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目的 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PLR)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ACI)与预测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2020年 1月 ~2021年 1月住院治疗的 ACI患者 54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65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外周血 NLR,PLR检测,比较两组外周血 NLR和 P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 ROC)曲线探究 NLR和 PLR诊断 ACI的价值,对比不同稳定性斑块患者外周血 NLR和 PLR水平,探究二者之间关系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外周血 NLR(3.16±0.17 vs 2.23±0.12)和 PLR(133.45±5.02 vs 111.04±7.5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院妇产科就诊的育龄妇女的病历资料,从中选择EM患者58例,非EM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NLR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 EM患者平均NLR高于非E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诊断E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5%可信区间(CI):0.62~0.79]。当NLR取值为3.32时,NLR的诊断敏感性为76%(95%CI:65%~84%),特异性为60%(95%CI:45%~73%)。结论 NLR对EM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采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AP组与MAP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WBC及NLR预测S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不低于0.7。NLR较WBC预测SAP的诊断临界(CO)值、敏感性、特异性、AUC具有更大的价值,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SAP的早期诊断中意义不大。结论 NLR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不良预后中优于WB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NC)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预测价值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119例HFRS患者(HFRS组),同时选取1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NC、NLR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收集HFR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统计分析各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C和NLR对HFRS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 HFRS患者NC、淋巴细胞(LC)、NLR、白细胞(WBC)、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HFR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为0.645~0.777,P=0.000。NC预测HFRS的AUC为0.812,95%CI为0.758~0.866,P=0.000。HFRS IgM阳性患者NLR水平显著高于IgM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在HFRS IgG阴性和阳性患者及尿蛋白1+和尿蛋白3+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和NLR预测HFRS IgM阳性患者AUC为0.817和0.728。结论 NC和NLR可作为一种独立预测HFRS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其升高对预测HFRS IgM阳性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HFRS患者的预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NLR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6 年 7 月~ 2018 年 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278 例 CAD 患者和同期来院体检的 117 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血细胞检测及血生化指标,根据病情将 CAD 患者分为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两组,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将 CAD 患者分为观察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统计各组患者 Gensini 积分。比较各组间外周血 WBC,NLR 及 CRP 水平差异,并分析 NLR 与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水平和 Gensini 积分的相关性,ROC 曲线分析 NLR 对 CAD 病情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外周血WBC,NLR 及 CRP 在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29.962,31.045,F=17.656,均 P<0.05),且 NLR 与 CAD 患者 cTnI水平和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 (r =0.381,P=0.000;r =0.217,P=0.000);NLR 用于诊断 CAD,SCAD 及 ACS 患者的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95%CI: 0.671~0.770,P=0.000),0.643(95%CI: 0.582~0.704,P=0.000),0.835(95%CI: 0.787~0.884,P=0.000)。结论 NLR 水平可作为冠脉狭窄程度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联合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对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03月至2020年0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肝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根据入院时血常规计算NLR,使用PicoGreen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入院时外周血浆游离DNA(cf-DNA/NETs)定量水平,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将患者分为脓毒症非肝损伤组和脓毒症肝损伤组,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生脓毒症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析NLR、NETs、NLR联合NETs对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肝损伤的价值。结果:入选脓毒症患者122例,其中发生脓毒症肝损伤的患者45例,发生率为36.89%。脓毒症肝损伤组NLR为(21.63±4.71),脓毒症非肝损伤组NLR为(15.03±4.71),脓毒症肝损伤组NETs水平为(505.86±250.05)μg/L,脓毒症非肝损伤组NETs水平为(179.27±67.20)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NLR( OR=1.470, 95% CI:1.121~1.926, P<0.05)、NETs( OR=1.018, 95% CI: 1.005~1.030, P<0.05)是脓毒症患者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NLR的最佳截断值为16.68,NETs的最佳截断值为317μg/L,联合应用NLR和NETs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肝损伤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98.70%,曲线下面积为0.930,约登指数为0.765。 结论:外周血NLR和NETs水平是脓毒症患者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应用NLR和NETs对脓毒症患者发生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NLR为16.68、NETs为317 μg/L作为界值,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肝损伤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在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最佳截点,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比较两组5年生存率,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以3作为截点将95例患者分为高NLR组(57例)与低NLR组(38例)。低NLR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43.9%)显著高于高NLR组(10.5%)(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癌胚抗原和NLR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87,95%CI:1.856~6.181,P0.01)。结论术前外周血NLR是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检测胃癌、胃息肉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并分析NLR在胃癌中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诊断的202例胃癌患者、150例非恶性胃息肉患者及186例健康对照者,依据临床血液常规检测得到NLR,随后在胃癌患者中分析NLR与肿瘤的大小、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等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胃息肉组相比,胃癌患者外周血中NLR显著升高(4.12±1.15 vs 2.01±1.28,2.07±0.98;P0.05);且NLR与肿瘤大小、肿瘤TNM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肿瘤大于3 cm、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晚的患者中NLR显著高于其他的胃癌患者(P0.05);而对于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患者NLR的检测分析发现NLR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7)。结论胃癌患者的NLR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患者的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因而NLR可能会成为判断胃癌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预后等的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马娟  杜磊  何丹  雷晶 《系统医学》2023,(14):108-111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初诊NMOSD患者52例作为NMOSD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NMOSD组和对照组的基本资料,分析NLR识别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价值。结果NMOSD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和NLR均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识别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79(95%CI:0.864~7.089,P<0.001)。结论 NLR可作为识别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价NMOSD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某医院150例RA患者、101例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及151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检查,并比较NLR在3组人群中的差异。收集RA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统计分析NLR与其他炎性指标的联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对RA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 RA患者NLR水平显著高于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LR与中性粒细胞计数(NC)诊断RA的敏感性相当(NLR:62.4%;NC:67.5%);但NLR的诊断特异性更高(NLR:85.5%;NC:68.7%)。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ESR(r=0.210,P=0.043)、CRP(r=0.149,P=0.043)均呈较弱但具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结论 NLR比CRP、NC及淋巴细胞计数等传统的炎症指标更具有预测价值,有望作为一种新的能独立预测RA患者体内炎症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CBM、VIP(1989~2013.10)、CNKI及WanFang Data,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共6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D133蛋白在胃癌组与癌旁和正常胃组织组[OR=3.89,95%CI(1.87,8.11),P=0.0003]、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OR=2.75,95%CI(1.99,3.81),P<0.00001]、胃癌Ⅲ~Ⅳ期组与Ⅰ~Ⅱ期组[OR=2.83,95%CI(2.13,3.76),P<0.00001]、伴远处转移组与无远处转移组[OR=2.38,95%CI(1.47,3.85),P=0.0004]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0,95%CI(0.90,3.21),P=0.10]。结论 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病及其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等有明显相关性,提示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设计严谨的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ROC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分析SCC—Ag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检测40例正常体检者和100例I—II期食管癌患者血清中SCC—Ag水平,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SCC—Ag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当SCC—Ag截断值为≥1.39ng/ml,此截断值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4.0%,诊断符合率为92.6%;曲线下面积为:0.973,P=0.000,95%CI:0.952-0.994,SCC-Ag曲线下面积AUC(areundercurve)为0.748,P=0.000,95%CI:0.636—0.860,为食管癌最佳临床诊断临界点。结论:SCC—Ag水平变化可作为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变化对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124例进行随访研究,动态观察术前、术后化疗前、化疗后3月外周血NLR水平变化。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随访结果并分析。结果术前外周静脉血NLR范围1.21~5.20,中位数2.95,术后化疗前复查NLR中位数3.02(1.45~5.34),以NLR≥3.82为切值,5例患者NLR出现升高(≥3.82);化疗后复查中位数2.81(1.13~4.98),有7例患者出现NLR下降(3.82),下降率为26.93%(7/26)。术前高NLR患者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0.4%、53.6%,显著低于低NLR患者(80.4%、72.5%)(log-rankχ2=8.53,P=0.021)。术后化疗高NLR患者的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6.8%、50.3%,显著低于低NLR患者(82.9%、76.5%)(log-rankχ2=9.25,P=0.013)。化疗后3个月高NLR患者的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1.2%、54.9%,显著低于低NLR患者(78.6%、70.4%)(log-rankχ2=7.95,P=0.028)。结论 NLR的动态水平变化可以作为结肠癌患者极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trap nets,NETs) 水平与T 细胞水平表达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 年11 月~ 2021 年2 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治疗的53 例IE 患者作为IE 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0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NETs 水平和T 细胞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 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浆NETs 水平和 T 细胞水平表达的相关性。根据IE 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9 例)和死亡组(24 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分析血浆NETs 水平对IE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IE 组患者cf-DNA/NETs(465.15±146.38μg/L),WBC(16.14±5.36)×109/L,NEUT(75.42±10.25)%,hs-CRP(39.38±10.75g/L),CD3+(66.23±6.74)%,CD4+(44.35±4.26)%和CD4+/CD8+(1.65±0.4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76±37.52 μg/L,(6.24±1.53)×109/L,(62.28±6.45)%,2.37±1.04g/L,(54.21±5.13)%,(35.14±3.52)%,1.34±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93,11.036,7.352,22.960,9.505,10.298,5.289,均P < 0.01)。血清Alb(35.38±10.75g/L vs 42.15±9.78 g/L)和CD8+ 水平[(23.75±3.68)% vs(26.75±3.66)%]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9,-4.961,均P < 0.01)。IE 死亡组cf-DNA/NETs 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611.46±102.15μg/L vs407.53±76.4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07,P < 0.01)。血浆cf-DNA/NETs 水平与CD8+ 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282,0.352,均P < 0.05),与CD3+,CD4+ 和CD4+/CD8+ 水平呈负相关(r=-0.424,-0.535, -0.328,均P < 0.05)。ROC 曲线分析NETs 预测IE 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36(95%CI:0.684 ~ 0.829,P < 0.01)。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浆NETs 水平显著升高,血浆NETs 水平与T 细胞水平表达及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对预测IE 患者死亡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崔丽艳  张捷  胡晓舟 《检验医学》2010,25(7):539-542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检测能否提高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效率。方法测定108例胸痛患者[包括82例ACS患者及26例非缺血性胸痛(NICP)患者]血清IMA及H-FABP水平。血清IMA检测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法,H-FABP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ACS组ACB水平[64(61-67)U/mL]明显低于NICP组[75(71-78)U/mL](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CB水平的合适诊断界值为70.5 U/mL。ACB水平〈71.0 U/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0%和80.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95%可信区间(CI):0.783-0.97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和70.0%。H-FABP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9%[95%C:I 74.8%-91.0%]和80.8%[95%CI:65.7%-95.9%],诊断准确性为82.4%[95%CI:75.2%-89.6%]。IMA与H-FAB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3%[95%C:I 96.2%-100%]和80.8%[95%C:I 65.7%-95.9%],诊断的准确性为92.6%[95%C:I 87.7%-97.5%]。与IMA及H-FABP单独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P〈0.05),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和87.5%。结论胸痛发生后联合检测IMA和H-FABP可能提高肌钙蛋白T未增高的ACS患者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肝素酶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电子检索与手工检索等途径全面收集有关肝素酶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限于中文和英文,截止日期为2009年10月。在纳入的研究中包括:以研究肝素酶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术前未进行化疗和放疗,均有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照;提供的数据完整,能得到四格表资料。所有数据使用RevMan Manager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关于肝素酶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文献共检出156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38篇,英文3篇,中文35篇。38项研究经Meta分析显示,肝素酶检测对判断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合并灵敏度为76.0%,合并特异度为58.8%;合并阳性预测值为67.3%;合并阴性预测值为68.7%;合并阳性似然比为+LR=1.84;合并阴性似然比为-LR=0.54;合并比值比(OR)为6.26,95%可信区间5.18~7.57。结论肝素酶对判断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较高,且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肝素酶的表达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外周血微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并分析黏蛋白1(MUC1)mRNA、角蛋白19(CK19)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60例NSCLC病人(肺癌组)的外周血MUC1 mRNA、CK19 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10例肺良性病变病人及15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作对照。结果肺癌组外周血MUC1 mRNA阳性表达21例(35%),CK19 mRNA阳性表达18例(30%);对照组MUC1 mRNA和CK19 mRNA表达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7.292、5.921,P〈0.01、0.05)。结论MUC1、CK19基因均可作为RT—PCR法检测NSCLC病人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肺癌转移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miR-192、miR-215作为胃癌诊断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29例术前胃癌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并提取总RNA,反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192、miR-215相对表达量,收集胃癌患者的详细临床病理资料,比较miR-192、miR-215在胃癌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计算miR-192、miR-215检测及其联合应用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92、miR-215表达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升高8.87倍(P=0.002)和4.14倍(P=0.037)。在不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之间比较,血清中miR-192、miR-215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92、miR-215检测及其二者联合应用于胃癌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833(95%CI:0.793~0.993,P<0.001)、0.724(95% CI:0.555~0.894,P=0.002)、0.893(95%CI:0.699~0.966,P=0.037),敏感性分别为75.9%、62.1%、75.9%,特异性分别为90.0%、88.3%、92.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92和miR-215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形成或发展有关。 miR-192、miR-215检测及其联合应用,对胃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示这两种血清miRNA有望作为胃癌的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