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每例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均取空腹静脉血并即时分离血清1 m l,用EL 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的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血清中sIL-2R,IL-4,IL-13的测定结果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2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此外,哮喘急性发作组与哮喘缓解组血清中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sIL-2R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变化,说明它们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特征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ELIAS分别检测34例发作期哮喘患者(其中14例激素敏感型和10例激素抵抗型口服强的松治疗1周)、18例缓解期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13浓度.结果:52例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浆IL-13质量浓度(65.65±3.38 vs 25.83±3.5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作期(34例)和缓解期(18例)哮喘患者血浆IL-13质量浓度(72.03±3.72 vs 48.67±4.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34例发作期哮喘患者中,轻、中、重度者其血浆IL-13质量浓度(52.35±2.98 vs 65.12±2.56 vs 76.57±2.36)相互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激素敏感型哮喘经强的松治疗1周后血浆IL-13质量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73.03±3.72 vs 55.67±4.22),差异有显著性(P<0.05);激素抵抗或依赖型哮喘经强的松治疗1周前后血浆IL-13质量浓度比较(70.35±2.98 vs 68.57±2.3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IL-13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判断哮喘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IL-13参与调节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轻型儿童斑秃的疗效及对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 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轻型儿童斑秃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另外本研究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组。2组患儿均同时涂擦米诺地尔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308 nm准分子光照射治疗,对照组则辅以卤米松乳膏封包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8周及12周时记录2组患儿毛发生长及不良反应情况,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2组患儿外周血白介素-17(IL-17)、IL-6、IL-2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外周血IL-17、IL-6、IL-21及TGF-β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IL-17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IL-21、TGF-β及对照组IL-17、IL-6、TGF-β水平与健康组间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08 nm准分子光照射治疗儿童轻型斑秃疗效与激素封包疗法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及家长治疗依从性均较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Th17及Treg细胞相关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白三烯(LTB-4)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者、哮喘急性发作者、临床缓解者各36例。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L-13、IL-18、LTB-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患者血清IL-13、IL-18、LTB-4水平急性发作者显著高于缓解者,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3、IL-18、LTB-4参与了哮喘慢性炎性反应的形成,检测IL-13、IL-18、LTB-4可评估哮喘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肥胖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及其与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FN-γ/IL-4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019年1~8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及同期健康查体者,根据体重指数不同将其分为肥胖哮喘组21例、肥胖组19例、哮喘组21例、正常对照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25(OH)D、IFN-γ、IL-4浓度。比较各组25(OH)D、IFN-γ、IL-4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与IFN-γ、IL-4、IFN-γ/IL-4的相关性。结果肥胖哮喘组25(OH)D水平为(37.80±11.63)nmol/L,哮喘组为(45.40±10.58)nmol/L,肥胖组为(63.77±13.62)nmol/L,正常对照组为(82.17±9.83)nmol/L,肥胖哮喘组25(OH)D水平最低(P<0.05)。肥胖哮喘组血清25(OH)D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445,P<0.05),与IL-4呈正相关(R=0.673,P<0.05),与IFN-γ/IL-4呈负相关(R=-0.654,P<0.05)。结论成人肥胖哮喘患者存在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Th细胞分化方向参与肥胖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哮喘患儿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纯哮喘患儿组36例,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31例,正常对照组40例,检测各组患儿血清PCT、IL-17、CRP水平。结果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IL-17、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哮喘患儿和对照组患儿(P〈0.05)。单纯哮喘患儿组PCT轻度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价值不明显。结论哮喘患儿合并细菌感染后血清PCT、IL-17、CRP水平增高显著,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4受体α链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白介素 4受体α链 (IL 4Rα)基因多态性与武汉地区人群哮喘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测序技术对 35例哮喘儿童 ,2 5例成人发病哮喘患者 ,以及健康成人与健康儿童各 2 0名进行IL 4Rα链基因编码区 12 0 5 192 8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果  5 7.8%的哮喘患儿在IL 4Rα基因编码区 190 2位存在突变 (A→G) ,使该编码区 5 76位谷氨酸突变为精氨酸 ,而仅有 8%的成人哮喘患者存在该突变 ,健康成人和健康儿童均有 5 %存在该突变。结论 本研究表明IL 4Rα链基因编码区 190 2位点单核苷酸的变异与武汉地区儿童哮喘易感性相关 (χ2 =12 .5 4 ,P <0 .0 0 1,α =0 .0 5 ) ;而成人哮喘患者则与该基因编码区 190 2位点单核苷酸的变异无关 (χ2 =0 .16 ,P >0 .0 5 ,α=0 .0 5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用川芎嗪治疗组,联用川芎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IL-4、IL-5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联用川芎嗪治疗组IL-4、IL-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IL-4、IL-5和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联用川芎嗪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大鼠椎间盘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受体(IL-1R Ⅰ)表达的意义。方法两个被动吸烟箱各放30只 S-D 大鼠,分别以不同的吸烟量持续被动吸烟制作动物模型,于第2、4、8周处死大鼠,以免疫组化观察 IL-1β、IL-1R Ⅰ的表达情况,以不吸烟组为对照组。结果低吸烟量组 IL-1β、IL-1R Ⅰ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率持续上升,在第8周分别达到(52.00±3.91)%、(31.00±2.29)%;同样,高吸烟组分别达到(76.00±3.24)%、(46.00±2.7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持续被动吸烟的情况下,大鼠椎间盘内 IL-1β、IL-1R Ⅰ的表达与吸烟的时间和量呈正相关性,IL-1β、IL-1R Ⅰ表达的异常升高可能与大鼠椎间盘退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浆中sIL-2R、IL-6水平的变化和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4例乳腺癌患者的sIL-2R、IL-6水平,并以4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乳腺癌组外周血浆sIL-2R、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中sIL-2R、IL-6水平与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而与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2 cm的或有淋巴结转移的sIL-2R、IL-6水平明显高于〈2 cm和无淋巴结转移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L-2R、IL-6水平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作为研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β2)、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婴幼儿喘息的相关性。方法 将124例5岁以下喘息患儿分为API阳性组(66例)与API阴性组(58例)。选取儿童哮喘易感基因 SNP位点:ADRβ2 R16G、ORMDL3 rs12603332,采用 TaqMan 探针法对2组患儿进行基因分型,分别比较上述SNP位点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ORMDL3 rs12603332基因型在API阳性组与API阴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 2.524,P > 0.05)。ADRβ2 R16G基因型在API阳性组以AA占比最高,AG次之,GG最少;在API阴性组以AG占比最高,GG次之,AA最少;API阳性组AA占比高于API阴性组(2 = 25.358,P < 0.05)。ADRβ2基因型AG和GG是API阳性的保护因素,与AA比较,AG、GG是API阳性的概率分别为18.8%和6.4%。结论 ADRβ2 R16G基因型分布在API 阳性与阴性的5岁以下喘息患儿中存在差异,携带基因型AA 的喘息患儿或更具进展为哮喘的危险性。ADRβ2或可联合 API 作为预测儿童哮喘的临床指标。ORMDL3 rs12603332基因型或与API预测哮喘发生无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F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的易感基因筛选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取本院门诊随诊的60例哮喘患儿设为哮喘组,6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于清晨空腹留取外周静脉血2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克隆、基因测序方法分析IL-17F基因序列rs763780(H161R)基因多态性。结果IL-17F基因序列rs763780(H161R)基因型在两组内均未检测到突变型CC,rs763780(H161R)基因型(TC/TT)在两组间内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χ2=5.71,P<0.05)。TC基因型OR和95%可信区间(CI)为2.09(1.12-3.90),TT基因型OR和95%CI为0.76(0.60-0.95)。结论IL-17F基因多态性rs763780(H161R)基因型分布(TC/TT)在两组间存在差异,其多态性可能与哮喘相关,两组内均未发现基因型CC在,基因型TC可能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 IL-28B 基因在慢性 HBV 患者抗病毒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 HBV 病毒 e 抗原(HBeAg)阳性的2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PEG-IFN)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采用 TapManSNP 基因分析法检测 IL-28Brs12980275和rs12979860的基因型,并分析基因型与 HBeAg 血清转化的关系。结果205例患者中有6例基因型不确定,剩余的199例患者IL-28B 的 rs12980275和 rs12979860基因型比率分别为 AA 77%、AG 19%、GG 5%和 CC 76%、CT 20%、TT 4%。IL-28B 基因型与 HBeAg 血清转化显著相关(P <0.01)。在 rs12980275基因型上,通过 HBV 基因型、年龄、HBV 水平及丙氨酸转氨酶和联合治疗,血清转化调整 AA 和 AG/GG 的优势比为3.16。对于 rs12979860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IL-28B 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有关。结论 IL-28B 与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3953位点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及不同基因型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组),135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在-511位点、+3953位点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抽取患者组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不同基因型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分析。结果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患者组基因GG型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白细胞介素-1β+3953位点、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患者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和白细胞介素-1β+3953位点,基因型G/A和AA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GG型患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明显增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型G/A和AA的患者较GG型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3953位点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直接关联;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等位基因G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遗传标志之一;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和+3953位点基因型G/A和AA为高分泌型,GG为低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型G/A和AA为高分泌型,GG为低分泌型。基因多态性影响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4(ST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74例SLE患者和95例正常对照STAT4基因启动子区rs16833431 A>G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STAT4 rs16833431位点基因型频率AA(16.2%)、AG(47.3%)、GG(36.5%),等位基因频率A(39.9%)、G(60.1%),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AA(16.8%)、AG(45.3%)、GG(37.9%)和等位基因频率A(39.5%)、G(60.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AT4基因rs l6833431 A>G位点多态性与深圳汉族人群SLE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位点-634C/G与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过敏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青岛地区479例健康个体和481例过敏性哮喘患者IL-6基因启动子-634C/G多态性进行观察.结果:过敏性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CC、CG和GG基因型以及C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携带GG、CG、CC基因型个体哮喘患病风险依次递增.结论:IL-6基因启动子-634C/G位点多态性与青岛地区人群过敏性哮喘发生无相关性,但携带CC等位基因型的个体过敏性哮喘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Fas基因-670A/G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156例脑梗死患者和95名健康老年人的Fas基因-670A/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脑梗死组与老年健康对照组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21%、56.41%、15.38%与42.11%、45.26%、12.63%;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41%、43.59%与64.74%、35.26%,2组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AG+GG)型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AG+GG)型的健康老年对照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则明显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的(AG+GG)型,脑梗死组的AA型的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的AA型,其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老年对照组的AA型。结论Fas基因启动子670A/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IL)-17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T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方法将该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设为哮喘组,同期于该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2组IL-17基因多态性,采用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其血清TIgE、ECP水平,比较2组IL-17基因多态性、TIgE和ECP水平及不同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型患儿血清TIgE、ECP水平。结果哮喘组中IL-17A-152G/A位点中AA型基因频数频率、A等位基因频数频率,IL-17F 7488T/C位点中TT型基因频数频率、T等位基因频数频率,血清TIgE、EC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IL-17A-152G/A位点AA型基因血清TIgE显著高于AG、GG型(P<0.05)。IL-17A-152G/A位点A等位基因携带患儿血清TIgE显著高于非A等位基因携带患儿(P<0.05)。哮喘组IL-17F 7488T/C位点不同基因型、等位基因携带者间血清TIgE、E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A-152G/A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有关,变异等位基因A携带患儿哮喘风险更高,尤其是突变纯合子AA基因型,野生型TT纯合子与哮喘也有一定关联性;且IL-17基因多态性虽与血清ECP均无明显关联,但血清ECP在哮喘患儿中仍明显高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 rs16944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 )的关系。【方法】利用提取基因组DNA及Mass ARRAY 分子量阵列技术对健康对照组人群366人及T2DM患者583例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IL-1βrs16944基因 AA、AG、GG三种基因型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22.40%、50.00%、27.60%,在T2DM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20.58%、50.09%、29.33%,等位基因 A在健康对照组及T2DM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47.40%及45.63%,等位基因G在两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52.60%及54.37%,两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分布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IL-1β rs16944基因其多态性可能与辽宁地区T2DM 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OCT1)基因中 rs2282143(P341L ,1022C> T)、rs628031(M408V ,1222A>G)和rs36056065(ins/del GTAAGTTG)多态性对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5例男性健康自愿者空腹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500 mg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二甲双胍的浓度,并根据rs2282143、rs628031和rs36056065多态性进行分组。结果 rs2282143多态性中CC、C T 和 T T分别为45例(69.2%)、19例(29.2%)和1例(1.5%),CC 和 CT 组间的 Cmax 、Tmax 、AUC0-t 、AUC0-∞和 T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628031与rs36056065等位基因完全连锁,其中 AA/ins、AG/ins-del 和 GG/del 分别为8例(12.3%)、24例(36.9%)和33例(50.8%)。AG/ins-del的Cmax 、AUC0-t 、AUC0-∞显著高于 AA/ins和GG/de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ins和GG/de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ax 、T1/2在3种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2282143多态性与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无相关性,完全连锁的 rs628031和 rs36056065与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