. 5%)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酗酒、不使用服药提醒物、错误的服药知识、从发现到治疗的时间大于2周及未采取心理支持等均是HAART依从性差的独立风险因素。③CD4+T淋巴细胞增长率大于35%者在依从性好的病人为69. 96%,显著高于依从性差者(χ~2=64. 665,P 0. 001)。结论酗酒、不使用服药提醒物、错误的服药知识、从发现到治疗的时间大于2周及未采取心理支持等均是北海地区HAART依从性差的独立风险因素。缩短从发现到治疗的时间和加强心理疏导可能更有利于提高HIV/AIDS病人的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皖北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H IV感染者/AIDS患者(H IV/AIDS)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典型抽样的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331名H IV/AI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乡镇及不同文化程度H IV/AIDS的GQOL-74总分、心理功能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负性生活事件是生活质量的不利影响因素,自尊、社会支持以及婚姻与家庭是生活质量的有利影响因素。结论H IV/AIDS的生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是改善H IV/AIDS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需以家庭和社区为依托,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病死率的影响及影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接受免费HAART的130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病死率及其变化趋势;运用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确诊后至开始抗病毒时间(月)、治疗前机会性感染种数(除外肺结核)、治疗前1年内是否患肺结核、治疗前是否患乙/丙肝、基线HAART方案、CD4T淋巴细胞计数、ALT、血肌酐、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 1 309例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中位数为35.53个月,5年、9年生存率均为95.81%;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40例,平均病死率0.52/100人年.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感染途径、WHO分期、CD4计数、血肌酐、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计数、血红蛋白、感染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计数、血红蛋白升高死亡风险降低,静脉吸毒死亡风险增加.结论 HAART治疗可明显改善HIV/AIDS患者预后;及早抗病毒、改善贫血状态和加强吸毒患者抗病毒随访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5.
背景 我国各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差异较大,HIV、HCV两种病毒合并感染可加快疾病临床进展,从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加剧死亡的发生。目前针对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早期发现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病例来源于2006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患者队列,最终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3 084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感染途径、确诊年份、ART前的CD4+ T淋巴细胞和抗-HCV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 084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HCV感染202例,合并感染率为6.5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 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推广,HIV/AIDS患者的期望寿命延长,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愈发常见。且患者易发机会性感染、共感染等情况,健康状况不佳,医疗费用较高,经济负担较重。然而,目前有关HIV/AIDS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研究较少。 目的 了解我国四省份(北京市、河南省、贵州省、安徽省)HIV/AIDS患者因病所致的家庭经济负担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在北京市、贵州省、安徽省各选择1家医疗机构、在河南省选择1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作为调查地点,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各调查地点选取2020年获取过医疗卫生服务的HIV/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经济学特征、疾病状况及就医情况指标。根据患者2020年的自付医疗费用和家庭年收入计算费用收入比,以费用收入比>25%为出现了家庭经济负担,否则为未出现家庭经济负担。 结果 共纳入1 446例患者,患者费用收入比以≤1%(400例,27.7%)和>1%~5%(418例,28.9%)为主,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患者为237例(16.4%)。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户口性质、流动情况、医疗保险类型、家庭年收入水平、感染途径、CD4+ T细胞计数、就医形式的患者出现因病所致家庭经济负担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男性〔OR(95%CI)=1.729(1.050,2.853)〕,≥65岁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18~24岁者〔OR(95%CI)=3.445(1.188,10.227)〕,离异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未婚者〔OR(95%CI)=2.241(1.073,4.678)〕,事业单位人员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低于家务/待业/无业者〔OR(95%CI)=0.287(0.081,0.898)〕,家庭年收入水平为中低收入、低收入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高收入者〔OR(95%CI)分别为3.556(1.471,9.428)和29.614(12.348,79.211)〕,经异性性行为感染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较经同性性行为感染者低〔OR(95%CI)=0.356(0.186,0.670)〕,从未接受过抗艾滋病病毒治疗(ART)患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低于接受过ART者〔OR(95%CI)=0.241(0.055,0.835)〕,CD4+ T细胞计数为201~350、≤200个/μl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500个/μl者〔OR(95%CI)分别为2.347(1.237,4.515)和2.365(1.200,4.702)〕,仅住院者、门诊+住院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仅门诊者〔OR(95%CI)分别为12.492(5.592,27.818)和23.690(14.519,39.933)〕。 结论 HIV/AIDS患者费用收入比较低,部分患者出现了家庭经济负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水平等社会人口学和经济相关特征,感染途径、ART、CD4+ T细胞计数水平、就医形式等疾病和就医相关特征是影响HIV/AIDS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因素。未来应重点关注女性、老年、重症及家庭年收入较低的HIV/AIDS患者,继续完善和落实相关医疗保障政策,切实、有效地降低HIV/AIDS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种细胞因子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确诊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40例,CD4+T细胞数均<350/μl,接受HAART治疗,并分别于HAART治疗的0、12及24个月随访备血,健康对照组30例.ELISA检测血清和上清液细胞因子(IL-12、IL-21、IP-10和IFN-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FOXP3 Treg细胞.结果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IL-12、IL-21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CD4+T细胞明显降低,HAART治疗后均不同程度升高;而IP-10、CD8+T细胞、CD4+CD25+FOXP3 Treg细胞显著高于正常人,HAART治疗后水平下降.CD4+T、CD8+T、CD4+CD25+FOXP3 Treg与各细胞因子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细胞因子可能和HIV/AIDS感染的致病机制相关,并可能参与了抗HIV病毒免疫重建和病毒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甘庚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工作应充分利用人文关怀来满足服务对象多方面的需求.然而由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缺乏有关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的正确认识, 人们对HIV/AIDS患者的歧视不仅来自公众,也来自医学界,很难做到对艾滋病人和其他病人一视同仁,而从事艾滋病救治的医务人员给予他们人文的关爱,让患者真正体验到人文关怀的灵性照护与服务. 相似文献
11.
脂肪因子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AIDS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在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HIV related lipodystrophy,HIV-LD)组和非HIV-LD)组中的差异;比较两组的脂联素(adiponectin,APN)、瘦素(leptin,LEP)水平及其与糖脂代谢、脂肪异常分布的关系.方法 募集2007年3至5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随诊的成年HIV/AIDS患者52例,根据患者报告和医师评估结果,将上述患者分成HIV-LD组与非HIV-LD组,并对其进行全身双能X射线扫描(DEXA)检查和血浆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索测定,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APN和LEP水平,调查血脂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情况及两组之间差异,并分析APN和LEP水平及其与血脂、胰岛素水平和各部位体脂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①52例HIV/AIDS患者中,至少一项血脂指标异常者59.6%,合并CHO、TG及HDL-C异常血症者分别为17.3%、50.0%和17.3%,空腹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25.0%.②LD组的TG水平显著高于非HIV-LD组,LD组的HDL-C水平和APN水平显著低于非HIV-LD组.HIV-LD患者的APN水平降低是HDL-C和胰岛素水平异常的独立预测指标,与四肢/全身脂肪总含量正相关,与躯干/全身脂肪总含量负相关.两组的血浆LEP水平均与全身脂肪总含量、四肢和躯干脂肪含量正相关.结论 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在接受HAART的AIDS患者中有较高发生率,HIV-LD组比非HIV-LD组更为明显.血浆APN水平下降在HIV-LD组中是HDL-C和胰岛素水平异常的独立预测指标,与脂肪异常分布密切相关;血浆LEP水平则是反映人体内脂肪总最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药物治疗患者服药现状及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服药现状及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3-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AIDS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简表(WHO QOL-HIV-BREF),调查AIDS药物治疗患者服药现状、生命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37份。调查结果显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0%(19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前三位的症状为消化道症状71.7%(170例),睡眠质量降低65.8%(156例),皮肤症状58.6%(13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总体评分为(84.2±18.5)分,其中生理领域评分(15.3±2.8)分、心理领域评分(13.1±3.1)分、独立性领域评分(15.3±2.9)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13.4±3.1)分、环境领域评分(12.9±2.8)分、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评分(14.2±3.7)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13.5±2.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不同领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不良反应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12.902),其次为患者是否住院、受教育程度及感染途径(标准化回归系数=10.255、2.444、-2.374,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患者间应及时沟通交流服药感受、缓解内心压力,减少漏服现象的发生,提高服药依从性,确保抗病毒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和是否住院治疗成为影响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AIDS药物干预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改善药物治疗方案、探索更为有效药物治疗和干预方式、完善支持疗法,以及通过更为综合的干预方式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以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口腔病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以来,其感染者已几乎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自1985年首例艾滋病病例报告到今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数量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据卫生部最新统计,截至2009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319 877例,报告死亡49 84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我国现行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48周在成人初治HIV/AIDS患者中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初次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816例,分析治疗前后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疗效.结果 816例中男749例(91.8%),女67例(8.2%);年龄19~70岁,平均(32.0±18.8)岁.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性行为(681例,83%)为主.在治疗48周后,CD4细胞均值由223个/μl升高至437个/μl,CD4细胞在200个/μ1以下者由39.7%降至12.5%,CD4细胞201~350个/μl者由50.2%降至26.2%,CD4细胞>350个/μ1者由10.0%增至61.3%.病毒载量平均值由13 490拷贝/ml下降至42拷贝/ml,病毒载量小于50拷贝/ml者占90.9%.结论 现行的艾滋病HAART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24个月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效果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经24个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抗病毒效果、免疫重建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27例HIV-1感染者以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治疗24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18和24个月时采血检测血浆HIVRNA病毒载量,检测外周血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数,CD4^+CD45RA^+CD62L^+纯真细胞数,CD4^+CD45RO^+记忆细胞数,CD8^+CD38^+激活淋巴细胞数和CD8^+CD38^+/CD3^+CD8^+百分比;并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血常规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27例HIV-1感染者在24个月的治疗中,病毒学和各项免疫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变化以3或6个月时较显著,24个月时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数值。其中19例感染者先后出现过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炎、皮疹、腹痛、头痛、发热和脱发等毒副反应,有21例感染者发生过血相异常、肝功能或肾功能变化、血脂异常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和淀粉酶升高等。有3例感染者先后因Ⅲ级外周神经炎和疑为乳酸中毒而改药。结论HIV-1感染者经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治疗24个月,显示了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和免疫重建效果。但药物的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AIDS患者血清中MCP-1、MS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经HAART3个月的国内AIDS患者及84例经HAART3至6年的德国患者血清MCP-1、MSP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测定HIV-RNA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计数。结果:HIV-1感染者血清MCP-1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MSP则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经短期HAART(3月)后,MCP-1水平下降(P<0.01),MSP无明显改变;长期HAART(3至6年)后MCP-1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MSP显著下降(P<0.01),MCP-1和MSP水平的变化呈负相关(r=-0.99,P=0.029)。结论:MCP-1、MSP与AIDS病程进展有密切关系,HAART对AIDS患者MCP-1、MSP水平有显著的改变,进而改善患者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应用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脑卒中与HI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脑卒中被认为是HIV感染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具有高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特点。目前,HIV感染并发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方面尚未完全明确,同时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HIV感染并发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预防治疗以及中医认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HIV感染并发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